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門診有不少「接觸性皮炎」的患者來就診,但是不少患者對於出現「接觸性皮炎」後如何正確的及時處理很有「誤解」,例如使用刺激性的物質如酒精、碘酒、雙氧水等來進行清洗,這些錯誤的處理往往會使得皮疹加重,後續的恢復時間和過程更長更複雜。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當得了「接觸性皮炎」後應該如何進行自我護理。
接觸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亦有把它稱作為「毒物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過敏性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接觸部位以外的部位發生的一種急慢性炎症性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某些化學品、藥物、油漆、花草分泌物、昆蟲分泌物等都可能會引起接觸性皮炎。
當出現接觸性皮炎的時候,應該要及時做到以下幾條:
1、去除病因,徹底清除皮膚上的過敏物質,可以用流水清洗,但應該避免用熱水燙洗,避免用毛巾搓洗;
2、要把曾接觸過過敏物質的衣物、毛巾等物品徹底清潔,避免二次接觸引起病情加重;
3、及時諮詢皮膚科醫生,可以採用冷敷、外塗抗過敏藥膏、口服抗過敏藥物等方法來治療,特別是出現多量水皰的時候更是要請醫生來處理(如抽皰),不要自己把表皮撕脫,儘量避免搔抓;
4、對於某些「偏方」,例如外塗「姜蔥蒜」、「雙氧水、碘酊、酒精、高錳酸鉀消毒」、「熱水殺菌」等,應該儘量避免,即使是試圖實施,也應該先諮詢醫生;
5、要儘量搞清楚引起過敏的物質,以後要避免再次接觸,如果過敏物是藥物,更是要把過敏藥物紅筆記錄在自己的病曆本上,防止再次接觸。
6、在飲食方面,最好在短期內以清淡飲食為宜,避免服食某些「發物」導致過敏情況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