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會發現有的孩子行為舉止異常,卻又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其實在我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只是因為年紀太小記不清楚而已。比如,一些女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會為自己的玩具朋友分配角色,一起過家家;男孩子面對一堆玩具時,會有一個或者幾個假想敵,假設自己是正義的一方來消滅怪獸等等。
我們在觀察孩子遊戲的過程中,會發現他們常常自言自語。有的家長也非常好奇,自己的孩子到底在說些什麼?孩子眼裡的世界和我們成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樣,孩子會認為世界上自己眼中的每一樣事物都和我們一樣有生命。
他們就會在要遊戲的過程中和自己認為有生命的事物對話,這種現象心理學中稱為泛靈心理,泛靈心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也不是到了年齡就會出現,那麼什麼情況下會引起孩子的泛靈心理呢?
一、孩子受傷家長的態度。
孩子在成長中,身體是慢慢發展的,逐漸有不協調發展到協調,而在身體不協調的階段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當家長發現孩子磕著碰著了肯定是先怪"對方"。比如說,孩子走路沒看清前方的障礙物,不小心撞上去,哭著叫媽媽,媽媽就會安慰他說沒關係,媽媽幫你教訓他,接著動手打那個障礙物,孩子在一旁看著媽媽奇怪的行為,會認為它也是有生命也會疼的,泛靈心理開始萌芽。
二、本能的恐懼。
我們生長在光明中,更是嚮往著光明,也對未知的黑暗有著恐懼的心理,當然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的想像力和在黑暗中的視力都是比我們成人要好得多,他看到的事物是我們理解不了的,家裡的寶寶如果說自己看到了怪異的事物,並且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要相信他們,鼓勵他們,這其實是泛靈心理的萌芽。
三、家長經常嚇唬孩子。
淘氣是小孩子的天性,可是有時候超越了父母的原則,也會被家長狠狠教訓,有的家長是用玩具相要挾:再淘氣的話你想要的玩具就不給你買;有的是利用孩子的想像力在言語上的恐嚇:再這樣做的話,怪獸會把你帶走。家長總是會用一些虛幻的東西來嚇唬孩子,這樣會給孩子弱小的心理帶去陰影,對未知的領域感到害怕、懷疑。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泛靈心理呢?
一、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我們在孩子成長中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他們永遠有一個堅強的後盾,遇見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害怕。孩子的心靈很脆弱,直到他們長大成人,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有什麼難題我們可以共同解決,一起想辦法。
二、堅持唯物主義。
想要減輕孩子的泛靈心理,首先我們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這種心理.孩子的思想都是成人帶給他們的,只要我們堅信沒有鬼神一說,並且不在孩子面前提起,他們也是不會存在這種心理現象。
總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我們在教育的方式上也應該靈活多變。隨著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的不同變化,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教育。孩子在成長階段都會出現泛靈的心理,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心理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只需要控制好我們表達的方式,和管教的需要。如果是你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身為家長想要怎樣來教育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