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李聃,生活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先秦,擔任的社會職務是圖書管理員。
縱觀老子的一生,是收斂鋒芒,極其內向的一生。唯一的著述《道德經》,還是在過函谷關時被守門的官吏脅迫而寫,這一寫,短短五千言,就流傳了兩千五百年。不但迄今不衰,還受到當今西方世界的高度推崇。
當然老子只是一個毫無「雄心壯志」的人物,在他身後,卻擁有眾多信徒,並創立了道教。儘管,道教的思想跟老子所倡導的道家思想存在很多相悖之處,但老子的擁戴者之多,由此可見一斑。由莊子所繼承和發揚的道家思想,對後世有的影響極深。
依小編看來,莊子雖然是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深得道家精髓,但其思想上的造詣,到底並沒有超越老子。老子,以其對整個世間萬物的深刻洞察,樹立了光照千秋萬代的智者——上善若水的形象。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老子思想中,關於人生智慧的五個關鍵思考。
1、陰陽相滋生,萬物相平衡。
對老子來說,價值評判只是相對的。如果沒有罪犯,就不會有警察;沒有病人,也就無所謂醫生。事情到了最壞的時候,就必需轉好;事情到了最好的時候,那就一定變壞。事物是流動的過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生命,不過是個流動的過程,為生而高興,為死而哀傷,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沒有死,也就無所謂生。
世間萬物保持著玄妙的平衡,就象黑夜和白天,冬季和夏天保持著平衡一樣。沒有對好的東西的崇尚,就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意識,就不會有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壞」這個概念了。
這些思想跟西方的辨證唯物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某些觀點,是非常相似的,但又早於西方思想誕生,涵容著西方的這些思想,又超越了他們。
2、象水一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物質,以水為最高智慧的象徵。水是怎樣的呢?
它總是默默地流向最低處,看似卑微,卻能在最低處匯合起來;它是柔的,但卻是力量的來源——看看瀑布和我們的水力發電就知道了;它看上去無色也無形,但你卻不能消亡它,折斷它,如同折斷任何一個堅硬的事物;它是最便宜的,到處都有,但卻是人們最需要的;它從來不炫耀突現自己,但人們離不開它。
在老子看來,所謂聖人,就應該象水一樣,不居功,不自傲,順其自然,以合乎天地自然的方式做人,做事,就是偉大的功德了。
3、不刻意而為
老子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存在的就是公道的。當然如此,但「為」的基礎是不刻意地「為」。這樣的作為是順乎世界的自然,順乎事件的自然,順乎人性的自然而作為的。生命就好象一條河流,有它自己的流向。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順著這命運的河流往前走,以不執著、不強求的心態,去做違背事物規律的事情。
照老子的看法,刻意地杜絕欲望是不自然的;執著於欲望也是不自然的。最自然地方式是讓一切自然地發生,欲望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濃了就濃了,淡了就淡了,什麼都可以做,但什麼都不刻意做。
4、否定的智慧
老子認為,最深奧的智慧都是不能被說出來的。真正的智慧是流動的,是靈活的,是不能言說的。和儒家的思想相比,道家崇尚的是否定的智慧。
孔子說,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有一個社會定位,應該服從於這個社會定位。老子卻認為,一旦定位,就已經偏離。
打個比喻說,孔子最提倡孝道。父母親情本來是人的天性,但當孝順變成一種硬性規定的責任時,做子女的就會把進孝道變成一個噱頭,變成一次做秀,有了很多做假的行為。
老子認為,當我們要說明一個事物的時候,與其說它是什麼,不如說它不是什麼。用形容它不是什麼的方式,來避免用僵化的方式給予定位。
和很多學說相比,老子的學說更提倡混沌和混沌中的靈活性。他想讓人們在影影綽綽中感悟智慧,而不是昂首挺胸地自以為把握了真理。
5、不爭
老子認為,人生的一切煩惱都在於比較和競爭。如果我們不崇尚聖賢,就不會有盜賊的出現。因為崇尚聖賢,才有了分別心,才會讓那些當不了聖賢的人用另外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如果把聖賢視作平常,任何人不高看他一眼,那麼人人都會覺得自己生而有價值,不會相互比較,相互嫉妒,相互仇恨。
如果把人生當作一次馬拉松比賽,每個人都想在這個比賽中拿到好名詞,勢必把另外的人都當作競爭對手和敵人;如果把人生當作一次沒有即定目的的漫遊,那麼,所有其他人都將變成這次人生旅途上可以欣賞的風景。
不爭,是老子的重要智慧之一。
覺得文章有價值,閱讀後有收穫,請各位看官轉轉、噴噴~
傳統文化那些事兒:微信排名第一的文化類自媒體公眾號,每天和你趣聊文化歷史、中醫養生等傳統文化知識,偶爾也會噴點「重口味」內容,歡迎關注!
微信號:chuantongwh
---
我已入駐騰訊、搜狐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