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成「二等用戶」 政策不能被架空

2020-12-18 人民網

原標題:攜號轉網成「二等用戶」 政策不能被架空

  運營商以其更豐富的服務內容提升用戶黏性,甚至吸引用戶「攜號轉入」,才是應時之舉;監管層面也應明確細化,精簡辦理條件,消除附加門檻,讓攜號轉網真正「自由」起來。

  用戶期待多年的攜號轉網終於跨出試點區,年底前將在全國實現。但據媒體調查發現,落實優惠新政,試點地區已暴露出諸多問題,用戶在攜號轉網過程中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各種「坑」裡,前有申請轉網障礙重重,後有轉網後成「二等用戶」,甚至基本使用都成問題。

  媒體調查提到的「坑」可以說五花八門——比如「籤約籤到海枯石爛」:有用戶的合約業務甚至要到3000年才能到期;比如「小恩小惠施於人」:正常資費外莫名其妙冒出免費業務,協約沒到期或業務沒取消之前都不能轉。哪怕用戶滿足條件,原運營商客服往往還會誇大轉網的流程和代價;而即便是攜號轉網成功,過渡期還要忍受諸多不便,比如網絡降為2G。而且,部分攜號轉網用戶還不能參加新運營商提供的諸如贈話費之類的業務,被作為「二等用戶」區別對待。

  在個人時間、精力越來越寶貴的今天,類似的門檻設計無疑打消了用戶的積極性,因此也延誤了工信部要求的攜號轉網落地時間,政策的紅包只能半掛在空中,卻無法真正給人帶來實惠和便捷。

  誠然,從技術上講,攜號轉網並非簡單如「從左口袋到右口袋」,運營商的下遊,往往還涉及第三方服務機構,像有些號碼轉網後收不到驗證碼,就是驗證碼提供商和運營商無法同步的結果。運營商為自己叫屈,也並不是毫無道理。再者,涉及具體業務,不同運營商之間的收費標準、服務內容也不盡相同,攜號轉網首先離不開標準的統一和利益的調整,需要過渡時間,這也是目前只選取五省市試點的原因。但給運營商預留充足的改革時間,不意味著就能以技術磨合為由各種拖延、搪塞用戶。

  至少就媒體曝光的一些「坑」來說,無論是使用誤導性的話術挽留用戶,還是區別對待轉網用戶,顯示的還是對攜號轉網消極抵制的姿態。害怕用戶流失當然是直接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擔心攜號轉網實現後的行業競爭導致整體資費下降,損害既得利益。

  通信服務作為一項基礎設施服務,消費者理應享有自由選擇權。對運營商來說,設置門檻並不能真正提高用戶滿意度,要做大市場份額、贏得口碑,說到底還是得靠提質降費。而從長遠角度看,如此「硬留」、如此執著於「通訊費」未必就符合未來發展路徑,如何以更豐富的業務類型與服務提升用戶黏性,甚至吸引用戶「攜號轉入」,才是順應政策和現實的應時之舉。

  遺憾的是,從此前的取消漫遊費、流量清零,到如今的攜號轉網,各類優惠政策的落地,無不是官方部門和輿論推著走。運營商哪怕承受著壟斷的指責,在改進業務時,往往也還是像擠牙膏一樣,很少有一次性到位的。攜號轉網「坑多多」,再次折射出誠意的缺失。

  事實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增攜號轉網用戶63萬人次,同比增長62%。如此快速的增長勢頭說明,運營商完全可以做到高效率推進。前面提到的第三方服務商的技術障礙,隨著工信部統一號碼管理平臺的搭建,也大大弱化了,不能繼續成為延緩推進的託辭。

  今年兩會期間,攜號轉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負責人則承諾,「年底之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可以說,攜號轉網的落地時間表已經明確,運營商此前也表態積極落實,既然如此,就該拿出起碼的誠意,大刀闊斧,掃清各種人為障礙。

  此外,鑑於運營商對攜號轉網的消極態度,監管層面還得進一步明確細化,將攜號轉網的辦理條件進行精簡,不該存在的附加門檻必須堅決消除。

(責編:楊曦、蔣琪)

相關焦點

  • 「攜號轉網」怎麼辦?用戶籤有「在網協議」不能「攜號轉網」
    第三階段是11月底前,全國範圍內正式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其中,天津、海南、江西、湖北、雲南5省(市)將在9月20日前完成試驗,正式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客觀對待「攜號轉網」勿盲目勿苛求黃荷仙表示,我國「攜號轉網」仍處於起步階段,管理政策、服務質量、市場競爭等諸多方面仍需持續完善,也難免出現一些階段性的問題,需要廣大用戶、相關電信業務經營者正確對待、理性選擇。
  • 攜號轉網「坑多多」 合約套路消解政策紅利
    用戶期待多年的攜號轉網終於跨出試點區,年底前將在全國實現。但記者調查發現,落實優惠新政,試點地區已暴露出諸多問題,用戶在攜號轉網過程中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各種「坑」裡,前有申請轉網重重障礙,後有轉網即成「二等用戶」,基本使用都成問題。
  • 中國移動為何「強留」用戶攜號轉網政策?
    中國移動為何「強留」用戶攜號轉網政策?根據北京市消協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在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70.39%的人表示曾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高達70.39%的攜號轉網用戶遇阻,看起來有點誇張,但如果你了解中國電信業市場、熟悉中國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現在是四大)、通讀工信部的相關政策,你就不會拍案驚奇了!
  • 攜號轉網何時終結「人為障礙」?
    評論員觀察北京市消協近日發布攜號轉網服務調查報告,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的過程中遭遇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距離2019年11月27日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
  • 說好無條件攜號轉網 怎麼超7成受訪者在辦理攜號轉網遇到困難阻礙
    說好無條件攜號轉網 怎麼超7成受訪者在辦理攜號轉網遇到困難阻礙 發布日期: 2020-12-15 08:46:30 來源: 光明日報
  • 攜號轉網,一項令用戶感到「欣慰」的政策,這3個號段將享優先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即便自己的號碼已綁定了很多東西,但不乏還是有很多人想要「逃離」自己的運營商,尤其是移動用戶,想要就此「逃離」移動的心情更是表現的一覽無餘。但很遺憾的是,他們並不能,畢竟他們的號碼已綁定很多東西,如果就這麼「放棄」移動的話,屆時很多東西都要解綁,再去往了另一家運營商之後,還要進行重新的註冊與綁定,因此出於這一原因,很多用戶被迫放棄。
  • 攜號轉網是什麼意思 攜號轉網有什麼弊端?
    最近看到不少網友在討論「攜號轉網」的話題,從中小編發現,很多網友其實對攜號轉網並不了解。接下來,電腦百事網通俗易懂的介紹下攜號轉網是什麼意思,以及簡單介紹下辦理方式與攜號轉網的弊端,希望對大家了解攜號轉網有所幫助。
  • 中國電信發布攜號轉網細則:四種號段不能轉網
    11月14日,中國電信在官網發布攜號轉網服務實施細則。電信表示,為加強攜號轉網服務管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促進電信業健康發展,根據工信部《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結合中國電信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號段等)號碼以及其他用於物聯網應用的普通公眾移動通信網號碼;4、其他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情況。
  • 運營商拒絕用戶攜號轉網被罰,靚號老問題仍然待解
    去年11月27日起,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推開。在一周年之際,這則針對用戶攜號轉網受阻的罰單,顯然意味深長。據報導,此次事件是因靚號而起。西安的曹先生在2018年時花費800元辦理了一張吉祥號卡,當時營業員稱協議期是2年。但今年8月,曹先生辦理攜號轉網時,卻被告知有未解除協議,無法辦理。
  • 攜號轉網「坑多多」 合約套路五大坑 繞開這些雷
    但《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落實優惠新政,試點地區已暴露出諸多問題,用戶在攜號轉網過程中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各種「坑」裡,前有申請轉網重重障礙,後有轉網即成「二等用戶」,基本使用都成問題。與此同時,運營商也頗感委屈,既要面對轉網磨合期的種種責難,又要承受留住用戶保增長的壓力,還因為技術限制和轉型磨合等遭遇了一些誤解。  未來,這項惠民政策如何才能真正推動用戶得實惠、運營商新升級?
  • 攜號轉網是什麼意思 攜號轉網申辦方式與4個弊端介紹
    攜號轉網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攜號轉網,也就是說不需要換手機號碼就可以轉成其他運營商的用戶。比如你目前使用的是中國移動的號碼,但是出於某些原因不想再使用中國移動了,想換成聯通,那麼可以在不換手機號碼的情況下轉為聯通用戶。
  • 都5G時代了,中移動為何還要「強留」用戶,「叫板」國家攜號轉網政策?
    今天,藍鯨TMT頭條文章,《攜號轉網時滿一年:中移動等運營商「強留」用戶手段多樣,七成消費者遇阻》報導稱,2019年11月27日,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如今已時滿一年,
  • 攜號轉網,工信部該如何應對運營商?
    但事實上,攜號轉網並非易事,如據我從通訊市場所了解的真實的信息,不管是哪一家,都會給用戶設置各種障礙,想盡辦法阻止用戶攜轉,用各種捆綁,如套餐合約,如流量贈送,如親情網,優號協議的年限等等都是阻止轉網的理由。可以說,除了一小部分符合條件之外,大部分面對攜號轉網,也只能是望洋興嘆!
  • 「攜號轉網」來了!11月底前全國正式提供服務
    在今年11月底前,全國範圍內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  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中,要求電信運營商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查詢服務及解除限制服務。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用戶可隨意進行「攜號轉網」,《意見稿》規定「攜號轉網」需滿足五項條件。
  • 手機攜號轉網辦理難 運營商為挽留用戶「搞小動作」
    記者調查發現,「攜號轉網」業務在不同的省份試點效果存在差異,主管部門坦承,有運營商為了挽留用戶「搞小動作」,但試點工作整體向前推進,一些技術問題逐步解決。手機「 攜號轉網」為什麼這麼難?手機號碼參與優惠活動 活動未到期不可轉網湖北武漢的白先生在上個月想把自己的聯通號碼轉到移動,但是發現卡在一項優惠上。
  • 北京逾1.2萬名用戶攜號轉網,結果收不到驗證碼?尷尬問題還不少
    自11月27日工信部在全國正式啟動攜號轉網服務後,根據手機號碼的前幾位大家已經很難判斷其所在的運營商。那麼10天來市民是否真享受到了「絲般柔滑」的轉網體驗?運營商「溫柔捆綁」帶來的隱形門檻又是否嚴重?市通信管理局12月6日披露,眼下已有超過1.2萬名用戶辦理了攜號轉網,諮詢與投訴主要集中在授權碼有效時間偏短,以及轉網後收不到驗證碼等四方面。
  • 攜號轉網擬規定:合約機等有限制協議的號碼不能轉網
    暫行辦法規定,申請攜號轉網的號碼與攜出方無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議,或已解除在網期限限制。這意味著合約機或一些合約套餐在協議期內不能攜號轉網。攜號轉網需滿足哪些條件?暫行辦法規定,攜號轉網需滿足幾個條件,首先,申請攜號轉網的號碼處於正常使用狀態(非掛失、停機等),且已經在攜出方實名登記,申請攜號轉網的號碼還需入網已滿120日(自然日)。值得注意的是,申請攜號轉網的號碼需要與攜出方無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議,或已解除在網期限限制。
  • 攜號轉網後不能在線充值?都是騙局不要信!
    人們期待已久的「攜號轉網」才剛剛變成現實,就被騙子盯上了。近日,江蘇各地也出現了不少攜號轉網的新騙局,南京警方也貼出了防騙小貼士。攜號轉網具體步驟到底是什麼?市民們關心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攜號轉網騙局上線,江蘇也有人中招近日,三大運營商攜號轉網成熱點,不改變號碼就能自由選擇運營商和套餐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 「攜號轉網」規定施行滿一年:1200萬用戶已完成 超七成受訪者遇障礙
    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用戶可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其所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規定施行已滿一年,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70.39%的人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 把攜號轉網的好事辦得更好
    在12月15日舉行的「2021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透露,全國「攜號轉網」用戶已超過1700萬,1小時「攜號轉網」成功率總體在99%以上。自去年底「攜號轉網」服務正式在全國推開以來,經過一年多的運行,「攜號轉網」服務滿足了不少消費者的訴求,但在運行中也存在一些不順暢的問題,亟待提升服務品質、改善用戶體驗。  「攜號轉網」來之不易,也有顯著成果。這項服務從在部分地區試點,到在消費者的千呼萬喚中落地,期間經歷了近10年,付出了很高的經濟和人力成本,是一項重要的電信惠民工程,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