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勾選、強制銷售保險產品 借貸平臺「套路」借款人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藍鯨財經

「被保險」、強制購買保險、暗扣保險費導致借款金額與到帳金額不符,這類「抱怨」頻頻出現在借貸平臺的借款人口中。借貸平臺是否捆綁搭售保險產品,銷售流程是否合規,真相究竟如何?

近日,藍鯨保險調查發現,目前,不少借貸平臺確實存有默認勾選保險產品、強制購買保險產品否則無法取得借款的情況。從保險產品提供方來看,包括眾惠相互、眾安在線、易安保險、大地保險在內的多家險企,均與借貸平臺存在合作關係。

經營欠規範、消費者無充分知情權與自主選擇權,對此,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逐一指出借貸平臺的「疏漏」之處。

衝突四起:借貸平臺、保險公司頻頻被投訴

藍鯨保險查閱數個借貸平臺上的貸款流程。

首先是維信卡卡貸,屬上海維信薈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主要為信用卡持卡用戶提供日常消費的信用卡餘額代償服務,用戶可在提交申請、驗證個人資料、在線完成授信審批後,獲得平臺提供的授信額度,完成信用卡代還服務。

通過卡卡貸選擇借款2000元,還款期3個月,在走完前期流程後,借款協議待確認頁面出現兩份保險協議。一份出現在頂端,列入借款協議,借款人向陽光信用保證保險公司投保「個人貸款保證保險」,每月支付保費3.37元;另一份,則向眾惠相互投保「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且默認自動勾選,保障期限3個月,保費299元。

藍鯨保險嘗試取消勾選,卻發現無法進入到下一流程,是否意味著強制購買?帶著疑問,藍鯨保險聯繫到卡卡貸工作人員。

「假如不購買保險,就沒有辦法從卡卡貸上取得借款」,卡卡貸工作人員向藍鯨保險表示,同時聲稱,公司與不少保險公司均有合作關係,「目前,我們平臺的保險費用在299元至1999元之間不等,主要是根據個人的借款金額及借款期限決定,保費是直接繳納給保險公司的,平臺沒有從中抽取費用」。

無獨有偶,一家名為小贏卡貸的平臺,在貸款過程中,配置眾安在線的「個人借款保證保險」。儘管未默認勾選,但小贏卡貸工作人員同樣向藍鯨保險介紹稱,「不購買保險,就無法取得借款,保險費在首期還款金額中繳納,費用根據借款金額及期限調整」。

此外,及貸平臺也出現配置保險產品的現象,該產品是由易安保險承保的「借款人意外險」,借款1萬元,還款期12個月,需繳納470元/年的保費,借款到帳時自動扣除。

不同的是,儘管及貸平臺上也默認勾選保險產品,但借款人可選擇取消,取消後,頁面出現「借款人保障計劃有助於提高借款通過率,一旦取消借款審核將可能不通過」字樣。

而在部分投訴平臺上,包括前海財險、永安財險、大地保險在內的不少險企,均有涉及借貸平臺的被投訴記錄。

舉例來看,有借款人投訴稱,在惠花花及秒購平臺進行借款時,實際到帳金額與借款金額不一致,事後發現被扣除大地保險的保費。藍鯨保險根據投訴人提供的保單信息,聯繫大地保險工作人員,對方表示,該保單為「公共運輸工具意外傷害保險」團體保險,「應該是從惠花花或秒購平臺上投保的,之前有過一段時間合作」。對此,藍鯨保險嘗試通過惠花花及秒購平臺進行借款,但兩平臺官方網頁均無法正常打開。

高溢價、捆綁銷售,借款人無意間「被保險」

此外,藍鯨保險逐一聯繫眾惠相互、眾安在線以及易安保險,上述三家險企均表示「確實與借貸平臺存在合作關係」。

「我們主要負責設計產品,並不涉及到運營銷售,卡卡貸只是渠道之一」,眾惠相互回應藍鯨保險稱。

「眾安在線主要為小贏卡貸平臺的借款資產提供信用保證保險,具體模式是對平臺撮合的每個借貸合同進行逐單承保」,眾安在線表示,「小贏卡貸會在用戶充分授權的前提下,將承保所需的數據同步給眾安在線」。

當保險銷售的主動權轉移到借貸平臺方,整個借貸流程是否存在不妥之處?

根據投訴案例來看,不少借款人反映,是在貸款發放後,發現實際到帳金額與借款金額不一致,甚至是在還清所有貸款之後,才發現自己「被保險」,並且對保險合同及保障範圍一無所知。

舉例來看,在卡卡貸平臺上,展開「保單信息」後,下方確有顯示《投保須知》及相應的條款文件,但藍鯨保險多次嘗試點擊連結,隨之而來是卻是一堆亂碼。對此,卡卡貸工作人員表示,「可能是APP軟體系統不穩定」,當藍鯨保險詢問是否可通過郵件、簡訊等方式獲取保險合同時,對方即含糊表示「可以多試幾次,或者嘗試通過微信平臺了解」。

「可能還是在經營過程中有不規範的現象」,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粟芳表示。

「明顯存在捆綁銷售的情況,從經濟學市場來說,交易雙方意向需要達成一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對藍鯨保險分析稱。

「由於銷售場景較多,網際網路保險在某些銷售流程中,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搭售或強制銷售行為,但並非借款人意外險單獨所有」,一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業務負責人對藍鯨保險表示,「監管和行業非常重視這一問題,也在不斷加強對保險中介機構銷售流程合規性要求,包括保險公司內部,也一直在自查自糾」。

除此之外,保險產品的高額保費,也令借款人難以理解。據了解,眾惠相互及易安保險官網,針對個人的基礎款意外險分別為100元/年、80元/年,而借款平臺上的價格,分別為299元/3個月、470元/年。

儘管不能將保險產品直接進行對比,但從定價來看,數位業內人士紛紛對藍鯨保險表示,「就意外險產品而言,確實溢價較高」。

「借款人意外險與普通意外險相比,產品費率的釐定角度、風險等級不一樣,不能簡單用貴或便宜去評判」,上述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業務負責人對藍鯨保險表示,「保險公司對某些借貸平臺上的人群選擇,判定的風險等級較高,導致定價比普通意外險看上去高。此外,從實際情況來看,該類產品出險概率也相對較高」。

過猶不及,借貸平臺強化風控卻踩監管「紅線」

多位保險業內人士對藍鯨保險指出,借貸資金配置保險產品,從平臺方的角度而言,屬於風控手段,例如在卡卡貸平臺上,資金提供方徽商銀行要求借款人購買信用保證保險,即是出於對風險的把控。

「如果借款人發生意外,首先支付平臺的貸款本金和利息,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保險本身也是為了保護貸款資金的安全性,從這個角度來講,無可厚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藍鯨保險分析稱。

「但市場交易要遵循自願原則,大家意向一致達成交易,如果信息披露很不充分,導致忽略或默認勾選,這樣的話就有些不好的嫌疑」,朱俊生補充道,「如果強制購買,沒有有效的信息披露與消費者告知,或者雖然可自主選擇,但默認為購買且取消購買手續繁瑣的話,這種現象確實是值得關注的」。

事實上,監管對於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早有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草稿)》消費者權益保護明確指出,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要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不得採取默認等方式剝奪消費者意思表示過程。此外,第三方網絡平臺在銷售自身或第三方的產品或服務時,應當通過清晰顯著、明白無誤的形式,將保險產品設置為消費者自主選擇項,不得以默認選項的方式「搭售」保險產品。

「理論上來講,在進行貸款時,如果資金提供方對借款人的資信能力存有懷疑,有權力要求借款人購買保險,包括信用保證保險、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等,這也是平臺對自身利益的維護」,粟芳指出。「但從流程上來講,應該是借款人提供了還款能力的證明後,假若還款能力還有所不足,平臺再要求購買保險,而不能強行要求借款人買保險」。

此外,粟芳指出,在借貸關係中配置保險產品本身存在合理性,但需要做到合同、條款的完全公開透明,即完全的信息披露,此外,還需給予消費者充分的選擇權,例如可通過其它途經,來代替保險產品購買,繼而證明存在還款能力。

「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包括傳統的保險產品銷售,確實跟消費者心理之間存在一些衝突」,上述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業務負責人對藍鯨保險表示,從保險公司、平臺角度來看,更多希望業務流程簡化、簡便,消費者則希望有更多自主選擇權,「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保險公司也不斷在迭代,嘗試達到平衡」。

相關焦點

  • 中青報:旅行服務平臺仍默認搭售保險 哪來的膽子?
    原標題:旅行服務平臺仍默認搭售保險 哪來的膽子?   這些企業也別太自信,還是早點把「豹子膽」收起來為好,要認識到消費者不會一直無力,政府的監管和處罰也不會一直不對等。
  • 網購出境遊被默認勾選3份保險 旅遊意外險市場難平靜
    原標題:網購出境遊竟然被默認勾選了3份保險  端午節剛過,暑假旅遊高峰期卻如約而至。對於消費者來說,選購旅遊產品,早已不是以往的「門店」選購了。如今,只要有臺電腦,就可以在旅遊產品的「海洋」中徜徉,選購。
  • 親測7家平臺,3...
    關於涉嫌變相收取砍頭息的問題,閃銀答覆如下:用戶在閃銀平臺完成借貸服務後,除借款本息和增值服務外的其他費用為第三方平臺提供的相關服務費,並非強制砍頭息。其中,擔保憑證是第三方擔保平臺向用戶發放的一種虛擬憑證(用戶自願選擇勾選,非借款必選項),旨在幫助用戶更加便捷快速的享受到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
  • 細數那些刷屏的年度榜單 你跳了多少默認勾選的坑
    揭秘「攜程」坑人「陷阱」》稿件,和演員韓雪的微博曝光遭遇攜程多次捆綁銷售,陷入了輿論漩渦。消費者在攜程預訂機票、火車票時,頁面默認勾選購買一些其他產品,如酒店優惠券、機場貴賓休息室等。   其實早在去年4月就有消費者指出攜程網在機票銷售上有默認勾選捆綁銷售行為,並向中消協進行反映。5月,攜程網發布了整改報告,向消費者道歉,並列出整改措施。而也有網友反映,多家旅遊平臺都這麼幹。
  • 智行App默認勾選「加速包」引用戶不滿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此前,不少消費者通過智行App搶票時,選好行程時間、車次等信息後就興衝衝地確認,直到付款後才發現默認勾選了「加速包」、多扣了十餘元到幾十元不等。默認勾選設置,是否侵犯用戶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 民間借貸合同中,若是有這一條約定,借款人必須要千萬小心
    簡介:民間借貸合同的糾紛審理,既可以選擇去到法院,也可以選擇去到仲裁。在當下的整體環境下,如果民間借貸合同中約定的是仲裁,作為借款人,必須要非常留神,防止自己陷入套路貸之中。金融機構的放貸門檻一直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和中小微企業想要融資貸款,難度可想而知。
  • 支付寶年度帳單小字體默認勾選「愚蠢至極」還是「聰明過頭」?
    毋庸置疑,支付寶方面的姿態還是高的,錯了就承認,而且知錯就改,做出了取消默認勾選、已經被默認勾選者可以選擇相應選項取消授權的應對措施。不過,想必不少人難免心存狐疑,支付寶年度帳單設置默認勾選項關聯芝麻信用的做法,究竟是無心之過還有有心之作?初衷究竟是「希望讓用戶知道」還是希望讓用戶蒙在鼓裡?
  • 巧立名目收取「砍頭息」,網貸平臺挖坑等借款人往裡跳
    由於此前畢業旅行「經費」緊張,小梅在某第三方信貸推薦平臺上找到了指上旅行APP,當時平臺上寫的是借3000元,分三期還,最後只需還3090元。「到手時傻眼了,只有2096元,APP客服告訴我扣掉的904元用來給我買違約保險。後來我仔細一看三期還款時間一共1個月,每期10天。粗算下來借款年利率超過300%。」小梅說。記者了解到,隨著監管趨嚴,如今各個網貸平臺套路越來越隱蔽。
  • 象牙塔裡的借款人:填虛假信息,以貸養貸擼平臺,終致十數萬債務爆發
    李宇補充道,平臺根本沒有問是不是學生,就象徵性的走了下流程。柒財經就此情況聯繫錢站,相關工作人員稱「首先是滿22周歲才可放款,申請的時候借款人勾選協議的(承諾不是在校學生),而平臺也不清楚滿22歲的借款人到底是不是學生」。
  • 套路貸與民間借貸、高利貸、非法討債的界限
    民間借貸、「高利貸」中的債權債務關係基於當事人意思自治而形成,借款人在籤訂借貸合同時對借款本金之外的利息部分金額是明知的,出借人不具有通過「套路」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套路貸」犯罪中,放貸人以「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公司」「諮詢公司」「擔保公司」「網絡借貸平臺」等名義對外宣傳,以低息、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款為誘餌,繼而以「保證金」「行規」等虛假理由誘使借款人基於錯誤認識籤訂金額虛高的「借貸」協議。
  • 信保新規解讀:「助貸+保險」模式,未來如何展業?
    然而,助貸業務違規搭售保險,強制借款人購買保險的事件屢見不鮮。那麼,監管辦法的出臺是否限制了助貸+保險的模式,未來應該怎麼做? 個人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壞業務」,反而是規範金融秩序,規範線上借貸的「好業務」。 然而,現實來看確實亂象頻發,強制銷售保險、藉助保險進行砍頭息的現象屢見不鮮。關鍵點到底在哪裡呢? 有三大觀點因素: 第一、融資性信保業務不能作為事前增信。
  • 同程旅遊網被指捆綁銷售保險
    (原標題:同程旅遊網被指捆綁銷售保險)
  • 套路貸、校園貸、非法集資……法官教你防範借貸風險100條
    第50條 非正規小貸公司往往會成為「套路貸」「校園貸」的重要環節,借款人無法還款後,出借人往往會介紹借款人向非規範小貸公司借款,用於償還自己的借款。該小貸公司往往又會介紹第三方向借款人出借,而自己掌握借款人的銀行卡,實現「多借少付」,借款人在「套路貸」中越陷越深。
  • 同程金服被指變相收取「砍頭息」 高富帥平臺也「套路」你了麼?
    對此,Tech新金融採訪到同程金服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遊權益卡』是一款包括多種旅遊權益的產品。』旅遊權益卡』包括機場貴賓廳,高鐵貴賓廳,導遊卡,接送機優惠等廣受歡迎的權益。該產品宗旨是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多場景化的旅遊服務,消費者可自主選擇是否購買』旅遊權益卡』, 『旅遊權益卡』的銷售頁面無任何默認勾選項,不存在強制消費行為,更不涉及違規收取砍頭息。」
  • 保險銷售的套路和被套路,平安保險的招聘啟示背後的那些心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保險是有很多套路的,也存在著很多的不靠譜。那下面的內容會讓知道保險銷售的背後是什麼?保險銷售究竟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這樣?像硬幣是有正反面的一樣,這篇文章就是給大家看到這些保險銷售的反面。從被騙到欺騙、從被套路到套路,坎坷和辛酸並存的套路。
  • 百融雲創旗下導流新型套路貸,借款人前2月先還一半,年利率78%
    近期,警方與中國裁判文書網分別披露了現金貸暴力催收的相關涉黑案件;更有老友現身投訴,一種新的貸款套路正興起:在沒有機會看合同的情況下,借款人網貸15000元,前兩個月就得還7137.48元,綜合年利息近80%。這不僅遠超借款人的負擔能力,也涉嫌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貸款利率紅線。律師忠告老友們,對於現金貸,千萬別碰!千萬別碰!千萬別碰!
  • 多數金融借貸APP未遵循「最少夠用」原則
    《規範》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在收集個人信息時應遵循最少夠用原則,金融借貸APP可收集兩位常用聯繫人的聯繫方式,僅用於金融機構在借貸人逾期不還款時進行催款,應允許用戶在金融借貸應用中手動輸入緊急聯繫人信息,而不應強制讀取用戶的通訊錄。
  • 被立案的錢寶科技換身份套路借款人,其貸超存在714高炮等借貸APP
    警方表示,這些APP借著助貸的馬甲,實際上以信息評估費用套路借款人,並無法借款。 時隔8個月,市面上又出現類似情況,只不過當初的「信息評估費」已經化身「VIP會員」。據用戶向WEMONEY研究室反映,在一款貸款超市裡下載了「芒芒分期」借款APP,填完身份信息和銀行卡後,就被強制划走298元VIP會員費。
  • 總結網貸平臺的套路,看完你還敢網貸嗎?
    如果大家的資質很好,永遠不建議網貸,這裡套路太多,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總結的網貸平臺常見的套路,希望警醒想入坑的人。一、有保費的。例子:捷信、玖富萬卡等。二、砍頭息的。醫美貸給米錢包買買分。四、套路貸。(老年人的房抵押、被不斷套路借貸等)五、7-14高炮。(利率高、砍頭息)六、3天5天7天強制下款。(填完資料直接個人放款,利息比本金多。)七、點一次查一次徵信的(貸前審批)消費金融、銀行的產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