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湯偏綠色就是綠茶?大紅袍茶湯偏紅色就是是紅茶?喝了這麼多茶你是不是一直看茶湯顏色辨別茶的種類?但是在鐵觀音和大紅袍身上可就行不通哦,實際上,鐵觀音和大紅袍屬於同一類茶,那就是烏龍茶,也就是青茶。
對於剛喝茶不久的朋友來說,對茶的類別分得不太清楚,加上平時以綠茶和紅茶飲用較多,很容易誤以為鐵觀音是綠茶,大紅袍是紅茶,其實,茶葉種類並沒有那麼難分辨,中國茶葉的分類基本都是按發酵程度來區分的,今天就用一張圖來幫助大家區分。
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出,六大茶類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他們從未發酵為綠茶,到全發酵為黑茶,因為發酵程度不一樣,導致茶類的茶湯顏色和口感也不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六大茶葉的特性及知名度較高的茶葉品種。
1、綠茶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茶類,是屬於不發酵茶,也是六大茶類中唯一的「不發酵茶」,也是中國產量最大的茶葉,綠茶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乾燥,其中關鍵在於殺青,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其中綠茶中知名品種有: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這些也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品種,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2、綠茶過後是白茶,白茶屬於微發酵茶,產區比較小,主要集中在福建福鼎、政和等地,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等品種茶樹的鮮葉為原料製成,白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當時白茶就已經遠銷歐美和東南亞,但是又逐漸走向沒落,近幾年,白茶才在中國茶友間流行起來
3、白茶之後是黃茶,黃茶屬於輕發酵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湖南岳陽為中國的黃茶之鄉,黃茶歸功於它特殊的製作工藝——悶黃,悶黃是形成黃色黃湯的關鍵工序。雖然黃茶的產量不大,但是產區卻不少,覆蓋了湖南、四川、浙江、安徽、廣東、湖北等地。
4、接下來就是青茶,青茶也叫烏龍茶,兼具綠茶的清香和紅茶的醇厚,屬於半發酵茶。品種多,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茶葉種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眾所周知的「功夫茶」用的茶葉就是烏龍茶。功夫茶最早起源於宋代,在福建及廣東一帶最為盛行,那為什麼功夫茶就一定要用烏龍茶呢?因為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烏龍茶主要產自於福建、廣東、臺灣三地,按產地也就分為了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及臺灣烏龍。其中閩北烏龍也可以稱之為「武夷巖茶」,其中以大紅袍、肉桂、水仙最為知名。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如水金龜、鐵羅漢、白雞冠等上百個品種。
5、烏龍茶之後是紅茶,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始制於17世紀初期(一說為19世紀),發源地是近福建省武夷山桐木關(村),最早的紅茶為小種紅茶。它不僅是中國紅茶的始祖,也是世界紅茶的始祖。中國的紅茶除了武夷山的小種紅茶之外,最有名的還有安徽的祁紅工夫和雲南的滇紅工夫,此外還有福建的閩紅工夫、江西的寧紅工夫、湖北的宜紅工夫、湖南的湖紅工夫(湘紅工夫)、四川的川紅工夫、浙江的越紅功夫、江蘇的宜興紅茶、廣東的英德紅茶等。
6、最後為黑茶,黑茶為後發酵茶。主要產於雲南、四川、湖南、湖北、廣西、陝西、安徽(古黟黑茶)等地,以前主要銷往西藏、新疆、內蒙等地,有「邊銷茶」之稱,為了方便運輸,多講茶葉壓製成緊壓茶,如磚茶、沱茶、餅茶等。黑茶中最有名的當屬普洱茶,此外,近年來湖南的安化黑茶、廣西的六堡茶也呈上升趨勢,逐漸受到茶友的熱捧。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茶葉大國,無論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還是遠洋交易,茶葉都是一個重要的產品。發展至今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而且茶葉從最初的「藥材屬性」發展成為如今的「養生屬性」,也算是國人賦予了茶葉更多的價值。
茶葉的文化和歷史遠不止於此,今天也只是和大家粗略的聊了一下茶葉的種類,相信看完之後大家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不會再把鐵觀音叫成綠茶,把大紅袍叫成紅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