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 李清照《如夢令》

2021-02-13 梨樹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溪亭日暮」點明是回憶,「溪亭「是地點,時間是在「日暮」。詞人以自然平淡之筆開篇,自然而然地將讀者帶入她所創造的詞境當中,同時也為下文的敘述做好了鋪墊。「沉醉不知歸路」承接上句,「沉醉」二字隱含著歡愉之意,暗指當時詞人心底的快樂之情。「不知歸路」也曲折地表達出詞人流連忘返的情致,由此可見,那是一次讓詞人印象深刻的遊賞。「興盡晚回舟」進一步渲染了詞人的意興,直到興盡天黑才往回划船。因「晚回舟」,所以「誤入藕花深處」。此句呼應前面的「不知歸路」,表現了詞人的忘情。詞人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個遊興未盡的少女手搖一葉扁舟蕩漾在荷花叢中的美景圖,清新自然,別有風致。接下來,連續兩個「爭渡」,顯示了少女急於找尋歸路的焦灼心情。她用力劃呀,用力劃呀,卻不知不覺「驚起一灘鷗鷺」,滿灘的水鳥都被她嚇得飛起來了。全詞至此結尾,言盡而意未盡,惹人遐思。

本詞採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造了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詞人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詞人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小令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驟」十分恰當的寫出了暮春的特點,風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在的狀態,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隱隱心底還藏著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後者寫室內,轉折的巧妙恰當,靈動自然。


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園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對,因此急急地向「捲簾人」詢問。一個「試」字,寫出了人物心中的擔憂,她不願意春天就這麼快的過去。「試」字將不忍問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孰料,「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讓她出乎意料,雖然她內心渴望海棠依舊,但自己也明白風雨之後必是花事凋零,所以「捲簾人」的回答給了她意外的驚喜。「海棠依舊」從後面應和了前面「問」的內容,這種手法使得其詞更加耐讀。「卻」字同時寫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聽到回答後的意外之情,還隱隱道出了「捲簾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時的漫不經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對比,主人公的細膩委婉與「捲簾人」粗疏淡漠之間的對比。詞至此,又疊進一層,意境又開一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節,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知否」來糾正「捲簾人」的答覆,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致、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她用「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為歷代詞論者讚譽,如《草堂詩餘別錄》中曰「結句尤為委曲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眾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裡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典型感受。


作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只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並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作者通過主人公與「捲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裡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容。同時還將人物的心境通過話語表現出來,更顯得真實可信。此外作者在對話中稍加點綴,如「試」、「卻」等字,將人物情感的轉折細膩地刻畫出來,對比著描寫了兩個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運用代指手法。以「綠」「紅」代指葉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語言上更顯凝練,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詳述,此處即不重複了。

總體而言,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卻已曲折婉轉的筆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個細節,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如話,而意境含蓄豐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駕馭語言、剪裁篇幅、開創意境的高超藝術技巧」。《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相關焦點

  • 【南宋】李清照《如夢令》
    【精華賞析】《如夢令》這個詞牌名的由來有個有趣的小故事。這個詞調本來是五代時候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自度曲,原來的名字叫做「憶仙姿」,後來蘇軾覺得這個調名不夠高雅,就取李存勖詞中的「如夢、如夢」兩個疊句,改名為《如夢令》。所以用《如夢令》作為詞牌名,最開始見於蘇軾的《東坡樂府》。
  • 【詩詞賞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王步高,東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聘兼職教授,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享
  • [成誦]《如夢令》· 李清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 · 小結成誦 ·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 詩詞賞析(4)《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趙衛娜,歡迎您跟我一起走進濮陽市演講朗誦學會主辦的《詩詞賞析》欄目,今天我將與您分享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李清照一共寫過兩首《如夢令》,今天為大家讀第二首。
  • 李清照《如夢令》的前世今生
    去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一播放,讓李清照又火了一把。我們先來品讀一下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首《如夢令》可以說是李清照的代表作,畢卡索有一句名言:優秀者模仿,偉大者剽竊。這句話,賈伯斯也十分地認同。李清照這首人盡諧知的《如夢令》模仿了誰?又剽竊了誰呢?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春天雨後的清晨,落花滿地的場景。等一下,這個場景太熟悉了,好像在哪裡見過。
  • 《如夢令》的作者不是李清照?是誰最早創作了《如夢令》
    一提到《如夢令》,我們便會想到李清照。的確,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優雅婉約,尤其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對比新奇,令人印象深刻。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如夢令》並不是李清照的原創,《如夢令》最早也不叫《如夢令》。
  • 國學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賞析
    "最中國,樂生活",點上方藍字 熙華國學堂 加關注《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賞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
  • 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詞賞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雖然講的不是李清照的故事,但故事發生在李清照的時代-宋代。電視劇非常精彩,主題曲《知否知否》也十分好聽,推薦給大家,看一看,聽一聽。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言歸正傳,咱們今天就學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 讀過李清照的如夢令,那秦觀的這首如夢令你讀過嗎
    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視劇《知否》,還有隨之一起火的同名主題曲,這裡的知否就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李清照的如夢令是她宿醉後從睡夢中醒來,突然想起了庭院裡的海棠花。昨夜的雨下得很稀疏,風卻颳得又急又猛,沉沉的酣睡沒能把我殘餘的酒力全部消盡。我醒來後,詢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庭院裡的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 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哪一個季節 李清照綠肥紅瘦如夢令原文及賞析
    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哪一個季節 李清照綠肥紅瘦如夢令原文及賞析  因一部小說及其改編的電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句話走紅網絡,李清照也走進人們的視野。印象中這首詞一直是李清照如夢令系列的一首經典詞作,但是也有部分人不記得原文。小編特意搜集了李清照《如夢·昨夜雨疏風驟》原文及其賞析,希望對考生以及感興趣的網友有所幫助。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一顆少女心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一生,既享受過幸福,也飽經苦難。自十八歲與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婚,自此二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夫婦倆詩詞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適意。
  • 詩詞鑑賞二十五:《如夢令》李清照(宋)
    如夢令
  • 少年情懷總是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李清照系列之三
    這首詞是李清照回憶少年遊玩時光的作品,表現了李清照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詞。如夢令⑴常記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⑶,誤入藕花深處⑷。[1]詞句注釋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
  • 李清照詞:《如夢令》小解
    李清照在十六歲那年的某個夏天傍晚,她與小姐妹同遊。在效外的荷塘,她們劃著小舟,唱著小曲,喝著小酒。姐妹們笑語盈盈,小槳在水面划過,蕩起一層層漣漪,在暮光中剔透晶瑩。此刻的李清照和小姐妹們肆意歡笑,薄酒微醉,遊興未盡,夕陽的唯美、荷塘的馨香使她們漸漸忘記了歸途。然而,好時光總是去得太快,日落西山她們知道該回家了。在荷塘中穿梭竟走錯了方向,誤入了藕花深處,心慌意亂,借著酒力急急划槳,驚得一群白鷗騰空而飛。
  • 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流行,是否還記得「爭渡,爭渡」?
    有朋友提問希望從本義和引申義如何分析李清照的《如夢令》。這個問題有點問題。因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兩首,不知道這位朋友說的是哪一首?如夢令(其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其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而李清照身為女性,她的詞抒寫的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她是從自身的女性視角填詞的。在她的詞中,無限真情由筆底流出,真摯直率,自然流暢。李清照《如夢令》解析李清照生前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後人輯有《漱玉詞》,其中真偽雜陳。
  • 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3首《如夢令》就是悽美一生
    而正是因為這電視劇的名字乃是借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所以《如夢令》也又被人們翻了出來,重新回顧了一下這首詞。李清照出生於官宦世家,號易安居士。她的父親是有名的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她的公公則是北宋的宰相。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一共有不到60首,其中包括了三首《如夢令》,這三首《如夢令》乃是李清照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
  • 和孩子一起賞析《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感嘆人生起伏
    作者李清照,宋代詞人,號易安居士。她的詞風格比較獨特,被稱為「易安體」,她寫詞早期多寫優雅的生活和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寫的清麗婉轉有著「千古第一女詞人」及「詞中皇后」的美譽。後期多感嘆悲慘的身世和和哀悼傷感之前,顯得深沉哀婉。是婉約派的代表,她的詞集叫《漱玉集》。
  • 解讀李清照的《如夢令》,看一看李清照駕馭文字場景的能力
    「宋朝李清照《如夢令》詞文漫讀:昨天夜晚雨狂風疾,喝了酒之後的濃睡,醒來半夢半迷。帶著猶豫的心情去問卷開帘子的人,他卻說,海棠和昨天是一樣。我卻在想,就算不是滿地落花,也應該是綠葉肥紅花瘦。比如這首如夢令,初衣曾經試著用五言或者七言絕句,來表達詩的意境,卻發現,出現了一個問題,無法表現出場景幽怨纏綿的蘊藉。詩更像一個向公眾展示的工藝品,而詞更能表達那種心理上的幽遠和迢遙。李清照無疑是詞作家中的佼佼者。因為在33個字裡。描寫了一個類似舞臺劇的場景,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對話,還有心理上的描寫。
  • 「衝關大語文」古詩詞鑑賞——如夢令「宋」李清照
    衝關同步練1.對《如夢令》一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表現了詞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暢心情和清雅逸趣。B.「沉醉」表明因盡興暢飲而大醉,也包含了詞人為初秋溪邊美景沉醉之意。2.試賞析「驚起一灘鷗鷺」中「驚」字的妙處。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分析一下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