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R環穩態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

2020-12-16 科學網

綜述:R環穩態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4:05:30

2019年10月10日,西班牙塞維亞大學Andrés Aguilera課題組在《細胞》在線發表綜述性論文,詳細介紹了R環從生理到病理的作用。

研究人員介紹,DNA-RNA雜合體在細胞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其通常代表非固定的共轉錄結構,對轉錄,複製和DNA修復產生負面影響。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們是構成複製壓力、DNA斷裂和基因組不穩定的來源。

相反,DNA斷裂通過釋放雙螺旋扭轉構象促進DNA-RNA雜合體的形成。 細胞通過直接預防或去除雜合體或通過DNA修復偶聯機制來避免DNA-RNA積累。

鑑於R環對染色質和基因組結構的影響及其與遺傳疾病的潛在關係,研究者回顧了R環穩態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R Loops: From Physiological to Pathological Roles

Author: Tatiana García-Muse, Andrés Aguilera

Issue&Volume: 10 October 2019

Abstract: 

DNA-RNA hybrids play a physiological role in cellular processes, but often, they represent non-scheduled co-transcriptional structures with a negative impact on transcription, replication and DNA repair.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y constitute a source of replication stress, DNA breaks and genome instability. Reciprocally, DNA breaks facilitate DNA-RNA hybrid formation by releasing the double helix torsional conformation. Cells avoid DNA-RNA accumulation by eithe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hybrids directly or by DNA repair-coupled mechanisms. Given the R-loop impact on chromatin and genome organization and its potential relation with genetic diseases, we review R-loop homeostasis as well as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oles.

DOI: 10.1016/j.cell.2019.08.055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006-2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總結氧化應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機理中的作用的綜述(值得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涵蓋了廣泛的肝損傷病理範圍,從單純性脂肪變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到纖維化和肝硬化。NAFLD的存在與終末期肝病,肝細胞癌(HCC)和嚴重的肝外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顯著增加密切相關。
  • 神經語言學研究新趨勢: 從病理邁向生理
    神經語言學研究新趨勢: 從病理邁向生理——兼論對優化外語教學的啟示摘 要       神經語言學從萌芽到創立以來,其研究主題曾一直是主要針對言語障礙的腦機制及其幹預的「病理取向」。但是,隨著神經科學、語言學,尤其是心理語言學的不斷進步,神經語言學研究正表現出從病理邁向生理的新趨勢。本文先通過梳理這一新趨勢發展脈絡過程,概括出傳統病理取向研究的五大學說,進而在梳理生理取向研究中,從神經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的結合視角出發,分析了四個最主要前沿研究熱點問題的新進展,探討了「優化語言學習」的鮮明特色及其「幹預」在優化中的重要性,並從優化外語教學的四個方面闡述了新趨勢帶來的啟示。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在此,本文作者回顧了衰老細胞的不同細胞間通訊方式及其與機體衰老和一些年齡相關疾病的關係,將它們分為經典的、新發現的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方式,包括可溶性因子和細胞外基質(ECM)重塑蛋白,也描述了細胞通訊的其他方式。文章重點關注了在不同的生物學背景和年齡相關的病理背景下,細胞間通訊是如何調節的及其功能。
  • 金斯瑞解讀|細胞因子風暴最新綜述解讀
    2020年12月3日,新英格蘭(NEJM)醫學雜誌發表了篇名「Cytokine Storm」的最新綜述文章,本文的通訊作者是CAR-T細胞療法的創始人之一、全球生物製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Carl H. June,文中詳細介紹了細胞因子風暴的臨床表現、病理生理特徵以及細胞因子風暴的治療策略等。
  • Trends in Neuroscience:感知、整合、解釋和調節身體的信號
    本文通過解釋性的研究結果來闡述這些定義,並簡要概述了內感受的核心信息,包括神經和非神經通路的解剖和功能、疾病和紊亂、調控和幹預以及預測模型。最後討論了目前主要的研究差距和挑戰。2,內感受的神經環路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對傳入/上行神經通路和內感受神經迴路的研究進展。
  • Nat Rev Neurosci:外側韁核在生理及病理條件下的環路和功能
    Hikosaka及其同事開創性的研究揭示了LHb在編碼負向獎賞方面的關鍵作用,特別是負向獎賞預測誤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 RPE:預期獎勵與實際獎勵之間的差異)。本綜述從以下三方面展開:外側韁核LHb的基本結構:包括腦區分子標記物、電生理特性、解剖學亞區和環路連接。特別強調其上、下遊通路及其具體功能。
  • 【中醫文化】王新陸:儒家「致中和」思想與中醫穩態理論
    2中醫穩態理論及其框架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的中醫學,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形成了以陰陽學說為主要說理工具的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其所闡明的「陰陽和」、「陰平陽秘」的生理機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
  • 「最新綜述」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胃腸道改變:我們知道什麼?
    有假設認為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謝可能有助於ASD的病理學,一些研究揭示了腸道微生物在動物中樞神經系統(CNS)的主要功能,並提出了微生物-腸-腦軸的影響。這篇綜述討論了ASD中異常的胃腸道(GI)症狀,與自閉症嚴重程度的關係,以及在ASD病理學中GI異常的可能作用。
  • 病理生理學名詞解釋
    《病理生理學》名詞解釋 1、病理生理學(pathoplysiology)∶是一門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和機制的學科。任務是以患病機體為對象,研究整個疾病過程中機體的機能、代謝的動態變化及其變化機制,從而揭示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闡明疾病的本質,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
  • 科學史|原來穩態的概念是這樣被提出來的!
    這裡有一群正在做教育和準備做教育的人,分享對職業和生活的點滴靈光。穩態在生理學發展史上是一個早已被提出來的經典概念。隨著學科的發展,穩態這一概念也隨之發展。現在,穩態不僅是生理學上的一個概念,還成為了現代生命科學當中的重要概念[1]。生理學家把正常機體通過自身的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2]。
  • 深度 | 穩態與環境專題,附高考常用題型
    這些酸性和鹼性的物質進入血液,就會使血液的pH發生變化。血液中含有許多對酸鹼度起緩衝作用的物質——緩衝物質,每一對緩衝物質都是由一種弱酸和相應的一種強鹼鹽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當機體劇烈運動時,肌肉中產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質,並且進入血液。乳酸進入血液後,就與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
  • Cell Stem Cell:揭示YAP在肝臟上皮穩態和再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9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肝臟也製造消化系統中之膽汁。在人體的所有器官中,肝臟的再生能力最為強大。至於肝臟如何進行自我修復及再生,專家學者們尚未得到統一的結果。
  • 醫學新進展|低氧誘導因子通路多重作用及其臨床意義
    低氧誘導因子通路多重作用及其臨床意義[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20, 40(11): 885-889.劉必成,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兼任中華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腎臟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華東腎病協會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國家衛健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Cell:結腸-微生物群維持穩態,原來是這種新型細胞的功勞
    腸道作為一種特殊的器官,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解剖和生理作用,控制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從腸腔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並阻止有毒管腔物質的吸收。腸屏障的破壞可導致多種病理變化,從營養剝奪和炎症性腸道疾病到膿毒症,甚至導致多器官衰竭。
  • 研究揭示酮體對腸道幹細胞穩態的調控作用
    研究揭示酮體對腸道幹細胞穩態的調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23:23:5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Ömer H. Yilmaz研究組發現酮體信號調控腸道幹細胞的穩態以及對飲食的適應。
  • 生科徐成冉課題組揭示生理和病理狀態下胰島β細胞異質性
    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分析了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誘導的小鼠糖尿病模型中胰島細胞的分子特徵、揭示生理和病理狀態下胰島β細胞異質性,並評估了該模型中β細胞的功能缺失以及再生現象。STZ誘導的小鼠糖尿病模型(圖1)被廣泛應用於糖尿病以及β細胞再生領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對於該模型中胰島細胞的狀態以及分子特徵了解十分有限。
  • Type II 環加成反應的合成應用
    ,Type II 環加成反應在高效構建各種橋環體系及其在天然產物全合成中的應用。近四十年來,TypeII 環加成反應在複雜活性橋環天然產物的全合成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天然產物全合成比作一頂華美的皇冠,那麼紫杉醇(Taxol)、複雜二萜Vinigrol、巨大戟醇(Ingenol)和CP-分子就是這頂皇冠上四顆最為璀璨的明珠(圖1)。
  • 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有什麼作用及其功能?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這裡呢我們將要學習人的心理基礎、生理基礎是什麼。我們將要去接觸到神經元呀、脊髓呀、腦呀等等這塊內容。先說一下,中樞神經系統的構造及其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兩塊,中樞和外周。中樞神經包括兩部分,脊髓和腦。
  • 高二生物教案:《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教學設計(一)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二)能力目標  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關注人體內環境維持穩態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2.認同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維持內環境穩態具有積極意義。
  • 代謝——免疫炎症與腎臟病丨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寧召開
    2020年12月12日,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此次大會由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主辦,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承辦,是專委會一年一度的學術盛會,也是腎臟病學及腎臟病理生理學領域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為推動我國腎臟病學科發展和腎臟病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