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西方推動「顏色革命」方式正發生變化 中國應保持警惕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繼丹】5日晚,2021環球時報年會夜話第二場——「預測2021年的中國」在北京舉行,有專家表示,美西方慣於在他國推動的「顏色革命」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應對「顏色革命」繼續保持警惕。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教授認為,西方慣於在他國推動的「顏色革命」正在發生變化,即從「古典顏色革命」向新型「顏色革命」轉變,核心特徵有三個:第一,組織結構呈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化」,出現沒有顯著單一中心節點的「多中心協調機制」,而包括加密通訊軟體在內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這種架構賦予充分的動能;第二是資源籌措機制的變化,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它開始從「培養人」向「風險投資人」角色轉化,先鼓動當地人自動選擇本地特色議題製造事件,再根據實際進展情況從多個項目中挑選進行「精準投資」;第三,「顏色革命」與蓬勃發展的粉絲經濟生態呈現密切互動。中國香港以及泰國等地的相關案例顯示,借用「飯圈」進行籌款,組織後勤,以及在社交平臺上控評等,正成為新型「顏色革命」的顯著特點。

沈逸說,預防和回應「顏色革命」的風險和挑戰,首先在於提升治理績效,減少和消除可能帶來可乘之機的缺陷與不足;其次,從能力和體制機制建設上,要注意消除可被不當利用的裂縫,避免資本對輿論的控制。在實踐中,抵制代表不當利益的灰色公關群體全方位滲透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治理抓手。

北京知名學者劉仰說,中國應對「顏色革命」繼續保持警惕。煽動輿論是「顏色革命」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中國應化被動為主動,深入挖掘中國的輿論金礦,「例如扶貧,西方在這個地方永遠攻不破我們。」

相關焦點

  • 「薦讀」請傳閱,警惕!專家告訴你,什麼是「顏色革命」
    韓慶祥:「顏色革命」,是指20世紀末以來,在中亞、蘇聯、東歐國家發生的、以意識形態和非暴力方式進行政權變更的運動。美國是「顏色革命「的主要鼓吹者和發動者。這就為實現「顏色革命」提供了文化基礎;第四,民眾情緒是社會的晴雨表,如果社會治理跟不上,民生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公共產品供給短缺,就會引發民眾的不滿情緒。如果民眾情緒問題嚴重,難以形成共識、形成凝聚力,則會給西方勢力利用民眾情緒、並運用民粹主義煽動民眾情緒。這就為實現「顏色革命」提供了輿論基礎。
  • 專家:中國城鎮化進程正發生重大變化
    原標題:專家:中國城鎮化進程正發生重大變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民工不愛去大城市了,而是傾向於到縣城發展。這對城鎮化進程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
  • 學者:西方推動顏色革命和軍事打擊才是難民危機禍根
    (新華社發 聯合國駐黎巴嫩代表處提供)中國日報網10月22日電(王京烈)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到2014年底全球共有1950萬難民。中東是近年產生難民最多的地區,已經多達890萬人,截止到2015年10月初,僅敘利亞就因戰亂產生了4185302名難民。
  • 【贈書活動】顏色革命也算革命?一本書揭示歷史真相
    【贈書活動】顏色革命也算革命?儘管專家學者們頻頻呼籲中美之間應求同存異,保持理性,維護彼此之間建立的關係,但川普和蓬佩奧似乎志不在此。顏色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隨著蘇聯解體,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隻看不見的手便在中歐、東歐和中亞地區徘徊,成為一場場社會、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的幕後推手。它以華麗的辭藻促銷著「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念,卻在暗中行帝國主義之實。
  • 社會發展推動中國當代美學轉型
    關鍵詞:美學產業;審美;中國;變化;美學研究;文化;評價指標;生產;生活;發展 作者簡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在中國社會和文化層面上的深刻影響,中國當代美學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 上海姑娘談回答「顏色革命」:我認為西方民主不會有未來
    7月16日,上百位外國網友的大討論成了國內網際網路「爆款」——「中國知識精英怎麼還不發起顏色革命?」 答:玩Quora三個多月,因為我發現不止是美國,整個世界好像對中國一點都不了解,所以有空會寫幾個答案。 觀察者網:在「中國知識精英為什麼還不發起顏色革命」一問裡,你的答案在100多個回答裡遙遙領先,是即興發揮嗎?怎麼想出這個答案的?
  • 西方的中國敘事需有一場革命(中英雙語)
    來源:人大重陽編者按:中國在教訓中成長,在經驗中積累,同樣也在進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環球時報英文版第50篇「變局」專欄中表示,中國人越來越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狀態,而一些西方媒體與政客對中國人權發展的詬病,實在太偏頗。西方慣用的中國敘事恐怕確實需要一場革命式的變化。
  • 環球時報:顏色革命「遠東波」直指中國
    原標題:楊育才:顏色革命「遠東波」直指中國   新世紀,「顏色革命」這種圖謀顛覆合法政權的街頭政治運動席捲多國多地區。顏色革命講究出其不意,屬於一種「非對稱作戰」,它往往能夠實現從翼側和後方突破,直陷「巴黎」。細究起來,我們發現從根源看,策動顏色革命的動力源於世界體系核心區與邊緣區的矛盾對立關係,具有必然性。
  • 港臺腔:在香港搞「顏色革命」?休想!
    其中,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關於「顏色革命」的判斷尤為引人關注。「顏色革命」是一個分量極重的定性。2019年年初,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要求始終堅持把防範政治風險置於首位,而防範抵禦「顏色革命」就是重點。過去這些年來發生在東歐和中東多國的一系列「顏色革命」,事實上都是謀取世界霸權的工具,絕非什麼帶去「民主」和「自由」的「革命」。
  • 俄羅斯絕不允許白俄羅斯爆發顏色革命|最忠平論
    近期,在白俄羅斯由於總統選舉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現正流亡立陶宛,她質疑選舉有舞弊行為,反對派支持者也連日示威,要求勝出連任的總統盧卡申科下臺。美國總統川普就形容白俄羅斯的局勢嚴峻,美國正密切注視。同時,在美國大選選情焦灼之際,美國國務院表示,副國務卿比根將訪問立陶宛、俄羅斯和烏克蘭,與政府高層官員討論區內事務。儘管沒有訪問白俄羅斯的安排,但比根此行主要將討論白俄羅斯局勢。川普政府尋求透過和平途徑解決危機,以避免俄羅斯深度介入。
  • "不要東方, 不要西方, 只要伊斯蘭":伊朗革命40年談
    在伊瑪目隱遁時,國家應由公正、虔誠、智慧、勇敢、機智、有組織能力,為大多數人民承認並接受為效仿源泉的宗教領袖來管理和領導;如果不具備有多數人擁護的宗教領袖,則由人民選舉產生專家委員會,由委員會選擇具備上述條件的一個教法學家或是三到五個教法學家組成領導集體承擔這些責任(第5條)。《憲法》又確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第57條)。其中總統由普選產生,每四年選舉一次,最多連任兩屆。
  • 傅瑩談西方對華複雜態度,應改變中國聲音較弱情況|中國綠髮會:社會...
    報告列舉西方內部的矛盾及其與外部的衝突,感嘆世界變得越來越不西方了,而且西方本身也變得不那麼西方了,從而提出「西方的缺失」這個概念。慕安會誕生於半個多世紀前的冷戰中,初衷是協調西方立場。冷戰後視野擴大,開始關注更廣泛的國際安全熱點問題,參會者也從單純的跨大西洋國家成員擴大到中東和亞洲等地區。近年來慕安會敏銳地觀察到國際格局變化,開始思考西方應如何調整自身以應對新挑戰。
  • 專家呼籲警惕日本大阪周邊發生同等規模地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圍繞日本大阪府北部6月18日觀測到芮氏6.1級、震度6弱(日本標準)的地震,地震專家等認為與發生在活斷層密集地帶的2016年熊本地震相同,存在誘發周邊活斷層地震的危險性,因此呼籲保持警惕。專家認為應預想發生相同芮氏6級左右地震的規模。
  • 何毅亭在人民日報撰文: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具體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大變局的重要推動力量,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尤其是「東升西降」是大變局發展的主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劇大變局演進的催化劑,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是大變局的基本特徵。
  • 專家:從歷史角度看 中國夢是被西方列強「打」出來的
    歷史地看,中國夢是被西方列強「打」出來的、「逼」出來的。從1840年到1949年,西方列強先後對中國發動了大小數百次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造成舉世罕見的深重苦難。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籤訂了數百個不平等條約。反思近代中國由盛轉衰的原因,主要是清朝中後期統治者閉關鎖國、夜郎自大,既錯失了始於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又未能抓住發生在16至17世紀的火藥化軍事革命和發生在19世紀下半葉的軍事工業化革命,導致清朝軍事體系全盤落後,決定了清軍在與西方軍隊較量中未戰先敗。軍力衰弱加劇國運衰落,使中國加速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也使強軍成為救亡圖存最緊迫的課題。
  • 科學家創新推動科學革命
    科學家創新推動科學革命 2017年06月20日 07: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磊 字號 內容摘要:實際上,這個話題只有放在一個更全局、更縱深的歷史語境下進行
  • 《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古代的科學叫不叫科學?
  • 孟加拉記者:中國積極幫助穆斯林國家戰「疫」 要警惕西方媒體的...
    《孟加拉郵報》網站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當中國人民正在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一些西方媒體卻在借新冠病毒汙名化中國。目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正積極幫助其它國家共同戰「疫」。對此,《孟加拉郵報》記者埃納姆·哈桑(Enamul Hassan)近日刊文稱,中國積極幫助穆斯林國家共同戰「疫」的事實有目共睹,穆斯林國家要警惕西方媒體刻意抹黑中國。以下是原文選編: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反華勢力採用各種形式刻意宣傳抹黑中國。早前,他們利用所謂的「穆斯林人權」問題作為醜化中國的工具,試圖讓伊斯蘭世界對中國充滿敵意。
  • 西方民粹主義反思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摘要】西方民粹主義越來越以反全球化為旗幟,凸顯了西方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雖然中國尚未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但民粹主義在中國似乎並不流行,主要存在於學術界的探討中。因此,西方社會的民粹主義值得警惕和反思,但不能簡單把西方流行的民粹主義現象拿來對照中國。
  • 石平:有「公知」企圖讓「顏色革命」在華上演
    原題:警惕網絡負能量網際網路的發展,正以驚人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覺不自覺中,越來越多的人被捲入「數位化生存」。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體、先進的通信工具、實用的信息總匯和活躍的社交平臺,網絡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