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這個村真厲害!今年飛出百名大學生

2020-09-09 寧夏新聞網

  前兩天,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過了個「大節」,村裡對104名上一二本線的學生張榜公布,村黨支部給全村高考文理科前三名、中考600分以上的24名學生發放了16400元的獎學金,其中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最高分632分的馬軒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年,福寧村是全鎮考上大學學生最多的村子。

  福寧村裡的大部分人是1999年以後從西吉縣移民搬遷而來,20多年來,告別山大溝深的日子,村民們眼界發生了變化。「以前在村裡,家家戶戶比誰家光陰過得好,現在就看誰家出了幾個大學生,在老家時和縣城人比生活,搬到閩寧鎮就和銀川人比教育子女。」村委會主任王虎榮說。

  20多年前,村民剛搬到福寧村,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兼職「鄉村醫生」,就背著藥箱走村串戶看病送藥,為孩子打預防針,外加宣傳教育。「寧讓家裡缺了糧,不要耽誤娃娃上學堂;寧讓鍋裡缺了菜,不要耽誤下一代。」這句大人娃娃耳熟能詳的俗語是謝興昌多年的「宣傳語」。

  村民馬金花是建檔立卡戶,丈夫常年生病還堅持打工,她負責在家照顧3個孩子。「以前有人笑話我,不出去打工圍著娃娃轉,一家人日子都過成了光陰。」馬金花說,自己一輩子沒上過學,只要娃考上大學,就不會再受上輩人的苦。2019年,大兒子考入寧夏財經技術學院,今年,女兒以561分考入華中師範大學。「只要娃娃想念書,碩士博士我都供。」43歲的馬金花淚眼下一臉堅毅。9月12日,是女兒去大學報到的日子,馬金花說,夫妻倆陪女兒去報到也算實現了一生的夢想。

  17歲的馬小紅家住福寧村南五組,今年考入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別人吃什麼穿什麼別眼熱,別人考上好學校才要眼熱。」她說,這是從小到大媽媽的教導,儘管家境貧寒,父母還是一如既往供姐弟們讀書。「我很感謝父母,我是女兒也是家中老大,他們一直鼓勵我做弟妹的榜樣,讀好書做好人。」馬小紅說,在她母親那一輩,這個年齡多半都已輟學嫁人。這些年,村裡考上大學、考上好大學的女孩子越來越多,教育扶貧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

  今年,閩寧鎮兩所中學中考上線582人,因鎮上沒有高中,其中大部分學生進入銀川一中、二中、九中、育才中學、六盤山中學等學校就讀。3年後,他們將繼續在高考中「煉就真金」。

  「從大山搬出來的這些年,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以後還將改變世代人。」謝興昌說,4年後,這104名大學生就能乘以二,一人領回一個大學生,村裡的希望屬於不斷向前奔跑的年輕人。(寧夏日報記者 徐佳敏/文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閩寧鎮福寧村今年「飛」出百名大學生
    寧讓家裡缺了糧 不要耽誤娃娃上學堂前兩天,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黨支部張榜公布了村裡104名高考分數上一二本線的學生名單,並給24名中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學生發放了共16400元獎學金,其中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寧夏這個小村莊考出993名大學生!其中,14名博士28名碩士
    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讓一個家庭脫離貧困,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如今談起脫貧攻堅,村民們不比誰家錢財多,只比哪家大學生多。」9月初,記者來到汪家塬村採訪,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森告訴記者。
  • 寧夏這個小村莊635戶考出993名大學生!其中,14名博士28名碩士…
    截至9月13日,同心縣張家塬鄉汪家塬村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中,已有17人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此外,該村還有4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 這個村厲害,30名學子高考8人取得六百分,走出29名博士碩士
    福建這個村,30名學子高考8人取得六百分,走出29名博士碩士高考投檔錄取已陸續開始了,大家也津津樂道誰家的孩子考了幾分,誰家的孩子真厲害,被哪所名校錄取了……特別是鄉村裡,大家對於這些努力讀書的孩子及家庭,總是用此方式來褒獎。
  • 290名大學生,遵義出了個「學霸村」
    從2015年至今這個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遵義哪個村這麼厲害?>這幾天,每到下午五點,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便會通過廣播播報今年村裡學生的高考的情況,與村民們分享這份喜悅。
  • 省級貧困村上東今年出了16名大學生
    16名考上大學的學子領到獎學金共2.3萬元,併合影留念。  「今年我們村出了16個大學生!3個考上一本,8個考上二本,5個考上大專。」今年高考,省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這個山窩窩裡飛出了一批金鳳凰,村民們樂得奔走相告。  上東村處於少數民族地區,是省級貧困村。
  • 省級貧困村上東今年出了16名大學生 人人領到獎學金
    「今年我們村出了16個大學生!3個考上一本,8個考上二本,5個考上大專。」今年高考,省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這個山窩窩裡飛出了一批金鳳凰,村民們樂得奔走相告。  上東村處於少數民族地區,是省級貧困村。「扶貧必先扶智,教育拔窮根。」
  • 省級貧困村上東今年出了16名大學生,人人領到獎學金
    9月4日,今年村裡16名考上大學的學子領到獎學金共2.3萬元,併合影留念。「今年我們村出了16個大學生!3個考上一本,8個考上二本,5個考上大專。」今年高考,省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這個山窩窩裡飛出了一批金鳳凰,村民們樂得奔走相告。上東村處於少數民族地區,是省級貧困村。「扶貧必先扶智,教育拔窮根。」
  • 這個山村今年出了5名大學生
    第一名宿松縣陳漢鄉別河村,一個充滿希望的小山村,全村1181人,今年同時考取5個大學生。宿松理科第一名就來自這個偏遠的風景秀麗之地。別河村村支兩委列隊歡迎該村本屆金榜題名的五位莘莘學子及家長,9點30分進入三樓會議室,主席臺電子屏顯示(陳漢鄉別河村扶貧扶志、關心下一代工作座談會)參加這次活動的有:陳漢鄉人大主席、陳漢鄉關工委主任許春水、陳漢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馬樹霖、宿松縣安監局派駐別河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周勁松、別河村關工委部分老黨員老退休教師代表、別河村本屆金榜題名學生家長
  • 寧夏「空殼村」破殼迎新生
    當年10月,釀出的300斤醋全部賣光,此後銷量逐月遞增,大伙兒的心一下就踏實了。今年,醋廠滿負荷運轉,每月釀醋兩萬斤,都銷往周邊超市。    2018年以來,李士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兩年突破38萬元,除一部分留作壯大集體經濟資金和公益金外,全村1155口人每人拿到了200元至1600元不等的分紅。齊永新還被推選為鳳河醋廠的理事長。
  • 村衛生室「飛」來大學生村醫小「海燕」
    三更半夜、冰天雪地,裴光鑫24小時隨時驅車出診,護送救助了20多名命懸一線的重急病村民。村民們都說:「裴醫生不僅醫術厲害,還硬是把私家車開成救護車。」  令裴光鑫欣慰的是,這些年政府的醫療政策好、投入大,村民都買了醫保,看病能夠按比例報銷。如今,村衛生室有了診療室、中藥房和基本檢查設備,還裝上了遠程診療系統,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裡大專家的診療服務。
  • 平均每年出50名大學生,貴州這個曾經的一類貧困村咋做到的?
    從2015年至今這個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它就是貴州仁懷大壩新田村!今年村裡又傳來了高考喜訊這幾天每到下午五點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便會通過廣播播報今年村裡學生的高考情況與村民們分享這份喜悅。
  • 教育拔窮根,龍門上東村今年出了16名大學生
    「今年我們村出了16個大學生。3個考上一本,8個考上二本,5個考上大專。」近日,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喜訊連連,村民們樂得奔走相告。「扶貧先扶智,教育拔窮根。」今年,張文超和張文慧兄妹倆也考上了大學,張文超考取了廣東工業大學,張文慧考上了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一門出了兩個大學生,這對於母親梁樹帶來說,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儘管得知此消息已有十來天,梁樹帶心情還是很激動。在她心裡,兒女的學業承載了家庭的希望。
  • 汪家塬重學興教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村635戶已考出993名大學生
    截至9月13日,同心縣張家塬鄉汪家塬村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中,已有17人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此外,該村還有4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 飛北賽丨厲害了!銀川即將舉辦這一全國級青少年航空...
    飛北賽丨厲害了!銀川即將舉辦這一全國級青少年航空...先不做過多的名詞解釋直接上幾張圖片看看▼航模都出自愛好者們的手工製作種類比較繁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除了簡單的飛行外還能玩出很多花樣的哦「飛北賽」是什麼?
  • 河南汝南:貧困村今年考出了32名大學生
    「人逢喜事精神爽,貧困村升起新希望,今年全村有32名學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其中本科生就有25名,這是咱村有史以來最大的喜訊。考上大學是你們的榮譽,也是我們的驕傲,今天把大家請過來,就是要給你們送上村裡的祝福,希望你們在大學好好學習,掌握一技之長,同時也帶動咱村更多的家庭重視教育,多出人才,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 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貴州這個村為何這麼牛?
    從2015年至今這個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它就是貴州仁懷大壩新田村!今年村裡又傳來了高考喜訊這幾天每到下午五點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便會通過廣播播報今年村裡學生的高考情況與村民們分享這份喜悅。今年,新田村共有68個學生參加高考,其中15個考上一本院校;40個考上二本院校,總共有55個學生考上大學,升學率超過80%。
  • 雲夢:湖邊村一個貧困家庭「扶」出3名大學生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湖邊村一個貧困家庭「扶」出3名大學生是精準扶貧送來的「春風」,伴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幫忙「扶」出3名大學生,找到脫貧致富的新門路,開啟幸福生活。  「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們讀書」      沒技術沒手藝,僅靠打零工和家中「望天收」的5畝多地,既要養活一家人,還要供孩子們讀書,丁咬橋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  「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她們都供出來。」
  • 厲害!貴州這個400多人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厲害了!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
  • 安溪這個「學霸村」,走出5名博士、26名碩士和400多名大學生
    走近福都村,入眼的是乾淨整潔的道路和錯落有致的房屋,外牆裝修略顯陳舊的福都小學就坐落在其中。進入福都小學,數名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進行樓梯地磚的鋪設。這幾年我們學校建設綜合樓,還有門窗改造,今年還將鋪設塑膠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