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 曾力抗蔡英文「去中國化」行徑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余光中

海外網12月14日電 據《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享譽兩岸三地的89歲臺灣詩人、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前系主任余光中14日病逝高雄醫院,享年89歲。文學界證實這一消息,余光中家屬非常低調,妻子範我存哀慟。

余光中與大陸有著很深的緣分,更熱愛並推崇中國傳統文化。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後,余光中就曾公開抨擊民進黨當局的「12年國教課程綱領」。余光中支持並呼籲課綱拋開文白(指文言文和白話文)之爭,捍衛課綱修正不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受訪時,他還曾明確表示:「如果把文言文拋掉不用,我們就會變成沒有記憶的民族!」

余光中認為,文言文非常重要,它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延續了老祖先幾千年來的思想、看法和結晶。語文的價值是永久的,特別是文言文,帶給人們的印象更深刻。余光中強調,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如果我沒有文言文的背景,也做不出好文章。」

臺灣《聯合報》撰文稱,余光中投注畢身精力於文學創作,有著巨人般的意志。年紀愈長,身軀愈形孱弱,但仍執筆不輟。現在詩人走到人生的盡頭,這次,鄉愁不知會將他載往何方?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母鄉江蘇常州,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後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在臺灣及美國等地求學後,他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外文系,後赴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於此同時,余光中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尤其是現代詩作品。他的詩歌對於20世紀的華語文學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大作家梁實秋曾這樣稱讚余光中:「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余光中最為各界所知的作品,當屬詩歌《鄉愁》了。這首詩歌以郵票、船票等為喻,抒發了對祖國大陸的深情和希望兩岸早日統一的願望。這首作品不僅在臺灣引起巨大反響,也被大陸中學教科書收錄,成為在大陸極富影響力的臺灣文學作品。之後,他又與臺灣知名歌手羅大佑合作將《鄉愁》演繹為歌曲《鄉愁四韻》,為全世界華人所傳唱。

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20世紀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且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一唱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他因此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的名字已經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的史冊上。

相關焦點

  • 閩籍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首「鄉愁」成絕響
    2011年,余光中回永春時曾留下這一句動人詩句,濃濃的鄉情感動了許多人。  一年後,余光中再次回到永春,看到桃溪流域綜合治理頗有成效,又欣然題詩「清水一灣舞白鶴,風光兩岸映桃源」,盛讚家鄉母親河保護工作。  得知永春縣計劃在桃溪桃城-東平示範段建設「鄉愁寄園」「余光中文學主題公園」後,余光中表示感謝:「永春是我的家鄉,經這番治理後,桃溪將慢慢變美。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寫《鄉愁》只花了20分鐘,醞釀了20多年(附朗誦...
    余光中是知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馳譽海內外,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2010年8月,去深圳參加「30年 深圳夢典」大型詩樂晚會的著名臺灣詩人余光中出席與深港詩友的互動晚宴,現場向南方都市報贈送其經典詩作《鄉愁》的手稿。
  • 詩人余光中昨日病逝 他從廈門踏上詩路又為廈門留下詩作
    /母校的鐘聲悠悠不斷,隔著/一排相思樹淡淡的雨霧/從四十年代的盡頭傳來/恍惚在喚我,逃學的舊生/騎著當日年少的跑車/去白牆紅瓦的囊螢樓上課……」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葉子申)曾經寫出《鄉愁》等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歌的臺灣知名詩人余光中,昨天病逝,享年89歲。
  • 余光中病逝 | 前塵隔海,詩人不再,聽聽那冷雨
    這是著名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余光中的詩歌創作,「上承中國古典和英國浪漫派詩風,與二十年代中國抒情詩相連,並接受美國文學的啟發,調和中西文化,納古典於現代,深廣透達,融會了多種文化而不離其宗」。
  • 余光中曾抗議蔡英文的課綱:拋棄文言文我們的民族將失去記憶!
    2017年12月13日著名臺灣詩人余光中病逝,他在1966年曾寫過詩歌《當我死時》。詩中,他想到生命的終結是返鄉:「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其實很多人對余光中先生的去世是十分意外的,他去世前身體還很好,曾表示要一直工作到95歲。
  • 海南詩友追思著名詩人余光中
    海南詩友追思著名詩人余光中。郭江曉攝中新網海口12月18日電 (郭江曉)「你完美的詩人形象/是兩岸鄉愁的神話,兩岸人都愛你/在這樣一個平常而又神聖的日子/我站在海邊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想輕輕地對您說:先生,走好。」
  • 詩人余光中病逝!母親妻子都是常州人,看到常州祖宅的老井,他曾童心大發對著井口呼喊
    12月14日,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90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 臺媒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去中國化」醜陋行徑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臺灣《旺報》29日發表文章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去中國化」的醜陋行徑。文章指出,2016年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第14任臺灣地區領導人,5月20日就職典禮前傳出不少質疑聲浪,認為蔡當局執政後會從教育、文化層面行「文化臺獨」及「去中國化」之實。
  • 蔡英文辦公室聲明哀悼余光中逝世:對臺現代文學有重要影響
    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 視覺中國 資料圖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12月14日上午10點4分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臺灣高雄醫院逝世,享年90歲。據島內媒體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14日下午發出聲明表示,蔡英文在獲悉消息後對余光中的逝世表達哀悼,強調余光中對臺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其重要影響。蔡英文辦公室還在聲明中表示:「不只余光中老師的詩文廣為人知,翻譯的外國作品,如梵谷傳,也啟蒙了許多文藝青年。」
  • 梁石川:寫鄉愁的余光中,帶著怎樣的遺憾去了天堂?
    ——詩人余光中明人不做暗事,讀著余光中的鄉愁,石川為什麼想學習同為作家的李敖,當年去剝蔣介石的皮那樣,想剝了那個叫余光中去「好死」的人的皮?余光中出現這樣的想法,就像石川見有境外媒體說,90歲高齡的「鄉愁詩人」余光中病逝後,讓華文文壇感傷。
  •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訪問中國海洋大學(三)
    「去年的端午節我在汨羅江邊,去過屈原祠,觀看過國際龍舟比賽。在江邊,我領著600同學朗誦了一首《汨羅江神》。」 (謹引用余光中先生的《汨羅江神》來作為這個飄著粽子幽香氣味的早晨的精神之餐) 汨羅江神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解讀該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 余光中病逝 | 前塵隔海,詩人不再,聽聽那鄉愁
    這是著名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背這首詩,比起那些氣勢磅礴、意氣風發的慷慨陳詞,小時候的我,蜜汁喜歡這首詩。清清淡淡的詞,萬般柔情卻湧上心頭。那時我就在想,作者的新娘在哪兒呀?
  • 詩人余光中|馬莉
    後來私下裡,我和朱子慶一起去王老師家中請教臺灣的詩歌,而王老師特別推崇臺灣現代派詩,他說臺灣有一個現代詩歌文學團體「藍星詩社」,是余光中等人於1954年成立的,其代表詩人是余光中、覃子豪、鐘鼎文、羅門、蓉子等。在現代派詩人中, 王 老師又特別推崇余光中那首《鄉愁》,他用比較濃重的廣東梅州興寧口音朗誦時,我幾乎沒有聽清。
  • 紀念|余光中,今日臺灣詩壇過半詩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今日(12月14日)病逝,享年90歲。余光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鄉愁》,但他並不是一個「通俗詩人」,他對詩歌和詩意的創造力是很驚人的。臺灣新詩界的瑰寶,具有領頭羊的特質上海作協主席王安憶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得知余光中先生去世覺得很突然,走了一位老前輩感到很惋惜,但也不意外,因為余光中年紀已經很大了。她說她跟余光中的直接交往就是2014年受到他邀請去高雄講學。
  • 海南詩友聚會追思「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
    (圖片來源:海南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海口訊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於12月14日辭世。12月17日下午,為表達海南詩友的緬懷、悼念和敬意,由兩岸詩會組委會、海南省臺辦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海南省詩歌學會、海口國新書苑等聯合承辦的「家國情懷,夢回鄉愁——兩岸詩會桂冠詩人余光中先生追思會」,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舉行。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2015年11月7日,余光中返鄉永春參觀余光中文學館。攝影:康慶平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鄉愁」刷屏了。這一天,以《鄉愁》一詩聞名於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臺灣高雄醫院病逝。
  • 余光中未獲蔡英文「褒揚令」妻子:他不會在意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媒3月11日消息,著名詩人余光中去年12月辭世,不像其他臺灣政商界、文藝界人士獲頒蔡英文「褒揚令」,引發臺文壇熱議。「餘先生不會在意這樣的事!」余光中妻子範我存與次女餘幼珊今天表示,作品最重要!餘在文學上的地位無法抹煞,這就夠了!余光中與妻子臺文藝獎得主張曉風認為,余光中沒獲「褒揚令」,與管中閔至今還沒上任臺大校長的理由一樣,都是「政治不正確」。對此,餘幼珊表示,家人很淡然,並無特別想法,至於到底有沒有政治或其他因素?由大家自由評論。
  • 詩人余光中去世 余光中個人簡歷家庭背景在世時照片一覽
    據臺媒東森新聞報導,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過世,享壽90。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是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和優秀翻譯家,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 別了,余光中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2017年12月14日,著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余光中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高雄醫院病逝。消息傳出,全球範圍內的華語文化圈迅速掀起追悼和紀念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