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陌生人: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角。
—by第27封信
前 言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雙相情感障礙,也叫做躁鬱症。
可能有些人沒有聽說過躁鬱症,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天才病」。
或許你就不會覺得陌生了。之所以叫它「天才病」是因為很多名人都曾經得過這種病。
從東方到西方,各個領域的傑出人物海明威,梵谷,貝多芬等。
還有我最鍾情的飾演過《亂世佳人》的費雯麗。
或許,你會覺得躁鬱症離我們很遠。
但,2013年歌神陳奕迅在自己的演唱會上自爆患了躁鬱症。
當時,他先是突然和粉絲連說 「Sorry(對不起)」,
接著說道「我越來越怕見到很多人,我講真的,我有人群恐懼症,這不是開玩笑,我今天特別認真,過分的認真,好奇怪,我有小小的躁鬱症……」
一開始,粉絲以為他是開玩笑,後來受到他的情緒感染,對他大喊:「Eason,加油!」
雖然叫做「天才病」,但並不真就意味著只有天才才會得。
劉可樂,一個很可愛的女生,正是被天才病選中的平凡人。
2013年2月10日的那期奇葩說,演講者劉可樂就為我們講述了她自己患了躁鬱症之後發生的事情,被高曉松贊為奇葩大會迄今為止最好的演講。
她在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問題沒有答案才是答案,人生沒有意義才是意義。」
2017年4月7日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夜無明》上映,它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
電影中餘文樂飾演的阿東是一個躁鬱症患者,在病發時失手誤殺了自己身患重病的母親,被判入青山醫院。康復出院後,重新投入社會發生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裡有兩個地方讓我印象深刻。
一是阿東參加朋友婚禮時,朋友在臺上真情流露,臺下的人卻在閒聊嬉戲,這讓阿東很是反感為了替朋友出頭,他據理力爭,這本是件正義之事。
但不知道是誰說的阿東有精神病,人們反倒開始責怪他怎麼病還沒好就出院了。
二個是阿東得知和女友再無複合的可能躁鬱症發作,便跑去附近的一家超市痛苦地啃吃黑巧克力,狂咬了幾口就陷入了抑鬱情緒,無助地流下了眼淚。
在他因病瘋狂的同時,周圍的圍觀者做的竟然只是拿出手機拍照,錄視頻,傳上網求贊……
果然,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躁鬱症,又名「雙向情感障礙」,它和抑鬱症一樣,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
為什麼有人會得躁鬱症呢?
1. 遺傳因素:躁狂抑鬱症的遺傳機率高達85%,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家族聚集性,一般跟患病者的血緣關係越近,該病的發病率就越高。
2. 生物因素:隨著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發現,神經遞質功能障礙、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改變,以及神經免疫功能紊亂等,也可能會引發躁狂抑鬱症。
3. 社會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包括應激事件、睡眠少、經濟情況變化、與親人吵架,以及季節變化等,這些心理社會因素長期下去,可能會引發雙相的情感障礙。
以上這些因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的,目前強調的是三類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種交互作用的出現時點在雙相障礙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所謂的「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躁狂高漲,時而抑鬱低落。
曾有躁鬱症患者形容自己發病時就坐在冰與火的「蹺蹺板」上。
躁狂時的表現為:
1. 心情上漲:異常興奮,興高採烈,好像沒有任何煩惱,自稱樂天派。
2. 思維奔逸:聯想過程明顯加快,產生很多想法,且能在不同話題之間快速轉換,但也容易走神。
3. 自我評價過高:自我感覺良好,過高評價自己的才智、地位等。
4. 精神運動性興奮:興趣愛好廣泛,喜交友,與不相識的人也能一見如故說很多話。
5. 睡眠需求減少:長時間高效率工作還不覺得累,不需要或只需很少的睡眠。
除此之外,還有對食慾、性慾的需求增大等症狀。
可能有人以為這個 「躁狂」等同於 「狂躁」,但事實上,這種狀態更接近於「亢奮」,是一種 「站在世界之巔」的感覺。
曾有一名躁鬱症患者對我講述他患病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病。反而覺得自己是個天才,興奮的時候還會出現幻聽,瘋狂購物的舉動。同時,會莫名其妙的情緒低落,不想和任何人打交道,有時候還會幻想有人在監視自己。無法左右自己的情緒,是他最痛苦的事情。
抑鬱的表現同抑鬱症相似,自我評價過低、情緒低落,對生活悲觀,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患者發病時,其實很少像字面上那樣躁狂與抑鬱症狀同時出現的,通常的情況是兩者快速轉換,相繼發生。只是因為轉換速度過快,才會讓人有「混合」的感覺。
由於,「混合」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多數較快轉入躁狂相或抑鬱相。因此躁鬱症很容易被誤診。
據統計,雙相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年輕患者確診後的第一年尤其容易發生自殺。
躁鬱症的治療目前主要是以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物理治療這三種方式。
由於躁鬱症容易反覆發作,且每次發作後,治療難度就加大一次。
因此,患者需要做好長期持續治療的準備,謹遵醫囑。當然患者的家屬也需要共同參與這個過程。
其實,防治任何的心理疾病都不僅僅需要專業人士,家庭,更需要社會的理解與幫助。
就像《一夜無明》劇中當面對鄰居以阿東精神病為由,要求他們父子倆搬走時,
阿東父親說的那樣:「我不求你們幫忙,只求你們不要落井下石。」
不要落井下石,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
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無助的時候,
請別推開那些不幸的人們,
他們只是生病了,不是懦弱,更不是神經病。
願這個世界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接納。
人生百態,願你總有溫暖相伴。
Hello心理,陪伴每一個無處可依的靈魂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