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貴州這個村為何這麼牛?

2020-08-02 人民日報

從2015年至今

這個村

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

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

它就是

貴州仁懷大壩新田村!

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貴州這個村為何這麼牛?

今年

村裡又傳來了高考喜訊

這幾天

每到下午五點

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

便會通過廣播

播報今年村裡學生的高考情況

與村民們分享這份喜悅。

今年,新田村共有68個學生參加高考,其中15個考上一本院校;40個考上二本院校,總共有55個學生考上大學,升學率超過80%。

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貴州這個村為何這麼牛?

大壩鎮新田村是仁懷市最為邊遠的村之一

與桐梓縣風水鄉毗鄰

這裡山高坡陡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曾經是省級一類貧困村

2019年實現全員脫貧

如何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貴州這個村為何這麼牛?

當地黨委政府一方面投入3000萬元教育資金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大力改善辦學條件

另一方面

加大教育宣傳力度

通過每年舉辦「感黨恩·報桑梓·金秋助學」活動

張榜高考成績

讓優秀大學生進行主題演講

動員當地群眾捐資助學等形式

讓「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

理念快速深植當地群眾心中

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貴州這個村為何這麼牛?

據統計

從2015年至今

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

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

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

這在仁懷尚屬首例

在貴州省也十分罕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貴州頻道)

相關焦點

  • 貴州新田村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
    【貴州新田村平均每年出50個大學生】從2015年至今,貴州仁懷大壩新田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今年,新田村共有68個學生參加高考,其中15個考上一本院校;40個考上二本院校,總共有55個學生考上大學,升學率超過80%。這個村子為何這麼牛?
  • ...8月3日」VR帶你全景看,貴州這麼爽;貴州這個村平均每年出50個...
    今天是2020年8月3日農曆六月十四現在是《天眼早新聞》時間每天幾分鐘早知天下事先來看頭條★ 【天眼H5】VR帶你全景看,貴州為什麼這麼爽!這裡的夏天23℃ !炎炎夏日,貴州大部地區氣候涼爽,平均溫度23.6℃,綜合氣候舒適度等級均在舒適等級,避暑旅遊氣候優勢更為顯著。
  • 平均每年出50名大學生,貴州這個曾經的一類貧困村咋做到的?
    從2015年至今這個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它就是貴州仁懷大壩新田村!大壩鎮新田村是仁懷市最為邊遠的村之一與桐梓縣風水鄉毗鄰這裡山高坡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曾經是省級一類貧困村2019年實現全員脫貧如何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 290名大學生,遵義出了個「學霸村」
    從2015年至今這個村考取二本以上大學生共有290人平均每年都有50名學生考上大學遵義哪個村這麼厲害?聽到廣播裡播報的喜訊,村民們都圍繞這個話題開心的談論起來。「感黨恩·報桑梓·金秋助學」活動張榜高考成績讓優秀大學生進行主題演講動員當地群眾捐資助學等形式讓「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快速深植當地群眾心中
  • 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村主任賀均告訴記者,從2010年起,村裡每考出一名大學生,村裡都會給予一定補助,考上本科獎勵400元、考上專科獎勵300元。2010年,為了鼓勵考上大學的學子,在沒有資金來源的情況下,甘樹灣村第一筆「村級獎學金」由村級僅有的5000元辦公經費產生。
  • 貴州這個400多人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
  • 貴州這個僅400多人的小山村,出了100多個大學生
    貴州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村主任賀均告訴記者,從2010年起,村裡每考出一名大學生,村裡都會給予一定補助,考上本科獎勵400元、考上專科獎勵300元。2010年,為了鼓勵考上大學的學子,在沒有資金來源的情況下,甘樹灣村第一筆「村級獎學金」由村級僅有的5000元辦公經費產生。這筆辦公經費,除了花75元買了一個U盤和支付了120元電費,省下的辦公經費全部作為大學生獎勵金。
  • 貴州仁懷一貧困村6年出了290名大學生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李健■郭坤林 王鶯樺 聶琪)「各位村民注意了,現在我給大家宣讀2020年新田村高考喜訊,紅星組趙汝坤之女趙本芬,理科,成績613分……」這幾天,每到下午五點,貴州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監委會主任楊萬江便會通過廣播播報今年村裡學生的高考情況。
  • 貴州沿河50名貧困大學生將得到「黃土計劃」資助
    貴州沿河50名貧困大學生將得到「黃土計劃」資助 發布時間:2019-06-24 17:38:47      來源:貴州網   2019年6月22日,沿河暴雨引發地質災害,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報導後
  • 萬寧水溝村這個村出名了,牛! 牛! 牛!
    也因此,水溝村在東澳鎮一直有著文脈之稱,村裡常出大學生,別的村羨慕不已。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大學畢業生人數達128名。其中,2名學子考入清華大學,1名考入北京大學。  在水溝村陳氏族譜中,專門設有功名錄,鼓勵族人勤奮好學。功名錄分古代功名錄與現代功名錄兩部分。
  • 貴州納雍:村莊建起「託牛所」 走出「牛勁」十足致富路
    貴州納雍:村莊建起「託牛所」 走出「牛勁」十足致富路 2020-06-11 21:13:50  2018,經民革中央聯繫,北京農友商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納雍縣政府平臺公司納雍縣鴿子花農牧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將恆大集團援建納雍縣的22個肉牛養殖場(「託牛所」)10000餘頭能繁基礎母牛託管給農友商盟代養。  「當時巖腳社區『落地』了2個『託牛所』。」
  • 一棵來自河北的百歲棗樹,為何長在了嘉定這個村?
    一棵來自河北的百歲棗樹,為何長在了嘉定這個村?塔廟村每年投入20萬元,幫助店房村140多位65歲以上老人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補助;先後出資30多萬元,為全村210多名中小學生提供助學金;贈送輪椅車50餘輛,供村裡腿腳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使用。
  • 貴州:一個人,一個菜攤,「盤」出四個大學生
    這樣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日子,她已經堅持了6年。因長時間的睡眠不足加之過量勞動,她的身體很單薄,也正是這單薄的身體,為孩子們撐起了塌下來的那半邊天。  言傳身教,「盤」出4個大學生  丈夫離世時,家中的5個孩子都還在上學,老大雷娟剛上大學,最小的兒子雷浠還在上小學。
  • 遵義這個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
    全村轄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全村無一個輟學學生」,村委會主任賀鈞談起甘樹灣教育,神採飛揚、眼中帶光,在他身上,我們能找到幾十年來甘樹灣教育變化的縮影。
  • 蒙自這個村出了第一個大學生
    近期,李保陸家發生了一件令人喜憂參半的事,喜的是今年參加高考的女兒李玉妹以理科608分的優異成績被雲南大學錄取,成了村裡至今為止唯一的一個大學生李保陸夫妻倆靠種植白菜、玉米養育著4個兒女,家庭貧困,儘管如此,他們仍然堅持讓孩子讀書,希望他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改變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將來有個好的前程。
  • 貴州畢節:4500頭澳大利亞牛「漂洋過海」來中國 讓這裡成為世界級...
    有一支廣州的扶貧隊伍已經在貴州烏蒙山腹地紮根,在這片中國最貧困的地區,建立起全新的現代化智能化養殖基地,徹底改變了當地傳統的養殖方式。新型養殖 貴州畢節地處烏蒙山腹地,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西部最貧困的山區之一。
  • 為何這麼牛?看完他畢業的大學就明白了
    說到每年的考研很多人的反饋都是難,無論哪一年幾乎都是這樣的評價,主要是因為有種讓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原因在裡面吧,就如同提及高考的時候,始終存在很多人認為自己所考年份的試卷難的性質是一樣的,其實每年考研難度的變化梯度並不是很大,很少出現高考那種過山車般的起起伏伏,但變化肯定是有的,而說到有一個學科幾乎每年都出奇的一致,無論別的科目發生了多大的改革,這個科目始終讓人有些捉摸不到頭腦就算是複習得再好也難以保證在考研中一定可以拿到高分
  • 牛!滑縣這個村出了五位名人,其中一位曾在貿易部!
    【一村一故事】老店鎮——耿範村據傳,該村村名來源於北宋時期。康王因為得到耿少華和範國強的幫助,感激不盡,許諾說:「待我登上帝位後,封你村為耿範村。」後來康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便將該村定為「耿範村」,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耿範村位於老店鎮政府西南3.5 千米處,東南與馬蘭、南與堯頭、西與物頭、西北與盧營、北與田莊、東北與青莊相鄰。 什牛路位於該村東1.5 千米處。
  • 貴州大學生身陷傳銷失蹤20年,臨死前現身救助站,曾想見家人一面
    12月12日,據瀟湘晨報報導,20年前,貴州大學生吳位坤畢業後被女同學帶入傳銷後失蹤,今年10月5日,他現身三亞市救助站,卻已肝癌晚期。現身後,吳位坤跟家人通電話稱想回家,可還沒等到家人來接他,就於11月底不幸離世。
  • 村衛生室「飛」來大學生村醫小「海燕」
    快幫我看看我這個腰疼是怎麼回事。」在百年關村,幾乎沒人不認識老村醫裴光鑫,他在這裡當村醫已經50年了。記者見到他時,70歲的裴醫生身穿白大褂,正在村衛生室接診,精神矍鑠。空閒時,裴醫生打開了話匣子。  「原本我是個民辦教師,看到農村缺醫少藥,便棄教從醫。」裴光鑫說,20世紀60年代末,他經過3個月培訓就當上「赤腳醫生」,用方言講,完全就是個「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