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接觸性皮炎?(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2020-12-19 人民日報

  話說清朝年間,有位小夥子在新婚前幾天得了一種怪病,往日清秀的臉腫得變了形,明亮的眼睛也被極度浮腫的眼瞼遮蓋,頭大如鬥。家人趕緊去請大夫,請來了一位叫葉天士的名醫。葉天士為小夥子診脈後發現,其六脈平和,只是略有一點虛弱。不知不覺,時已近晌午,家人盛上飯菜,只見小夥大口大口地吃得十分香甜。葉天士見後越發奇怪,覺得這病有點蹊蹺。沉思良久,葉天士掃視了一下房間。忽然,他發現屋內的床、衣櫃、桌子、椅子是全新的,而且還有一股燻人的漆味,頓時,他恍然大悟。於是,葉天士命小夥搬出新房,用紫蘇煎湯洗浴。不到兩天,小夥便腫消疹退。原來,他是中了漆毒。古人對漆過敏早有認識,稱為「漆咬人」「漆瘡」。《諸病源候論》漆瘡候記載:「漆有毒,人有稟性畏漆,但見漆便中其毒,喜面癢,然後胸壁氾皆悉瘙癢,面為起腫,繞眼微赤,諸所癢處,以手搔之,隨手輦展,起赤……消已,生細粟瘡甚微。」

  這裡提到的「漆瘡」即是現代醫學中的接觸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是指因皮膚或黏膜接觸某些外界致病物質後所引起的皮膚急性炎症反應。發病前有明顯的接觸史及一定的潛伏期,皮損限於接觸部位,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糜爛及滲液,自覺瘙癢為臨床特徵。病程自限性,除去病因後可自行痊癒。中醫文獻中根據接觸物質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狀特點而有不同的名稱,因漆刺激而引起者,稱為漆瘡;因貼膏藥引起者,稱為膏藥風;因接觸馬桶引起者,稱為馬桶癬等。

  中醫認為,本病因外受辛熱之毒(或接觸某種物質),稟賦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毒熱蘊於肌膚而發病。

  現代醫學按照發病機理將病因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性刺激。原發性刺激多為細胞毒性或腐蝕刺激性物質,如強酸、強鹼、斑蝥和某些刺激性較強或濃度較大的化學物質等。能直接損害人體細胞,無個體選擇性,任何人接觸後均可立即產生皮炎,而無潛伏期。變態反應性刺激主要為遲發性變態反應,常見的接觸致敏物質包括動物性:動物的皮毛、皮屑、毒素、昆蟲的毒素、斑蝥、塵蟎等。植物性:植物的葉、莖、花、果,植物的花粉通過空氣傳播,如漆樹、橡樹、蕁麻、除蟲菊、銀杏、野蒿、豚草等。化學性:這是接觸性皮炎的主要病因,多數屬於變態反應,少數屬於原發刺激,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劑、光亮劑、清潔養護劑、皮革、塑料及橡膠製品等,化妝品如護膚品、浴液、化妝油彩、染髮水、香膏等;外用藥品,如汞劑、磺胺劑、抗生素軟膏、清涼油等;金屬製品,如各種飾品、鎳、鉻等;殺蟲劑及除臭劑;各種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機油、染料等。

  接觸性皮炎因其自限性,首先考慮外治療法,要追查病因,去除刺激物,避免再接觸。外治原則與溼瘡相同,但用藥宜簡單、溫和,忌用刺激性藥物。皮損以潮紅、丘疹為主者,可選用三黃洗劑外搽,或青黛散冷開水調塗,或1%~2%樟腦、5%薄荷腦粉外塗,每天5—6次。皮損以糜爛、滲液為主者,可選用綠茶、馬齒莧、黃柏、蒲公英、桑葉等,煎水溼敷,或以10%黃柏溶液溼敷。皮損以糜爛、結痂為主者,可選用青黛膏等外搽。皮損以肥厚粗糙為主,或有鱗屑,或呈苔蘚樣變者,可選用軟膏劑3%黑豆餾油或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軟膏外塗。

  (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杏林尋寶 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杏林尋寶 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6月24日 第 11 版)「不寐天將曉,心勞轉似灰。蚊吟頻到耳,鼠鬥競緣臺。戶暗知蟾落,林喧覺雨來。馬嘶朝客過,知是禁門開。」韋莊的一首古詩,把失眠描述得淋漓盡致。失眠,中醫稱之「不寐」,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
  •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1月18日 第 11 版)白朮,別名雲頭術和仙鶴術,是一種常見的藥材,素有「北參南術」之稱。白朮為什麼稱仙鶴術或雲頭術呢?這裡有個故事:傳說南極仙境有隻仙鶴,銜著一支藥草想把它帶到人間,種植在最好的地方。仙鶴來到了天目山上空,看到下界有一塊依山傍水向陽避風的盆地,便降落下來,把口裡銜著的藥草種下去。
  • 甘草為何稱「國老」(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甘草製劑對多種皮膚炎症及皮膚過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療效,如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溼疹、皮炎皮疹等。用於眼科治療皰疹性結膜炎、鞏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等亦取得較好療效。對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一定效果。此外,甘草還具有抗潰瘍、抗炎症、降血脂以及鎮痛、解痙等功效。
  • 中醫治療扁桃體炎(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急性扁桃腺炎有傳染性,傳染潛伏期約2-4天,為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通常呈散發性。中醫稱扁桃體炎為「乳蛾」,又名喉蛾、雙蛾風。是因邪客咽喉,核內血肉腐敗所致,以咽痛、喉核紅腫、化膿為特徵的咽部疾患。以咽喉兩側喉核紅腫疼痛、吞咽不利為主症,因其紅腫,形狀似乳頭或蠶蛾,故稱乳蛾。乳蛾的發生,多因風熱侵襲,脾胃積熱,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致。
  • 理氣止痛話木香(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這種叫木香的花木,行氣止痛、實腸止瀉。用其根與黃連做成藥丸,即是大人所服之藥」。作為光緒進士、著名文史學家的李慈銘看著如白絲緞織就的瀑布般的木香花,欣喜不已,提筆做了本文開頭的這首詩。  香連丸由黃連和木香兩味藥物組成,故名「香連丸」。它具有清熱化溼,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大腸溼熱所致的痢疾,症見大便膿血、裡急後重、發熱腹痛、腸炎、細菌性痢疾。
  • 絲瓜一身皆是寶(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絲瓜瓤,也叫絲瓜絡,掰開成熟絲瓜就知道絲瓜絡是什麼了。絲瓜絡全體由維管束縱橫交錯而成,多為長圓形,體輕,質韌,富彈性,橫斷面有3個空腔,偶見殘留的黑色種子。夏、秋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浸泡於水中,待果皮及果肉腐爛後,取出,洗淨,剪去兩端,拍打去掉種子,曬乾,壓扁。
  • 中醫看子宮肌瘤(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芳香避穢的中草藥(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艾灸是怎麼防病的(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藥食同源話「山楂」(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兒時最甜蜜的零食要數果丹皮和糖葫蘆了,那時覺得吃一串糖葫蘆,就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了。用山楂製成的果丹皮,也是一種大眾化食品。  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藥」。山楂是我國的原產植物,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古代文獻《爾雅》一書中即有記載,稱之為「朹梅」,作為藥用也有1500多年了。最早載於南朝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
  •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當孩子家長看到小孩舌頭上有幾個圓形或橢圓形的紅斑區,周圍還有一圈白色的隆起邊緣,曲折蜿蜒、形狀相當不規則時,心裡會有特別大的問號,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對小孩子有沒有危害?現代醫學把這種問題歸屬於口腔疾病,稱為良性遊走性舌炎,認為與兒童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感冒、消化不良的時候容易出現「地圖舌」。而胃腸功能恢復後「地圖舌」又神奇地消失了。
  • 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好得快,接觸性皮炎用什麼藥膏效果好
    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好得快,接觸性皮炎用什麼藥膏效果好皮膚、黏膜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接觸以外部位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都可以稱之為接觸性皮膚炎。此外,富貴手也可以歸類於接觸性皮膚炎。本文將會介紹一下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好得快。
  • 合歡花,令人歡樂無憂(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接觸性皮炎的症狀特點
    核心提示:   接觸性皮炎多是急性炎症,皮膚與某些「過敏原」接觸後,在接觸部位就會出現炎症,如果不加治療,炎症很難自行消退,有時候因為過敏原濃度較低,暫時對皮膚沒有影響,但經過長期的接觸,還是會誘發接觸性皮炎,對這種情況大家也需要注意,下面來介紹下接觸性皮炎的症狀特點。
  • 接觸性皮炎的常見疾病
    接觸性皮炎簡單點分為兩大類,一是系統性接觸性皮炎。二是化妝品接觸性皮炎。它們分別有以下特點:系統性接觸性皮炎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汗皰疹型表現為復發性的掌、蹠和手指側面深在性水皰,伴瘙癢,偶有紅斑。化妝品接性皮炎是指接觸化妝品或染髮劑後,在接觸部位或其鄰近部位發生的刺激性或變應性皮炎。常見的化妝品變應原主要是色素、香料、防腐劑,如:肉桂醛、肉桂醇、蘇丹I、對苯二胺等。病情輕重程度不等,可再現為紅腫、丘疹、丘皰疹,重者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水皰,皮疹可洗髮全身。斑貼試驗結果會顯示患者對致敏化妝品呈陽性反應。
  • 菟絲子和五子衍宗丸(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好
    核心提示: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好?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中常見的變應原是毒葉藤,與之接觸的人中,至少一半會發生過敏反應。第二種常見的接觸性變應原是鎳,一種造珠寶中常用的金屬。多達10%的人會對此金屬產生過敏反應。   接觸性皮炎怎麼治療好?
  • 接觸性皮炎該如何治療
    核心提示:接觸性皮炎該如何治療?接觸性皮炎通常是一種皮膚疾病,皮膚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會出現皮疹、水腫、水泡等症狀。藥物需要根據情況有選擇地使用。一般來說,爐甘石洗劑和抗生素軟膏是常用的局部治療藥物,而有些激素軟膏不建議長期使用,特別是針對特定人群(如孕婦和兒童),需要根據情況諮詢醫生後使用。
  • 治療接觸性皮炎也要分型別類
    接觸性皮炎在生活中很常見,病因複雜,發病時又痛又癢的症狀,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而且有的患者治療不當,導致病情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發展。接觸性皮炎是皮膚黏膜由於接觸外界物質,如化纖衣著,化妝品、藥物等等而發生的炎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