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城鎮化進程正發生重大變化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專家:中國城鎮化進程正發生重大變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民工不愛去大城市了,而是傾向於到縣城發展。這對城鎮化進程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未來五年,中國城鎮化如何才能走得更穩?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縣域城鎮化進程是一種長期趨勢,背後反映出中國城鎮化的整個運行邏輯發生了深遠變化。

  農民為什麼不愛去大城市了?

  李曉江表示,近年來,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從最高時的8600萬下降到了7400萬。省內流動比例持續提高,同時,約50%左右是在縣級單元內流動。過去十多年,全國新增城鎮人口的50%以上並不在大中城市,而是在縣級單元。另外,農民工的增速在明顯放緩。過去中國每年有1000萬左右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入城市,現在每年新增農民工只有200萬左右。

  他指出,農民工日益傾向於到縣城並不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的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和規律。農民工流動有幾個基本的需求。一是就業和增加收入;二是獲取教育等公共服務,這一點近年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另外,近年來大城市的生產生活成本日益升高,留下來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加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綜合這兩方面因素,農民工向縣級單元聚集也就在情理之中。

  李曉江稱,這個變化背後是中國城鎮化邏輯的轉變。中國城鎮化「上半場」的邏輯是「產業—人—城鎮」,即產業發展吸引大批人口湧入,人的集聚推動城市繁榮。但現在城鎮化進入了「下半場」,發展邏輯變成了「城鎮—人—產業」,即優質的城鎮生活和公共服務吸引人口流入,進而促進產業發展。換句話說,就是過去人們優先選擇在哪裡工作,現在優先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然後再在那個城市裡選擇就業。

  他表示,有鑑於此,農民工傾向於到縣和縣級市聚集是一種規律和長期趨勢。今後,縣域城鎮化還會持續,並將伴隨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

  防止二三線城市加速萎縮

  李曉江直言,隨著農民工日益向縣級單元集聚,而大學畢業生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持續湧入一線城市,中國城鎮體系的分化已經開始。

  他表示,地級市,特別是中西部的地級市近年來發展很不理想。地級市的資源其實比縣和縣級市要豐富得多,但人口卻增長緩慢,對產業的集聚和吸引能力也不強。原因在於很多地級市在公共服務水平上和縣沒有拉開太大差距,但生活成本卻比縣級市高,這樣一來地級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被削弱了。

  李曉江認為,要解決分化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有效推進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縮小差距,讓大中城市和縣城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不同的、互補的作用,讓不同收入人群有更多的選擇,促進人口和要素多元多向的流動。

  在他看來,未來中國地級市發展的出路不是靠產業,而是靠公共服務,在縣級單元和省會之間發揮獨特作用。

  城鎮化、現代化,關鍵在縣域

  當縣級單元成為中國城鎮化「半壁江山」,這對中國城鎮化意味著什麼?

  李曉江表示,中國縣級單元總人口有8億多,也是一個具有長久農耕文明傳統和地域文化的國家。在此情況下,中國城鎮化進程一定是大城市和縣域的雙輪驅動。重視縣域城鎮化,縮小大中小城市之間的層級差距,是推動協同發展,促進人口和要素合理流動的一個最重要的戰略

  他認為,今後中國推進城鎮化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應保持縣(市)作為行政單元的穩定性,嚴格控制撤縣設市、改區,保持區域型行政體制。

  第二,加快彌補縣域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短板。截至2016年,中國68%的中學教育和72%的小學教育在縣和縣級市完成。因此縣級單元的教育水平決定了中國人力資本的水平。在此情況下,加緊補短板刻不容緩。

  第三,探索三大產業融合經濟發展模式。實力比較強的縣,可以把一些大城市因發展空間、生產成本等因素限制沒辦法做的產業和項目吸引過來並發展壯大,提升自身經濟競爭力;處於人口低密度的農業地區,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夜幕下的中國城市:城鎮化進程中的犯罪率增長,是無可避免的嗎?
    所以作為過去三四十年間中國社會最大的時代性進程,深入研究城鎮化進程,顯然就對於了解和降低整個社會的犯罪率,至關重要。影響中國犯罪率的主要因素早在2011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就曾刊文對當時中國犯罪率攀升的六大關係進行研究。
  • 吳曉波:碧桂園推動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
    吳曉波以一個寫作家,以及和中國沿道發展的親歷者,長遠解讀更動綻放史(1978-2018),回溯了讓中國發作巨變的激蕩四十年。他表示,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裡,民營企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時代,民營企業也將肩負著更大的責任,推動中國經濟的進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來,民營企業見證且推動了時代的進步。
  •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舉辦《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0》專家...
    經過近一年的前期籌備、數據採集、研究設計、深入分析,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聯合研究團隊於近期完成《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0》評估成果,並於12月8日舉辦課題終期專家評審會。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推進城鎮化進程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推進城鎮化進程 2019-10-10 10:24:36| 來源:中公教育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開始啦
  • 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
    原標題: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 寒冬一早,已在城市生活十餘年的王麗霞帶著老公和兒子驅車回數十公裡之外的娘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地村,只為三世同堂、與周邊鄉鄰共享一盆殺豬菜。「這是習俗呀,這對我們來說一直都是喜慶的象徵。
  • 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 非農建設用地管理方式將出現重大變革
    曾經農民有了土地就可以安居樂業的模式已經嚴重地不符合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農村城鎮化建設將成為必然的趨勢。近十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應該說推進顯著,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城市數量已達到657個。其中,直轄市4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278個,縣級市360個。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現實依據,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意義,是深入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所在,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基石。
  • 科學時報每周聚焦:中國城鎮化戰略
    靠什麼拉動中國的城鎮化進程?    編者按:據國家建設部2005年公布的數字,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是41.8%。相比歐美的城市化進程,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時間較短、變化迅猛。中國城鎮化的產業支撐是什麼?最近,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中國正處在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對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對於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究竟是政府主導的城鎮化還是農民參與的城鎮化?
  • 專家:西方推動「顏色革命」方式正發生變化 中國應保持警惕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繼丹】5日晚,2021環球時報年會夜話第二場——「預測2021年的中國」在北京舉行,有專家表示,美西方慣於在他國推動的「顏色革命」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應對「顏色革命」繼續保持警惕。
  • 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杜平:對照指標體系為中國城鎮化發展把脈
    編者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聯合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8》日前正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杜平為該書撰寫的序中,對該套指標體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該指標體系將在國內外都產生重要影響
  •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鎮化與新型城鎮化
    這個概念已廣泛地為人們所熟知,但它仍是一種淺層次的定義,因為它沒有涉及在人口結構分布變化背後所隱藏的經濟結構變化的本質。二是克拉克將城市化定義為第一產業人口向第二、三產業人口轉換的過程。    從內涵上講,城市化至少有兩層內涵。一是人口從鄉村向城市集中的過程。以庫茨涅茲為代表的一些學者,就是從這個角度來定義城市化的。
  •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在中國城鎮化戰略的發展機遇論壇上,和君諮詢集團副總裁王昱詳解了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城鎮化的思考之五】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5日訊(記者 侯青伶)「中國城鎮化處於怎樣的背景之下?大覺醒時代!」
  • 「十四五」時期中國城鎮化戰略與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極快的城鎮化進程。從1978年到2019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從1.72億增長到了8.48億,城鎮化率從17.92%提高到60.6%,堪稱世界城鎮化奇蹟。大規模快速城鎮化是中國城鎮化的重要特徵。
  • "包容性城鎮化"引熱議 學者: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實踐形式
    研究重點還是要聚焦到新的發展格局下的增長動力、增長的效應以及相應的收入分配,同時把思想的引領跟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聯繫起來。不必太多糾纏包容性增長與協調增長是什麼關係,而是要把握中國現代化進程當中內在的邏輯,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描述的體制背景,發現問題,從而把兩方面結合起來提出新的支撐發展和改革的意見。
  • 新加坡吉寶企業:願為中國可持續城鎮化進程提供強勁解決方案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3日電(記者  姜煜)「吉寶企業願為中國可持續城鎮化進程提供強勁的解決方案
  • 規劃計劃司組織開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供水安全保障問題書面調研
    本站訊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人口集中、城市擴張、產業集聚、生活方式變革等新形勢對城鎮供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摸清我國不同區域城鎮供水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未來城鎮化發展對供水保障的需求,研究提出城鎮化進程中大型城市、城市群以及縣域經濟發展中中小城鎮供水安全保障方案及主要的對策措施建議,11月11日,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印發通知,部署開展城鎮化進程中供水安全保障問題調研。  今年6月,規劃計劃司赴東北、江蘇、北部灣地區開展了現場調研。
  • 快速城鎮化等驅動中國民眾階層上升路徑流變
    相較60後、70後,80後、90後兩個代際通過「農轉非」和居住地變化實現階層上升的活躍程度有所減弱。這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城鎮化的進程有所減慢,存量農業人口轉化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不再是年輕一代選擇就業的唯一選擇,在家鄉本地化就業、返鄉就業或高校畢業生在地化就業成為主流。從學歷指標而言,80後和90後一代在學歷意義上的階層上升最為活躍。
  • 中國人馬上過節,世界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但世界,這幾天卻正發生重大變化。確實是重大的變化,我們已經看到了某些端倪。其中有些變化,甚至可能出乎意料,但卻將深刻地影響國際格局,也不可避免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帶來衝擊。新華社一篇專家訪談則指出,最新的裁決,並不能改變Tik Tok被美國政府赤裸裸打壓、脅迫的事實,也無法美化美國政府巧取豪奪的霸凌行徑。
  • [迎接黨的十九大]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家庭: 走在從「農民」變...
    我的家鄉湖頭鎮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呈現出產城互動、產城協調、產城共融、產城共進的格局。我身邊不少外出務工的朋友開始陸續返鄉,在鎮上就業和購房,真正實現了就近就業、就近城鎮化。  我叫李鏡增,1985年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三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 城鎮化十年規劃待出聚焦農民「五權」保障
    張斌定調未來中國城鎮化道路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將於今年全國兩會前後對外頒布(見本報第602期《城鎮化十年布局「城市群」》)。目前《規劃》已經編制完成並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