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會潛水的人,通常都有很不錯的「憋氣」能力,可以在水下待幾分鐘,都不用換氣。「憋氣」間接反映了肺功能,肺功能越好,一次吸進肺內的空氣量就會越多。怎樣評價一個人的肺功能好不好,看看「憋氣」能力就知道了。一般來說,如果「憋氣」超過了這個數,就說明肺功能還不錯,大家不妨了解一下相關的常識。
1.「憋氣」時間可以超過1分鐘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能夠做到「憋氣」的時間,可以持續30秒。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肺就必須進行換氣了,否則就會導致身體內缺氧,細胞、組織和器官,都不能夠進行正常的工作。那麼,「憋氣」時間為什麼有長有短呢?原因就在於肺臟內的肺泡功能,肺泡有無數個,每個肺泡都能夠儲備一定的空氣,所以能夠調用更多的肺泡加入「儲存空氣」的隊伍,「憋氣」時間就會越長。
2.如何讓自己的「憋氣」時間變得更長?
要想訓練自己的「憋氣」能力,提升自己的肺活量是關鍵。肺活量是可以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最有效,也最考驗一個人的耐力,那就是「長跑」。每天堅持一個小時左右的長跑,可以顯著改善自己的肺功能,提升肺臟儲備空氣的能力。長時間堅持,既可以鍛鍊自己的身體,提升免疫力,又能夠訓練肺活量,讓自己身體的「氧含量」更加豐富。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堅持,提升自己的肺活量,讓自己擁有更長久的「憋氣」時間,也不是一件難事兒。
3.哪些原因會導致「憋氣」時間縮短?
導致「憋氣」時間縮短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的。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加會導致肺臟功能減退,肺活量也會隨之減少,從而導致肺吸氧能力下降;一類是病理性的。比如吸菸、空氣環境汙染等,這些對於肺臟的影響非常大,吸菸會導致肺泡受損、纖毛塌陷;空氣汙染會導致慢阻肺、肺通氣不足。總而言之,大家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肺臟,遠離這些有害刺激。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