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過了個「大節」,村裡對104名上一二本線的學生張榜公布,村黨支部給全村高考文理科前三名、中考600分以上的24名學生發放了16400元的獎學金,其中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最高分632分的馬軒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年,福寧村是全鎮考上大學學生最多的村子。
福寧村裡的大部分人是1999年以後從西吉縣移民搬遷而來,20多年來,告別山大溝深的日子,村民們眼界發生了變化。「以前在村裡,家家戶戶比誰家光陰過得好,現在就看誰家出了幾個大學生,在老家時和縣城人比生活,搬到閩寧鎮就和銀川人比教育子女。」村委會主任王虎榮說。
20多年前,村民剛搬到福寧村,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兼職「鄉村醫生」,就背著藥箱走村串戶看病送藥,為孩子打預防針,外加宣傳教育。「寧讓家裡缺了糧,不要耽誤娃娃上學堂;寧讓鍋裡缺了菜,不要耽誤下一代。」這句大人娃娃耳熟能詳的俗語是謝興昌多年的「宣傳語」。
村民馬金花是建檔立卡戶,丈夫常年生病還堅持打工,她負責在家照顧3個孩子。「以前有人笑話我,不出去打工圍著娃娃轉,一家人日子都過成了光陰。」馬金花說,自己一輩子沒上過學,只要娃考上大學,就不會再受上輩人的苦。2019年,大兒子考入寧夏財經技術學院,今年,女兒以561分考入華中師範大學。「只要娃娃想念書,碩士博士我都供。」43歲的馬金花淚眼下一臉堅毅。9月12日,是女兒去大學報到的日子,馬金花說,夫妻倆陪女兒去報到也算實現了一生的夢想。
17歲的馬小紅家住福寧村南五組,今年考入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別人吃什麼穿什麼別眼熱,別人考上好學校才要眼熱。」她說,這是從小到大媽媽的教導,儘管家境貧寒,父母還是一如既往供姐弟們讀書。「我很感謝父母,我是女兒也是家中老大,他們一直鼓勵我做弟妹的榜樣,讀好書做好人。」馬小紅說,在她母親那一輩,這個年齡多半都已輟學嫁人。這些年,村裡考上大學、考上好大學的女孩子越來越多,教育扶貧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
今年,閩寧鎮兩所中學中考上線582人,因鎮上沒有高中,其中大部分學生進入銀川一中、二中、九中、育才中學、六盤山中學等學校就讀。3年後,他們將繼續在高考中「煉就真金」。
「從大山搬出來的這些年,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以後還將改變世代人。」謝興昌說,4年後,這104名大學生就能乘以二,一人領回一個大學生,村裡的希望屬於不斷向前奔跑的年輕人。(寧夏日報記者 徐佳敏/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