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對泉州的侵略罪行及泉州人民的抗日救亡鬥爭

2020-12-15 黨史頻道

二、泉州人民的抗日救亡鬥爭

泉州人民有著反侵略的光榮傳統。九一八事變後,泉州各校學生紛紛走出校門,舉行集合遊行,成立學生反日救國會。而後,為更廣泛地開展反日鬥爭,1931年9月30日,成立晉江各縣反日救國會,組織召開救國大會並舉行示威遊行。同時,各校組織宣傳隊、糾察隊和義勇隊,開展抗日宣傳和抵制日貨運動,掀起抗日救國的熱潮。一二·九運動爆發後,泉州熱血青年再次掀起了抗日救國的熱潮,號召各校學生團結起來,援助華北學生愛國運動,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在這危急時刻,中共中央發出「共產黨員應實際上成為各地救亡運動與救亡組織之發起人、宣傳者、組織者」的號召,中共泉州地方組織堅決執行中央的指示,廣泛發動各階層人士和廣大民眾加入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成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九一八事變後,泉州社會各界滿懷愛國之情,迅速行動起來,成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開展救亡活動。1931年9月,泉州學聯和各校師生就聯合工人、店員組織泉州反日救國會,開展宣傳反日救國和抵制日貨的活動。1933年4月,中共惠安特支組織東北義勇軍抗日後援會,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募捐慰問品,發動學生寫慰問信,以實際行動支援東北人民抗日鬥爭。1935年12月下旬,泉州各中學師生響應北平學生一二·九愛國運動,成立晉江學生援助華北學生救國運動聯合會,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7年8月初,泉州國民黨當局成立了各黨派聯合組織的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晉江縣分會(簡稱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中共晉南工委書記李剛指派中共黨員辜仲釗組織人員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與此同時,其他各縣也先後成立抗敵後援會和婦女抗敵後援隊。緊接著,泉州社會各界也都行動起來,相繼成立了泉州文化青年抗敵後援會、泉州民船船員抗敵後援隊、泉州文化青年抗敵服務團、晉江婦女抗敵後援隊、泉州人力車工人抗敵後援隊、工人抗敵後援隊等。在泉州的臺灣同胞也組織抗日復土同盟會。中國回教救國協會福建分會也在泉州成立。這些抗日救亡團體建立後,積極開展慰勞、徵募、宣傳、罷工罷課、抵制日貨等抗日工作,喚起了泉州百姓的愛國救亡熱情,成為泉州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活躍組織和堅強後盾。

各種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泉州各種抗日救亡團體建立後,深入開展抗日宣傳、慰勞將士、抗敵募捐、救助難民、抵制日貨等運動,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救國熱情,影響很大。1931年10月6日和1933年6月7日,泉州各界兩次總罷業,分別有2萬餘人參加集會遊行,形成聲勢浩大的抗日浪潮。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最活躍的形式是進行抗日救亡宣傳。以共產黨員為主要骨幹的晉江縣抗敵後援會成立了宣傳工作團,組成若干宣傳隊,分赴南安、永春、安溪各縣鄉村演出、講演,組織討論會,舉辦抗戰刊物展覽等。每到一地,觀眾雲集,反響很好。泉州音樂界成立晉江抗敵歌詠研究社,中共泉州中心縣委以此為基礎組成宣傳工作團歌詠教導團。各縣的抗敵後援會以共產黨員為骨幹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有抗戰形勢講演會、歌詠大遊行、畫展、抗日劇演出、抗敵燈謎晚會等。泉州抗日救亡運動的深入開展,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救國熱情。

積極自救,守望相助。抗戰全面爆發後,泉州人民很快行動起來,積極開展自救。1937年9月中旬,晉江縣總工會成立工人抗戰後援隊,下設運輸、交通、擔架3個大隊、28個中隊和一個獨立小隊,共有隊員1700多人,隨時準備投入抗日救援。1938年3月,南安縣開始自毀公路以防日軍入侵。此後,泉州沿海公路、泉永德公路、福泉公路等陸續自毀,以防日軍入侵。同年6月,停泊在石井港的「泉州」、「涵江」、「永樂」、「福泉」等4艘輪船被鑿沉,以防日艦駛入安海港。與此同時,泉州成為廈門和金門的遷移後方,接收了大量難民和機構遷移。1937年10月和1938年5月,金門、廈門相繼淪陷後,一批批難民逃往泉州,泉州地方當局和抗敵後援會在開元寺、溫陵養老院、平民救濟院、婦人養老院設難民收容所從事救濟,為時3個多月,收容難民近5萬人。1939年1月,華僑葉乃矧、商戶蘇由甲捐資倡辦德化鳳林慈兒院,收容永春、德化、大田縣孤貧兒童及前方陣亡將士遺孤。4月,德化縣接收來自廈門、金門、莆田、晉江等地難民684人。1937年10月和12月,廈門集美中學、師範、商業學校、農業職業學校、水產航海學校等相繼遷到安溪。為避免日機轟炸,在泉州的省立晉江中學、泉州泉中、培元中學、晦鳴中學、民生農校、養正中學等也相繼內遷德化、安溪及南安等。泉州人民的積極自救和守望相救成為閩南人民抗日救亡運動中特別的內容。

武裝自衛,保國保鄉。廈門、金門相繼淪陷後,泉州地區成為前線,日軍飛機時常入侵沿海集鎮上空搔擾破壞,形勢驟然緊張起來。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精神,決定在晉江、南安地區廣泛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10月,泉州中心縣委邀請晉江、南安24個鄉的28個聯保主任到南安官橋深坑鄉舉行聯席會議,作出了建立晉南聯鄉抗日自衛隊的決定,提出了保國保鄉的口號。泉州各界人士對建立抗日武裝都十分支持,許多人爭著報名參加抗日隊伍,還紛紛捐餉捐糧。通過一段時間的組織發動,晉南聯鄉抗日自衛隊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配備了各式各樣的武器,對泉州地區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起了較大的鼓舞作用。在泉州人民反日抗日熱潮下,當地的漢奸組織「中日防共懇親會泉州分會」、「泉廈第十二戰區同盟會」和「白衣軍黨」均被破獲,而德化匪首張雄南亦在1939年5月被剿而斃命。1940年4月19日,南安水頭、石井、蓮河、大嶝及金門等地抗日誌士組成的「金門復土救鄉團」40餘人,配合國民黨軍夜襲金門之侵犯日軍,殲敵50多人,繳獲機槍2挺、步槍10餘支。泉州人民的武裝自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軍的進犯。

(本文作者系中共泉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6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泉州抗戰名人志士
    1921年被驅逐出境,回上海與餘佩皋結婚。民國11年(1922年),兩人回廈門創辦廈南女子中學。民國14年,加入國民黨,與餘佩皋均任福建省臨時黨部執行委員。「五卅」慘案發生後,參加廈門外交後援會,進行反帝鬥爭,被日本押送臺灣坐牢。民國15年,逃脫回上海。民國16年,國民黨「清黨」,與餘佩皋輾轉往菲律賓。在菲律賓與王雨亭創辦《前驅日報》,因宣傳抗日反蔣,民國23年路過廈門時被捕,經多方營救才出獄。
  • 王漢傑:戰功卓絕的抗日先鋒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菲律賓仙彬洛市華僑店員救亡協會組織部部長、菲律賓華僑各勞工團體聯合會回國慰勞團團員、新四軍直屬教導隊第三隊副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菲律賓仙彬洛市華僑店員救亡協會秘書長、菲律賓華僑抗日軍政幹部訓練班軍事教官、菲律賓華僑抗日遊擊支隊支隊長、菲律賓華僑抗日遊擊支隊總隊長。
  • 【「四史」學習教育】「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在西青
    大會發出抗日宣言和通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還決定從19日起舉行總罷課。「一二·一八」大遊行鼓舞了民眾的抗日熱忱,把天津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推向新高潮。1936年春,為貫徹瓦窯堡會議關於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進一步擴大愛國陣線,劉少奇同志受黨中央的委派,來到天津主持中共北方局的工作。
  • 侵略罪行罄竹難書!抗戰期間日軍究竟侵佔了我國哪些省市?
    作為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千百年的歷史中,給我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尤其是14年抗戰時期,日本再度對中華民族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作為島國的日本,苦於地狹人稠且火山地震頻發的惡劣環境,一直以來都渴望在東亞大陸尋找新的立足點。所以每當日本實力強大且東亞大陸盛極而衰,日本的侵略就不可避免。
  • 一二·九運動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上)
    緊接著,便按照「分離華北」的侵略政策,把侵略魔爪伸向我華北,收買漢奸,鼓動「防共自治運動」,並於1935年製造了華北事變,妄圖將我華北五省二市(當時包括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和北平、天津兩市)從中國分離出去。    面對兇惡的日本侵略者,國民黨政府軟弱退讓,喪權辱國,更加助長了日本吞併整個華北進而滅亡中國的侵略氣焰。中華民族陷入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 日本早期對華侵略:臺灣軍民抗日之戰(組圖)
    臺灣民主國是在臺灣民林被日本佔領的危急關頭,臺灣同胞自發保衛臺灣,反抗侵略而成立的抗日救亡政權,「以獨立之名,行抗日之實」。臺灣人民也紛紛組成「平倭團」,抗擊日本侵略者。在眾多義軍中,規模最大、最為著名的是由徐驤、吳湯興、姜紹祖所領導的三支隊伍。在臺灣人民抗日激情的影響和推動下,以臺灣軍務幫辦劉永福為首的部分清軍將士,也紛紛表示抗不奉詔,堅守臺灣,與臺灣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者。
  • 紅色記憶 | 張世聰:抗日救亡 武裝鬥爭 他在36歲壯年犧牲
    1935年考入國立中山大學,在大學裡不斷接受進步思想,多次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白石水地區領導發動農民、發展黨組織,開闢了抗日革命根據地。1940年,領導組織2000多人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任白石水武裝大隊大隊長。1945年5月6日,在今浦北縣大成鎮大窩山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 日本早期對華侵略:臺灣軍民抗日之戰(圖)
    臺灣民主國是在臺灣民林被日本佔領的危急關頭,臺灣同胞自發保衛臺灣,反抗侵略而成立的抗日救亡政權,「以獨立之名,行抗日之實」。臺灣人民也紛紛組成「平倭團」,抗擊日本侵略者。在眾多義軍中,規模最大、最為著名的是由徐驤、吳湯興、姜紹祖所領導的三支隊伍。在臺灣人民抗日激情的影響和推動下,以臺灣軍務幫辦劉永福為首的部分清軍將士,也紛紛表示抗不奉詔,堅守臺灣,與臺灣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者。
  • 崤函史話】匯聚蓬勃的抗日力量 ——三門峽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大規模進攻中國東北地區。 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就九一八事變發出緊急通告,要求全省黨團組織積極組織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三門峽地區各學校紛紛組織起來,開展反日宣傳,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查禁、焚燒日貨,成立宣傳隊,奔赴城鄉宣傳抗日。
  • 日軍侵華暴行再添新證!|日軍侵華|侵華日軍|慰安所|上海|日軍|抗日...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一宗侵華日軍上海憲兵隊檔案資料在石家莊被發現,極為珍貴。資料內容涉及日軍在上海開設慰安所、屠殺我平民、殺害戰俘、迫害抗日人士、販賣鴉片等侵華罪行,填補了相關史料的空白,成為日本侵華罪行的又一鐵證。
  • 日軍罪行錄——沁源人民的血淚控訴
    編輯同志:日寇在八年的侵華戰爭中,對我沁源人民的暴行,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的。我縣的各界人民代表及黨代表在控訴日、美侵略罪行時,一提起這些悲慘的事實,沒有人不流出了眼淚,對美帝重新武裝日本,萬分的憤恨。現在我們代表全縣幹部、黨員及九萬多人民向全省、全國以及全世界人民來控訴。
  • 河北發現日軍侵華罪行新罪證 上海憲兵隊檔案現身石家莊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河北臺記者黃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河北石家莊一位收藏愛好者在上海一位書友處偶得一宗侵華日軍上海憲兵隊檔案資料,內容涉及日軍在上海開設慰安所、屠殺我平民、殺害戰俘、迫害抗日人士、販賣鴉片等侵華罪行,填補了相關史料的空白,成為日本侵華罪行的又一鐵證
  •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流亡學生群體的抗日救國實踐評析
    愛國運動,通常是學生先行,繼而喚起全國人民的支持,引發全國運動。「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流亡學生的特殊遭遇讓這些血氣方剛的學生成為事變後反應最激烈的群體。他們深感國家民族已到生死關頭,必須自救。於是他們迅速組建起抗日救亡團體,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旨在反對日本侵略中國、號召全國組織武裝進行反抗,率先在全國扛起抗日救亡的大旗。成立抗日救亡團體是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的組織保障。
  • 紀念抗戰勝利75年|抗日不只是軍人,上海大學生抗日,同樣豪邁
    由於財政的匱乏與地域、黨派、政治鬥爭等複雜因素的介入,教育部與大學之間更是矛盾頻發,衝突不斷,這就為學生抗日運動的爆發埋下了伏筆。自晚清民智開啟以來,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層出不窮,如果說1920年代的學生運動背後更多的帶有黨派鬥爭的因素,那么九一八事變後的學生運動,則更具有全民性,也更具有超越政黨與利益之爭的愛國性質。
  • 抗日戰爭前,日本是什麼時候開始策劃侵略中國的?
    日本侵華在中國人的心理是難以釋懷的,因為日本侵華對中國同胞難以原諒的罪行。他們在中國燒殺搶掠,壞事做盡,讓中國的無辜人民遭受到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其中最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南京大屠殺,日本軍屠殺中國同胞這件事情是無數個中國人,乃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無法忘記的事情,也無法原諒的事情。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51-100)
    答: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吞併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退讓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一二九運動中的先進知識青年,走上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事業準備了一大批骨幹力量。
  • 民國時期的泉州商人
    在帝國主義的操縱下,北洋軍閥混戰加劇,尤其在民國 5 年(1916 年) 6 月袁世凱死後,政局陷入極度混亂之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北洋軍閥在福建的各大小軍閥頭子對地方的掠奪與剝削,隨著其實力的擴大而不斷趨於嚴重,他們貪得無厭地榨取,使包括泉州在內的福建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境。
  • 國泰大戲院——大後方抗日救亡話劇的演出陣地
    新華網重慶8月12日電 記者朱薇、周軼君、張琴  因在抗戰期間上演過94出話劇的重慶國泰大戲院,被譽為我國劇場史上的一顆明珠,它是大後方抗日救亡話劇的演出陣地。在這裡,我國老一輩的話劇、電影藝術家們絕大多數都留下了藝術活動的足跡。
  • 戰火中特別的蒙藏僧人抗日組織
    在五臺山舉辦了訓練班,宣傳抗日,宣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為了照顧僧人的生活,遇到災年,政府便撥款撥糧救濟寺僧……寺僧自發組織了五臺山蒙藏同鄉會,開辦了蒙藏學校,主動參加政府舉辦的喇嘛訓練班學習。邊區政府逐步成立戰地動員委員會、抗日救國會以及農、青、婦等抗日群眾組織,建立政權。五臺山僧人也提出「抗日救亡,僧眾有責」的口號,表示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