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海鮮需當心副溶血性弧菌
易引起腹瀉、大便膿血、發燒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 馬冠生
秋季海鮮品種豐富、新鮮肥美,海鮮愛好者又可以一飽口福了。不過,大快朵頤之際,需要當心海產品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噴射性水樣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副溶血性弧菌偏愛海產品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菌,廣泛存在於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積物和海產品中。魚、蝦、蟹、貝都是常見的可能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海產品,特別是牡蠣、毛蚶、蟶子等濾食性貝殼類,更容易在體內富集這種細菌。
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鹽特性,鹽濃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況下都不能生長,在自來水、河水、湖水中一兩天內就會死亡,這正是這種小細菌偏愛海水和海產品的原因。
中毒後發病症狀類似腸胃炎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在沿海地區,是急性腸胃炎的主要致病菌。隨著生鮮配送服務的快速發展,內陸地區也常有病例報導。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有 1~2 天的潛伏期,之後急性起病,表現為腸胃炎。常見症狀就是腹痛、腹瀉,呈噴射性水樣便,可能混有黏液或膿血,一天大便5~6次,多的可達10餘次,伴有噁心、嘔吐等上消化道表現,還可能出現頭疼、發燒等症狀。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比較短,2~3便可自愈,不留後遺症,也不大可能危及生命。治療方面以對症處理為主,除非特別嚴重,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副溶血性弧菌怕酸又怕熱
秋季節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發時間,海鮮愛好者要當心。為了預防中毒,在烹飪和食用海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煮熟煮透或加醋
副溶血性弧菌怕熱也怕酸,加熱到80℃~90℃時,一分鐘就能將其殺死,在食醋中數分鐘就會死亡。所以,吃海鮮時只要蒸熟煮透,就不用擔心副溶血性弧菌了。
☆ 不吃生海鮮
有人就是喜歡吃生海鮮,認為既然這些小傢伙怕醋,那吃生海鮮的時候蘸點醋就行了。這還真不行,副溶血性弧菌怕酸沒錯,但你得把它們泡在醋裡,吃海鮮的時候在表面蘸那點醋,根本不足以殺死藏在海鮮裡的細菌,還是老老實實吃熟的才安全。
☆ 避免交叉汙染
防止廚房內交叉汙染也很重要,要避免生鮮海產品及其盛放、處理的器具汙染其他食品。我國報導的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除了海產品外,還有涼拌菜、鹹菜和熟食製品,多是因不規範操作導致交叉汙染。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編輯 || 夏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