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媽媽生完寶寶沒幾天就開始漏奶,每天衣服都是溼噠噠,於是擔心這樣漏奶孩子會不會要沒奶吃了,有什麼發奶的食物可以吃呢?
家長問:【產後20天,寶寶足月順產,混合餵養,本來母乳不夠,還老是漏奶怎麼辦?】
家長問:【能不能告訴我發奶/回奶的食物?】
首先漏奶是產後幾個月裡很常見的現象,不少媽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寶寶(即將睡醒)想要喝奶,當媽媽(聽到寶寶哭聲)準備餵奶,甚至當媽媽一想到寶寶的時候...乳汁就會不由自主流出來,又或者一側乳房正在哺餵/擠奶,另外一側乳房也會酥酥麻麻跟著滴滴答答起來,這是因為「母愛」——催產素促使乳腺泡周圍的肌肉收縮,使乳腺泡中存儲的乳汁經由乳腺導管流出,這是正常的噴乳反射,這樣寶寶可以更容易吃到奶水,這表示媽媽的奶水流出很順暢;
還有,當媽媽從躺到坐姿勢改變,或者喝下熱湯熱水(脹奶了),或者乳房過度脹奶...乳汁也會悄無聲息流出來,這是因為體位變化或者乳房容量達到一定程度,需要保護性地適當排出一些乳汁,這樣才能保護媽媽的乳腺健康,這表示媽媽的乳房自我保護機制運行良好(所以,脹奶的時候,如果不準備及時哺餵或者擠奶,不建議每次漏奶都按壓回去)。
解決漏奶的辦法,其實就是勤哺餵少脹奶,隨著寶寶的月齡增長,媽媽產奶和寶寶吃奶達到供求平衡的時候,漏奶情況自然就減少了,順便說,漏奶的量非常有限,不必擔憂「漏光」,「母乳不夠」也很可能只是假象而已。
很多媽媽孕期就開始注意收集整理「發奶」和「回奶」的食物名單,實際上,沒有一種食材是一定「發奶」或者一定「回奶」的。
一些被位列在「回奶食材」熱門榜單上的名字,如,茴香、韭菜、炒麥芽等等,其實回奶效果真的是因人而異的;而傳說中被舉薦在「發奶食材」人氣榜單上的名字,如豬蹄湯、鯽魚湯等等,很多母乳媽媽就像吃藥一樣硬著頭皮逼著自己去喝,結果泌乳量不見增加,體重倒是不斷增加。
帶著「吃了就能多產奶」這樣迫切期望去吃某種食物,給母乳媽媽帶來的除了脂肪就是壓力,反過來說,母乳媽媽們去吃自己想吃喜歡吃的放心食物,因為心情輕鬆愉快,乳汁分泌反而非常順暢。無論如何,你開心就好,這是真的!
Tips:大姨媽來了奶就少了,大姨媽走了奶就多了,是什麼原因呢?
月經期間,激素變化本身可能導致泌乳量暫時減少,同時激素變化可能影響情緒,煩躁情緒也會影響泌乳量,月經結束之後,一切都會恢復如常。
Tips:斷母乳的時候漲奶怎麼辦呢?
感覺有漲奶的時候,排(擠)出一些乳汁舒緩乳房壓力,千萬不要排空乳房,感覺無明顯脹痛即可,並可以在明顯脹痛區域做適當按摩,每日逐漸減少排出乳汁的量和次數...
摘自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火夕夜)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