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打犁洋常年蔬菜示範基地:蔬菜住進「空調房」生產經營「不怕冷」

2021-01-15 瀟湘晨報

瓊海市打犁洋常年蔬菜示範基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家庭農場」

蔬菜住進「空調房」生產經營「不怕冷」

■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降溫?不怕!在位於瓊海市塔洋鎮的打犁洋常年蔬菜示範基地,數十畝菜地相繼住進了「空調房」。

這些「空調房」,是特製的網棚。2020年12月30日,在網棚下,塔洋鎮聯先村種植戶曾德意精心侍弄剛種下去的蔬菜苗,「今年春節前能收菜,就靠它們掙錢過節了。」

當天,在打犁洋常年蔬菜示範基地,省土壤肥料總站舉辦了2020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現場觀摩培訓會。來自三亞、定安、樂東等市縣的50多名農技專家、種植戶及農民代表,對這些網棚頗感興趣。

這些網棚使用塑鋼替代部分鋼管搭建框架主體,其上鋪設防蟲網,菜地被網布「包圍」。「過去,天冷時菜地裡的菜能成片凍壞。但現在即便遇上寒潮,我們也並不擔心。」同是聯先村種植戶的林天順說,蔬菜有網棚保護,他們心裡有了底。

林天順說,有了這層網,冬天時棚子裡的溫度能比外面高出好幾攝氏度,夏天時又低了好幾攝氏度,可謂是冬暖夏涼。「網棚也不同於塑料薄膜大棚,遇到雨天時,網棚既能減緩雨水對菜葉的衝擊力度,又能使雨水漏進地裡,減少灌溉成本。」林天順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塔洋鎮委副書記、鎮長王緒文介紹,通過流轉聯先村撂荒地建設的打犁洋常年蔬菜示範基地是瓊海市的「菜籃子」,以現代化農業科技為支撐,不斷完善灌溉系統、新型瓜菜大棚、水肥一體化系統等基礎設施,並創新實行「合作社+家庭農場」模式,以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將分散的小農戶集結起來,培育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同時,該基地每天有各類的蔬菜相繼成熟,即便是遇到降溫,葉菜的產量也能夠持續穩定。

這種創新模式能給農戶帶來怎樣的收益?作為「家庭農場」的一分子,林天順算了一筆帳:從2019年10月至今,他們家種植了兩畝菜地,一年間收割了6次葉菜,淨收入達到6萬多元,是過去傳統種植收益的一倍以上。

「有創新模式,又有科學管理,既利用了農村撂荒地充實了『菜籃子』,又做到讓村民增收,這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澄邁縣大豐鎮信宜村常年蔬菜生產基地負責人甘永慶說,這一場現場觀摩會,讓他開了眼界,回去後,自己將推廣先進的技術,助力農戶增產增收。(海南日報嘉積1月1日電)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呼和浩特市農牧業科技創新園區設施蔬菜試驗示範基地通過驗收並...
    呼和浩特市農牧業科技創新園區設施蔬菜試驗示範基地位於中科院草原研究所金盛路實驗基地院內,距市中心24公裡。交通便利,水電配套齊全,土壤肥力較高,非常適合蔬菜示範園的建設。為進一步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快推進首府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有效促進我市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充分發揮蔬菜技術推廣示範基地的引領作用。
  • 黑龍江打造「四型」蔬菜生產基地 5年新建30個蔬菜產地批發市場
    生活報5月5日訊 今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黑龍江關於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正式公布,將突出發展城郊型、出口型、外銷型和特色型的「四型」蔬菜生產基地。到2015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700萬畝,新建蔬菜產地批發市場30個。同時,建立蔬菜生產銷售檔案登記制度,形成產地有準出制度、銷地有準入制度、產品有標誌和身份證明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
  • 四川朝天區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基地
    「為保障基地蔬菜用苗供應,我們建造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育苗場,採用了智能化管理、標準化生產以及節水噴灌、無土栽培等新技術,現在我們蔬菜用苗不再愁了。」隨行的園區負責人張安清信心滿滿地向記者介紹。這,只是朝天區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陳倉區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011-2015)規劃
    示範區在規劃期內推廣設施蔬菜栽培新技術,建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為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示範樣板作用。,建立生產更新、更優的設施蔬菜,並且作為高校、院所學生、技術人員的實踐培訓基地。年示範區農業技術培訓功能、高新及時展示、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生產功能穩步推進,農產品物流區域中心努力把基地向全國特色農產品基地延伸,各產業健康發展,成為陝西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樣板。
  •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支持青松村建起了常年蔬菜種植基地
    李蓮英說,她家昨天剛剛收了第一批蔬菜,總共賣了600塊錢,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非常高興。此前,海南日報集團在青松村支持建設了常年蔬菜種植基地,鍾業昌在蔬菜基地詳細詢問了蔬菜種植規模、價格以及需要解決的困難,並建議村民要提高種植技術以提高效益。李蓮英說,她家昨天剛剛收了第一批蔬菜,總共賣了600塊錢,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今後還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 「活體銷售」有機蔬菜 基地直供讓市民餐桌健康加分
    「金山愛娥蔬菜」是華環真北農貿市場於今年3月引入的首家有機蔬菜實體專賣店,由上海愛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牽頭,直供金山區多家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的蔬果,包括中聯基地、阿林基地、原野基地、廊優南片區基地等。10月29日,經過近7個月試營業的「金山愛娥蔬菜」有機蔬菜實體專賣店,以全新面貌出現在華環真北農貿市場,品牌形象進一步升級。
  • 河北設施蔬菜生產規模擴大 蔬菜基本實現質量可追溯
    加大現代蔬菜產業園建設和標準化基地創建  規劃提出,加快設施蔬菜發展,要突出重點,加大現代蔬菜產業園建設和標準化基地創建。引導蔬菜生產向園區化、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在優先發展區域,通過開展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建設和標準化基地創建,引導蔬菜生產向設施化方向轉變。
  • 冬田不閒生產忙 綠色蔬菜收益豐
    冬田不閒生產忙 綠色蔬菜收益豐 2020-12-2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家徐州—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揭牌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蔡思祥)12月24日,徐州—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揭牌儀式在銅山區棠張鎮舉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諸旖、徐州市副市長畢於瑞等出席。畢於瑞在講話中說,徐州是農業大市,優質蔬菜生產逐步形成了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良好態勢。近年來,徐州全面開啟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建設,雙方同向同力,真誠合作,取得了較大突破。今年以來,全市入滬蔬菜近百萬噸,較好地帶動了農民增收。今後外延基地的建設要狠抓質量與效益兩個方面,突出特色,放大優勢,豐富上海市民的「菜籃子」。
  • 瀘州市瀘縣: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
    其中,種養循環、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12月1日,位於得勝鎮接官壩村的瀘縣有機種植試驗示範基地裡,各種綠油油的應季蔬菜長勢良好,惹人喜愛。而這些蔬菜的肥料,全部都是管理人員自己配製的,沒有添加任何化肥。「我們做的這款肥料相當成功,目前它已經產生了白色的菌絲。
  • 在呼和浩特種植蔬菜有補貼了
    ,在優勢區域重點發展首府市民消費的大眾菜品,以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首府市場有效供給為目標,依法依規利用耕地,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入蔬菜產業,整合資金投入,加強科技支撐,改造完善現有規模化設施農業園區,優化生產經營機制,形成產銷體系完善的現代高質量蔬菜生產流通體系,構建首府都市型現代農業新格局。
  • 浦東這個村既是浦商高標準蔬菜基地,又是清美蔬菜產業示範基地!去...
    這裡既是浦商高標準蔬菜基地,又是宣橋鎮清美蔬菜產業示範基地(一期),今天小布就帶大家一起去腰路村看看~~打造四大亮點工程讓鄉村經濟上臺階腰路村位於宣橋鎮西北部,由原先的豐樂和腰路兩村合併而成,六奉公路貫穿其中,臨近滬蘆高速、申嘉湖高速和軌交16
  • 車輻山鎮山南村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助民增收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 通訊員 馬藝萌 陳凱偉)近年來,邳州車輻山鎮山南村依託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為突破口,建設蔬菜大棚產業示範基地,讓蔬菜大棚成為全村人民的「搖錢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 南宮蔬菜基地開啟「周邊送」
    原標題:南宮蔬菜基地開啟「周邊送」   昨天,豐臺區王佐鎮南宮村蔬菜生產基地的工作人員在蔬菜大棚裡按照訂單採摘新鮮的西紅柿、辣椒等蔬菜。本報記者 劉平攝   本報訊(記者 孫穎)一邊是採摘活動停止,菜難賣;一邊是周邊居民宅在家裡,菜難買。
  • 百縣千村行(284) | 120畝基地內種了49個新品種蔬菜 「怪菜」成...
    朝天區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的茄子豐收了。「怪菜」長滿非一般的菜園子菜園子位於朝天區兩河口鎮吉慶社區,園子右上角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牌匾: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新鋪的柏油路邊,一塊5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延伸到園內。如果是夏天,從觀景平臺望出去,滿園高低錯落、顏色各異的「花色」,組成一幅難得的「百菜圖」。
  • 縣委書記禹敏到「菜小鮮」蔬菜基地調研指導
    10月10日,縣委書記禹敏到梓門橋鎮長來村「菜小鮮」蔬菜基地調研指導。禹敏就「菜小鮮」蔬菜基地蔬菜種植規模、品牌培育、加工銷售等情況進行細緻了解和調研,對基地的發展前景表示肯定,要求「菜小鮮」公司注重朝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湖南菜小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於去年註冊「菜小鮮」商標,在梓門橋鎮有兩個生產基地:菜小鮮(長來)產業園、菜小鮮(黃馬洲)產業園。
  • 濰坊全力打造蔬菜標準化先行示範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2日訊 (記者 孫小茹)7月2日,濰坊地區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範基地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在壽光召開,會議由濰坊市農業農村局、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分中心聯合舉辦,主要目的是推動全市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示範培育和粵港澳大灣區
  • 信豐大阿千畝基地全負荷生產新鮮蔬菜直達市民餐桌
    10月25日下午1時,一輛裝有包菜、黃瓜、辣椒等蔬菜的大貨車,從信豐縣大阿鎮東風村出發,開往70公裡外的贛州中心城區。26日早晨,這些蔬菜就出現在了社區生鮮超市和農貿市場的貨架上,供市民選購。  它們是來自大阿鎮蔬菜基地的本地綠色蔬菜,從農田採摘直接進入市場,24小時內就能到達市民餐桌。
  • 海口蒼東村有家蔬菜「經適房」 簡易大棚+物理餓蟲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這樣種菜成本更低更環保  物理防蟲技術瞄準海南夏季種菜難題  據省農業農村廳調研報告顯示,我省海口、文昌、瓊海、澄邁等瓊島東北部市縣適合種植常年蔬菜,但由於夏秋季高溫和暴雨天較多,很難露天種植。
  • 專家學者聚集彭州 為全國「十四五」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出謀劃策」
    彭州市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成都10月15日電 昨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全國蔬菜專家指導組在四川省彭州市召開工作會議,聽取各專家對全國蔬菜產業「十三五」取得的成效、面臨的短板以及「十四五」蔬菜產業發展規劃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