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一二年級開始寫看圖說話練習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遇到啟發難的問題。學生不會寫,一幅圖還能簡單說上幾句話,碰上兩幅圖以上的,就不會說了。加上家長的啟發輔導往往都是比較高標準要求的,所以每當一年級有看圖說話的練習時,不是家長口述就是孩子照著家長的想法抄一遍。作為語文老師,小學低年級階段的看圖說話,重點是在表達,寫是次要的。而且對於看圖說話的要求,只要能夠準確描述出圖畫所傳達的意思就可以了,不必要去深刻揣摩。
大部分家長在看圖說話練習中,都希望孩子做到最好。比如:要求孩子寫多,超出格線,這才是有水平的表現。老師還會要求孩子,不能寫拼音,全部都要寫漢字。甚至標點符號也不能用錯,高標準的要求下,學生們對看圖說話產生了畏難情緒。其實想要做好看圖說話練習,最重要的是先要會說,表達準確以後再來寫就容易多了。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的理解,去說一說,然後再轉化成文字,這也是對寫作練習的基本訓練流程。學會看圖技巧,不管看幾幅圖,學生們就都能正確表達了。
01先找到圖的順序,鍛鍊觀察力
為什麼有些同學對多幅看圖說話理解不了呢?就是語文思維還沒建立,對連續性的圖畫還沒有找到解讀的規律。這就需要在平時的練習中,鍛鍊觀察力。也就是找到圖的順序,雖然在成年人眼中,這很簡單,但是在我們小學生眼中,就是很難找到圖標、序列號。多幅圖的序列號都會在圖的右下角,引導學生看圖先找順序,這是看圖說話練習的第一步。我們很多同學,在家長的輔導下,產生了依賴性,一看到多幅圖,就習慣讓家長來找順序,讓家長先做一番引導。自己不先思考和判斷,看圖說話練習是沒有效果的。
有序的看圖,是我們對描述故事邏輯建立的前提,多幅圖的練習,基本就是一個完整故事的展現。我們在練說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們對故事的把握能力,這是早期語言表達能力的建立。家長們的要求不要太高,可能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想法,這些內容圖畫上沒有展現,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們去說。通過流利地表達,自然就能寫出文字。激發了孩子們對看圖說話的興趣,而不是加重他們對看圖說話的畏難。
02單圖的觀察順序:先整體後局部
單圖看圖說話練習,也有觀察的順序。我們家長習慣性引導,讓孩子看了圖以後就要表達,先看圖中有幾個人物或者動物,再關聯人物或動物的關係,最後編出故事。其實想讓看圖說話有邏輯性,我們的家長可以按照先整體後局部的順序,對孩子有一個邏輯的引導。單圖的描述,基本在3-5句話,描述完畫面的基本信息即可。根據先整體後局部的順序,還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單幅的看圖說話一定要有畫面感、順序感,這樣的看圖說話才有文字邏輯。
方位的描述,對於一二年級的同學來說,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有些孩子不會看圖說話,一方面是語言表達的問題,一方面就是對方位的不敏感。單幅畫圖是最好練習方向感的,家長在引導觀察順序的時候,就可以從順序上進行引導。掌握好這個技巧,不管是單圖還是多圖,都能以順序為邏輯主線,進行表達。在前期的練習中,有些同學可能需要大量的圖畫信息來練習,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多找找這方面的圖畫內容。
03描述畫面的主要信息即可
我們家長對於看圖寫話的要求,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為寫得字數越多越好,其實我們對低年級的看圖寫話要求,就是描述出畫面的主要信息即可。不需要額外添加信息和表達深意,如果是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嘗試擴展想像力,但是對於看圖說話的基本練習,只要3-5句話,描述出主要意思即可。
在看圖說話的練習中,確實應該做到,簡單的生字詞不要用拼音代替,可以先用拼音寫好,再自己查工具或者讓家長把字寫出來,同學們儘量用漢字來描述看圖說話,以增加識字量。小學階段的看圖說話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語文學習的應用能力。家長們在輔導孩子看圖說話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問題?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