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群體必須提高警惕
電信網絡詐騙頻發學生群體必須高度警惕近日長沙市反電詐中心發布今年1月至7月全市電詐警情大數據
-
警惕這種詐騙!全國百餘人受害,超九成為20至40歲男性
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並移送起訴超九成被害人為青年男性據警方介紹,今年以來,以「裸聊」為誘餌、乘機錄製被害人不雅視頻進行敲詐勒索的案件多發,被害人九成以上為20至40歲之間的青年男性,身份主要為在校大學生
-
女大學生已成為PUA最大受害人群?女孩子如何避免成為PUA受害者?
近些年,PUA無疑成為了一個對女性抱有最大惡意的詞彙了,在這個詞彙的背後,是用套路來把女性騙上床,用精神控制等辦法,讓這名女性迷失自我,並且最終可能走向自殺,這些通過PUA權術來達到自己玩弄女性的一些極端的男性,近些年似乎把目光轉向了女大學生,截至目前,已經有多名女大學生收到了PUA
-
320元沒還半年後要還4000元 至少300餘大學生受害
昨日,湖南安全職業技術學院的女大學生田嬌(化名)告訴記者:「我事後覺得,這自始至終就像個圈套。」而據初步了解,中圈套的學生至少達300多人,遍及長沙、南昌、武漢、桂林等城市的眾多高校。銀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這是涉嫌高利貸的行為。警方表示,這種行為已經涉嫌詐騙,受害同學可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
弱勢群體大學生的類型和特徵
文獻認為,所謂弱勢群體大學生不僅僅是指貧困大學生或其他具有某一類特徵的學生群體,而是指因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導致的能力或機會的相對缺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一般群體之外的處於相對不利境地的學生群體。這個定義對弱勢群體大學生作出了清晰的概念界定,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一,能力或機會的相對缺乏。這是弱勢群體學生形成的根本原因。而能力或機會缺乏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
-
關注大學生群體,表彰強者,扶助弱者
當前,大學擴招、大學生參軍、公務員招考、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熱門話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說到底,這些話題的主體都指向大學生。大家廣泛關注大學生,說明大學生不再是鳳毛麟角,而是越來越多,已形成一個較為龐大的群體。人們對大學生充滿讚美和崇拜 : 他們在天堂般的高校裡學習和生活;他們畢業後從事體面的工作,拿著高額的工資,過著富足的生活;他們開拓進取,推動科技發展,得到國家的表彰等等。當然,這只是現象的光鮮表面。
-
檢察官提醒大學生求職提高警惕
楚天都市報6月21日訊(記者孫婷婷 通訊員劉誠睿)大學生小張和朋友到中介公司登記面試找兼職,面試通過後,中介公司稱儘快推薦其到相關崗位上班,需交押金作為保證金,待其上班後將會退還押金。小張沒想到這是個騙局,還有多名在校大學生與他有同樣的遭遇。
-
寒假將臨騙子盯上大學生群體!社交、遊戲平臺成電詐高發區
寒假將臨騙子盯上大學生群體!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
大學生不當言論從何而來?專家:警惕青年群體的不良亞文化
作為直接面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者,真經則發現,這類不當言論的出現,與部分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不良亞文化有極大的關係。如果我們不搞清楚這其中的關係,恐怕我們會越走越遠。在高校這個環境下,青年學生具有和其他群體不一樣的特點。一方面,高校亞文化主要是以興趣和價值觀為聯繫紐帶,亞文化的圈子,基本上是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來建立的。而大學生普通具有比較高的知識水平,玩法也更上檔次。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壞人喜歡選擇女大學生下手?原因你可能想像不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一直是高智商的代表,按理來說,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有著很高的認知水平。但實際上,北大女學生被Pua、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偏遠山區等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層出不窮。
-
滿街都是大學生在兼職,是好事還是壞事?
大學生做兼職已經是見怪不怪,服務員、外賣員、網絡兼職到處都是大學生的身影,滿街的大學生兼職群體,那麼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小白,做兼職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當然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首先來看看大學生在學習之餘做兼職有什麼優缺點?
-
青年成電信詐騙高風險受害人群!
都可能存在詐騙陷阱28日上海警方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16-24歲青年群體已成為電信詐騙高風險受害人群其中刷單類詐騙案受害人群體佔35%左右;貸款類詐騙案佔26%左右;冒充購物客服類詐騙案佔25%左右↓↓女大學生網絡交友被騙6000元日前,上海公安機關偵破一起本市某高校大學生網上交友被騙案,在成都抓獲犯罪嫌疑人郭某,查明郭某涉嫌詐騙全國各地被害人約30名,涉案金額約11萬餘元。
-
請警惕紅包返利詐騙
此類詐騙受害群體大多數是中小學生,騙子組建QQ群(微信群),並把群設置禁聊,通過群內發送「紅包返利規則」,以虛假成功返利截圖為誘餌吸引學生添加好友。騙子會以手續費、保證金、平臺限額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一旦發紅包過去就會被騙子直接刪除、拉黑。
-
智聯招聘: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
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其中稱,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將6月份仍在求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並指出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下降7.1%,求職上升35.2%
-
警惕青少年群體的社會壓力
「這些年,大學生就業初始工資的增長幅度大大低於農民工,這樣的現象對青年發展和就業來講是不適合的。」…… 近日,在一場主題為「青少年社會福利政策與青少年發展」的研討會上,與會的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指出,青少年在某種程度上是弱勢群體,當前我國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都面臨轉型,亟待制定相應的青少年社會福利政策。
-
警惕,我市大學生頻繁被騙!
近日高校電信詐騙案件呈相對高發態勢,大學生已成為最容易受騙群體之一。10月24日,昆區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學生網上貸款被騙18898元。
-
攝理教為何能在大學生中行騙(圖)
按常理,大學生屬於高知群體,其學識和分辨是非能力應該比一般的人要強,但這些大學生們在邪教面前,依然毫無防範能力,輕易就落入其魔掌,有許多女大學生竟成為邪教主鄭明錫的玩物! 攝理教教主鄭明錫 從已經披露的情況看,筆者以為,那些大學生們之所以也受騙上當,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盲從心理作怪。所謂盲從心理,就是盲目崇拜,盲目跟隨。
-
廈門24歲女大學生遇害:從133個被害案例總結的被害預防對策
這已經不是第一例女大學生被害的案件了,女大學生群體在女性被害的案件中顯得尤為突出。雖然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可是沒有太多社會閱歷的她們,總覺得社會中出現的案件離自己很遙遠,很多案件的發生就是因為心存僥倖。近年來,大學生被害的案件頻發,據當前我國女大學生被害問題研究報告顯示,案件多為以下這三種類型。一、暴力被害型。二、性犯罪被害型。
-
超4成大學生或身邊人曾被詐騙 社交、遊戲成為高發領域
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出爐
8月13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視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報告顯示,考慮到升學等因素,今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智聯數據顯示,6月份平臺上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