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生玩「起泡膠」 得了接觸性皮炎
近日,市民王女士發現9歲的女兒晨晨(化名)每天放學回家手上都有洗不掉的顏色,而且手上還長滿了小紅點,醫生診斷為「接觸性皮炎」。原來,晨晨經常和同學玩一種叫「起泡膠」的玩具,導致雙手染上皮膚病。據了解,很多這些黏性玩具給小朋友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可誘發過敏性皮炎等疾病,可能成為皮膚健康的「隱形殺手」。淮河晨刊記者隨後調查發現,一些起泡膠竟然是三無產品,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小學生玩起泡膠耽誤寫作業
一塊晶瑩剔透的起泡膠,經過一系列的拉伸和揉搓,就變成了一塊裡面含有大量氣泡的膠體,用手按起來噼裡啪啦響,很過癮。網上隨手一搜就能找到各種玩起泡膠的視頻,深得小學生的喜歡,但是如果玩上癮,沒事就想揉捏一把,肯定會影響學習的。
王女士介紹,女兒晨晨剛開始玩起泡膠,家人並沒有當回事,後來買的起泡膠掉色,手上和衣服上沾的顏色很難洗掉,而且手上經常長出小紅點,並有發癢的症狀,家人就限制她玩起泡膠了。但隨後發現,家裡的洗髮水用的很快,幾天就沒有了。
原來是晨晨在家裡做實驗,自己「研製」起泡膠,原料很簡單,就是洗髮水、澱粉、甘油等,只從外面買一種液體,倒進去後才變成膠狀,後來才知道這種液體是硼砂水,有很強的毒性。
王女士說,玩起泡膠既傷害健康又耽誤學習,如今已經不讓女兒再玩起泡膠了,但還有很多同學仍在興頭上,不知其危害。
一些起泡膠是三無產品
記者隨後來到我市多家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幾乎每家都在銷售起泡膠,各種包裝,五顏六色很有吸引性。
在前進路第二小學外的一家文具店內,銷售有很多種起泡膠,有的有品牌和生產廠家,有的就是三無產品。一種圓形小盒子包裝的起泡膠外,每一盒的包裝都不一樣,有的上面寫著「起泡膠」,有的寫著英文「magic slime」,翻譯後便是「神奇的膠水」,每瓶價格4元,既沒有配方也沒有生產廠家。
紅旗三路小學門口的一家小賣鋪,也銷售了很多種起泡膠,但都沒有標註其配方,其中一種方盒裝起泡膠無廠名,無地址,無商標,就是一個沒有字的塑料盒子,而且價格比有商標的要低。
劣質產品影響身體健康
據了解,起泡膠是一種常見的娛樂玩具,深受兒童喜歡,但一些劣質起泡膠是使用硼砂、膠水等製作而成的,這些物質是有毒的,所以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一般孩子在玩耍合格起泡膠的時候要控制好孩子的玩耍時間,同時一定要看護好孩子,不能讓孩子把起泡膠含到口中。
蚌醫二附院皮膚科主任倪萍介紹,起泡膠中含有苯等多種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攝入到人體內會引起孩子中毒,同時起泡膠的刺激氣味會影響到孩子的呼吸系統,所以在孩子玩耍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的陪伴,不能夠玩的時間太久。玩耍後要及時清潔雙手,避免黏性物質長時間粘在手上,刺激皮膚甚至導致接觸性皮炎的發生。如果孩子在選用這類玩具時出現瘙癢、紅斑等不適症狀,需馬上停止接觸過敏原,到皮膚科就診,切忌自行擦抹藥膏,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學校規定粘性玩具不準帶進校園
回民小學副校長王瑩介紹,經過了解,除了起泡膠外,還有一種名叫水晶泥的玩具也深得孩子喜歡,水晶泥又稱「羅萊母泥」、「戳戳泥」、 「水晶珠」、「水寶寶」「彩虹水晶泥」。它的成分裡面含有一樣劇毒材料「硼砂」。針對起泡膠、水晶泥等黏性玩具,學校規定是不允許帶到校園的,原因是除了有害身體,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
「孩子本身是沒有那麼多防患意識的,需要家長和學校的保駕護航,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王瑩表示。(蚌埠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