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全面革新者——千利休

2020-12-22 馬尚談績效

千利休,本姓田中,名叫與四郎,又名千宗易。田中與四郎最初是跟隨北向道陳學習東山流派的書院臺子,但後來道陳說,已經無所傳授,為了讓與四郎學習更加深奧的茶道,道陳為他介紹了第二任老師——武野紹鷗。成為紹鷗的弟子後,與四郎下定決心削髮為僧,並改名宗易,以示其拜師學藝的誠心。關於千利休的「千」字,來歷尚不清楚,但他的祖父叫田中千阿彌,據說是從千阿彌中取了「千」字。這些都沒有確切的依據。

在豐臣秀吉時期,秀吉性喜奢靡,打造了他引以為豪的黃金茶室。秀吉在宮中舉辦了金光閃閃的茶會,而輔佐工作的就是千宗易。不過,因為庶民沒有資格進宮,千宗易便被賜予了「利休居士」的稱號。相傳「利休」這個稱號是大德寺的古溪和尚所選,以御賜的形式賜予了千宗易。從此以後,千宗易便有了別號「利休」,並將他看作是天下第一的茶人。

在紹鷗死後,堺城主要有三大茶人,分別是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和千宗易。他們得到織田信長的欣賞,成為茶頭。信長死後,他們又成了豐臣秀吉的茶頭。在秀吉時代,利休已經超越了比他資格更老的今井宗久和津田宗及,成了茶頭之首,深得秀吉寵愛。宗久比利休年長,他一直嚴守從紹鷗那裡學到的傳統臺子點茶。當時的點茶主要有書院臺子、數寄屋、茶屋、野外等四種點茶。利休則不同,特別是步入老年後,他徹底貫徹了草庵的「侘」茶事,認為臺子是數寄屋中無用的裝飾,據說即便有弟子請求他教授臺子點茶,他也會拒絕。對於利休的這種做法,今井宗久一直持批評態度。

中國有句古話:伴君如伴虎。利休在七十歲的高齡被秀吉勒令切腹自殺,利休做為一名町人,地位過於顯赫,擁有的權勢讓利休能隨心所欲,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千利休倒臺的根本原因,歷史上傳說的死因有木像門、高價售器,女不嫁秀吉等,甚至還有利休密謀毒殺秀吉之說,這些不在本文的論述範疇,只是時代背景而已。

利休流的茶道,現在已經是日本茶道的中心,其茶道精髓的繼承者是利休子孫中的三千家。三千家指的是表千家、裡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官休庵)。三千家在明治以後才開始興盛,在明治之前的江戶時代,利休門下的弟子以遠州流、石州流等較有勢力,這些流派作為面向將軍、大名的茶道,影響力很大,但在明治之後逐漸被三千家取代。明治時代提倡四民平等,將軍、大名、武士階層逐漸沒落,原本為町人茶道的三千家,自然成了全國的茶道中心。因為三千家的先祖是千利休,所以千利休才會如此出名。

如今的日本,只要提到茶道,就會格外關注點茶方式及茶道流派,這並非是好現象。表千家和裡千家存在什麼差別,官休庵有什麼不同之處,遠州流、石州流有什麼特點,大家只關注這些問題,而這瑣碎的細節其實都無所謂。特別是利休,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細節。在利休看來,所謂茶之道,最關鍵的是要真心對待客人,不斷為客人著想,才能實現茶道。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不要擔心自己的某些行為遭到別人的恥笑,這是紹鷗、利休的教誨。從多角度研究細緻的茶道禮法是必要的,但如果忘了茶道的根本,一切都無從談起。

前面說到,今井宗久和千利休是有矛盾的,同為當時的茶頭,一山不容二虎,必然會有一決勝負的衝突,這場衝突發生在一次茶會上。豐臣秀吉命令今井宗久和千利休表演臺子巡迴點茶,就是按照順序依次以臺子點茶的方式獻茶。據說秀吉命令他們展示古流最正統的臺子點茶,這對今井宗久來說,不在話下,但利休已經基本忘記了。最先由利休展示,他選擇了非常簡單的模式,流暢自如的完成了點茶。這使得在一旁觀看的今井宗久大為吃驚,在上座觀看的秀吉也極為驚訝:「我在信長公在世時見過臺子點茶,不是這樣的,你的點茶方式是騙人的吧。」利休滿不在乎地回答:「古流太繁瑣,故而簡略。」這讓秀吉無言以對。

輪到宗久點茶,他的內心一定是無法平靜,因為剛剛目睹了利休那意想不到的簡單點茶方式,他的頭腦陷入了一片混亂,可能還有驚恐。這就導致了本來爛熟於胸的點茶技巧,在這天出現了紕漏,宗久的手在抖,當他用勺子從茶釜舀出熱水,準備倒入天目茶碗時,把水灑落在了茶碗外面。這絕對是出乎意料的失誤,由於精神上的動搖,宗久的操作出現了失誤,最終決定了勝負。對於這樣的結果,利休發表了什麼樣的言論,並沒有記載,森伯認為,利休可能會這樣說:「簡乃古心,繁乃雜心。」,史書記載,自此之後,宗久的弟子漸漸都轉投到利休門下。用古雅之心點的茶湯和用雜念之心點的茶湯,哪個更能體現出道?

利休的古拙質樸奠定了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思想基礎,去掉茶事中為形式而存在的形式,用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才是利休最想表演的點茶。

相關焦點

  • 尋訪千利休:茶道心境禪意化解焦慮無聊,重拾生活之美
    他生於日本堺市,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為"天下三宗匠"。他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 。千利休幼年開始學習茶道,18歲拜珠光的再傳弟子,武野紹鷗為師。
  • 日本茶道往事
    其實一休大師送給他的圓悟克勤印可狀就是頂級唐物——最早流入日本的中國禪宗和尚手書。另一茶道大師武野紹鷗更是唐物收藏大家。他出生在堺市,堺市是日本收藏唐物最多的地方,而他是堺市首富,據說竭盡全力收集了六十多件頂級茶具。所以,幕府將軍以及後來當權者,獲取唐物的捷徑是直接找這些茶道大師。
  • 侘寂的美學觀念丨日本的傳統審美源於茶道,現代美學設計的起源
    茶文化源自於中國,在中國的南宋時期茶道傳入到日本,從而衍生出了日本茶道,現在茶道在日本廣為流行。茶道,即品嘗欣賞茶美之道,被視作生活藝術,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用過飲茶對禮儀和道德進行教育與修煉。茶道的真正鼻祖與集大成者,千利休以及他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已成為日本民族的文化寶藏。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但嵯峨天皇在位時,很多問題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後來的「承和之變」,嵯峨天皇在日本推行的「唐化」政策被全面廢止,「弘仁茶風」也戛然而止。「見飛花落葉,誰者思常留此世,置定理之外?」二連良基:「連歌,非前念後念之相系,亦非同浮世之狀,依盛哀憂喜之境而移。思昨而今,思春而秋,思花而至紅葉,飛花落葉之念也。」
  • 日本茶道的研習是探尋茶百戲的重要途徑
    日本茶道老師演示裡千家流近代後未見詳細記載,但日本茶道中卻一直保留了茶百戲的基礎--點茶法的基本特徵。為了探尋點茶法,日本茶道學習成為探尋點茶的重要途徑。為此1997-1998年,2004-2005年章志峰兩度赴日留學學習日本茶道,並通過日本茶道和宋代點茶歷史記載進行比較分析。南宋時期日本僧人聖一國師(圓爾辯圓)、南浦昭明禪師等人到浙江餘杭徑山寺苦修佛學和種茶、點茶,回國後將點茶工具傳入日本傳播中國的點茶法。
  • 東方大哲學家系列:千利休
    千利休是其中最偉大的禪宗思想家之一,他致力於教導人們如何飲茶以獲得慰藉、療愈心靈。千利休於1522年出生於富饒的海港城市堺市,靠近今天的大阪。他的父親田中與兵衛是個在魚市工作的倉庫主人,他希望兒子加入他的事業。但千利休放棄了商業,投身於追尋智慧和認識自我。他著迷於佛教禪宗,給一些大師們當學徒,帶著所剩無幾的財物過著漂泊鄉間的生活。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比如與陸羽同時代的皎然,他寫的《飲茶歌》中就有「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封氏聞見記》在敘述了陸羽和常伯熊提倡飲茶之後說:「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明代陳繼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說:當時茶的蒸、採、烹、洗「悉與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猶持陸鴻漸之《經》、蔡君謨之《錄》而祖之,以為茶道在是」。這些「茶道」的含義相當於茶事或茶藝,有別於日本所稱「茶道」。
  • 尋訪曜變天目碗:博物館裡的日本茶道軌跡
    一排排橫向排列的紅楓樹構成了進門處庭院的基礎,樹下種滿了各種草花,既不像中國園林那種一棵樹獨秀的點綴景觀,也不像日本一般庭院的枯山水為主打,秋天時,這裡的紅楓是京都最有名的景觀之一。豐臣秀吉在這裡舉辦了織田家族的葬禮,整個營造花費了巨大的時間,特意讓千利休營造庭院,進門處只是千利休的小手筆而已。能看到日本茶道集大成者的庭院設計,也算不虛此行。
  • 日本古茶具:博物館裡的茶道軌跡
    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隨著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和千利休所推廣的清貧主義的審美風尚,具有草庵風格的簡單、樸素和粗陋的茶器物,開始成為日本茶道的主流風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說唐物就徹底消失了,而是開始用另一套不同審美體系去挑選、欣賞和使用唐物。 尋訪曜變天目去日本前,最想尋訪到的還是所謂的「曜變天目三絕」。
  • 茶道表演、飯糰製作、金槍魚分解……從「吃喝」體驗日本文化
    26日,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日本駐華大使館在京舉辦「大使官邸春季交流會「。除了展出日式餐品餐器、日本特色產品外,使館還安排了日本「裡千家」茶道表演、迷你鹽味飯糰製作、現場金槍魚解體秀等展示環節,讓中方嘉賓近距離體驗地道的日本文化。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日本茶道雖來源於中國,受中華文化影響頗深,但與中國茶文化卻出現了十分不同的樣貌。在日本文化中,茶道藝術具有很高的地位。日本的茶道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具有日本民族精神的綜合性文化體系。一、茶文化在中國形成,通過佛教傳入日本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日本茶道發展的起源地。
  • 超星爾雅答案:中日茶道文化
    (√)5【判斷題】嵯峨天皇時期的日本茶已經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千利休與日本茶道1【單選題】關於千利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A、生於1522年B、卒於1581年C、わび茶(草庵の茶)の完成者として知られD、茶聖とも稱せられる2【單選題】日本茶道中,最嚴格或最基本的形式是(A)。A、真B、行C、草D、法3【單選題】(B)最先將連歌的形式運用於茶道。
  • 最好的成長在路上——日本茶道研學課程
    這將是一次充滿期待的旅程,也將是一次對我們自理能力的挑戰,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研學旅行……我們的「日本茶道修養研學課程」從國內就開始咯!「茶道」是日本享譽全球的標誌性文化,來到日本,我們豈能錯過。當然,僅僅體驗衝泡手法怎麼能滿足我們刨根問底的求知慾呢!為此,我們還走進日本著名的抹茶工廠,深入了解和體驗到抹茶的加工工藝。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即為"茶道",從廣義上講這種茶道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深刻的飲食文化。但是它又不僅僅如此,在"飲茶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它逐漸與中國的儒、釋、道三家產生融合,吸收了他們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慢慢的"茶道"文化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 日本茶道匠心之旅,餐桌上體驗日本文化
    一場日本茶道匠心之旅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為客人奉茶之事。它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我們當晚體驗到的茶道叫抹茶道,表演者為塚早苗,她是花道池坊教授。4歲就開始學習表千家茶道,是表千家宗匠直屬門人。她旁邊還有一個日本美女充當翻譯和助手,在她的指導下,我們跟著了解了抹茶衝泡的過程和品茶的一些禮儀。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一、日本茶道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 4場茶事裡的日本茶道——貴船左源太川床料理
    日本是唯一仍舊在學校裡舉行和教授茶道儀式的國度。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 《日日是好日》:一部關於茶道的電影,蘊藏著日本的「侘寂美學」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瞭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同名隨筆集。
  • 明治維新150年︱被激活的文化:日本茶道走向世界
    今天,人們談論日本文化,一般都會提及茶道。茶道與武士道、柔道、花道以及現代的動漫等一起,已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並在國際文化交流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茶道是日本古來就有的嗎?作為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的沏茶、喝茶行為,緣何會與「道」牽連在一起,上升為「茶道」?
  • 中國人喝茶叫解渴,日本人喝茶叫茶道,我們之間就差一個好的茶室
    中國人愛喝茶,也喜歡去茶室喝茶,然而茶道卻在日本,茶道與茶室的完美融合,營造出日本獨有的空間文化。了解日本茶室,感受一下日本設計師對空間理解,如何用一間小小的茶室詮釋文化精神。日本常見的茶室茶室是進行茶道的場所,與普通房間相比,面積小,而且風格更加清貧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