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林阿姨,患頭痛十餘年,先後到多家醫院各個科室就診,均未查出明確病因。後因使用抗抑鬱藥物,頭痛略有緩解,神經內科的醫生因此診斷為抑鬱症。
由於長期依賴止痛藥,患者胃痛、腹脹等胃腸道反應明顯,然而頭痛的問題依舊不能解決,近幾個月還不斷加重,嚴重影響她的生活質量。
一個偶然的機會,林阿姨找到羅湖醫院疼痛科,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生告訴她,她的問題很有可能是頸源性頭痛。
林阿姨將信將疑。後經小針刀和一段時間手法治療,她的頭痛症狀緩解了80%。
疼痛科醫生表示,
在臨床上,
頸源性頭痛是一個難點。
如何區分
頸源性頭痛和普通頭痛?
為什麼
頸源性頭痛
很容易被誤診呢?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
能為您解開相關的疑惑。
一、頸源性頭痛的概念及誤診原因
① 概念的提出
1983年,美國醫生肖斯塔(Sjaastad)首次報導了頸源性頭痛的病例總結和研究結果,並正式提出了頸源性頭痛的概念。
該概念的提出,是頭痛研究領域中的重大進展。由於其症狀主要表現在頭部,而病因卻是頸部神經受刺激,所以在臨床上有很大的隱蔽性,具有「聲東擊西」的特點,往往不被人們所認識。
頸源性頭痛是由頸椎、頸部軟組織器質性或功用性病損所致的、以緩慢頭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症候群。
在慢性頭痛病人中,約有89.1%的人都是頸源性頭痛。
②發病因素
頭臉部一切的外表和深層構造都是由三叉神經及C2~C3脊神經分布分配的,大多數頭痛都可能與頸椎的病理變化有關。
頸神經脫離椎管後,因長時間的姿態不良等,會使肌肉供血削減,繼發肌痙攣,並使韌帶、肌筋膜等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然後出現炎性介質,在軟組織內穿行的神經幹及神經末梢處發生激惹,引起頸源性頭痛。
③ 為何容易被誤診?
頸源性頭痛的概念,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國的,目前對其真正了解的臨床醫生並不多。
實際上,頸源性頭痛是一種發病率較高、在疼痛門診常見的疾病。
對於慢性頑固性頭痛患者,在排除其他顱內器質性疾病後,常規治療無效時,應該考慮頸源性頭痛。
二、頸源性頭痛的臨床表現
①流行病學特點
頸源性頭痛患者的年齡多在20~60歲, 但年幼者也不少見,在少年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7歲。本病以女性多見。
②症狀患者早期多表現為枕部、耳後部、耳下部不適感,後轉為悶脹或酸痛感,逐漸出現疼痛。
疼痛部位可擴展至前額、顳部、頂部和頸部。部分患者可同時出現同側肩背、上肢疼痛。疼痛可有緩解期,隨病程進展,疼痛逐漸加重、持續存在、緩解期縮短和疼痛程度加重。
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均可誘發疼痛加重。
頸源性頭痛常常不表現在病理改變部位,其疼痛部位模糊不清、分布彌散,可出現遠處牽涉性疼痛,如類似鼻竇炎或眼部疾病的症狀。
部分患者疼痛發作時伴有耳鳴、耳脹、眼部悶脹、頸部僵硬感。
多數患者在疼痛發作時喜歡用手持續按壓疼痛處以求緩解。口服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可減輕頭痛。
三、頸源性頭痛的檢查方法
1,病程較長者可有頸後部、顳部、頂部、枕部壓痛點;
2,耳下方、頸椎旁及乳突下後方壓痛明顯;
3,部分患者局部觸覺、針刺覺減弱;
4,患側嗅覺、味覺和舌頰部感覺減退;
5,壓頂試驗和託頭試驗(+),但也有患者無明顯體徵;
6,輔助檢查X光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改變,部分患者可見頸椎間孔狹窄,椎體前後緣增生,或棘突增寬變厚,棘上韌帶鈣化;
7,CT檢查多無特殊變化,少數患者可見頸椎間盤突出,但與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關。
四、 頸源性頭痛的治療方法
▼一般性治療
對於病程較短、疼痛較輕的患者,可採取休息、頭頸部針灸、牽引、筋膜手法、理療同時配合口服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大部分症狀較輕的患者可緩解。
▼小針刀治療
對於經過一般性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可採用小針刀松解頸後部、寰枕部肌群,小針刀治療該病具有見效快,綠色無創的特點。
▼頸椎旁病灶注射
對於多數頸源性頭痛患者,在第2頸橫突穿刺注射消炎鎮痛藥物具有良好治療效果。
藥液在橫突間溝可擴散至第1、3頸神經及周圍軟組織內,發揮消炎、鎮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作用。
藥液直接被注入病灶區域,故療效較好。
▼頸部硬膜外腔注射
經頸椎旁及頭部壓痛點注射治療效果不佳者,多系病變位於椎管內,以椎間盤源性神經根炎多見。椎旁註射的藥液無法到達病變部位,可選用頸部硬膜外腔注藥法。
▼頸神經毀損及手術治療
經各種非手術治療亦無效者,多有椎管內骨性異常改變且卡壓神經根,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對有手術禁忌證或手術危險性較大的患者,經患者同意,可採用頸神經乙醇阻滯,治療應在X光或CT引導下進行。臨床上還可採用射頻熱凝術毀損頸神經後支治療。
五、 預防頸源性頭痛的6大要點
1,防範外傷不讓頸部負重物,坐車時不要打瞌睡,警惕因急剎車形成的「揮鞭性損害」,日常小心頸部的閃傷。
2,注意睡姿正確以仰臥、側臥為宜,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
3,糾正不良的體姿體態杜絕長時間垂頭伏案作業的習慣,適度地看電視、玩手機,減少頸椎疲憊誘發頸椎病。
4,預防頸部受寒冬天頸部要保暖,夏天切記不要對著空調、電風扇猛吹,小心受涼。
5,注意咽喉炎 咽喉發炎時咽喉發炎時,細菌病毒分散到寰樞關節周圍區,致使肌力降低,椎體表裡平衡失調而移位,從而誘發頭痛。
6,加強鍛鍊,放鬆心情堅持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推遲骨質和韌帶退行性改動。此外,腦力勞動者需預防過度腦力勞懂,長時間精神緊張也是頸源性頭痛的一大特徵。
來源:疼痛科
編輯整理:羅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