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世界最大青銅鼎、「世界四大古文字」——殷墟揭秘強大商朝

2020-12-13 國家旅遊

河南省安陽市老城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為「大邑商」、「邑商」。這裡就是以小屯村為中心,橫跨洹水南北兩岸附近的20多個自然村落,神秘的商朝王都——殷墟。(攝影:程越峰)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佔卜的記錄,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殷代有專門掌管佔卜和紀錄的貞人約有上百人。商代以後,甲骨佔卜逐漸失去了其顯赫地位。目前殷墟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攝影:程越峰)

目前發掘的80餘座建築基址,面積約40平方公裡。是殷王都殷墟宮殿宗廟區,按照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格局排列。出土的甲骨文、司母辛鼎、婦好號鳥尊等文物享譽海內外。(攝影:程越峰)

甲骨文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下來,成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今天仍在使用的方塊字。甲骨文也因此成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攝影:程越峰)

殷墟的青銅文化發展成為一套以等級為核心的禮制制度,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殷墟王陵遺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高133釐米,器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攝影:程越峰)

清朝末年的光緒年間(1880年左右),小屯村的農民在耕種季節翻耕土地時,翻耕出一些有明顯符號的龜甲和牛骨來,發現這些龜甲和牛骨有止血作用,治療外傷療效尤佳,稱之為龍骨,又管它叫「刀尖藥」。(攝影:程越峰)

當時安陽地區每年春秋二季要舉辦一次廟會。各地的農民都來趕會,捎帶一些農副產品在廟會上出售。小屯村的農民就將甲骨搗成粉末當「刀尖藥」在廟會上賣。(攝影:程越峰)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秋季的一天,年過半百的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罹患瘧疾,從宣武門外萊市口達仁堂中藥店抓了一劑中藥,藥中有一味就是「龍骨」。在吃藥時,發現抓回來的「龍骨」上刻有篆字,認出來是商朝的甲骨文。(攝影:程越峰)

殷墟的第一次發掘,被視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誌」。2001年3月,殷墟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在第30屆世界遺產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攝影:程越峰)

殷墟,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殷墟科學發掘90年來,出土甲骨文15萬片,陶器數萬件,青銅禮器約1500件、青銅兵器約3500件,玉器約2600件,石器6500多件,骨器3萬多件。(攝影:程越峰)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祥地,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攝影:程越峰)

相關焦點

  • 破解神秘的符號:后母戊大方鼎之謎的解開,需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
    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2011年正式更名為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重文物之一,而且也是到今天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它的存在和發現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故事。從它的發現和出土無不充滿神奇色彩,再加上它的特定發現時於期,使本來就具有很大價值的后母戊大方鼎蒙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面紗。后母戊大方鼎的鼎耳為什麼不翼而飛?這裡有這樣的傳說:1939年是一個動亂的年代。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奧成功5周年,同樣的歡樂再次留在人們心中,請同學記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安陽殷墟獲準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
  • 殷墟: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
  • 商朝的高科技產品,「司母戊鼎」,科技水平超出了現代人的想像
    繼續說這本《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最後來說說,司母戊鼎體現出商朝有非常高超的科技水平,超出了現代人的想像。「司母戊鼎」之所以是國寶,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它個頭大,年紀大,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它還反映了3000多年前,商朝時期發達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根據最新的測量結果,整個司母戊鼎長116釐米,寬79釐米,高113釐米,重量有832公斤。
  • 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鑄客分享殷墟博物館青銅器中篇
    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醉心青銅之美 徜徉青銅文化天地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
  • 安陽殷墟出土的這件商朝文物,古人幹嘛用的?考古專家:青銅假手
    200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54號墓出土了一件形狀特別的青銅器,由於當時很難為這件青銅器定義,便將它暫定為是一件工具。但目前來說,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隻青銅手,這也是這件文物的名字。這件文物的年代與婦好墓出土文物年代相當,屬於商晚期。
  • 初中歷史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 大會對殷墟的評價是: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銅文化、玉器、古文曆法、喪葬制度及相關理念習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築乃至中國考古學搖籃聞名於世,文化影響廣播而久遠,真實性完整性強,具全球突出普遍價值,有良好的管理與展示。
  • 比殷墟更早的甲骨文出土,其中一個字,解開商朝重大歷史謎團
    然而,鄭州出土了比殷墟還要早的甲骨文,上面一個文字改寫了歷史記載,解開商朝重大歷史謎團,證實商朝第一都城不在商丘!殷墟甲骨文之前,西方學者認為商朝不可信,中國只有3000年文明史;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後,改口稱3300年文明史,甚至國內包括易中天等學者也這麼認為。但如此成熟的甲骨文,又怎麼可能突然出現?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與玉石
    曾長時間被冠以「司母戊」青銅鼎的「后母戊」青銅鼎,澆鑄的不僅是青銅時代的印記,也是歷史的記憶。這一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兵器、雜器、禮器和樂器。其中,樂器和禮器大多用於宗廟祭祀等活動。禮器被賦予一定的神聖性,廣泛適用於繁文縟節的禮儀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多出土的與禮器、樂器有關的青銅器,其鑄造工藝都甚是精美。
  • 殷墟婦好墓青銅鉤形器與古埃及方尖碑
    殷墟婦好墓出土青銅鉤形器 青銅鉤形器出土於殷墟遺址的婦好墓,自1976年發現以來始終無人認識這種特殊的青銅器造型,所以有關該青銅鉤形器的研究論文少之又少
  • 聞名於世的安陽殷墟究竟是否為商朝都城?盤庚曾是否遷都於此?
    商朝一共經歷了496年,從商祖成湯到商紂王,經歷了31個王,商朝在當時是一個大國,地域非常遼闊,但在商朝開國前期,內亂不斷,外敵藉機侵入,這讓商朝統治者不勝其煩,為了讓國家能夠穩定的發展和人民能安居樂業,商朝總共經歷了五次遷都之舉,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紀,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了殷,所以商朝又被世人稱為殷商
  • 商代後期遺址,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殷墟見證商朝文化
    位於安陽的殷墟,是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這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正式的都城,商朝後期的遺址所在。有人說來安陽一定到殷墟看看,因為殷墟見證了商朝的文化。對於喜愛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人,殷墟一定在有生之年想去清單裡。
  • 古墓出土兩件商朝青銅器,面帶神秘微笑,專家稱陰森而恐怖
    商朝最重要的遺址就是殷墟,除了殷墟之外,另一個最為重要的地方就是蘇埠屯商代墓地,這是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考古學家們在山東省發現的。這兩件文物是青銅鉞,不過一個青銅鉞已經損壞,這是因為當時招募的老百姓不懂發掘的常識,不慎弄壞的,另一件則保存完好。青銅鉞在商朝的時候象徵著王權,在祭祀時候才會使用,也正因為如此,青銅鉞的出土數量是十分稀少的,而古墓中能夠使用青銅鉞陪葬,足以證明墓主人的身份之高。
  • 揭秘!殷墟考古第一人、中國考古學泰鬥,都與河南大學有重要關係
    甲骨文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為推動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11月1日,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甲骨文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在殷墟的發掘和甲骨文的收集、整理與研究中,浸透著一代代河大人的心血和汗水。
  • [文字類]網友作品展示:安陽殷墟遊
    殷墟,位於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是商代後期都城所在地,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殷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刻,我們站在殷墟的大門前,只見這座苑門令人耳目一新,幾根雕有商代紋飾的木柱和橫梁橫穿豎插,獨具匠心地組成甲骨文的「門」字型,兩扇大門的中心雕刻著兩條盤曲的古龍,精工細雕,栩栩如生,門牌上有「殷墟博物苑」幾個大字,真是蒼勁有力。
  • 你或許不知道,殷墟考古撐起了夏商周這1800年歷史的「半邊天」
    尤其是甲骨文的發現,將中國信史的年代提前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朝。其實,相對於其他先秦都城遺址,諸如夏、商、周都城的考古,殷墟的考古的完整性和出土文物的豐富性都是名列前茅的,她甚至比較晚的周朝王都遺址出土文物更加豐富。可以說是殷墟考古撐起了夏商周這1800年歷史的半邊天。
  • 河東之光:神秘歷史裡的隱「匿」族群
    商代晚期,以關中岐山周原一帶為核心的周人,已經具備與以殷墟為核心的商王朝分庭抗禮的實力,甚至可以想像:這兩大勢力集團在晉南一帶為了爭奪領地而引發的戰事何其激烈。這處大型墓葬的發掘,實證了晚商時期晉南地區殷商貴族聚落的種種情況。殷商貴族嗜好飲酒,創製了各式各樣的酒器,飲酒的儀式感比後世的茶道還要強。
  • 商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第一課:龜甲上的文字第二課:斧鉞下的生靈第三課:商朝的戰爭第四課:商朝人的種系和族源 第五課  商朝的社會組織結構 我們說了一些商朝的故事,但是商朝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這麼特殊,商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我們從宏觀上能不能做一個描述?
  • 商朝蒸鍋裡的花季少女:殘酷的商代活人祭祀文化
    您輕輕一個關注,一個點擊、一個贊、一個評論,就是對原創文字的最大支持!在此先謝!從目前出土的商代甲骨上刻的卜辭裡,我們能深刻地體會到商朝人最重要的兩件事:佔卜和祭祀,而佔卜和祭祀往往又伴隨著血腥的殺戮。
  • 享譽「洹水帝國」,世界公認名副其實,竟被世人所淡忘
    但是河南的安陽仿佛慢慢淡忘出人們的視線,相信提到安陽殷墟你並不陌生。河南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譽「洹水帝國」「文字之都」等美稱,在民間被稱之為「七朝古都」,是因為書上記載,在歷史的長河中,前前後後有七個朝代在這裡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