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當心副溶血性弧菌,中招的一天拉七八次都不止...

2020-12-20 騰訊網

生吃海鮮需當心副溶血性弧菌

易引起腹瀉、大便膿血、發燒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 馬冠生

秋季海鮮品種豐富、新鮮肥美,海鮮愛好者又可以一飽口福了。不過,大快朵頤之際,需要當心海產品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噴射性水樣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副溶血性弧菌偏愛海產品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菌,廣泛存在於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積物和海產品中。魚、蝦、蟹、貝都是常見的可能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海產品,特別是牡蠣、毛蚶、蟶子等濾食性貝殼類,更容易在體內富集這種細菌。

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鹽特性,鹽濃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況下都不能生長,在自來水、河水、湖水中一兩天內就會死亡,這正是這種小細菌偏愛海水和海產品的原因。

中毒後發病症狀類似腸胃炎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在沿海地區,是急性腸胃炎的主要致病菌。隨著生鮮配送服務的快速發展,內陸地區也常有病例報導。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有 1~2 天的潛伏期,之後急性起病,表現為腸胃炎。常見症狀就是腹痛、腹瀉,呈噴射性水樣便,可能混有黏液或膿血,一天大便5~6次,多的可達10餘次,伴有噁心、嘔吐等上消化道表現,還可能出現頭疼、發燒等症狀。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比較短,2~3便可自愈,不留後遺症,也不大可能危及生命。治療方面以對症處理為主,除非特別嚴重,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副溶血性弧菌怕酸又怕熱

秋季節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發時間,海鮮愛好者要當心。為了預防中毒,在烹飪和食用海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煮熟煮透或加醋

副溶血性弧菌怕熱也怕酸,加熱到80℃~90℃時,一分鐘就能將其殺死,在食醋中數分鐘就會死亡。所以,吃海鮮時只要蒸熟煮透,就不用擔心副溶血性弧菌了。

☆ 不吃生海鮮

有人就是喜歡吃生海鮮,認為既然這些小傢伙怕醋,那吃生海鮮的時候蘸點醋就行了。這還真不行,副溶血性弧菌怕酸沒錯,但你得把它們泡在醋裡,吃海鮮的時候在表面蘸那點醋,根本不足以殺死藏在海鮮裡的細菌,還是老老實實吃熟的才安全。

☆ 避免交叉汙染

防止廚房內交叉汙染也很重要,要避免生鮮海產品及其盛放、處理的器具汙染其他食品。我國報導的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除了海產品外,還有涼拌菜、鹹菜和熟食製品,多是因不規範操作導致交叉汙染。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編輯 || 夏淼

相關焦點

  • 廣州發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菌多存於海鮮
    「副溶血性弧菌存在於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鮮產品中,在海鮮生食時或烹飪過程中加熱時間不夠,會導致細菌沒有被殺死,從而引起感染,出現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王非解釋,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食源性病原體。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是由於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物被攝入到人體之後,產生的毒素引起一系列的症狀。
  • 廣州發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病菌多存於海鮮,生食屬於高風險
    「副溶血性弧菌存在於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鮮產品中,在海鮮生食時或烹飪過程中加熱時間不夠,會導致細菌沒有被殺死,從而引起感染,出現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王非解釋,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食源性病原體。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是由於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物被攝入到人體之後,產生的毒素引起一系列的症狀。
  • 科普:如何避免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水產-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副溶血性弧菌已經躍居我國食源性疾病微生物致病因子榜首,那麼,副溶血性弧菌是怎麼感染人體的?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中毒症狀有哪些?
  • 官方通報村民哄搶榴槤食物中毒:系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圖為疾控人員在東興市走訪調查 那麼,副溶血性弧菌是什麼呢副溶血性弧菌是喜歡鹽的微生物,是夏秋季沿海地區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後潛伏期為1小時~4天不等,多數為10小時左右。起病急驟,初期有腹部不適,全身寒戰,有陣發性加劇且部位不定的腹痛,伴噁心、嘔吐,繼之發熱、腹瀉,為水樣便、糊狀便、洗肉水樣便或膿血便。 撿來的榴槤還能吃嗎?
  • 吃榴槤,結果吃出食物中毒?結果是這種弧菌「作怪」,如何防治?
    1、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發病特點食物中毒的發病特點大體上是相似的,都具有相似性、局限性、爆發性和非傳染性,分別所對應的是發生腹瀉、腹痛等一系列消化道疾病;發病前有聚餐或其他聚眾活動;某一群體在同一時間段發病;家族中未見類似病史。
  • 廈門市疾控中心提醒:勿生食海鮮 當心感染疾病
    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在盛產海鮮的夏天,不管是廈門市民還是來廈遊客,都可以享受海鮮的美味。但廈門市疾控中心提醒,切勿一時口快生食或誤食未經燒熟煮透的海產品,否則極易造成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並引發急性腸胃炎。市疾控中心介紹,副溶血性弧菌是1950年從日本一次爆發性食物中毒中分離發現的,為一種嗜鹽弧菌,需在一定Nacl濃度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繁殖。此菌廣泛分布於海水、海底泥沙、浮遊生物和魚貝類等海產品及醃製食品中。
  • 48人吃海鮮集體食物中毒!小心這種細菌!
    後經調查,導致本次「集體中毒」案件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附著在榴槤上的副溶血性弧菌!!無獨有偶,這並不是副溶血性弧菌引發的第一起集體中毒事件,今年7月,廣東也發生了一起48人集體中毒的公共衛生事件,患者多出現腹痛、發燒、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後經醫生證實,導致本次中毒的「真兇」就是副溶血性弧菌。
  • 48人吃海鮮集體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到底有多恐怖?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是一種嗜鹽性細菌,主要來自海產品,如墨魚、海魚、海蝦、海蟹、海蜇,以及含鹽分較高的醃製食品,如鹹菜、醃肉等。我國華東地區沿岸的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為47.5%~66.5%,海產魚蝦的平均帶菌率為45.6%~48.7%,夏季可高達90%以上。
  • 廈門女子「血便」不止,一天拉七八次!只因吃了這種水果!正大量上市!
    廈門已經有人這樣了——廈門女子吃了兩箱車釐子腹部絞痛!「血便」不止一天拉了七八次!幾乎虛脫!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2月,被稱為車釐子季。市場上的車釐子雖價格偏高,但銷量一直居高不下,成了人們眼中「高大上」的代表。
  • 寧波市資訊|吃海鮮,蘸醋、開水燙能殺菌嗎?寧波人都要看看這組檢測...
    吃海鮮,蘸醋、開水燙能殺菌嗎?寧波人都要看看這組檢測結果夏天,寧波人餐桌少不了海鮮。哪些海鮮菌檢出率高?怎麼吃的更健康更安全?近期,寧波市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的技術人員根據寧波本地居民的飲食和烹飪習慣,特別設計了三組實驗解惑答疑。通過三個實驗,分別解答「吃海產品,蘸米醋,能殺菌嗎?」「吃海產品,開水燙,能殺菌嗎?」「吃海產品拼盤,安全嗎?」將所有樣品和10個盛放樣品的容器按照標準方法進行副溶血性弧菌定性檢測,檢測樣品本身是否帶有副溶血性弧菌。生食水產品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較高。
  • 廈門人最近這些食物慎吃!|肝...
    福建男子突然高燒十天肝臟驚現寄生蟲萬萬沒想到原來是吃了這食物!警惕!警惕!很多廈門人都有這習慣都愛吃這些菜千萬當心,一不小心要命!因為愛生吃魚片、蝦姑、生蠔、螃蟹等未煮熟的海鮮、河鮮患上了肺吸蟲疾病大人、孩子都容易中招!!!長期生吃蛇膽生蠔男子感染寄生蟲病呼吸困難2019年,湖南33 歲的徐峰(化名),近一個月老是犯氣促和咳嗽,甚至出現了呼吸困難。
  • 生蠔美味小心汙染風險臺灣地區通報越南生蠔驗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
    圖說:去往海邊城市旅遊時,很多遊客都喜歡一品生蠔的美味,不過也要注意食品安全。 圖片來源:CFP生蠔是許多人熱愛的海鮮美食,到許多臨海城市旅遊時,總喜歡買點地攤上的烤生蠔,相比大餐廳的菜式,便宜又美味。
  • 冷鏈海鮮消毒,次氯酸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就算沒有新冠病毒,生吃海鮮、水鮮它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可能會感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還有沙門氏菌,如果不幸被感染,輕的可能會腹瀉,而寶寶、孕婦和老人這種免疫力較弱的,有可能導致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 鮮蝦刺破手指險截肢, 小小的海鮮為什麼有如此的危害?
    巧的是,都與細菌有關!海鮮中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微生物1.金黃色葡萄球菌創傷弧菌創傷弧菌或稱為海洋弧菌,最常見的海鮮創傷感染細菌,棲息於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於近岸海水、海底沉積物和魚、貝類海產品中, 6~9月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高發季節。
  • 「可怕」最近這些食物慎吃!男子高燒10天,肝臟驚現寄生蟲!
    因為愛生吃魚片、蝦姑、生蠔、螃蟹等未煮熟的海鮮、河鮮患上了肺吸蟲疾病大人、孩子都容易中招!!!還可能「中毒」近日福建疾控發出緊急預警——生食海鮮當心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在海水中生存,能引起人類的胃腸道疾病,是引起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暴發最常見的致病因子。其自然生存環境為近海岸和海灣的水域,主要通過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傳播。
  • 吃海鮮也能喪命?疾控專家提醒提防海洋創傷弧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通訊員 呂曉萌 濟南報導夏天令很多人感覺爽快的事情就是喝啤酒吃海鮮。然而近日,濟南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夏天吃海鮮一定要注意將海鮮徹底洗淨煮熟,否則容易感染海洋創傷弧菌。「海洋創傷弧菌是一種在海洋環境中自由生長的嗜鹽性弧菌,經常通過人的體表傷口進入體內引發創傷性炎症,最常見的是漁民、牡蠣剝殼者等發生職業性創傷,傷口暴露於港灣水體;其次是水運事故中,傷者的傷口暴露在水體中;近年也多見市民處理海鮮時被扎傷、鉗傷,從而被感染。」
  • 糖尿病不能吃海鮮?兩種海鮮是血糖「鎮定劑」!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很多人只知道海鮮可以補鋅,促進精子生成。殊不知,它其中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是補身體的絕佳食物。不僅如此,有些海鮮還能降糖,防併發症。比如,以下兩種海鮮,就能降低血糖。一、牡蠣牡蠣中的蛋白質含有多種優質胺基酸,它具有很強的解毒效果,能清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它其中的氨基乙磺酸,不僅能降低膽固醇,還能預防動脈硬化。
  • 海鮮過敏,怎麼辦?
    預防海鮮過敏有方法  用熱水燙海鮮了解吃海鮮過敏怎麼辦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該如何去預防過敏。在吃海鮮的時候,不妨用熱水將海鮮燙一遍,而且要將煮過海鮮的湯水倒掉。在吃海鮮時可以適量的喝點醋,細嚼慢咽,這樣就可以輕鬆享受海鮮美食從而減少過敏現象發生。
  • 要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海鮮肉類等都要洗淨做熟了再吃
    要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海鮮肉類等都要洗淨做熟了再吃 來源:北京青年報時間:2021-01-08 15:08:50
  • 較真丨男子被蝦刺了一下三天後去世,日常吃海鮮謹防創傷弧菌感染
    皮膚已經有傷口時更應該避免傷口直接接觸海水或生海鮮。 3對於海鮮劃傷的傷口或其他任何皮膚傷口,可以用溫暖的生理鹽水或飲用水衝洗,若沒有,可以用流動自來水衝洗,以去除傷口表面的汙物和微生物,降低傷口感染機率。對於小且表淺、無嚴重汙染的傷口,可以使用抗生素軟膏以預防微生物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