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樂
圖/網絡
生活中,你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
別人說什麼信什麼,一點獨立思考能力也沒有,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
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完全沒耐心了解,而是找各種證據否定?
讀書和學習的時候,只想著把全部知識點都記起來,卻不會思考這些東西怎麼用?說得到底對不對?
如果你有這些情況,那麼恭喜你,你就是典型的缺乏「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指的是:
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
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學會批判性思維,我們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更不會在紛至沓來的信息當中感到焦慮和迷茫,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
比如《都挺好》裡面,蘇明成聽信了上級領導周姐的話,傻乎乎地把全部積蓄投資建工廠,甚至不惜把舅舅給兒子上學用的三萬學費也砸了進去,美滋滋想著自己很快就發財了。
誰知道這只不過是個精心設計的騙局,最終,蘇明成不僅因為此事跟老婆離婚,並把全部身家賠了個精光,還因為得罪了周姐把工作也丟了!
蘇明成沒有經過採集信息和調查,就毫無理智地把全部資產拿去投資,這就是沒有批判性思維的表現之一,也反映了他這個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只要被別人哄騙幾句就失去理智和判斷力。
由此可見,學會批判思維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它可以減少生活中很多潛在的危險和傷害,讓我們更好地生活。
為什麼我們需要批判思維?
1.批判思維可以讓我們學會分辨信息真假
前陣子,蘇樂開了第一個專欄,一位學員加了我,說自己的頭條號已經做了2萬多粉絲,但因為接了廣告,被平臺封號了。現在只能開個新號從頭做起。
聽了他的遭遇,我認為平臺在打擊帳號接廣告,避之唯恐不及。
之後好幾家廣告商聯繫我,想在我的頭條號投放廣告,我幾乎沒有考慮就拒絕了。
直到前幾天,我問了頭條的同事,卻得到不一樣的回覆,他說,只要內容不違規,不詐騙,平臺是支持作者接廣告變現的,還發了一張海報給我,上面儼然寫著很多營銷號的排名。
雖然我本來就不想接廣告,但從這個小插曲可以得出:別人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也許存在片面性,不代表就是真相,需要我們運用批判性思維,辨別事情的真假,以及有沒有存在片面性,這樣能夠讓我們用更全面的眼光做出更好的判斷。
2.批判思維可以讓我們保持心態的開放性
批判思維並不是對什麼事都毫無根據地進行否定和批評,是指對凡事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遇到不知道,不認可的事情,別急著一口否定,而是要先了解和學習,然後進行反思和調整。
比如,看到別人靠自媒體寫作月入過萬,具備批判思維的人就會先去研究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但不具備批判思維的人,則是持著懷疑和否定的態度「又是騙人的」「一看數據就是P的」等等。
這就是典型的紅燈思維,遇到不同的意見,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和排斥,並善於找理由來維護自己的立場。
錢鍾書說,真的,文明人類跟野蠻獸類的區別,就在人類有一個超自我的觀點。因此,他能夠把是非真偽跟一己的利害分開,把善惡好醜跟一己的愛憎分開。他並不和日常生命粘合得難分難解,而儘量企圖跳出自己的凡軀俗骨來批判自己。
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不以一己之見判斷事實,反而事實跟自己的喜惡徹底分開,保持一種清醒理智的生活態度,這樣才能避免被輕易蒙蔽。
3.批判思維可以讓我們學會思考
作家張志說,要學會獨立思考,需要質疑,但是最重要的質疑在於學會自省,而不是批判他人。很多人往往誤解為有了批判能力就是在獨立思考。沒有自省的批判能力往往導致更大的邪惡。
批判思維,是對內進行評判,不是對外表現你的批判。
比如,思考自己每日的行為是否存在改進的地方,思考這件事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等等。
通過對內探索和反思,早晚你會擁有非常出色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會批判思維,你只需做到這4點:
1.海綿思維和淘金思維相結合
海綿思維指的是別人告訴我們的任何信息,都不加選擇地全盤吸收,無論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我們只做一個信息的接收者而非思考者。
淘金思維指的是,別人告訴你一件事,你只選擇對你有益,能啟發你的信息點進行吸收和學習,這是一種主動篩選,去粗取精,去蕪存菁的思考方式。就像在沙漠裡淘金的人,只選擇有價值的東西為己所用。
批判思維的形成,首先要運用海綿思維,儘可能多接收外界的信息,再運用淘金思維進行選擇和把關,汲取有價值的信息,過濾掉無用信息。
2.學會帶著問題思考
之前有個文友問我,你是怎麼做到讀一本書就能寫很多文章的?為什麼我讀了那麼本書,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呢?
我問她,你讀書是不是都是逐字逐句地讀,恨不得把書本倒背如流,但從來不主動思考這些書說得對不對,有什麼價值,應該用在哪裡?
她點頭如搗蒜,一雙大眼睛眨巴著,仿佛在問我,你怎麼知道的?
之所以讀書總是沒效果,記不住,不會用,都是因為沒有帶著問題去思考,如,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跟過去的知識點有什麼聯繫?可以解決生活中哪個問題?
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和分析,我們永遠無法吃透書本上的知識,無法把外界的信息內化為思維方式。
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我們才能對書本中的信息進行取捨,只吸收經過檢驗的,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並對其進行深入地內化和延伸。
作者劉心武說,要到書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們都應有分析、有鑑別、有批判地加以繼承和發揚。
3.只對有關的事情進行批判思考
史特金定律說,任何事物中,90%都是垃圾。
生活中,大多數事情,都與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只需對那些跟自己息息相關的10%事物進行思考和自省就夠了。
前陣子雙宋離婚的新聞傳得沸反盈天,網上的言論一天比一天激烈,雙方的粉絲忙著從聲明中,深挖蛛絲馬跡來為自己的偶像開脫責任,個個好像化身偵探福爾摩斯似的,分析縝密得不可辯駁,一針見血。
我也曾迷過這對金童玉女,為他們童話般的愛情拍手叫好過,但雙宋離婚的事實木已成舟,選擇尊重就好,沒必要花費太多心思去挖掘所謂的「真相」。
說到底,這世界只有兩件事,一件是關你屁事,另外一件是關我屁事。
有這個時間和精力,還不如花在經營自身的美好上面,何苦成天關註明星八卦呢。
4.保持思維開放性
要形成批判思維,首先要打開自己的世界,接納多元化的觀點和創意,在討論和互動當中獲得更高階的思考方式。
舉個例子,小吳的公司給部門下達了業績任務,小吳開始在朋友圈發布產品信息,但收效甚微,連一個主動諮詢的客戶都沒有,畢竟很多客戶都是剛加到微信,還沒有建立信任和熟悉感。
開會時,小吳向領導反映了這個問題,領導建議她去找一位經理幫忙,這位經理在公司5年了,很多客戶跟他熟悉到稱兄道弟的程度,晚上還經常一起喝酒談生意。
在經理的幫助下,果然,部門的業績提升了五倍多,超額完成了任務。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會存在盲區,要學會傾聽不同的建議和想法,多維度的思考方式,有利於我們找到更好的應對方式,處理好生活中出現的難題。
我是蘇樂,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青雲計劃得獎者,前500強企業文案策劃,國家徵文一等獎得主,專注分享寫作變現和職場提升方法!
歡迎關注我,2019年一起學習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