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怎麼防病的(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2020-12-20 人民網

艾灸,又稱灸療或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消腫活血、祛寒溼等功能。艾草長於山陽,是一種純陽植物,加上點燃後火力的具有物理作用,中醫認為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絨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燒灼、燻烤,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而達到防病治病和養生。清代針灸學家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簡要地說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總結古往今來的實踐經驗,艾灸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溫經散寒。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艾灸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痺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艾灸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痺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其二,行氣通絡。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其三,扶陽固脫。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

其四,昇陽舉陷。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洩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療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洩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昇陽氣,以「推而上之」。

(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杏林尋寶 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杏林尋寶 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6月24日 第 11 版)「不寐天將曉,心勞轉似灰。蚊吟頻到耳,鼠鬥競緣臺。戶暗知蟾落,林喧覺雨來。馬嘶朝客過,知是禁門開。」韋莊的一首古詩,把失眠描述得淋漓盡致。失眠,中醫稱之「不寐」,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
  •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1月18日 第 11 版)白朮,別名雲頭術和仙鶴術,是一種常見的藥材,素有「北參南術」之稱。白朮為什麼稱仙鶴術或雲頭術呢?這裡有個故事:傳說南極仙境有隻仙鶴,銜著一支藥草想把它帶到人間,種植在最好的地方。仙鶴來到了天目山上空,看到下界有一塊依山傍水向陽避風的盆地,便降落下來,把口裡銜著的藥草種下去。
  • 芳香避穢的中草藥(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中醫學有「良工不廢外治」之說,香燻法就是外治法的一種,它可以避穢、祛邪、防病、治病。有文獻記載,漢武帝時西域月氏國進貢了一種「返魂香」。有一年長安發生大疫,災情十分嚴重。但在焚燒了一枚「返魂香」後,「宮中病者,聞之即起,香聞百裡,數日不歇」。這一記載雖顯誇張,但為薰香治病提供了一個佐證。  香燻的原料包括植物類、動物類和礦物類,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植物類香藥。
  • 為什麼燻艾有消毒之效(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採用艾灸防治傳染病的歷史幾乎與針灸的歷史一樣悠久,在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部現存最早的灸療和經脈專著《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中,採用灸法治療許多種病症,其中就包括「熱汗出」「瘧」「(黃)疽」等傳染性疾病。  艾葉煙燻在古代就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少古文獻有關於艾葉煙燻治療和預防疾病的記載。
  • 「地圖舌」是怎麼回事?(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中醫看子宮肌瘤(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中醫治療扁桃體炎(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理氣止痛話木香(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絲瓜一身皆是寶(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甘草為何稱「國老」(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合歡花,令人歡樂無憂(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藥食同源話「山楂」(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杏林傳承》——艾灸視頻
    五、艾灸療法的起源,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為流行 春秋時代的《詩經·採葛》載:「彼採艾兮」,西漢毛亨和毛茛傳釋:「艾所以療疾」。從遠古時代實際臨床運用早於文字記載的特點來看,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18載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以此印證,我國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 (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為什麼學習艾灸?怎麼來學習艾灸?
    人體經絡交織,布滿穴位,不同的穴位不同的作用,艾灸就是要舒經通絡,趕走風寒溼邪,注入陽氣,讓你健健康康。經絡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在養生保健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艾葉是常用的中藥之一,性溫、味苦、辛辣、芳香,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醫醫生多在虛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時配伍應用。
  • 菟絲子和五子衍宗丸(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 中華醫藥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為了推動中華醫藥的發展,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與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即將共同主辦「中華醫藥文化周」大型系列活動,對於推動中華醫藥文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中華醫藥文化特別重視醫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古代醫家高尚的醫德在民眾心中樹立了不朽的豐碑。三國時董奉行醫只求病人植杏為酬的事跡,千百年來傳為「虎守杏林」的佳話。我國多處藥王廟供奉的醫界先賢,如祖國大陸供奉的孫思邈、李時珍,臺灣供奉的保生大帝,香港供奉的黃大仙等,都是生前大慈隱惻、治病救人、具有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的「大醫」,各地藥王廟宇的遺存,寄託著廣大民眾無盡的感念和追思。
  • 和英諮詢 | 四川杏林醫藥「阿米巴經營」項目紀實
    和英諮詢 | 醫藥行業客戶代表   四川杏林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杏林醫藥」)成立於2001年10月,專注致力於醫藥及相關產品的零售業務。2003年11月,杏林醫藥連鎖在同行中率先通過GSP認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和取得在全省範圍內開藥品零售門店的資格。截止2012年,四川杏林醫藥連鎖已發展成為在成都市擁有50多家下屬直營門店的大型醫藥零售連鎖企業。
  • 簡易艾灸貼上市
    科技日報訊 (記者項錚)浙江大學常熟合作研究院研發的簡艾·艾灸貼日前上市,該艾灸貼採用現代工藝,簡化了傳統的艾灸方法,只需一貼即可以起到2小時的艾灸效果,是浙江大學常熟合作研究院產學研用結合、成功實現研究成果轉化典範。中醫認為,艾灸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