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08:06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13940
☉商報記者 邵盧靜
從甌江之濱到天山南北,再到黃浦江畔,年僅30歲的潘國柱留下了創業的足跡。在溫商回歸的號角聲中,他主動選擇回鄉創業,帶著資源回歸溫州,深扎於在酒店服務業和鞋類商貿行業。
「溫州營商環境的優化與提升,讓我們年輕人很有獲得感。」潘國柱對家鄉的感恩不僅言於口中,更化作實際行動,身為永嘉首批赴機關部門掛職鍛鍊的優秀年輕企業家之一,他時刻牢記使命,化身招商專員,將家鄉招商引稅的優惠政府傳遞給更多在外溫商。
>>>頒獎詞
>>>頒獎詞
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產業橫跨多個領域……
十多年來,他追隨商機而闖蕩天下;如今,又順應心靈的呼喚成為回鄉創業的先鋒。
頻繁布局鞋服商貿終端,大膽進軍商務型酒店……
「走歸」的三年裡,他用敏銳的嗅覺、果敢的投資,與故鄉達成了情感與事業的同頻共振。
反哺家鄉,成就自我,與家鄉共成長是最幸福的事業。
14歲外出闖蕩為父還債
今年30歲的潘國柱,在常人眼裡應該是剛開始創業的年紀。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已經在外打拼了15年。
14周歲那年的暑假,這個在鄰居眼裡成績不錯的孩子,獨自做了一個決定,因家庭貧困放棄學業出去打工。他跟父母說,自己去打點暑期工補貼家用,實際上是來到甌北時代模具公司當起了學徒。
來到廠裡,潘國柱被數控銑床設備一下子吸引住了。「整個加工中心只需要幾個工人在電腦上操作,這比哥哥在做的車床工要輕鬆體面得多。」帶著這份樸素的想法,他向老闆主動請纓,就算半年不要工資也要學習這門技術。結果,他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熟練掌握了整套設備的使用方法,並用了一年時間學會了CAM編程技術,一本厚厚的英文書被他硬啃了下來。
3個月後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資,半年後月收入就超過了哥哥。因為肯吃苦,勤鑽研,他很快成為模具公司的生產標兵。
潘國柱用積攢的收入,為經濟困窘的家庭還清了債務,也用孝心感動父母,支持他繼續走創業之路。
溫州「巴郎子」闖出名氣
兩年後,潘國柱升任模具公司的生產廠長,在同齡人中展現出不俗的能力,成為工廠裡的楷模榜樣。但他並不滿足於此,他覺得好男兒志在四方,要走出去,去闖闖更廣闊的天地。
2008年他隻身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先在一家煤礦公司當項目經理。因為工作勤快,為人誠懇,被煤礦項目的一位股東看中,這位股東其實是烏魯木齊德海房開公司的老闆,邀請他到公司做銷售。
就在公司開發的一個300多套房子的樓盤銷售過程中,老闆原本計劃2年內銷售完房子,潘國柱率領營銷團隊在10個月內就售罄,資金迅速回籠令老闆大喜。而他的個人銷售業績超過50%以上,也就是賣出了150多套房子。另外,在公司的大廈租賃項目上,他也為公司實現了年租金破千萬的目標。
「公司給我100多萬元的銷售獎勵,我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比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這次售房經歷激發出了他的營銷天賦,為今後創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個敢拼又講誠信的溫州小夥,讓當地人都刮目相看,很多前輩或客戶看到他都會說一句:「巴郎子,你真厲害!」 「巴郎子」是當地對小夥子的稱呼。
響應號召回鄉投資創業
雖然隻身在新疆,但潘國柱卻與在上海的親戚、朋友保持密切的溝通。2012年後,上海的經濟型酒店蓬勃發展,他便橫跨東西兩地,涉足經濟型酒店,先後入股6家錦江之星、如家等連鎖酒店,並在上海與家人創立甌盛購物廣場品牌,還參與投資加盟了幾家吉買盛超級購物中心。讓他從地產業成功跨界到服務業,也讓他嗅到服務業中存在的大市場。
2015年,當溫州吹響溫商回歸的號角,潘國柱選擇踏上故土,加入回鄉創業大軍,把10來年在外創業積累的資源、經驗帶回老家永嘉,從事鞋類商貿,開出10多家鞋類品牌專賣店。2016年響應政府招商引資號召,作為溫商回歸重點項目,他籤約了維也納酒店項目。去年,潘國柱在甌北鎮成功開辦了維也納酒店,中高端商務型酒店的定位,滿足商旅人士和來溫遊客的性價比需求,生意一直比較紅火。隨後,他又在瑞安塘下拿下了另一家維也納酒店。
接下來,他還將目光投向鄉村旅遊,開發小型度假村項目,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包含主題民宿、親子娛樂設施、餐飲、酒吧、咖啡館等休閒娛樂的一站式配套服務。而他10多年的創業經歷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對項目選址、招商、團隊組建、標準化服務、精準營銷等方面的獨到方法,讓他對未來項目發展充滿信心。
化身招商員為家鄉賣力「吆喝」
最近,潘國柱依然忙著在各地奔波,但他多了一項任務,以永嘉縣招商局的一名「招商員」身份,到在外溫州商會宣傳家鄉的優惠招商引稅政策。
原來,今年年初,永嘉縣為推動新時代「兩個健康」建設,組織優秀年輕企業家赴機關部門掛職鍛鍊,而潘國柱成為首批入選的企業家之一。而他的「第一志願」就申報了永嘉縣投資促進服務中心。
「這些年家鄉的發展變化速度非常快,我對於回鄉創業投資的項目也給出了非常好的政策扶持,尤其在『減稅降費』方面力度很大。」潘國柱說,在外溫商拼闖多年都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份「落葉歸根」的情懷,關鍵是要打消他們「回來好不好」「要怎麼回來」「回來做什麼」等疑慮。那麼「招商員」就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永嘉招商引稅的「活招牌」和「金名片」。他現身說法,呼籲更多在外溫商,尤其是新生代溫商回歸故裡,投身家鄉發展。
此外,在甌北碼頭的伏茶點、貧困學生和孤寡老人的家中,都能見到潘國柱的身影。作為永嘉義務工作者聯合會的一員,他經常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還發起參與籌建文化長廊、老人亭,投身公益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