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中的5大人生智慧

2021-02-19 傳統文化那些事兒

老子,名李聃,生活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先秦,擔任的社會職務是圖書管理員。

縱觀老子的一生,是收斂鋒芒,極其內向的一生。唯一的著述《道德經》,還是在過函谷關時被守門的官吏脅迫而寫,這一寫,短短五千言,就流傳了兩千五百年。不但迄今不衰,還受到當今西方世界的高度推崇。

當然老子只是一個毫無「雄心壯志」的人物,在他身後,卻擁有眾多信徒,並創立了道教。儘管,道教的思想跟老子所倡導的道家思想存在很多相悖之處,但老子的擁戴者之多,由此可見一斑。由莊子所繼承和發揚的道家思想,對後世有的影響極深。

依小編看來,莊子雖然是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深得道家精髓,但其思想上的造詣,到底並沒有超越老子。老子,以其對整個世間萬物的深刻洞察,樹立了光照千秋萬代的智者——上善若水的形象。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老子思想中,關於人生智慧的五個關鍵思考。

1、陰陽相滋生,萬物相平衡。

對老子來說,價值評判只是相對的。如果沒有罪犯,就不會有警察;沒有病人,也就無所謂醫生。事情到了最壞的時候,就必需轉好;事情到了最好的時候,那就一定變壞。事物是流動的過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生命,不過是個流動的過程,為生而高興,為死而哀傷,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沒有死,也就無所謂生。

世間萬物保持著玄妙的平衡,就象黑夜和白天,冬季和夏天保持著平衡一樣。沒有對好的東西的崇尚,就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意識,就不會有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壞」這個概念了。

這些思想跟西方的辨證唯物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某些觀點,是非常相似的,但又早於西方思想誕生,涵容著西方的這些思想,又超越了他們。

2、象水一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物質,以水為最高智慧的象徵。水是怎樣的呢?

它總是默默地流向最低處,看似卑微,卻能在最低處匯合起來;它是柔的,但卻是力量的來源——看看瀑布和我們的水力發電就知道了;它看上去無色也無形,但你卻不能消亡它,折斷它,如同折斷任何一個堅硬的事物;它是最便宜的,到處都有,但卻是人們最需要的;它從來不炫耀突現自己,但人們離不開它。

在老子看來,所謂聖人,就應該象水一樣,不居功,不自傲,順其自然,以合乎天地自然的方式做人,做事,就是偉大的功德了。

3、不刻意而為

老子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存在的就是公道的。當然如此,但「為」的基礎是不刻意地「為」。這樣的作為是順乎世界的自然,順乎事件的自然,順乎人性的自然而作為的。生命就好象一條河流,有它自己的流向。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順著這命運的河流往前走,以不執著、不強求的心態,去做違背事物規律的事情。

照老子的看法,刻意地杜絕欲望是不自然的;執著於欲望也是不自然的。最自然地方式是讓一切自然地發生,欲望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濃了就濃了,淡了就淡了,什麼都可以做,但什麼都不刻意做。

4、否定的智慧

老子認為,最深奧的智慧都是不能被說出來的。真正的智慧是流動的,是靈活的,是不能言說的。和儒家的思想相比,道家崇尚的是否定的智慧。

孔子說,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有一個社會定位,應該服從於這個社會定位。老子卻認為,一旦定位,就已經偏離。

打個比喻說,孔子最提倡孝道。父母親情本來是人的天性,但當孝順變成一種硬性規定的責任時,做子女的就會把進孝道變成一個噱頭,變成一次做秀,有了很多做假的行為。

老子認為,當我們要說明一個事物的時候,與其說它是什麼,不如說它不是什麼。用形容它不是什麼的方式,來避免用僵化的方式給予定位。

和很多學說相比,老子的學說更提倡混沌和混沌中的靈活性。他想讓人們在影影綽綽中感悟智慧,而不是昂首挺胸地自以為把握了真理。

5、不爭

老子認為,人生的一切煩惱都在於比較和競爭。如果我們不崇尚聖賢,就不會有盜賊的出現。因為崇尚聖賢,才有了分別心,才會讓那些當不了聖賢的人用另外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如果把聖賢視作平常,任何人不高看他一眼,那麼人人都會覺得自己生而有價值,不會相互比較,相互嫉妒,相互仇恨。

如果把人生當作一次馬拉松比賽,每個人都想在這個比賽中拿到好名詞,勢必把另外的人都當作競爭對手和敵人;如果把人生當作一次沒有即定目的的漫遊,那麼,所有其他人都將變成這次人生旅途上可以欣賞的風景。

不爭,是老子的重要智慧之一。

覺得文章有價值,閱讀後有收穫,請各位看官轉轉、噴噴~

傳統文化那些事兒:微信排名第一的文化類自媒體公眾號,每天和你趣聊文化歷史、中醫養生等傳統文化知識,偶爾也會噴點「重口味」內容,歡迎關注!

微信號:chuantongwh

---

我已入駐騰訊、搜狐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老子思想的人生啟示
    老子思想具有超越性和現代性,並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這與老子思想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有關。老子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老子尚水,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滋養萬物生長而不居功,又能夠洗滌群穢,涵容萬物,體現出最大的包容性。
  • 老子的商業智慧在實際中的應用
    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經典中,有一本原文字數隻不過洋洋五千字的書,卻被國外擁有最多譯文和讀者的書,這本書的書名叫《老子》。這是一部主要解釋道家思想和哲學的經書!道德經《老子》一書的作者是老聃,一位古代中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老子》一書對中國歷史進程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它包含著複雜繁多的精神食糧。
  • 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
    》,今天的《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是他的第二場報告。哲學和友誼是有關係,但這種友誼必須是建立在愛智慧的基礎上的。海德格爾是不是愛中國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追求真理。海德格爾為什麼會對中國哲學尤其是老子思想感興趣呢?這段歷史並不是太清楚。德國有些評論家認為海德格爾對老子的興趣是並不重要的一段插曲;另一些人則認為海德格爾對老子是了解得如此之多,他對老子的興趣是認真的。
  • 老子的「以柔克剛」思想,和老子的霸氣
    《老子》中的逆轉性思維,是最為豐富的,那些「大智若愚」、「大器晚成」等膾炙人口的語詞,最早就是老子的創造。老子的思想,特別推崇柔弱,這又是一個反轉性思維,老子認為,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那些可以攻擊堅強的,卻沒有一個可以超過水的,因為水滴石穿。「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可是這樣做有多高難度!
  • 淺談 從《老子》思想看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意義!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很多人都已經關注到 從十八大以來,我國更加注重教育的改革和資源的配置,結合教育的現狀!淺談 從《老子》思想看教育的本質!一、教育的意義從大的方面講,教育 ,是所有生命存在和活動的第一需要,又是所有生命活動第一偉大的事業。所以,聖人、領袖、明君 無不以仁施教、普化大眾、同心同德,和諧共處地取向光明。人類的全部歷史,實際就是人類的教育史。興教則昌、棄教則衰!
  • 老子莊子思想中的心理學光芒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後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學識淵博,據說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並向他請教過很多問題。
  • 思辨、思便、思變——《道德經》中跨越時空的人生智慧
    生活中,我們總會不知不覺中陷入「單一思維」的牢籠,只能從某一方面觀察事物,而認識不到事物是多面的。這種單一思維,可能是我們固執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思想僵化、缺乏創新的重要原因。難以置信,兩千多年的老子就已經一眼看破世人常規的思維模式,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告訴了我們「思辨」的智慧。
  • 讀《老子的智慧》,大成若缺,大辯若訥,真正的自信是波瀾不驚
    讀《老子的智慧》,大成若缺,大辯若訥, 真正的自信是波瀾不驚大家好,橘三再次更新讀書筆記,《老子的智慧》系列。今天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自信的樂趣。「會當水擊三千裡,自信人生二百年」,自信是一種明朗磊落的精神,自信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和對自我的堅持。自信的背後,必然有著強大的能力、閱歷、文化素養作為支持。但是不同於自大,自信不是盲目地誇大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而是選擇適當隱藏自己的羽翼。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和嚴峻的壓力下,依然能夠表現出從容和淡然,這才是自信的人生。
  • 老子無為哲學對人生的五大啟示!太深刻了!
    但是,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追求入世,在人生的舞臺上積極進取,創造一番事業,而老子追求無為,認為世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的,你不要妄圖用世俗的、功利的行為,去打擾它,即使打擾了也沒有用,因為大道自然。所以老子思想的核心是無為。這個無為不是消極的什麼也不做,而是不要去亂作為,不要胡作非為。
  • 韓非子的思想來源於老子
    他把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的很多思想精華結合在一起,其中對老子思想吸收得最多。他的依法治國思想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深遠影響,他依法治國中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然在使用。他給後世留下了大量極具哲理的名言和寓言故事。象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自知者為明、見微知著、老馬識途等都出自他的著作中,而且如今仍然被廣泛應用。
  • MBA教授洞見 | 從儒道釋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儒道釋思想博大精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闡釋了人生該如何「拿得起」「放得下」的智慧。線上授課時間不長,但吳教授從浩若煙海的經典中刪繁擇要,既深入淺出又廣徵博引,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當前疫情之下,開學時間未定,蝸居的這些日子恰恰是我們博覽群書、靜心思考、安頓心靈的時候。吳維庫教授的授課,像是給了我們一把開啟心靈智慧的鑰匙,我在欣喜之餘,將筆記簡要整理並摻以感悟,希望與大家分享,一起從傳統思想的智庫中汲取營養。
  • 電視劇《老子傳奇》合集(共33集)+《道德經妙解》合集(共64集)+曾仕強《道德經的奧秘》合集(21集)+《老子的人生智慧》合集
    >曾仕強:《老子的人生智慧》合集《道德經妙解》合集(共64集)曾仕強《道德經的奧秘》合集52個成語,洞見《道德經》的智慧!公元前570年,李耳在戰亂動蕩中出生,自幼父母雙亡成為孤兒,跟隨爺爺長大。李耳自幼靜思好學,一生先後拜商容、本元、紫真為師,學習周禮,感悟道德學說。公元前534年,李耳失去了爺爺、妻子婷陽,兒子李宗為了躲避追殺與老子失散三十多年,在巨大的打擊下一夜白髮。與此同時,他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決定將自己感悟的大道思想廣傳於世。童心、馬童拜李耳為師,追隨左右。從此。
  • 《道德經》中沿用至今的12大成語 洞見人生大智慧
    老子 老子的思想智慧,影響著國人二千五百多年,其宗旨理念已深深溶入並根植於中國人的習性之中。闡釋的源於天地之本、萬物之源的道,更是一言以蔽之,道盡天地人生的無窮玄妙、智慧,惠澤啟悟人們明道、修身、治世。 源流於老子《道德經》的成語,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而逐漸被更多人領悟,成為沿用至今的簡潔精粹之語,所成之語充滿著人生大智慧。有三、四、五、七字的,有兩組四字連用的,但人們廣泛熟知的多以朗朗上口的四字組成。
  • 哲思|《老子》六句智慧箴言,讀後醍醐灌頂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老子》短短六句箴言,叩問著人生和命運。好的人生,貴在有度。02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
  • 六大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透過這六個成語來領悟老子留下的智慧...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無論我們發生何種事情,要始終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謙遜,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一如既往堅持下去,不忘初心,方的始終。四、福禍相依這大概是老子最為知名的一句話,簡短的語言,卻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禍的本質關係,任何繁榮背後都蘊含著危機,而危機本身也意味著解脫困境的希望。
  • 老子的十大金言,十大人生智慧,每一條都直抵靈魂!值得收藏!
    說老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智慧、最具有哲學家的靈魂和氣質的人之一,恐怕沒有人會否認,而老子的道德經所包含的的人生智慧,更是深入了中國人的靈魂,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則。好玩的國學君精選了老子的十大金言,其中蘊含的人生智慧,直達我們的靈魂。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外界的影響,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循環往復的規律。老子當年寫《道德經》好辛苦,用毛筆在一個個竹片上,一筆一划地寫,如果沒有一種虛和靜的忍耐精神,又怎麼能讓他的思想流芳千古。
  • 領悟《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的人生大智慧
    老子在這裡講的是做人的辯證思想。只有暫時的後退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只有彎曲的東西才有伸直的可能;只有低洼的地方才能有充分的空間,只有老舊的東西才能更新和創新;只有擁有少量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貪婪的人只能迷惑自己。老子說的不僅是做人的原則,更是領導者的思想境界。
  • 日本「講談社」作品《問道——〈老子〉思想細讀》推出中譯本
    問道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我們為何要讀《老子》——因為其中有『道』」。日本知名漢學家池田知久《問道——〈老子〉思想細讀》(以下簡稱《問道》)首個中文譯本近日推出。《問道》之前,他的著作已經有三種被翻譯為中文出版:《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研究》被列入「新傳統主義叢書」;《池田知久簡帛研究論集》被列入「世界漢學論叢」;《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莊子〉為中心》被列入「中國哲學前沿叢書」。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說:本書日文版的出版,是為了呼應現代日本人的需要,他們需要一本《老子》的普及讀物。
  • 老子的六大智慧成語,可享用一生
    傳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攔下,求老子傳授著述,於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經》傳世,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我們可以透過這六個成語來領悟聖人老子留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