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謫仙的真實世界|《李白那年三十整》

2020-08-28 微笑洛雁

對於學生而言,假期是個好時機,比如趕超學霸,比如彎道加速等等。趁著假期,相信很多學生都在家裡制定了預習計劃。

但是當翻開語文書的時候,很多學生會發現,呀,怎麼要背的課文這麼長,怎麼要背的古詩這麼多。

比如李白的詩,杜甫的詩,白居易的詩等等,而孩子們往往背著背著,就背串了。所以,孩子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畏難心理和煩悶情緒,在背誦檢查時真是叫苦不迭,而這種情緒如不好好處理,孩子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而作者周白之白別出心裁地將諸多詩整合進《李白那年三十整》中,幫助孩子們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與記憶。

像這本書《李白那年三十整》中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就是李白送杜甫的詩,深沉一醉,不足為別。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是李白在山東送別杜甫時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以醉別開始,乾杯結束。沒有悲傷的離別之情,卻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

其實背課文或是古詩不難,只要深入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感情,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詩人的經歷,這樣的話,一首詩很自然就能背誦下來了。

其實唐朝詩人裡酒是李白、杜甫的命根子。從詩作中也可以看到,這二個人沒事就喝酒,喝了就作詩。在唐朝這個盛世,這二個人曾在北方一路瘋狂,一路流浪,一路遊蕩,一路豪飲。他們的狂浪是一種態度,狂浪是不被約束,一路向遠方。

如果只是死記硬背,經常會出現好不容易背下了詩歌,卻和詩人對應不上的情況。既然理解了他們的友誼,他們是酒友,也就更容易背這首詩了。

在《李白那年三十整》中,作者就很注意這一點,有意將詩人所處的時代、創作的心情和經歷融入在情節敘述中,讓孩子身臨其境理解詩歌。

如書中,《月夜》是一首杜甫的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從地理環境來看,鄜州離長安很近,想家就可以直接回。但是從當時歷史條件來看,長安在當時已經失陷,杜甫早已落入賊手,想回是回不去滴。即使是被俘,杜甫還是寫得很好。

本書的作者周白之白,是李白粉絲。他以三十歲為切入點,為我們講述李白的故事,介紹了七十餘首古詩,幫助孩子理解李白的詩文,以及唐朝詩人的朋友圈。

《李白那年三十整》隨書附有李白有關歷代字畫配圖,看懂李白,就看懂了半壁唐詩世界。

相關焦點

  • 《李白那年三十整》:打破詩仙光環,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的李白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是李白一生重要的轉折點。那年,李白三十歲。 春在安陸,上書本州裴長史自白,被拒。 這對於前半生出盡風頭的才子李白來說,真是莫大的「恥辱」。他將自己的滿腔豪情嵌入長安,卻發現長安太大,太深,就像一粒石子被投入大海,激不起任何浪花。 青年作家周白之白在《李白那年三十整》中,將塵封在歷史中的李白以及與李白相關的種種匯聚一堂,為你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那個真實得你不太想承認的李白。
  • 推歌《謫仙》:願夢回大唐,一睹李白風採
    從小背了無數詩詞課文,但是獨獨對李白情有獨鍾,喜歡他的放蕩不羈,喜歡他的不染汙垢。盛唐的巔峰有那道身影,唐詩的巔峰是李白,李白的巔峰一如唐詩。一如那宮闕謫仙。何謂李白?是美酒,是瀟灑,是輕狂,是大醉伶仃;是玉劍,是俠義,是逍遙,是豪情壯志;是紙卷,是長安,是月夜,是夢筆生花:是不羈,是狂醉,是謫仙,是意氣風發;是半個錦繡盛唐,實則更是我們心中未曾老去纖塵不染的翩翩少年。」墨寫清白毫窈窕,春風玉劍縱馬狂。觥籌酣暢自歸去,且插青蓮醉洛陽。
  • 余光中寫給李白的四首詩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樣的句子,應該就是陸遊筆下「本天成」的佳句吧,余光中用他的妙手寫了下來,帶著我們一同重新認識李白!《念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 要乘風破浪的李白是什麼樣的後浪?(圖)
    不論哪一個,我們印象裡的李白都是一個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瀟灑狂放形象,試問,哪個年輕人沒有幻想過自己像李白那樣才華橫溢、蔑視權貴、灑脫不羈?新書《李白那年三十整》則還原一個被誤讀了千年,詩仙光環下,那個真實得我們不太想承認的李白。讓我們看到在大唐的開元盛世下,身為一個「後浪」,三十歲的李白如何與仕途格格不入,如何在醉酒與求道中,一邊乘風破浪,一邊艱難前行,直到遍體鱗傷。
  • 春日讀李白——那些年你是否真的讀懂了謫仙詩(一)
    今年春天驟然隨立春而至,春日憶李白,準備選取幾個側面,分幾篇文章談談我個人讀李白詩的一些所感所獲。都是李白集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重與細論文」,以點帶面,會發現我們的一些慣常認識未必準確,謫仙詩亦非不食人間煙火。今天先來談談李白詩中的一些奇思。        文學史意義非同小可的唐人選唐詩《河嶽英靈集》有言「至如《蜀道難》等篇,可謂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
  • 李白的酒李白的詩
    甲:                    詩情酒性話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飲酒是很有名的。長安放還,在「抱用世之材而不遇合」,治國齊天下懷抱落空之後,他感到人生快事莫如置酒會友,於是藉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暢酣的發抒—「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五花馬,千金裘,        ,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一生的故事(一)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綿州人。他的詩歌想像奇偉豐富,感情強烈奔放,語言清新流暢。風格雄健,是為屈原以後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傳說李白他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長大後的李白也確有幾分「仙氣」,他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他的詩,想像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無人能及。
  • 此官員竟不認識李白,李白寫下一首自我介紹詩,全篇句句狂到離譜
    公元742年,尚處於草野的李白奉詔入京,開啟封神之路。天寶始年號,長安紫極宮,著名詩人賀知章與默默無名的李白在此相遇,一番推杯換盞之後,李白掏出《蜀道難》遞予賀知章,誰料此青蔥老者讀罷竟老淚橫流,口中止不住地叫到:「先生,謫仙人也!」
  • 浪漫「謫仙人」李白一旦寫起詞來,連詞調都給後人準備好了
    另外,有很多詞調並非由他們所創,更多時候為宮中樂師或坊間人士創製,但他們所填的詞與諳熟音律的大詩人如李白、白居易等人相比,實在很難有留存下來的理由,於是我們今天見到不少詞牌名都源自名家作品。就像「謫仙人」李白,我們對於他的詩實在是太熟悉了,大概隨便一個中國人都讀過他至少數十首作品,但他的詞作卻接觸得並不多,但只要看到,幾乎就可以認定為這是該詞調的創始之作,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他們的作品留存下來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得多。
  • 抖音稱謫仙瑤宮難留去凡間紅樓鬥酒是什麼歌
    抖音稱謫仙瑤宮難留去凡間紅樓鬥酒是什麼歌?最近在抖音上這首歌曲特別的火,又是一首好聽古風歌曲,但是很多小夥伴們都還不知道歌曲名字,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首歌曲完整版介紹吧 抖音稱謫仙瑤宮難留去凡間紅樓鬥酒是什麼歌
  • 【奮進 巨變 展望】李白故裡江油:世界上最能完整反映、追溯李白...
    地震後,在原址重新修葺、改建的江油市李白紀念館。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6日訊(記者 陳淋 熊強 攝影報導)《蜀道難》《將進酒》《月下獨酌》《靜夜思》《早發白帝城》……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有不少詩歌廣為世人傳誦。
  •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謫仙人李白的重返仙籍之旅
    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蹉跎日久,決定去拜訪賀知章,賀知章讀了《蜀道難》等詩文之後,一時驚為天人,高呼不可戰勝,於是給李白取了「謫仙」這麼個外號。可能翻遍史冊,都也找不出一個比「謫仙」更貼切的外號了。因為李白不僅寫詩有仙氣,他一生中也在身體力行、孜孜不倦地尋求長生術,以期成仙飛升。
  • 「詩仙」李白真正的魅力是什麼呢?試論李白的「天真」本性!
    二、李白思想行為方式上的「天真」;這種行為方式上的「天真」是指在一個人在看待事物時能夠拋棄一切束縛,一任單純和信任。歷史上,所有偉大的詩人都容萱相信周圍一切人和事,相信經驗帶給他的一切,相信所有事物給予他的每一次感動,相信他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 李白到底是哪國人?又是在哪裡出生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李白自幼好詩善賦、學道習劍,在故鄉留下了三十多處遺蹟遺址,眾多軼聞傳說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李白,生於公元701年。關於李白的出生地和故鄉,一直備受矚目和爭議,有很多種說法。故,現在基本可以確定李白的故鄉為今四川江油縣南青蓮鄉。李白號青蓮居士,即是因為其小時候住在四川江油縣清蓮鄉,所以對那裡極為懷念,同時他信奉道教,遂在別號後面冠上「居士」一詞。李白有「謫仙人」、「酒仙翁」、「青蓮居士」三個別號,就中以「青蓮居士」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後人常稱李白為「李青蓮」。 李白為什麼自號青蓮居士呢?
  • 小官不認識自己,李白當場寫首詩自我介紹,短短幾句狂出新高度
    在唐朝還真有這麼一位詩人,不但做詩驚人,劍術也是超群,他就是李白。對於李白,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他的鬥酒百篇,還有他仗劍天涯的故事。李白從小跟劍術名家學劍法,這也是後來他四海為家的資本。否則,古代的野外那麼亂,不會點武藝,還天天到處亂走,早就在路上遭遇不測了。也許這也正是很多人喜歡李白的原因,能文能武。所以,李白是驕傲的人,但他究竟狂到什麼程度呢?
  • 歪理詩評:李白
    大家都知道梅姨喜歡讀書,我曾經也在一篇文章裡說過,想要了解你的朋友內心的真實性格,有個最簡單的方法,看看他喜歡讀什麼書。其實還有一個辦法,看看他寫的文章。寫出一篇文章,跟生個孩子差不多,這「孩子」帶著父母的基因,一個人可以偽裝自己,但偽裝不了基因。今天講從古詩詞看詩人的性格。李白,大詩人,天才詩人。
  • 李白:年輕時做著對世界的夢,年老夢醒仍留戀丨周末讀詩
    本期周末讀詩,與你一起賞析李白不同時期遊覽江南而寫的詩,從中看到的,不僅是李白的天才,更有他人生境遇的映照。唐開元八年,720年,20歲的李白離開故鄉綿州昌明,遊省會錦城與峨眉山。自十五歲始,飽讀詩書及諸子百家的他,已嘗試以詩賦幹謁蜀地一些社會名流,在小範圍內得到肯定。此次出遊,他想看看更大的世界。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水中撈月李白的藝術化死亡
    一代詩仙的死亡之謎       「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宮錦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皓月當空,江水如銀,泛舟而行,酒醉的詩人為美景所醉,伸手去碰觸水中的月影,卻飄飄然落入水中,與明月、清輝融為一體。似乎只有這樣的消逝,才配得上「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一代詩仙李白。
  • 同寫2016山東高考作文:《李白的行囊》
    三十歲的李白還在路上,行囊裡的東西沒少,反而愈行愈重。路過安陸時他裝進了婚姻,從北走到南的途中又塞進了朋友。李白覺得很沉,但李白覺得這條路他走得下去,路的前方是有光亮的,四周風景也很美,有很多快樂和自由懷抱著他,他讚嘆蜀道難於上青天,他高呼駿馬金裘換美酒,數載遊戲山水,終打響謫仙之名。被玄宗皇帝召入長安時李白四十二歲,那時他已名滿天下。上任翰林院供奉,李白咬著牙從行囊裡拿掉了他的天涯夢,也放下了他的恣意風流,重重地揣上了他的抱負、他的才情、他的驕傲。可是他忘記拿掉自己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