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成長初期的發育問題頻發,有的情況是正常的,代表著孩子在長身體,但是有的情形卻不那麼樂觀,需要家長們加以甄別,有效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例如許多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痛」,家長要是不注意的話,影響很大。
有一天晚上,阿寶突然敲了爸爸媽媽房間的門,一臉害怕的告訴爸媽,說他在睡覺的時候突然腿很痛,伸不直,而且有點像被什麼東西扯了一樣。
父母乍一聽,還以為是出現了什麼「不好」的東西,背後一陣冷汗,但是仔細想想,覺得還是應該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第二天到了醫院,拿到了檢查報告後找了醫生,結果卻發現是自己大驚小怪了一場。
醫生解釋道,這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疼痛,叫做「生長痛」多因兒童活動量相對較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和肌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等而導致。
一、什麼是「生長痛」?
對於「生長痛」的概念,大多數家長事前都不清楚,只有孩子出現了明顯的疼痛狀況才會慢慢反應過來,原來自己的孩子身體發育還有這麼一個過程。所以,對於「生長痛」的了解,家長們該多上心了。
生長痛指的是兒童下肢也就是腿部出現間歇性、肌肉性疼痛的狀況,常在夜間發作,這些部位沒有不會表現出任何的外傷,活動也正常,更沒有紅腫等跡象。所以,一般來說,孩子的生長痛都不需要特殊治療,疼痛難忍時可通過局部按摩、熱敷,達到緩解的作用。
生長痛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兒童的睡眠,給孩子及家長帶來緊張的負面影響和心理負擔。對此,父母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生長痛成長期。
二、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生長痛」?
1、活動量太大
孩子在學校的時候難以避免的會和小朋友們一塊兒跑跑跳跳,就算再內向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娛樂活動。
然而,由於兒童身體發育不健全,活動量過大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因此而出現生長痛的夜餘問題,使得兒童在夜裡難眠或被驚醒。
2、局部肌肉和肌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
從孩子的抽筋、酸痛表現中可以看出,生長痛的出現與肌肉、筋腱有著密切聯繫,而生長痛的出現,恰好就是因為兒童局部肌肉和肌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所以出現了不適的症狀,表現為間歇性、肌肉性的疼痛。
孩子的生長痛大多發生在夜間,狀況嚴重的時候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與學習,此時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
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生長痛」
1、轉移兒童注意力
醫生建議道,面對兒童生長痛問題時,轉移注意力是讓患兒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
因為生長痛不是專業的疾病,沒有辦法通過藥物的治療幫助孩子,只能通過不斷的發育改善情況,並且生長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所以家長與其擔憂,不如幫助孩子緩解。
像給孩子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吸引兒童注意力,緩解生長痛帶來的影響。
2、通過熱敷等方式緩解
生長痛的出現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發育過程中,各身體機能產生碰撞,無法平衡協調,所以才出現各種不適應。
因此,家長可以在平常孩子睡覺之前,用熱毛巾對孩子疼痛的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通過這種方法緩和孩子緊張情緒,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幫助孩子入睡,減少因為生長痛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
3、適當減少運動,給幼兒骨骼發育一個緩衝期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患兒的活動,更不需要讓孩子天天躺在家裡休養,這是兒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家長不必過於操心,也不要太忽視就好了。
因而,如果疼痛比較嚴重的話,可以讓孩子多多休息,適當減少這段時間的運動量,給骨骼發育一個緩衝期,讓肌肉儘量放鬆,不要因為劇烈活動而加重了疼痛情況,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孩子半夜被痛醒是因為「生長痛」的影響,家長深入了解「生長痛」,幫孩子做好正確護理很重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