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個體,讓孩子感悟生命 專訪燎原英文部校長荊洪光

2020-12-17 河南頻道

原標題:尊重個體,讓孩子感悟生命——專訪燎原英文部校長荊洪光

「目前我們很多教育理念依然還停留在初步的、空洞的「理想教育」上,缺乏具體的、專業的、系統的,令學生震撼從而信服的落實措施。國內的許多孩子即使成績再優秀,無論到什麼年齡,都會讓人覺得永遠是「媽寶」。其中,「缺乏主動性」是他們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點。」——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英文部荊洪光

選擇雙語也並不能真正擺脫「應試」

青年報:當下家長們的焦慮和迷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否是好事? 

荊洪光:我們從一些國際教育的論壇上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各種教育思潮都在嘗試探索一條更好的教育之路。從家長對這些論壇的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到家長們焦慮的心態。誰可以提出一種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並跟上相應的課程,誰就可以贏得中國家長的信任。比如馬雲提出的「教」「育」之分,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所以,家長們的觀念一直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處於剛剛覺醒還在尋找方向的階段,因而我覺得焦慮代表著知道不足同時又沒有找到好方向的心態,而中國的教育者們也正在努力研討,這也意味著中國真正的教育正在覺醒。 

青年報:不少家長們選擇換一種教育方式,例如國際學校,是否緩解了他們的焦慮? 

荊洪光:答案是否定的。國內越來越多的學校,尤其是高中課程階段開始引入諸如A-level、IB、AP等國際課程,一方面是中國教育國際化的需要,有利於中國高中借鑑國際課程優勢,提升課程改革質量。另一方面也是教育適應國內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必然發展趨勢。但問題在於很多學校在引進國際課程時,都集中在考試項目,忽略了比考試更重要的教育本身,中國的孩子們雖然脫離了中國的應試教育,卻無奈地變成了』洋高考』的奴隸,其本質並為改變。 

青年報:導致「家長焦慮」、「孩子無心」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 

荊洪光:目前我們很多教育理念依然還停留在初步的、空洞的「理想教育」上,缺乏具體的、專業的、系統的,令學生震撼從而信服的落實措施。國內的許多孩子即使成績再優秀,無論到什麼年齡,都會讓人覺得永遠是「媽寶」。其中,「缺乏主動性」是他們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點。這種主動性的缺乏也是因為學生對自己的人生缺乏規劃。而「人生規劃」在國內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較為缺失。更可怕的是,中國許多家長已經習慣了「給孩子鋪路」,他們的生活重大目標就是給孩子做規劃,替代學生自己的規劃。既然家長已經把路都劃好了,孩子似乎只能走這條路,那就沒有自己規劃的必要了。不是自己規劃的,也就沒有「爬也要走完的堅持」。因此,在家長與學生都迷茫的狀態下,學校作為第三方能否重視對學生人生規劃的指導,能否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專業的指導方案成了孩子們成長道路上重要的風向標。 

跳出「國際教育」的範疇談國際教育

青年報: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許多家長迷信純粹的外教,但您卻在一次「全國雙語教師網絡聯盟成立大會」中提到了「中國雙語教師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怎麼理解? 

荊洪光:中國教育國際化的過程充滿坎坷和迷茫,經歷了全盤西化、課程疊加和課程融合等不同的階段,在師資配備和管理模式上也莫衷一是。我們在一股腦兒「國際化」的時候,焦慮的家長和激進的教育者們往往都忘記了教育的初衷。教育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的。「道」乃是教育的根本。目前國內很多教育,沒有沉靜下來潛心「傳道」的心境,而是急功近利地忙於「授業」。想要扭轉此局面,單純期望引進外國專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此處之「道」,不可能忽視「中國智慧」。儘管外籍專家也有「道」可布,但局限於語言和文化的限制,「外道」之「道」的深度和廣度都會因學生語言和文化的局限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中國之道也絕對不是外籍專家所能「布」的。中國雙語教師對學生的「布道」之優勢顯而易見。如果僅僅因為教育國際化就忽視了「傳道」,教育寧可不要國際化。 

現在,融合東西方教育精髓已成為中國教育國際化的共識。既如此,中國文化的精髓靠誰去提煉、整理並融合到國際教育中去?顯然國外專家做不了。自力更生,挖掘內力,提升我們雙語教師的東方文化涵養,必將最終是我們的學生受益。同時,把中國文化的色彩帶給世界文化,為其添彩的重任,也非中國的雙語工作者莫屬。 

青年報:怎樣才是中西教育真正融合? 

荊洪光:教育,不管是國際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其本質都是要促進人的發展。國際教育的引入也應該是全面的,而非只引入考試體系。引入後更需進行本土化整合,而非全盤西化。整合後也需是領先的教育,而非形似而神不似,無法真正從本質上實現創新和進步。 

目前,中國的家長在前幾年睜眼看世界的熱潮過後,已逐步冷靜下來,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熱的趨勢,大家都在尋找一種融合中西優勢的教育。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基本理念是沒有問題的。但還要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系統課程——中國智慧。 

國際化代表著不同文化的交融互補,從而使世界更加多彩多姿。國際化不是西方化,他們有好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謙卑的心胸去學習,但卻決不可因此否定我們的母語文化。一個民族一旦因為崇拜別人就否定自我,他失去的也將是自我,世界文化中也會憾失一種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尊重個體以「生命教育」的高度看教育

青年報:除了把中國文化帶向世界,您期望將來的孩子還能做些什麼? 

荊洪光:現代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出路教育和成功教育。如今,教育已經不是為了脫貧和生存,也不是為了改變身份的寒窗苦讀,在我的理念中,更不是當前很多人追求的所謂成功。因為,成功教育為了培養精英而鼓勵競爭,過分突出自我,極易導致急功近利心態的產生,更容易讓人們在金錢至上的浮躁心態中迷失自己。 

我們要關注學生全面品格,卓越學術,成熟情商,人文素養,積極心態,綜合素質和健康心理。這些因素都會為孩子未來幸福奠定堅實基礎。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能在未來社會幸福生活的個體。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才應該是教育的內容及內涵,我們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考試的高分者,更是思辨者、思想者、演說家、慈善家和實幹家。 

青年報:在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前提下,具體有哪些措施培養我們孩子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荊洪光:為孩子未來幸福奠基,伴孩子探究生命實義,是燎原多年的追求,也反映了我們一直所追求的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孩子們在獲得全面品格,卓越學術,成熟情商,人文素養,積極心態,綜合素質和健康心理的過程中收穫幸福。而生命教育則超越了傳統意義的出路教育和成功教育,引導孩子們敬畏自然,珍愛生命,感恩社會,包容他人,具足平和心態,獨立思想和自由信念。譬如,我們學校要求學生根據當下的社會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社會實踐項目,獨立領導、組織至少為期三年的社會服務項目。在實踐中貢獻社會,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活動還聯繫文明生活教育、體育精神培養和潛能開發常規化活動。我們還提供了更多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和學習方式。通過拓展訓練、遊學、品格教育、社區服務、特色日、音樂會、畫展等活動,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並且用過程性評價代替了一考定終身的做法。孩子們在服務社會中,奉獻自我中體驗自身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除了學校的課程培養引導,我們還與上海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共同成立了「上海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燎原雙語學校分中心」,讓學校、上海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庭三方形成合力,最大化地促進學生在家庭和學校兩個教育環境之間均能獲得科學的教育引導和影響,從而達成「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的終極教育目標。其中的「守護計劃」為每一個學生家庭匹配一位專屬的家庭教育顧問,線上為家長普及專業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操作技能,線下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解決具體的教育困擾。該教育顧問負責以第三方的專業身份介入家長日常的教育過程中,給予家長和學生專業支持,協助家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質來實施教育的過程,規避這個過程中容易產生的教育隱患和危機。我們期望曾經「高大上」卻「假大空」的德育「歸本位」,塑造尊重個體的幸福教育。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校長專訪】「翼展未來」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國際部校長郝少林專訪精彩回放
    、直說擇校的專訪。專訪中,各位教育界資深人士道出了對國際教育整體發展趨勢的預測、對國際學校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的經驗分享,還對現場到場的家長和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小學習者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美好的祝福。接下來,就讓我們對這一場場傾注了這些國際化教育的專家、國際學校的各位掌門人熱情與智慧的見解做一次全面的回顧。希望這些專訪的文字記錄,能夠為今天正在擇校的家庭提供幫助,也希望給教育同行們更多的啟示和借鑑。
  • 專訪尊尼海外英文教育校長丹妮詩:關注教育,走進尊尼
    人物簡介: Denice(丹妮詩),尊尼海外英文教育校長,加拿大教育專家。品著濃香醉人的咖啡,我們聊起了教育,聊起了中國與外國的教育模式,聊起了尊尼學校的設立以及Denice(丹妮詩)校長。臨別時,他偷偷的告訴我,Denice(丹妮詩)校長就是他太太。我向他約稿,準備給尊尼寫個專訪,他說Denice(丹妮詩)在國外,回來轉達。一個月後,傳來莊董的回話,Denice(丹妮詩)校長同意我的採訪請求。我馬上整理採訪提綱發過去,又是一個等待,卻是一年。
  • 花板橋學校:加強生命教育 呵護孩子成長
    呵護生命,護航成長。11月21日晚,花板橋學校舉行生命教育專題家長會,2776名學生家長全員參與,接受了一場高質量的育兒教育。「為什麼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未成年人自殺、自殘或危害社會的案例卻越來越多?」
  • 洪光保元堂創始人簡介
    1937年,通過刻苦自學,段洪光經過三年的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從當時國內唯一的中醫高等學府——天津國醫函授學院畢業。1938年,段洪光又參加了全國中醫資格考試,獲得了當時的民國政府頒發的高級中醫師證書。 1939年,經雲南省主席龍雲先生的幫助,年輕的段洪光來到昆明,開設了「洪光保元堂診所」。著名軍事家,原國民政府駐蘇聯大使,大理同鄉楊傑先生為「洪光保元堂診所」提寫了匾額。
  • 校長專訪|杭州市博文小學校長王芳:適性教育,讓每個獨特生命綻放...
    在王芳的引領下,博文平均年齡31歲的青年教師隊伍形成了團結和諧、關愛互助的團隊氛圍,68位專職教師有熱情、有激情地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學當中,帶著每一個「花期」不同的孩子,努力向上。  「適性教育」成就每個獨特的生命  說到孩子,博文的孩子有一個獨特之處。
  • 廣元中學校長蘇國剛:教育要尊重每一個生命 |《21城 · 21人》
    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專訪廣元中學的校長蘇國剛尋求答案。教育的內容是要尊重每一個生命四川發布記者:舉個例子,老師是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蘇國剛校長: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內容是促進生命健康成長。我們學校倡導老師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 校長訪談|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校長荊瑞娟:與生命同行,讓生命美好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東營區教育局推出《校長訪談》欄目,對東營區各校(園)長進行專訪,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創建於1964年9月,系勝利油田建校最早的一所學校,2005年隨著辦學體制的改革,更名為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荊瑞娟任校長。
  •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因為生長環境不同,遺傳基因不同,會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誰也沒有規定誰生下來就必須是什麼樣子。有的人從一生下來就天資聰穎,稍加點撥就可以學有所成,而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資質愚鈍,無論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 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IBPYP課程總監李筱彤·:教育最終要思考的是你...
    ——摘自10月24日李筱彤現場專訪 ▲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IBPYP課程總監李筱彤 專訪視頻 專訪時間: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 專訪地點
  • 從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
    小孩因為這件事,心理面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家長為了躲避小狗的醫療費用,犧牲了小狗的生命,而這不僅僅是給孩子心理的打擊,更是讓孩子覺得不尊重生命的一個價值觀,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很多孩子會有「不尊重生命」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沒有一個生命的教育,孩子的表現和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沒有進行一個生命的教育,就會讓孩子從小對於生命沒有一個概念,對於寵物來說,沒有把寵物當作一個獨立的生命。② 唯成績論忽視人格培養。
  • 校長訪談|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校長荊瑞娟:與生命同行,讓生命美好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東營區教育局推出《校長訪談》欄目,對東營區各校(園)長進行專訪,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創建於1964年9月,系勝利油田建校最早的一所學校,2005年隨著辦學體制的改革,更名為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荊瑞娟任校長。
  • 由衷地尊重每一個生命破繭而出的過程
    好書分享感悟可以通過公眾號不斷重溫與學習、交流與提升。在每一次的讀書會欄目前,學校會加入「閱讀節氣」部分,記錄下二十四節氣裡,校園植物隨時光的流轉變化,這象徵著天地萬物的堅韌不屈、生生不息,也象徵著每個生命的拔節生長與勃勃生機。讀書會推動了老師們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提升,也讓閱讀成為了老師們進步的階梯。  2線上培訓、外出學習  校內培訓持之以恆,名師引領必不可少。
  • 【微聽·專訪】德強初中校長高春芝:初中生也要規劃「職業生涯」
    高春芝: 哈爾濱德強學校初中部校長兼書記,擔任民辦學校校長18年,先後獲得哈爾濱市優秀校長、哈爾濱未來教育家優秀學員 教育是對孩子生命的成全,教育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優秀人才,教育最終就是把學生培養成未來社會所需要的職業人,學校需要培養孩子對職業的定位以及了解相關職業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所以,我們必須要進行生涯規劃。
  • 【校長專訪】「翼展未來」新府學外國語學校高中部校長劉燕海專訪精彩回放
    、直說擇校的專訪。專訪中,各位教育界資深人士道出了對國際教育整體發展趨勢的預測、對國際學校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的經驗分享,還對現場到場的家長和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小學習者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美好的祝福。接下來,就讓我們對這一場場傾注了這些國際化教育的專家、國際學校的各位掌門人熱情與智慧的見解做一次全面的回顧。希望這些專訪的文字記錄,能夠為今天正在擇校的家庭提供幫助,也希望給教育同行們更多的啟示和借鑑。
  • 星火「燎原」,他一路播撒詩的種子
    兼任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特聘教授,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副秘書長,《上海特級教師》執行主編,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編和參編(審)教材及教學用書40餘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100餘篇。先後獲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範、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 煙臺十中校長呂宗東:讓教育成為照亮生命的一縷陽光
    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領路人,他們既是教育理念的頂層設計者,也是教育革新的勇敢實踐者,傾聽一位校長的教育心聲,不僅可以感悟校長們的教育情懷,更能看到一所學校的教育特色與辦學理念。即日起,煙臺市芝罘區教育和體育局聯合煙臺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教育築夢人——校長在線」欄目。我們將通過深入的採訪,通過質樸的筆觸、感性的鏡頭,忠實記錄下校長的教育人生,感悟他們的教育情懷。
  • 專訪|青大附中校長張鳳瑛:成全教育 成就孩子的一生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榮幸地邀請到青大附中張鳳瑛校長,作為網易教育會客廳的首期嘉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青大附中,走近張校長的特色育人觀。課程設置外圓內方 注重基礎穩紮穩打青大附中一直以來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學校提倡的宗旨理念是「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為民族未來負責」。
  • 讓每個孩子都向上、向好、向善——專訪德陽外國語學校校長何軍
    四川新聞網德陽2月28日訊(記者 甘麗)孩子怎樣培養?家長怎樣選擇學校?學校怎樣辦學?對於這個話題,好像每個人都可以發言,但是什麼是好教育呢?為此,四川新聞網記者對從事教育管理30餘年的德陽外國語學校校長何軍進行了專訪。 何軍,現任德陽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雙學歷研究生。
  • 「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這所國際學校雙語部就有這樣的底氣 對話校長
    張校長認為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對泥土的親近感是天生的,而田園教育秉承的是國際教育的開放式態度,把枯燥的語言學習真正的生活化,無論是在臺北亦或大陸,都有可操作空間,也受到家長們廣泛認可。她介紹說,基於對兒童生長的科學解讀,基於對生命尊嚴的敬畏尊重,華東康橋注重生態環境教育,將鄉土田園教學融入各學科領域。
  • 「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中學校長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校長吳甡
    在廣渠門中學,和小魏有類似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在「開學恐懼症」盛行的當下,有這樣「反常」的想法,學校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超越放假給學生帶來的誘惑呢?  這一切與廣渠門中學的傳奇校長吳甡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密不可分。他倡導要辦「好人學校」「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尊重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