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六大茶類,為什麼不能以巖茶的標準來評判白茶,真相太直接了

2021-01-10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任何人,都有著自己的那份特點。

比如,李麻花那具有她個人特色的麻花辮。

在這個世界上,因為不同而精彩。

若是每個人都是按照一個模子印刻出來的,那就少了很多樂趣。

每個人的性格也都不同,活潑,開朗,成熟,沉穩等等。

受著生長環境的影響,所受的教育不同,成長的經歷不同,塑造出個人特點。

不僅人是如此,茶葉也是一樣。

前段時間,聽到了一個說法,很令人震驚。

有人問,可以以巖茶的標準來判斷白茶嗎?

這個說法倒是挺新鮮。

但是用巖茶的標準來評判白茶,怎麼說也非常不合理。

就像是叫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書法家,去做飯一樣,為難。

六大茶類中,每一類茶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不可混為一談。

若是以巖茶的標準來判斷白茶,就亂套了。

《2》

以巖茶的外觀來看判斷白茶?

相信喝過巖茶和白茶的茶友,對它們二者之間的外觀心中都有個大概。

先來說一說巖茶。

巖茶的整體顏色,是以烏潤,烏黑且有光澤為主,中火的巖茶,一般呈現檀色、黧色、褐色。

茶葉是以條索為主,整體看起來緊結,看起來乾脆利落。

巖茶的外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的工藝有揉捻這一步驟。

揉捻到位的巖茶,條索緊結。

熟知白茶的茶友一定知道,白茶的外觀顏色,根據採摘季節的不同,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春白茶是以綠白二色為主,秋白茶則是以五彩色為主。

白茶的工藝較為簡單,以萎凋和烘乾為主。

如此簡樸的工藝下,將茶葉原本的模樣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白茶不殺青不揉捻,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這樣的姿態,我們稱之為條形。

條索和條形之間,就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若是用條索緊結來要求白茶,強茶所難。

此外,說得大概些,大部分的巖茶幹茶顏色是以黧黑色為主。

我們就以大部分為例,說明。

以巖茶的外觀要求去判斷白茶,那就是白茶外觀顏色黑。

說句實在話,以這樣的標準判斷白茶,不可能買到好白茶。

顏色黑漆漆的白茶,品質非常惡劣。

有可能是做舊茶,經歷過不良工藝的茶葉,葉綠素大量地流失,進行了不良發酵後,茶葉中的茶紅素和茶褐素大量生成,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了茶葉的顏色看起來黑。

但是上文有講到,白茶的工藝講究柔和,要保持茶葉原本的模樣。

經歷過做舊工藝的茶葉,已經不是白茶了,屬於劣質茶。

故而,按照顏色的顏色去買茶,很容易導致買到劣質茶。

雖然有這樣思維的人很少,但是本著對茶友們的負責的心態,便來說道說道。

之所以以巖茶和白茶的例子,其實並不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很多,只是舉例說明。

六大茶類中,就算是不將白茶和巖茶放置在一起比較,還會將其他茶葉放在一起說明。

比如白茶和普洱茶,這兩類茶天差地別,以普洱茶的指標來判斷白茶,沒有理論支持。

《3》

以巖茶的香氣來判斷白茶?

說完了外觀,便來說一說香氣。

眾所周知,巖茶中的香氣類型特別豐富。

不同種類的巖茶,都具有獨有的品種香。

所謂品種香,是巖茶自帶的香氣,是一個種類中基因裡就帶有的。

舉個例子。

水仙的品種香,是蘭花香;肉桂的品種香,就是桂皮香……

這些品種香,無論是正巖核心山場還是外山,品種香都不會隨便改變。

巖茶的工藝香,是因為製作工藝而出現的香氣。

比如,發酵程度稍微重一點,焙火稍微高一點的巖茶,容易出現花果香。

此外喝巖茶時,那股濃鬱的焦糖香,像焦糖布丁一樣的香氣,也是巖茶的工藝香。

巖茶的山場香,指的是種植山場的不同,對香氣的影響。

茶葉作為植物的一種,受氣候的影響很大。

巖茶還有一種香,樹齡香,茶樹到了一定的年歲後,會形成獨特的氣味,叢香。

而白茶香氣較之巖茶,就顯得更加簡單,更加單純。

白茶的香氣是以毫香,花香,竹葉香,粽葉香、藥香等為主。

白茶中,無論是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的香氣類型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品類的不同,衍生出品種香。

白茶的工藝簡單,它的香氣都是基因中自帶的。

若是以巖茶標準來判斷白茶,那麼焦糖香是並不可少的。

白茶中出現類似巖茶的焦糖香的話,很不正常。

有人會將白茶中的巧克力味當作焦糖香,便認為這是正常情況,符合巖茶的指標。

實際上,白茶生出巧克力味是品質變差的表現,這是含水量超標後才會生出的味道。

白茶受潮後,沒有絲毫價值,不值得購買。

故而,將巖茶指標強行安置在白茶身上,白茶很是冤屈。

《4》

以巖茶的湯色來判斷白茶?

腦海中已經有個小劇場了。

某剛開始喝茶的新手,因為巖茶的名氣較大,喝了幾天後覺得巖茶還不錯。

繼而轉向白茶,一泡茶就懵圈了。

他說,這茶的湯水怎麼這麼淺,在巖茶裡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呃……額……

將巖茶和白茶的湯色放置在一起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

從湯色上來看,巖茶的湯色較之白茶更深些。

關於巖茶的湯色,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工藝都有著不同的表現。

它的湯色有橙紅色,琥珀色,深琥珀色等等,看起來繽紛美味。

而白茶湯色,是以牙白色、米黃色、赤金色、淺黃色等,看起來可口誘人。

這樣的湯色才是正常的表現。

若是將巖茶的指標強行安在白茶頭上,就是白茶的顏色為橙紅色。

先來說一說,白茶的湯色會出現紅色是因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不良發酵,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茶葉中的茶紅素和茶褐素數量增加。

在衝泡的過程中,那些物質便會釋放在其中,讓湯水的顏色變深。

進行了不良發酵的茶葉,內含物質受到了損耗,這樣的白茶沒什麼營養。

還有可能是因為儲存不當,用玻璃罐存茶,光線直接照射在茶葉上,使得白茶過度氧化,發紅了。

這樣一來,在衝泡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會出現湯色變紅的情況。

暴力地煮茶,也會使得白茶湯色變紅。

但是這樣長時間地煮茶,只會使得湯水苦澀難耐,喝到肚子裡,對腸胃不好。

故而,可以看出白茶出現紅色的湯水的時候,都不正常。

所以,白茶有巖茶的湯色,不正常,不適合。

《5》

一年風雨,馬上就要畫上句號,開始新的篇章。

每個人在年末的時候,心情也會不同。

在外拼搏的人,想早點歸家。

有人,想在年末做出好的成績。

……

不同的人,有著不為人知的小心思。

茶葉也是一樣,在個人眼裡,它們並不只是茶。

而是風格各異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風情。

所以,就讓它們與眾不同吧。

別將某某茶的指標強加在某茶身上,沒有科學依據。

就讓它們各自發光發熱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綠茶當年喝、巖茶隔年喝、白茶存老喝?六大茶類什麼時候喝才準確
    關於六大茶類的飲用時間,眾說紛紜。 在做茶的過程中,需要萎凋、揉捻、焙火等等。 要是一款巖茶放到第二年,喝起來感覺火氣還是很重的話,那麼就說明這款茶焙壞了,無論是放多久都不會好喝。 總的說來,巖茶並非要隔年喝茶,要根據實際概況來說明。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但這對高品質的好茶而言,太浪費。特別是高山白茶、名優綠茶等,第一道茶湯內包含著不少的養分、風味物質,平白倒掉不喝實在可惜。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偶爾來個小高溫,豔陽高照,讓人重新又回到了那如溫暖和煦的春風般的季節。午後,正在刷著茶友們的留言,突然收到了一條新消息,「泡茶要用什麼水溫才好喝?」「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 六大茶類,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巖茶,白茶最難存嗎?
    存一款白茶慢慢變老,很多人說這個過程很難。白茶容易存壞,不好儲存。實際上,從茶葉保存的共性而言,這樣的說法未免太冤枉白茶了。《2》就六大茶類而言,白茶難儲存嗎?白茶的保存和絕大部分的茶葉是一樣的。六大茶類裡,不論是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基礎的存茶要求是共通的。茶葉的儲存要避光、乾燥、密封、無異味、清潔、陰涼。放置茶葉的地方不能受到陽光直射,不能直接放在窗臺邊。
  • 白茶不白,為什麼還能叫白茶,區分六大茶類,光靠看顏色靠譜嗎?
    但提到六大茶類的劃分,很多朋友覺得不理解。白茶不白,為什麼還是白茶?金駿眉也不金,大紅袍更不是紅色。那六大茶類的顏色分類,到底有什麼講究?《2》白茶不白,為什麼還叫白茶?單從外觀看,大部分的白茶看起來確實不夠白。白毫銀針,芽頭上的白毫多,看起來六分是茶毫的白色,四分依舊是芽頭的綠底。標準長相的白牡丹,芽頭底色綠,外層是毫白。嫩葉是綠的,葉背敷著濃密的白毫。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為什麼白茶看起來不太白,為什麼還叫白茶? 烏龍茶到底又是什麼茶?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日常喝茶,家裡要備這麼多品種嗎
    中國的茶類何其多,除六大茶類之外,還有各種花草茶,再加工茶.....在紅茶、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之外,還有茉莉花茶......如果有一個人,說,這些茶,他都精通,都能喝懂,都非常專業嫻熟,那有很大的概率,是在吹牛。術業是有專攻的。
  • 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巖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
    有人說:「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但按個人的觀點看,這樣的說法並不認同!《2》喝茶,濃與淡與茶葉種類無關。茶湯的味道濃,或者滋味淡,並不能代表茶葉的特性。因為茶湯的濃淡與否,和衝泡方式的選擇有關。當投茶量過多,超過標準的投茶量建議。或者茶湯倒出不及時,泡茶時間太長時。
  • 冬日煮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該怎麼選?
    將茶煮著喝,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這些茶中,該怎麼選呢?冬日煮茶,弄清楚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煮,是最為首要的。《2》茶有六大類,拿來煮有什麼要求?在六大茶類中,不同的茶,特性各不相同,並非所有的茶都能適合拿來煮。
  • 不論普洱茶、白茶、巖茶、紅茶,符合這三種特質,才算得上好茶
    茶友當然會覺得一斤兩三萬的普洱茶,還比不過三兩百的紅茶,來的溫和,好喝。如果是同一類別的茶,比如兩三萬的巖茶和兩三百的巖茶,孰優孰劣?毫無疑問,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價值決定價格。一款巖茶,之所以有賣出兩三萬的底氣,在於它的品質過硬,山場、工藝都屬上等水平。它擁有香清甘活的特點,香氣和滋味都是茶中翹楚,喝完之後令人念念不忘,一泡茶,就能帶您領略武夷巖茶的精髓,這等好茶,價高也是情理之中。至於兩三百價格的巖茶,不論是從山場還是工藝角度出發,都很難達到好茶的標準。
  • 六大茶類詳解:白茶篇
    白茶,六大茶類之一,因其外觀如銀似雪而得名,是茶種的「貴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後一種茶類——白茶。品質篇白茶是微發酵茶,白茶製作沒有揉捻和炒制,是六大茶類中製作工藝最為簡單的茶,經過採摘、萎凋、烘乾,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特徵的關鍵,將茶葉攤放於竹匾中,放在陽光下或通風透光的室內曬乾,這個過程中不翻動茶葉
  • 話說,中國六大茶類裡,白茶、普洱、紅茶,哪些茶適合煮著喝呢?
    話說,六大茶類裡有這麼多的茶,究竟哪些茶適合煮著喝呢? 首先是苦澀物質不能含量太高,容易導致煮出來的茶湯味苦。
  • 看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怎麼說?
    當我們喝遍六大茶類,體會過頂級茶後,不難發現它們的共性。好茶之所以能成為好茶,本質在於它的品質好。追本溯源,品質好的茶葉,又離不開兩大因素——產區、工藝。這兩大元素,成就一款好茶。我國幅員遼闊,產茶的省份不勝枚舉,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孕育精英的茶的產地,又有何共性?六大茶類,加工工藝千差萬別,又是什麼,直接影響了茶的品質?且讓產區、工藝,替六大茶類發聲,一同解密好茶的必備元素!
  • 六大茶類你分得清楚嗎?
    但是在鐵觀音和大紅袍身上可就行不通哦,實際上,鐵觀音和大紅袍屬於同一類茶,那就是烏龍茶,也就是青茶。對於剛喝茶不久的朋友來說,對茶的類別分得不太清楚,加上平時以綠茶和紅茶飲用較多,很容易誤以為鐵觀音是綠茶,大紅袍是紅茶,其實,茶葉種類並沒有那麼難分辨,中國茶葉的分類基本都是按發酵程度來區分的,今天就用一張圖來幫助大家區分。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他說,請問,六大茶類都可以根據湯水判斷品質嗎?這一切,就要交給我們的視覺,嗅覺和味覺來定奪。看看它們怎麼說。《2》看湯色六大茶類中,每款茶的湯色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這邊就要給列位看官,搬來國標了。按照最新白茶國標來看,白茶中每類茶的湯色都有著不一樣的標準。
  • 巖茶、白茶、紅茶發酸,是品質好的表現?說完別把下巴「酸」掉了
    時不時可以聽到茶掌柜說,帶有酸味(梅子味)的白茶,是稀罕貨。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只想對他說,既然稀罕你就自己多喝點,別拿出來禍害別人。除了白茶,還有紅茶。看到有茶友說,為什麼自己隨便買的紅茶,喝起來酸溜溜的。巖茶也時不時被擺在檯面上說,喝起來酸牙。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但凡接觸過茶,想來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
  • 茶小菓|六大茶類之「白茶全集」!
    本文導讀:一年茶,三年寶,七年藥的白茶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茶?一、什麼是白茶?白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微發酵茶。採摘後,直接日曬或陰乾後加工的茶。二、白茶製作工藝?六大茶類中,白茶製作工藝可謂非常簡單了!採摘鮮葉後,攤放在竹蓆上面,或者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進行日曬或陰乾即可(首選日曬)。
  • 六大茶類裡,什麼樣的茶才是好茶?請認準產區、工藝、儲存三要素
    六大茶類裡頭,喝茶並非是要重滋味。茶味輕柔鮮爽,回甘舒爽,才是好茶的共性。那怎樣才能挑中一款好茶呢?往直接了說,好茶的必備要素,無非是看產區、工藝、儲存這三點!六大茶類裡,不論是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黃茶,任何的名茶都與名山有關。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自古來,名山出好茶,任何高品質的好茶,都誕生在風景絕殊,山水獨好的環境下。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六大茶類裡,除了紅茶裡的紅碎茶外,少有看到專門碎茶的情況。正常品質的茶葉,對外觀上的整碎程度有要求。幹度極低的茶,適當出現梗葉分離,葉片斷裂的現象是正常的。但不能過分的碎,甚至出現碎裂成粉末狀的現象。這說明茶葉品質不高。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茶圈裡的熱門茶類,綠茶、紅茶、白茶、巖茶等。從新茶上市一路至今,它們正進入香氣滋味表現力頗佳的時期,達到了小巔峰。古人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喝好茶,自然少不了抓住一款茶葉的最佳適飲期。傳統的六大茶類中,白茶身上最為特色的標籤,在於簡約。不揉捻,不殺青,不焙火。總之,採用傳統工藝形式加工出來的白茶,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原有的原汁原味。和綠茶相比,沒有殺青的白茶,它本身可保存的時間顯然要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