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商網2014-04-01 09:11
著名餐廳工廠裡的生鮮放進消費者自家鍋裡,只需按要求烹製就可盡顯大廚手藝。近期,著名餐飲企業小南國在其天貓旗艦店內「端」出了私家的生鮮食材進行銷售,讓人們眼前一亮。但在這全新的銷售方式背後,卻掩藏不住慘澹的銷量。這件事立即引起人們熱議,有人說小南國是在創新渠道、轉型升級,也有人懷疑這樣的方式太過前衛,配送範圍、保險時限及價格都成為人們擔心的焦點,是福是禍,還有待觀測。
小南國網上賣生鮮
現如今,在網上也可以買到著名餐廳內的秘制生鮮了。近日,著名餐飲企業小南國在電商平臺天貓上亮出了驚人的舉動,將平日只在配送工廠和餐廳後廚出現的生鮮製成的半成品在網上明碼實價出售,這個舉動瞬間成為餐企網上交易的新亮點。
北京商報記者在上海小南國天貓旗艦店裡發現,除了銷售打折用餐券外,還出售大連鮑魚、東海小黃魚、厄瓜多白對蝦、招牌獅子頭、招牌牛排、招牌蝦仁等6種生鮮。據該店導購介紹,在網上出售這些生鮮是去年10月才開始的,這些生鮮產品都來自小南國的中央工廠,與小南國門店餐廳後廚所使用的食材基本沒有區別,只是這些食材僅被製成半成品,不能直接吃,需要買回家裡再加工一下。比如蝦仁,就是經過小南國中央工廠加工後,再經過廚師漿發,消費者買回家以後,在鍋裡加點油,直接滑炒就可以享用地道的小南國美食了。
雖然這些產品跟以往小南國出售的那些用餐優惠券相比,更加多元化,也突出了「鮮」的感覺,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這些生鮮半成品的銷量遠不如它的優惠餐券。據天貓銷量數據統計顯示,上海小南國生鮮水產大連鮑魚的月銷量僅為5件、上海小南國招牌獅子頭月銷量只有1件,而它的一張上海小南國258元享436元春季四人招牌午市用餐券月銷量則為63件,相比下來,能到線下體驗的實惠用餐券要更受歡迎。
三因素影響網銷生鮮
小南國在網上銷售生鮮似乎是一個創新妙想,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要面臨機遇與困境這把雙刃劍一樣,網銷生鮮也遭遇了一些問題,比如銷量為何上不去呢?業內人士分析,配送範圍、保鮮時限的局限性以及價格無參照或成為擺在餐企網銷生鮮類產品面前的三道屏障。
與其他網銷產品相比,生鮮類產品的配送範圍極其有限,據小南國配送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由於小南國的這些生鮮食材都位於上海小南國中央工廠,因此目前小南國在天貓網上的生鮮配送範圍也僅限於上海,其他地區暫時沒有辦法購買。對此,一位餐企經營者表示,即使餐企能夠給全國送生鮮,也面臨很多問題,雖然一些大的餐飲企業在全國都設有門店,物流配送也很成熟,但送到門店跟送到千千萬萬消費者家裡還是不一樣。「消費者分散全國各地,若想準確送達每位消費者家中,仍是件難事。」
事實上,就算配送範圍擴大,緊接著帶來的能否準時送達消費者家中的問題也堪稱變數多多。一位卞姓消費者就表示,企業能把自己秘制食材與全國消費者分享是件好事,但這些產品畢竟是生鮮,保鮮時間有限,若運輸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不能及時送達,麻煩就大了。消費者所擔心的其實不無道理,因為一旦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變質等現象,可能面臨無法退貨的問題。我國最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中新修訂的關於「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這條中,也將生鮮類排除在外。為此,一些在網上銷售生鮮產品的店鋪還特意在網頁上標明「生鮮不退」等字樣,足以見得這筆交易的風險性。
除了配送範圍和保鮮時限受限,在網上銷售自家的生鮮產品還面臨價格無參照的問題。由於是「私家定製」,小南國的這些生鮮系列產品只能在網上購買,目前並未進入商超等主流市場,與其他標準化常規產品不同,這些生鮮產品的價格無法在其他銷售渠道進行價格對比。通常情況下,人們到網上買東西大多圖便宜,但網銷的生鮮產品是否真的便宜,讓人無從比對。這些生鮮都是半成品,也無法與小南國門店內涵蓋這些半成品食材的成品價格相對比,所以,定價合理與否只有商家清楚。有些餐飲企業也在網上推出企業秘制的產品,比如俏江南在網上出售私家茶,但由於這種產品在線下超市也能買到,消費者很容易就能對比出價格高低,如果網上的便宜,那麼自然選擇在網上下單了。因此,價格無參照也可能成為生鮮在網上少有問津的一個原因。
網銷生鮮系試水新渠道
雖然網銷生鮮面臨著諸多問題,但據小南國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只是企業試圖尋找新的平臺和銷售渠道的試水行為。「我們目前在網上只銷售6種生鮮產品,並且只在上海範圍內配送,如果銷量好,我們就會增加更多生鮮類產品。」
對於餐企在網上賣生鮮,業內人士則表示樂觀,認為這是餐企謀求轉型升級的一條很好的通路,會成為餐企發展的一種趨勢。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認為,餐飲企業現在的發展方式中,實際上有大部分自己的產品已經在通過種種渠道售賣,如月餅、粽子等,且市場反映良好。近期,除了這些常規的產品餐企還銷售加工產品,如小南國的生鮮半成品等,這是餐企升級的一種表現。「隨著自己門店供應量增大,很多有實力的餐飲企業這兩年都有了自己的食品加工企業,所以出現了很多加工產品,一些餐企開通了網絡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便利條件,企業也開始用這種方法推廣自己的產品,解決了以前傳統銷售解決不了的問題,讓消費者在家中也能享受原汁原味的餐廳美食。」邊疆認為,從某種角度而言,這也是餐飲業回歸大眾的一種表現。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餐企網上銷售生鮮或成為一種趨勢,但事實上並非所有企業都能這樣做,其中成熟的加工物流技術及品牌影響力成為關鍵要素。小南國餐飲公司配送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之所以敢把生鮮等產品在網上出售是源於自身成熟的加工實力。「在生鮮加工上我們採用了專利微凍技術,通過真空包裝、預製冷凍、-30℃微凍和-18℃冷庫保存等步驟加工。相比來說,一般企業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業內人士則認為,除了技術,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也決定這條新路能否走得暢通,消費者認你的品牌、認你的菜品才能到網上選購相關產品,但就目前看,餐企網銷生鮮還不成熟,是否能走出來。還需企業多嘗試。
(北京商報 記者 趙中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