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早期威爾斯的歷史文獻中,《不列顛史》佔據重要的地位

2020-12-20 日夜朝朝暮暮

歡迎來到百家號日夜朝朝暮暮,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歷史故事是有關與威爾斯的歷史故事哦,小編了解到在中世紀早期威爾斯的歷史文獻中,《不列顛史》佔據重要的地位。這部著作創作於829/830年,後世之人多認為其作者是南尼厄斯(活躍於800年左右)。

這部史書以優美的文筆敘述了從大洪水時代以來的不列顛人的歷史,並且它對後來蒙茅斯的傑弗裡創作的《不列顛諸王史》(大約1139年)具有重要的影響。教會學者們的思想也受到世俗世界的關注,他們的思想被整理出來,並且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因為他們在文學和藝術活動的中心成為人們討論的對象。到11世紀中期,在聖大衛茲、蘭巴達恩和朗蘭特威特梅傑的教會驕傲於自己那具有創造力的環境。在這裡,天資聰穎又訓練充分的抄寫員們發揮了自己在知識上的領導地位,他們推動了拉丁語的教學,編纂早期聖徒的生平故事,並且他們還喜歡在一些威爾斯詩歌、敘事傳奇的文本邊縫處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儘管他60們的主要目標是讓基督教的精神之光普照大地,但是還有一點是不可置疑的,那就是他們共同的遺產是無比榮耀之物,他們證明了自己對其堅定的維護之心。在這個時期,這樣的活動是一次絕對鼓舞人心的生命之旅。刻有文字的石頭星羅棋布於各處的景色之中。它們用一種自己獨有的方式向世人宣告著個人在聖徒時代的信仰狀況,這也是一種用視覺化的方式塑造身份認同的過程。在經歷了大西洋風暴那1600年不停地肆虐之後,現在在威爾斯大約有535處墓碑留存下來。

那些5-7世紀期間的墓碑主要是一些豎立著的獨塊巨石,在其上面刻有拉丁文或者愛爾蘭文字,還有一些是用歐甘字母(這是一種獨特的書寫形式,這種文字是在石碑的邊緣處橫平豎直的刻寫,從而形成字母單元)書寫而成的愛爾蘭語碑刻。早在4世紀時,一個愛爾蘭人的殖民地就在西南威爾土建立起來了,建立者是來白沃特福德郡的戴西族王國之人。這個殖民地直到10世紀之前一直保持著較大的人口規模。其成員講戈伊德爾語和布立吞語,並且他們習慣在宗場所附近的石頭上用歐甘字母刻寫文字作為紀念碑。

與之相反的是,在北方威爾斯墓碑往往作為邊界的地標,或者精英階層宣示土地所有權的象徵物,它們有些建在羅馬人修建的道路邊沿,有些則在史前的或者羅馬時代的遺蹟附近出現。在7—9世紀期間,裝飾有十字架的石頭不斷出現,它們在教堂或者墓地中出現主要是用來標示墳墓的位置,而在9-11世紀期間,雕刻師們那頗具想像力的才華則在那些獨自矗立、雕刻精美的高位十字架上體現出來,例如,在彭布魯克郡的奈汶、卡魯地區的十字架,其中包含著雕刻細緻的交錯花紋圖案,它們複製自凱爾特的手稿資料,需要傑出的工藝水平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大西洋海岸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突出了。

最近學術界的觀點認為,這個時期的視覺文化存在著一種動態的、關係複雜的交流互動。這些費盡心血製作的紀念碑既有歷史意義又有藝術價值,它們都在有力地提醒著人們對於地方、區域和族商的認同,也在告訴人們這是一處處基督教的遺產。當諾曼人在1066年進入英格蘭時,威爾斯作為一個特定地域概念已經為世人所接受。正是藉助於詩人以及其他歷史傳播者的努力,不列顛人維繫住了他們的歷史認同。康布裡一拉丁作家們(把威爾斯人稱作 Britons)直到12世紀,諾曼人到來以後,他們才用來代替原來的稱呼。

這是些帶有貶義的名詞,其意思分別為「外部的土地」和「外部人」。然而,早在7世紀時,就出現在一首讚頌格溫內斯之王凱德沃倫的詩中。10世紀早期的詩歌《不列顛預言》是當時最著名的政治詩,在其中,作者也把威爾斯民族稱作,一種地域的意識不可避免地要比民族性的概念更為強烈,但是,他們是有著共同的62語言、共享的文學和共同的法律的。

他們欽慕著聖徒,對其有著無盡的崇拜,他們願意接納基督信仰的教義,因為這是上帝賜予他們祖先的,這在(威爾斯)認同的形成中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量,讓他們倍感驕傲。威爾斯的意識已經變成了現實。威爾斯的統治者和人民該如何面對資源充足、武裝先進的諾曼入侵者呢? 大家可以就著這個問題去探索一下威爾斯的歷史哦。

各位網友們,看完今天的故事,你對這段歷史有了什麼新的認識跟見解呢?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區進行留言探討,把你的觀點分享給更多的網友,如果你喜歡小編分享的歷史故事,也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想看更多好看歷史故事,可以關注我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威爾斯史:古老的威爾斯人的血脈和種族
    在這所燈光昏暗的小屋內,他用本地語言寫了一部威爾斯的傳奇史。這本書一直到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末期都是暢銷書。這部叫作《早期時代的鏡鑑》的歷史書敘述精彩,作者在其中向世人描述了威爾斯人的光榮起源。伊文思充滿感情的寫作是針對英格蘭人的諷刺而來的。當時英格蘭人把威爾斯描述為「世界的落後地區和「諾亞洪水產生的垃圾」,這令威爾斯人感到厭惡。
  • 從6世紀末起,威爾斯成為了羅馬文化和基督教的主要支持者
    百家原創作者:雲彩講歷史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雲彩講歷史,小編今天繼續給大家講新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威爾斯嗎?小編要和大家講一講中世紀早期的威爾斯,威爾斯在不列顛的西部,那時羅馬人的基礎相對比較弱。而且在這一地區,統治者保留著氏族組織的形式。
  • 亞瑟王傳奇:一個虛構人物在中世紀的盛衰,亞瑟真的存在過麼?
    她說:中世紀的亞瑟王風光無限,他被人們推崇為不列顛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並廣為傳誦。中世紀中期的歷史學者借鑑《不列顛編年史》和《威爾斯年鑑》之中的記載,重新塑造了一個符合中世紀君主的形象的亞瑟王,他的騎士們也開始逐漸被各地的作者創作出來,加入到了亞瑟王的故事中。亞瑟王從單一的人物,發展成了一個巨大的體系,囊括了宮廷、騎士和浪漫故事。
  • 歐洲中世紀傳說中最偉大的巫師:梅林
    然而,不同於改編的劇集,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梅林這個角色?他與亞瑟王之間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火焱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探尋一個真正的中世紀魔法世界。梅林(Merlin,威爾斯語:Myrddin)是一位中世紀的傳奇人物,長期活躍於亞瑟王傳奇和威爾斯的詩歌中。
  • 英國國名簡史:到底是「英吉利」,還是「不列顛」?
    要了解這個有趣的譯法,得從其國名中的「不列顛」講起。「不列顛」到底是什麼?不列顛,英語是「British」,來源於「Briton」或「Britain」(威爾斯語稱為Prydain)。其語源估計來自於凱爾特語,意即「有紋身的人」。這也許是因為當地的居民,尤其是男性武士,都喜歡以靛藍染料塗抹身體的緣故。
  • 西方中世紀編年史的代表作——《歷史之花朵》
    作者:劉城(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西方中世紀的編年體史書起源於基督教會,早期的編年史家大多是生活在修道院的修士。如13—14世紀產生自聖奧爾本斯修道院的編年史被認為代表了中世紀教會修史的最高水平,堪稱中世紀文化發展高峰的代表作品。聖奧爾本斯編年史由多位修道士接力完成,最初的開創者是溫德歐弗的羅傑。
  • 英國威爾斯為何不折騰?
    除了本土的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斯這三個獨立個體。而現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在鬧獨立。唯獨威爾斯很安靜。而從歷史來看,威爾斯全稱是威爾斯公國。在大不列顛的建國歷史,甚至比英格蘭還要長。在3000多年前的威爾斯人在威爾斯就建立了早期國家,此後一直發展很穩定。
  • 中世紀史學家格裡:歷史才是對「歐洲認同」最具威脅的事物
    在四十年的教學和研究中,他總是活躍在學術前沿,這些年間的中世紀史重大議題都有他的參與、引導和推動。近年來,格裡教授在歷史學領域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努力中,因其理論、方法和成功的國際合作,在歷史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目前他正領導一個歐美合作的多學科團隊,研究中世紀前期倫巴第人跨越阿爾卑斯山的遷徙案例,在義大利和匈牙利等地,利用古代墓地採集的DNA進行多角度的比較研究。
  • 威爾斯史:龐特尼威德洞穴,是威爾斯已知最古老的人類生活地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故事是關於移居、定居、衝突、變遷、持續的歷史。它開始於舊石器時代。在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威爾斯完全形成的千百萬年前,這塊土地被幾百米的冰層覆蓋。這些不可滲透的冰蓋物推動了威爾斯環境的進化。在那個階段,不列顛和歐洲大陸經常是有一部分相連接的。
  • 不列顛島恩仇記:威爾斯先祖不列顛人在羅馬時代的若干詭異傳聞
    不過也難怪,這時候的整個凱爾特人(包括歐洲大陸上的高盧人和不列顛島上的不列顛人)族群說穿了就是一系列的蠻族部落,撐死了是些部落聯盟。而不列顛人孤懸海島,遠離文明中心,更是負面典型,《英國史》作家屈勒味林說的很明白了,這些傢伙們沒有領土的觀念,所謂的「王」也不過是部落的酋首。就算是凱爾特人中最文明開化的高盧人也經常把自己的聚居地放把火燒了,舉族遷徙。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中世紀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雖然在某些語言中,中世紀是用單數標記的,但很難將時代視為年齡複數以外的任何時代。這部分是因為這段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包含的眾多主題,部分原因在於時代內的時間順序。
  • ...Bubbles),不列顛政府與威爾斯、蘇格蘭、以及北愛爾蘭(地方...
    2020-11-25 02:09:48來源:FX168 英國威爾斯政府:不列顛政府將為聖誕節放寬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聚會規則,(本地最多)可以允許3個家庭在12月23-27日期間組建聖誕節聚會小組(Christmas Bubbles),不列顛政府與威爾斯、蘇格蘭、以及北愛爾蘭(地方)政府就此達成共識。
  • 激情與歷史:以法國中世紀史研究為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埃裡亞斯在《文明的進程》(1939年)一書中提出,赫伊津哈筆下那些好勇鬥狠的中世紀騎士與上層,在絕對君主制下的宮廷裡卻遵從禮儀規範,對自身情感進行嚴格約束。因此,在埃氏那裡,中世紀末期以來的歐洲歷史被描述為從自然(情感-衝動)向文化(理性-超我)演進的「文明化」過程。埃裡亞斯把情感克制視為前現代與現代的分水嶺,強調隨著現代性的加強,人們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情感壓抑。
  • 除了無所不能的貝爾 關於威爾斯你能知道更多
    北愛爾蘭紅手旗關於這個紅手旗,插播一段很恐怖的傳說~在中世紀早期,當地貴族們在爭奪王位,約定比賽划船,手先摸到岸上的贏取王位。當然,這裡要提到一個歷史題材的遊戲《十字軍之王2》(《Crusader Kings II》)與paradox公司其他幾個歷史題材不同,這款遊戲主要的時間在中世紀,玩家扮演的角色也並非一個國家,而是一個貴族領主。彈幕視頻網站上,一位叫做「稚嫩的魔法師」的up主做過一系列該遊戲題材視頻。而遊戲當中一個玩法因為他反覆地在「格拉摩根」這個伯爵領上使用而被稱作「格拉摩根的詛咒」。
  • 陳恆:城市歷史不同於「城市史」
    - 1 - 城市歷史、城市史與城市研究 歷史記述是人類最古老、最持久、最有活力、最能激發人們想像力的文字體裁之一,世界歷史編撰又是歷史編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威爾斯——紅龍的故土」歷史文化展
    在威爾斯,龍象徵著對於英格蘭侵犯的抵抗。  新華網重慶頻道3月5日電(李相博)作為第七屆威爾斯周的重頭戲,「威爾斯——紅龍的故土」歷史文化展昨日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開幕,即日起至6月30日將免費開放,市民可欣賞到百餘件首次來渝的威爾斯珍貴文物。英國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珍藏的百餘件珍貴文物、圖片、視頻和音頻資料首次遠渡重洋來到重慶,向市民反映威爾斯為世界文化作出的眾多貢獻、工業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現代世界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 彭建華 | 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與騎士精神
    人們對中世紀的騎士制度與騎士精神的整體觀念是通過歐洲中世紀的宮廷文獻、歷史文獻中的戰爭紀事、騎士團的殘存文獻、豐富的騎士敘事文學等建構起來的。M. 基恩《騎士制度》寫道: 「從chevalier變格派生的chivalry一詞,其語義是很難確定的。在中世紀,該詞以不同的語義和語義色彩被不同的作者使用,用於不同的語境。
  • 論著選刊 | 2015—2016年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學科發展報告(下)
    在「古代世界的生成和成長——中國世界古代史2016年會」提交的希臘史方向論文中,以「記憶與認同」主題的論文數量為最,體現了我國希臘史學界對於近幾十年來由「新史學」潮流所引領的思想文化史轉向的重視。即使是傳統上佔據優勢地位的政治史研究,學者們也更傾向於從一些新的角度去展開思考,如「表演文化」、民主秩序「等等。
  • 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文本如何變成文獻和書籍
    如果不了解塔銘的生產過程,就不能通過這些痕跡重建歷史事實,容易被誤導從而得出有悖事實的結論。因此,在通過文獻了解歷史之前,必須研究歷史文獻本身的歷史,應當把文獻當作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而不是將文獻中的記載或信息當作歷史本身。上述幾位專家的討論反映出當下文獻研究已不僅僅立足於文本本身,物質、文化等因素對文本內容及其傳播的作用正在彰顯,文本的物質載體以及文本在物質意義上的呈現方式開始進入學者的視野。
  • 別再被影視劇騙了,被徹底英格蘭化的亞瑟王,其實是威爾斯人
    說到亞瑟王,這次在威爾斯才忽然意識到:常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英國人亞瑟王,其實發跡在威爾斯。許多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也都能在今日威爾斯的某個中世紀山丘堡壘、山崖、河流中找到種種註腳。卡美洛城堡是黃金時代的亞瑟王朝統治中心,儘管今日在英格蘭就有兩處鄉村自稱是城堡原型,但根據《不列顛諸王史》中記載,卡美洛的原址其實位於威爾斯巫師梅林的家鄉,在今日威爾斯南部。而且,最早有關亞瑟王的傳說是用威爾斯語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