少年情懷總是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李清照系列之三

2020-12-11 玲瓏品歷史

這首詞是李清照回憶少年遊玩時光的作品,表現了李清照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詞。

如夢令⑴

常記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⑶,誤入藕花深處⑷。

爭渡⑸,爭渡,驚起一灘鷗鷺⑹。 [1]

詞句注釋

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

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

⑷藕花:荷花。

⑸爭:怎,怎麼。

⑹鷗鷺:泛指水鳥。

無憂無慮的少女時光,故鄉的一方水土,總是勾起李清照的回憶,特別是有一次出門遊玩,更是印象深刻,所以開頭用「常記」,李清照經常會想起這次盡興而歸的遊玩,也呼應後面的「興盡」。然後點出地點是「溪亭」,時間是「日暮」時分,少女李清照和她的玩伴們當時狀態是已經「沉醉不知歸路」。這裡省略了之前的遊玩情景,但是從詞裡,我們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情景:李清照和幾個小夥伴們相約而至,蕩起雙槳,湖上泛舟,頭上是藍天,腳下是碧波,蓮葉荷花隨風搖曳,馨香浮動,水聲潺潺。玩累了小夥伴們就在在舟上宴樂,酒逢知己,他們「鬥酒十千恣歡謔」。應該是沒有家長跟著,所以無拘無束的少年們可以隨性地開懷暢飲,以至於酒酣而醉了。這裡的沉醉,除了指酒醉,也可以理解為沉醉於大自然之中。「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大概是遊玩興致高昂,宴飲也是淋漓盡致,所以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傍晚了,雖然流連忘返,也要趕緊靠岸回家。但是或許是因為喝酒太多了,他們走錯了路,跑到了湖中荷花叢中。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句是說奮力划船呀,離開這裡,沒想到卻驚動了傍晚棲息在荷花叢裡的鷗鷺,鷗鷺展翅而飛。詞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酒酣、花香、人樂,好酒醉人,這般美景亦醉人,故鄉的山水、少年的歡樂令人常常思念。

喜歡我作品的朋友動動手指頭關注我一下啦,謝謝哈。

ps:泉城濟南是李清照的故鄉,也正是故鄉清澈秀逸的山水孕育了靈秀的千古才女李清照。

ps:泉城濟南是李清照的故鄉,也正是故鄉清澈秀逸的山水孕育了靈秀的千古才女李清照。

相關焦點

  •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1]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
  •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描繪了一種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
    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李清照的這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本文章閱讀時間大概需要4分鐘,感謝親愛的讀者們的耐心閱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快樂少女時光
    李清照曾經在少女時代寫過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給人們帶去了很多的美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是快樂的,有著美好的記憶,人們很嚮往。李清照度過了人們羨慕的少女時代,那個時候她無憂無慮,度過了美好的時光,從李清照的文學作品中可以感受的出來。這首詞就是這樣的意思:「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 愛上李清照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品味這首詞,內心喜悅,愛上少年李清照。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我們看到了一個喜歡郊遊,喜歡到處溜達的小姑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碧水清波,荷塘暮色,美。有心情到處溜達,還能寫出溜達時的心情,怎一個有才了得。第二句,沉醉不知歸路。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喝點小酒的小姑娘,想想自己有時也喝點小酒,那感覺也是美美的,李清照喝得竟然不知歸路了。有趣不?
  •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典型的遊記之作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她現存兩首《如夢令》中的其中一首,非常簡單又直白的遊記詞作。這首詞是作者回憶之作,回憶的是少女時代的一次出遊的經歷。我們在看《清平樂》的時候,官宦之家的女子的生活並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是每日躲在繡樓裡繡花。
  • 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父母對李清照的教育注重言傳身教,還著力培養李清照的性格,讓李清照實現了全面發展。李清照的少女時代充滿了五彩繽紛的色彩,是絢爛的,是值得回憶的。李清照寫了很多反映少女時代幸福時光的作品,她寫了一首著名的詞《如夢令》,真實地反映了李清照的快樂時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寫得非常好,李清照寫詞,對於瞬間的把握非常精準。這是李清照詩詞的一個特點。
  • 【譯文交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一首短而美的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寫過許多詞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她早年寫的一首小詞。這首詞從形式上看,顯得十分地短小,但是詞中所表現出的意境卻是富有極大的美感。美在既寫出了詞人的日常生活情趣,也展現出了一個天真、活撥的少女形象。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少女情懷總是詩,懷念那份靈動與美好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一生是一場又一場的爛漫花事,有愛的濃烈,有分離難忍的思念,也有天人永隔的痛苦,這些經歷孤獨又絢爛。她的詞大多充滿了淡淡的哀傷和相思之苦。而這兩首《如夢令》是李清照在十六歲時先後寫下的,第一首沒有憂傷,只有少女的靈動,充滿了樂趣。第二首少女心思變得敏感,卻嫻靜溫婉。
  • 賞析 | 李清照《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 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流行,是否還記得「爭渡,爭渡」?
    如夢令(其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其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不管過程怎麼樣,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倒是耳熟能詳,漸漸超過《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名聲了。我們並不知道是問哪一首,但是要說本意和引申意思,好像兩首都沒什麼大的引申意義。小令,小令,小小酒令而已。李清照寫這兩首小令的時候也並沒有經歷國破家亡、流離顛沛的日子,只是在少女時代的玩耍閒情和貪睡懶起的情境描寫罷了。
  •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品鑑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一首憶昔詞,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
  • 大教授指出李清照《如夢令》有錯字,為何初中課本至今不糾正過來
    比如唐代詩人王駕的妻子陳玉蘭,就因為想念丈夫寫了一首《寄夫》,就一詩成名了,而這也是她唯一存世的詩作。這種偶然式的成名似乎不能完全說明才女的實力,與她們相比,頂著千古才女之名的李清照顯然水平要高出許多。李清照十五六歲時,開始憑藉《如夢令》揚名文壇。而後,從新婚時寫的肉麻情詞「賣花擔上。
  • 如花似夢——李清照詩詞中「花」的意象(上)
    李清照作為一位女性詞人,有著女性獨特的審美與藝術精神,先後展示出率真多情的少女情懷、封建大家庭的淑女風範與寡居女性的晚年心態。她的詩隨著時代的變遷展示出不同的風格韻律,但在不同時期的詞中,「花」的意象反覆出現。
  • 李清照,宋代的女文豪,寫《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 「衝關大語文」古詩詞鑑賞——如夢令「宋」李清照
    衝關品鑑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主旨描繪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表達了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衝關話考點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一顆少女心
    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滿的婚姻愛情便成為了李清照主要渠道人生理想。可是都說「世間好物不牢固,彩雲易碎琉璃脆」,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兩地分離,生活出現了暫時的遺憾。李清照甜蜜寧靜的心裡也不由地生出一首首小詞,有略帶苦澀和幽怨的望夫詞,也有帶著少女輕盈的相思曲。
  • 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3首《如夢令》就是悽美一生
    而正是因為這電視劇的名字乃是借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所以《如夢令》也又被人們翻了出來,重新回顧了一下這首詞。李清照出生於官宦世家,號易安居士。她的父親是有名的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她的公公則是北宋的宰相。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一共有不到60首,其中包括了三首《如夢令》,這三首《如夢令》乃是李清照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
  • 【詩詞賞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本本欄內容選自其國家級精品課程「唐宋詩詞鑑賞」。為紀念王步高教授,華道人文特將此欄目的精華部分再次編發,供廣大讀者學習賞鑑。)這些,都是她前期的代表作。問話省掉了,而「卻道海棠依舊」,從這捲簾人的回答來看,顯然問句是海棠花如何,回答道「海棠依舊」。丫鬟沒有多少文化,一般比較粗枝大葉,看了這個花,就說還是老樣子,她沒有細看跟昨天有多大的不同。這一段文字來自於韓偓的《懶起》詩: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
  • 【溼地課堂】謝申:此花不與群花比 ——《如夢令》《漁家傲》(李清照)教學設計
    ——《如夢令》《漁家傲》(李清照)教學設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詞作品共兩首,分別為課內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和課外誦讀部分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於早年少女時期,為婉約派小令,格調清麗,淺顯易懂,故以學生自讀為主;《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風格豪放,難點在於詞人南渡之後,歷史環境的巨大變革決定了作者心理、創作的巨大變化。兩首詞風格迥異,難度差異也大,若是單篇獨立地學,則缺少對詞人的整體把握,容易造成對詞人形象的扁平化理解。《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課內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將重點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