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炳勝品味
炳勝作為廣州粵菜的代表,絕對當之無愧。其集團旗下已有「炳勝品味」、「金礦食唱」、「炳勝私廚」、「炳勝公館」、「禪意茶素」及「小炳勝」六大品牌,個個火爆,在廣州有「吃粵菜,到炳勝」的讚譽。
說炳勝品味是廣府最受熱捧的餐廳也不為過。究其原因,出品極佳、價格親民,受歡迎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了。尤其是最近,炳勝品味還入選了米其林餐盤獎(屬於評審員萬裡選一的餐廳,必須符合食材新鮮、烹調用心、菜餚美味等條件,才能入選),更是一瞬間成為了網紅,風頭一時無兩。
炳勝最開始就是以魚生起家的,沿用順德傳統做法,活魚先餓養一個月左右,消耗脂肪和寄生蟲,殺魚時首尾先切兩刀,放乾淨魚血,生魚片才雪白無腥氣,再切成薄如蟬翼的生魚片,配上十餘種作料即端上桌。
▲蝦生
端上桌的魚生晶瑩剔透,簡直可說是「薄薄如雪怕風吹」,夾一筷子放入碟中,先澆上花生油,鎖住魚生的水分,再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豉油、芝麻、花生、香芋絲、檸檬葉、蔥絲、蒜片、薑絲、酸蕎頭、指天椒等各種配料,攪拌均勻,即可開吃。那滋味,冰涼爽滑、清鮮甜美,各式香、辛、酸、甜的佐料更將魚生之鮮美盡情帶出,使得滿口溢香,無窮回味,令人叫絕。不過如今為防止寄生蟲病,廣州已經禁售淡水魚生,所以傳統的河魚已經吃不到了,現在都是以海鯇、海鱸等海魚為主。除卻魚生,魚皮還可燙熟涼拌,爽滑彈牙,最後魚頭魚尾魚骨也不浪費,蔥姜清蒸也是水平不俗。
除了魚生,炳勝被人提起最多的,大概就要數這份秘制黑叉燒了。黑叉燒選料苛刻,選用的是「三明治」般肥瘦相間的草香土豬肉,而且必須是五層肥瘦肉相間的花腩,每隻豬只供應三到五斤。醬汁靈感來自南洋醬料黑豉油,大廚選用三種以上的頂級豉油、配以香草在內的多種香料,調配出的醬汁味醇香彌。高火烤制也考驗廚師的功力,用280°的高溫每分鐘翻動一次,使醬汁充分入味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燃燒肉脂。選材、創意、廚藝的缺一不可造就了黑叉的不凡,口味複合度極高,一口下去爽口彈嫩,油脂恰到好處,黑醬汁的甜、鹹、微苦、油韌在口腔中瀰漫開來。
炳勝還有「四大美人美食」,脆皮叉燒、豉油皇鵝腸、和味豬手、冷水豬肚,也非常值得品嘗。冷水豬肚以「猛火煮,冷水浸」,獨特的製作手法使得這道菜肥厚酥嫩而又爽脆;豉油皇鵝腸也很出色,脆韌爽口,不腥不膩,豉汁香鮮;脆皮叉燒表皮金黃酥脆,入口即化;和味豬手則精選優質的豬前腳為主材,然後灼水去味,再用精心調製而成的滷水浸滷,口感爽滑而不膩。
2、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中華老字號,創建於1935年,以經營傳統粵菜馳名,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這家已有8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在廣州美食之林中屹立不倒,自有它的獨到之處。
多年來,廣州酒家一直著力於鑽研烹飪技術、研發新品,創造出了不少名菜名點,如「一品天香」、「麻皮乳豬」、「三色龍蝦」、 「白玉羅漢」、「廣州文昌雞」、「百花釀鴨掌」等名菜和「娥姐粉果」、「蟹肉灌湯餃」、「沙灣原奶撻」等名點,色、香、味、型、皿俱佳,受顧客喜愛。
3、溫祈福酒家
不是每一家粵菜餐廳都能對傳統廣府味有準確的把握,而「溫祈福」酒家從掌舵人到廚房班底再到樓面服務人員,都出身於大型粵菜酒樓。掌舵人溫祈福有著「粵菜泰鬥」之稱,樓面經理、營銷經理也是最早的一批廣州餐飲業「廣州服務」的踐行者,而掌勺的大廚是入行數十年的資深粵菜師傅,工多藝熟。而溫祈福酒家,正是憑著老餐飲人對餐飲事業的那份執著追求,在堅持傳統廣府味道的同時以時尚的手法對傳統菜品進行包裝、提升,讓傳統菜煥發出新的活力。
「傳統古法鹽焗雞」,採用了如今已經很難見到的粗鹽焗制,但在出菜形式上卻加以創新。雞是2斤半左右,足120天的清遠金鳳雞,先用自家調製的「味」醃製2-3小時,然後以砂紙包裹生焗半個小時,在焗雞的同時把鹽的香味鎖在雞肉內,最後再用兌入蛋清的鹽巴嚴嚴實實地把清遠雞包裹起來,放在爐裡焗20分鐘,最後從廚房到端上餐桌仍是保留著這樸實的樣子。那肉香已引得客人迫不及待地用小木槌或溫柔或粗魯地把鹽巴敲碎,金黃透亮的鹽焗雞終於露出了真顏。撕開雞肉就能看到豐盈的油脂滲出,色澤微黃,皮爽肉滑,雞肉緊緻富有彈性,雞肉深處的濃鬱鮮美也是極致。
「白雪藏龍」,統菜「炒蛋白」的升級版。雪白的炒蛋白,粉紅色的手拆蝦仁,作點綴之用的橙紅蟹籽,翠綠的菜心片作裝飾,賣相精緻小巧,口感香軟綿密,每一口都是大大的滿足。
4、僑美食家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僑美食家1985年誕生於白鵝潭畔的沙面島上,以宏揚中國飲食文化、融匯百家菜色精華為目標,歷經數十年的辛勤摸索與實踐,於1996年成立僑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廣東省最大的飲食集團之一。「這是一個沒有招牌菜的酒家,因為每一個出品都是接待食家」,僑美食家這句彪悍的口號久為人們津津樂道。
僑美食家的乳鴿非常有名,在廣州,人們提起上哪兒吃乳鴿,首先想到的就是僑美食家,其乳鴿曾經創下日銷量6000隻的紀錄。僑美食家選用的是一種叫「白卡奴」的法國名鴿種,雖然成本比普通乳鴿要高,但是肉質細嫩,鮮甜多汁,因此依然大受歡迎。
5、海晏樓
海晏樓取自唐朝詩人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的詩句,寓意是天下太平、豐衣足食。而海晏樓其實以前是白天鵝粵菜廳最高級的一間包間,主要接待國家政要、名流紳士,見證著白天鵝的鼎盛,可以說是白天鵝五星級粵菜的聖殿。而兩位前白天鵝廚師陳智勇和劉國慶,曾主理國宴十數次,一個擅長燒燜煮炸,一個精通燒臘滷味,二人本著對白天鵝的情感,對粵菜的追求,聯手創立了海晏樓。短短的幾年時間,將海晏樓打造成一眾粵菜館中的佼佼者。
海晏樓的白滷水至尊三寶(鵝掌亦、梅子妙齡鴿和法國鵝肝),曾榮獲多項國內國際獎。相比熟悉的滷水,白滷水的做法更加講究做法與心思,陳皮、八角、桂皮、草果、甘草、丁香等多種藥材製造滷水,沒有任何醬油或者有顏色的調料入味。這滷水的源頭是白天鵝三十多年來的精華所在,無可複製取代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已經少有商家願意花巨大的成本投入來做經典的白滷水。白滷水鵝掌亦低溫凍滷20+小時,滷到骨筒都有味,肉質緊實彈牙,唇齒留香。梅子妙齡鴿,首先感知到的是那皮的爽脆驚人,再深咬一口肉質,一股梅子酸甜直觸舌尖,就連最後的骨髓都有餘味!而因為製作時加入了花雕酒,完美中和了話梅的酸度,多了一股清香和芬芳。這道菜曾代表白天鵝參賽獲得世界烹飪大賽金獎,沒吃過這道菜,白來廣州了。凝脂玉潤的鵝肝選自膽固醇較低的鵝種,厚切的A級鵝肝入口肥腴甘香,如芝士般柔滑,口感冷咧卻醇香醉人。
6、陶陶居
到了廣州,自然不可以錯過百年老店陶陶居的美食。陶陶居始創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是廣州最有名氣的茶樓之一。曾是各方文人雅士、名人商賈聚首之地。清代康有為題字「陶陶居」,寓意來此品茗樂也陶陶。百年傳承,不斷創新,是享有海內外盛名的美食老字號。
不論是在廣州人還是遊客的心目中,「必吃早茶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必有陶陶居。陶陶居的早茶點心價格便宜實在,性價比高,而且出品優良,雖然每天人來人往難免略顯嘈雜,但是藉此感受廣州普通人家一家大小三代同堂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豈不是一件樂事?更何況有熱乎乎的榴槤酥、大粒飽滿的蝦餃、鮮蝦韭黃滑蛋腸、流沙奶黃豬豬包、山竹陳皮牛肉球、用料十足的及第粥……美食當前,足以讓你忽略周圍的一切。
7、廣州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坐落五羊城西,相連風光旖旎的荔灣湖公園,1998年被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它與北園、南園一道合稱為廣州三大園林酒家。酒家由中國著名園林建築師莫伯治設計。它薈萃了嶺南庭園特色及其裝飾藝術的精華:外圍粉牆黛瓦、綠榕掩映;內部迂迴曲折、層次豐富。整個酒家由假山魚池、曲廊、湖心半島餐廳、海鮮舫等組成,其布局錯落有致,加上荔灣湖景色襯託,更顯得四處景色如畫。來到泮溪酒家,甚至把這裡當作一個遊玩景點也可以逛上一天。
過去廣州就有「飲茶到泮溪,吃飯到北園」的說法,現在泮溪點心仍為全市之冠。泮溪酒家最初主要是以當地特產「泮塘五秀」(蓮藕、菱角、茨菇、馬蹄、茭筍)為原料的菜式和點心,後期由於經營得法,有八大美點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名點,它們是:綠茵白兔餃、像生雪梨果、鶴鶉千層酥、蜂巢蛋黃角、生炸灌湯包、晶瑩明蝦甫、泮塘馬蹄糕、清香蘋葉角。泮塘馬蹄糕是採用當地的特產馬蹄粉作原料,在製作上先將砂糖炒至稍黃後溶成糖水,再調入半分熟的馬蹄粉漿,然後猛火蒸熟。其糕體色澤金黃透明,爽滑而富有彈性,特別香甜可口。
8、鵝公村
要說到哪裡能吃上最正宗的鵝菜式,鵝公村將是最好的選擇!如今說起「鵝公村」,廣州的街坊食客無人不知,這間以「吃鵝」為特色的主題餐廳,成為不少廣州人心目中名副其實的「地標美食」。
鵝公村有自家的養鵝場,品質有保證。燒鵝、碌鵝、燜鵝、三杯鵝、酸梅鵝、原味鵝、豆豉鵝、鵝湯、鵝腸……都是名聞遐邇、格外讓人著迷的美味。例如鵝公村的金獎馬岡燒鵝,是不少食客必點的菜式,選用廣東四大名鵝之首的馬岡鵝為原料,穀物餵養,肉質肥瘦剛剛好,做出來的燒鵝皮脆肉嫩,鵝汁飽滿,一咬下去就飈出來!還有開平狗仔鵝撈沙河粉,以烹調狗肉的方法,來烹製鵝肉,其鮮美程度更優於狗肉,再配搭新鮮蒸製的手工沙河粉,味道鮮香濃鬱,鄉土風味十足,深受食客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