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智博會「數字經濟百人會」上,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刁志中圍繞「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建築產業數位化未來」這一主題,分享了廣聯達的產業洞察、技術探索。
刁志中表示,數位化轉型,顛覆了傳統的建造和管理方式,通過軟體和數據打造數位化的生產線,讓建築行業提升到現代工業級精細化水平。
對於如何更好地擁抱數位化轉型,刁志中分享了「三全·三化」的理論,即:傳統產業+(三全·三化)= 新產業。也就是說傳統建築產業從全要素、全過程、全參與方三個方面進行解構,再通過數位化、在線化、智能化進行重構,形成以數據為依託的新的生產要素,構建以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為代表的「三新」生產力。這一數位化轉型的新範式,必然會推動各細分行業及子領域的革新。
在需求端,刁志中分析到,建築產業的全面數位化升級將開闢全新的場景。傳統的開發商蓋房子、消費者買房子的方式,將轉變為消費者藉助VR/AR等可視化交互技術、定製出極具個性的房屋和家居方案,而開發商則通過「數字建築」所表達的定製需求進行開發建設,實現按需建築,一戶一房。也就是說,地產企業將會在數位化變革的浪潮下,催生出全新的「客戶價值設計」戰略,通過數字建築來實現產品內在模塊化和部件標準化,再藉助標準化的不同組合,基於客戶個性需求,實現每個戶型產品的定製化,從而做到藉助大規模實現個性化的定製。
刁志中介紹道,目前業內已經有企業通過精準高粘性聚客平臺、「即插即用」產品開發體系、「柔性供應/技術」開放系統、端到端一體化信息系統,全面定義產品研發和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定製化的家裝服務。可以暢想一下,未來買到房子絕不會是千篇一律、標準化預製的房子,而是一個獨一無二、個性定製的「家」,讓用戶真正擁有個性化空間定製、裝修選配、和互動設計的可能。而在供給端,建築產業的全面數位化升級更是會開闢出全新的模式。刁志中介紹道,利用BIM技術,結合網際網路雲+端架構和三維可視化,大數據等數位技術,能夠為地產建設方提供端到端的數字一體化管理平臺。這一平臺將涵蓋地產精裝定製業務鏈條的各個環節,無論是B端的管理環節還是C端客戶的參與互動環節,平臺都提供入口和技術支撐,真正做到基於BIM技術的網際網路平臺全鏈路打通。
具體來說,會從以下三個方面,顛覆傳統模式。
首先,未來的建築「建兩遍」,先虛擬建造,再實體建造,相互融合。通過數字虛擬建造,將生產對象,生產要素、管理要素等通過各類終端進行連結和實時在線,並對施工生產、商務、技術等管理過程加以優化,提高工程建造的整體運營效率、管理效率和決策效率等,實現精益實體建造。
其次,未來房子的建造將是「工廠製造+現場建造」的廠場一體化,即通過數字虛擬和物理實體這「兩條生產線」,既能實現看得見的生產設備的自動化,也能實現看不見的數據流動的自動化。也就是說,通過融合工廠生產和現場施工的一體化「數字生產線」,可以充分連結工廠與施工現場,以現場工業化施工驅動工廠工業化生產,實現智能化的生產調度、物流調度、施工調度等數據流動的自動化。
在物理生產線,通過數字工地與實體工地的數字孿生,實現對人員、機械、材料等各要素的實時感知、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形成「智慧工地」。再通過引入數控工具機、機械手臂等先進生產設備,可以實現工廠生產的自動化和柔性化生產。
最後,未來的建築工地是「自働化」的。依託數字建築平臺的項目大腦,通過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用數據和算法來驅動現場作業,管理人員在遠程進行監控和決策,現場由機器人、無人機進行掃描建模和現場作業,整個過程通過數位化模型來驅動,實現現場工地的自働化,從而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有效避免現場質量缺陷和安全事故。在竣工階段,最終為消費者交付兩個「建築」,即物理實體建築+數字虛體建築。通過數字虛體建築不僅可以隨時追溯項目建造過程的各類信息和數據,而且可以為後期建築智慧化運維提供信息模型和數據支撐,保障建築全生命周期健康運行和有效使用。
新聞面對面: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在消費升級拉動、科技發展驅動等作用下,傳統建造模式可以從哪幾方面數位化升級?
刁志中: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賽道,並會從五個維度驅動產業創新、助力行業升級。首先是智能化生產,在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方面,數位化轉型正在徹底顛覆傳統的生產模式,向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其次是社會化協同,就是基於網絡來創造新的價值,使各參與方之間產生協同效應。第三個就是個性化定製,例如以用戶為中心、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柔性生產模式。第四是服務化轉型,數位技術能夠衍生出更多增值服務,實現價值鏈的延伸。最後是生態化共贏,形成商業生態價值鏈。
對於建築產業,亦是如此。數位化轉型顛覆了傳統的建造和管理方式,通過軟體和數據打造數位化的生產線,讓建築行業提升到現代工業級精細化水平。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廣聯達在數字建築的實踐中,有相關項目在重慶落地嗎?
刁志中:目前,廣聯達的產品已經基本覆蓋重慶所有在建項目,絕大多數產品都在各個項目上落地應用。首先是數字造價類產品,像算量和計價軟體,基本達到了人手一套的覆蓋,造價人員通過應用軟體,不但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為建設行業積累了大量經濟指標,為行業建設經濟提供了一些參考依據。
其次是數字施工類產品,智慧工地、BIM建造也在一些示範項目進行應用,尤其智慧工地的生產、進度、物料、勞務等已逐步進入普及階段。今年6月廣聯達推出的數字項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臺,進一步整合了各業務數據,為項目提供了整體的數位化解決方案。隨著這些產品的應用,真正實現了企業的精益管理和降本增效的目的。重慶的一些地標性建築,譬如朝天門來福士廣場、重慶西站、萬達文旅城等都在用廣聯達數字施工的系列產品。
另外,數字城市相關產品也有相關應用,如一些產業園區開始規建管一體化CIM平臺,它主要的作用是構建城市數字空間基礎設施,來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開闢出「細胞級」的精細化治理水平。
通過數字造價、數字施工、數字城市、數字金融等產品的應用,廣聯達致力於通過數字建築平臺來促進建設行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本次智博會上,廣聯達與重慶經開區籤約,也會共同推進重慶的建築數位化進程。未來,也將以《中國建造2035戰略》為契機,大力推進重慶建設行業的智能、環保、綠色變革,著力打造數位化示範項目。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談談對重慶,以及第二屆智博會的印象?
刁志中:重慶不僅是智博會的舉辦地,也是「中國建造2035戰略研究」的啟動地,正致力於打造出數字經濟時代具備區域領軍效應的「中國智谷」。在這樣的發展機遇下,我們希望發揮產業價值和技術優勢,在重慶「兩江四岸」、智能建造,乃至整個建築行業的轉型升級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並攜手產業各方,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浪潮,重塑產業模式。
廣聯達第一年參加智博會,感受到參展企業數量非常多,也是很重量級的。其次是論壇議題很廣泛,覆蓋面也非常廣。同時,參加會議的陣容很強大,包括國際的,國內的這些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一些大的央企、國企都積極來參加會議。
最優秀的企業,最優秀的思想在這兒碰撞,對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些新的技術確實很集中地在重慶智博會進行展示,大家一起互動,是很好的一種方式,讓我們感受新的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智慧生活,智慧工作和智慧社會。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