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名官兵輾轉高原,僅用十幾個小時,印度看到這一幕不淡定了?

2020-12-17 狙擊前沿

據海外網於6月7日發布報導,目前由湖北某部空降旅舉行了千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任務,只見視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數千名空降部隊的官兵,以及幾百臺的重型裝備、大型物資都運送到了中印邊境地區,而耗時只用了幾個小時,就完成了千裡跨越增援的任務,從湖北到西北高原,用時之短,十分的令人欽佩。

不過此次的運輸方式也令外界眼前一亮,這次長達數千公裡的調動,解放軍更多的是採用民用的交通工具,其中就包括民航、高鐵、公路物流等多種方式。而且在鐵路貨運站還採用了火車平板來託運大型的坦克、裝甲車輛等等,而在裝甲部隊的遠程機動作戰中,重型卡車往往擔負著重要的角色。目前,以我國的科研製造水平,可以完全獨立自動的生產重型運輸車輛,在技術上並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從目前中印地區的緊張局勢來看,就方顯的尤為重要,而印度的後勤使用中只是普通的卡車,這也讓人驚問,這號稱世界上第一重(68噸)主戰坦克的「阿瓊」該如何機動是好?

所以說,從這點上就看到了兩國在裝備方面的差距,而對於我國的汽車工業來說,運送這種六七十噸重的主戰坦克的工具是完全成可以自行生產的,技術上也比較成熟,同時配上我國發達的交通網絡,可以迅速地出現在的全國各地的邊境地區。但是對於印度來說,這等於是給他自己出個難題,而印度國內的汽車、鋼鐵、軍工等企業還是非常薄弱,這點從「阿瓊」坦克的研製時間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耗時46年,這足以讓世界嘆為觀止,相對於其它國家,這用時足足可以造出兩代主戰坦克了。

現代化作戰的今天,全世界都在追求快速調動、快速用兵的能力,因為事實證明,「先下手為強」並不是一句空話。如果哪個邊境地區發生了戰事,那麼一線部隊堅守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是要求後繼增援部隊要快、穩、狠,才能打贏現代化戰爭,這也是防禦我國國土的基本要求,所以說從這些畫面上看,足以震驚印度網民,在實力面前還是不要妄自挑釁大國的底線。

相關焦點

  • 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這將意味著,過去的「救命氧」變成現在的「保健氧」,官兵急性高原病發病率顯著下降。在持續數月的中印邊境軍事對峙中,中國強大的國防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為我軍提供各種適應高原作戰的先進武器裝備,有效阻遏印度方面的軍事冒險圖謀,確保領土主權的安全。
  • 高原這一幕如此眼熟?
    不過今年的情況大有改善,我軍邊防一線部隊配發了大量的新式防寒服等高原防寒裝備,同時也從帳篷搬到了敞亮恆溫的新型營房。這種營房不但可以防風保暖,還可以依靠太陽能等新能源進行發電,24小時為執勤官兵提供熱水。反觀印度一方,只能在高原的寒冬中裹緊二手棉大衣睡在雪窩子裡面。
  • 近13000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投入玉樹抗震救災
    這是用生命換來的生命名單:震後54小時,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救出藏族女孩次仁拉姆;震後72小時,武警某部九連連長姬曉軍成功救出尼瑪佳希;震後74小時,武警某部二連官兵成功救出一名中年婦女,姓名不詳……  這是用生命換來的生命傳奇:武警玉樹支隊救出被壓埋群眾900人,玉樹軍分區官兵救出123人……整個戰役中,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從廢墟中救出倖存者1584名。
  • 印軍凍成「冰雕」,解放軍在吃火鍋,這一幕似曾相識…
    印度為了在邊境對峙當中彌補印軍在質量上的劣勢,而採取了增派大批部隊「堆數量」的辦法。為了保障龐大印軍的後勤供應,莫迪政府可以說是不惜血本的用上了多種手段。印度除了在基建方面加快搶修道路橋梁進行緊急「補課」以外,其空軍最新銳的大型運輸機也被派上了一線執勤,從印度方面發布的照片來看,其戰略運輸力量的精華,基本都已用於中印一線的運輸任務了。
  • 印度前線啃冰磚,我軍邊防官兵後勤保障如何?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
    而如今,我軍與印度在對峙地區的環境,已經徹底被冰雪覆蓋。最低零下50度的氣溫,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雙方的人員和後勤。如今,印度前線在啃冰磚,我軍邊防官兵的後勤保障又如何呢?在11月20日,我國官方在社交平臺的帳號「中國軍視網」,對外公開了一組照片並配上了相應的文字指出,為了改善前線官兵的生活,西部軍區專門為邊防官兵準備了新一批的後勤物資,這其中就包括了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換而言之,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山地上,邊防官兵已經可以隨時隨地,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 方艙保溫營房成高原上解放軍頭號利器,未來或容納俘虜
    最值得一提的是規模最大的光穀日海方艙醫院僅用6天就在舊廠房基礎上改建而成,讓世界頓時驚嘆這種中國式奇蹟。 海拔一旦超過四千米,就進入了科學家口中的所謂生命禁區,雖然這裡日常光照強烈以至於紫外線輻射遠超過平原,但這卻會導致很多人因此埋下高原病的隱患,而缺氧則會導致人記憶力反應力大幅下降,隨時可能因頭痛噁心而無法行動。據1962年參與過反擊戰的老兵回憶,初入高原時就有不少人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有誰能完成這種平常環境中再普通不過的事都會被視為立功。
  • 為何不抹防曬霜?真相來了
    確實,在我們一線巡邏的官兵中,被強紫外線曬傷的情況不罕見。刀妹還看到了更多讓人心疼的圖片。這也是這些士兵們最不想讓媽媽看到的照片。從2006年開始,部隊就開始陸續給高原上的士兵配發護膚袋,其中有護膚霜、防曬霜,甚至還有面膜。這也是「以人為本」理念在軍隊的逐漸落實的一個具體體現,不少軍分區黨委機關撥出專項資金為邊防官兵配發防曬霜。
  • 解放軍高原包餃子吃火鍋,24小時熱水供應,印軍卻在雪地中挨凍
    根據節目《軍事報導》所呈現的畫面,解放軍現在所住的是一種新型營房,這種營房此前不是沒有報導,這是由我國陸軍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教授韓旭為高原條件下專門量身設計的一種營房,這種營房能在室外零下四十度的寒冷天氣下,仍然能保障室內十五度的溫度,而且這種發熱能源,完全來自太陽能,這種營房的材料也很輕,戰士們自己就能拆卸並組裝,這對於執行巡邏任務的士兵來說,簡直再幸福不過了。
  • 年三十,感受喀喇崑崙之巔官兵的家國情懷
    當他輾轉回到家,父親已去世。料理完父親的後事返回部隊時,姐姐推著輪椅上的母親把他送到村口。魏武一步一回頭,走了很遠還看見母親向他揮手。沒想到,這一轉身,竟成永別。7個月後,母親因憂傷過度離開人世。強忍著父母雙亡的悲痛,魏武遞交了選取士官的申請,繼續留在雪山守防。這一留,又是6年。對於河尾灘邊防連官兵而言,家是那麼遠,又是那麼近。近在心裡,遠在天涯。
  • 衛星曝出印度慘烈一幕,莫迪這回終於坐不住了:不惜一切代價救援
    然而,面對印軍的強烈挑釁,解放軍不僅沒有退縮,還用微波武器、超聲波武器等一系列黑色技術給印軍帶來不少麻煩。然而對印軍來說,最危險的不是解放軍,反而是高原地區的極端天氣。印軍即將面對極端天氣據環球網報導稱,衛星曝出印軍慘烈一幕。
  • 走進西藏軍區駐訓部隊品讀高原帶兵人堅持官兵一致發揚民主的故事
    「八一」建軍節前夕,參加過邊境作戰的西藏軍區領導深入駐訓場慰問官兵,不僅對於營長提出表揚,還與這名「暖男」促膝對話,暢談高原帶兵體會。「堅持官兵一致、發揚民主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正是因為我軍堅持官兵政治上人格上完全平等,調動和集中官兵智慧,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這名領導把話題拉回當下,「咱們要始終與士兵打成一片、連成一串,勇於互擋子彈、甘於生死相託。」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高原嚴寒向來是邊防官兵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高海撥意味著風大、雪大還有雷暴和冰雹等惡劣氣候,以前邊防補給完全靠人馱馬拉。現在條件好了公路前伸,直升機、無人機等也可以及時支援,不過對於單兵來說最重要的防寒才是核心。
  • 中印高原比耐寒,一線「湖景房」現身班公湖畔,條件強於民宿
    狂不狂其實不能光靠嘴炮,印度近年為增強軍事實力不斷花巨資外購先進武器裝備,也許這就是他們認為的資本。不過和萬國造的武器裝備無法相匹配,整個後勤保障絕對是印度的軟肋,腦洞一下同個機場可能存在五、六個國家的戰機。涉及到配套彈藥還是損壞維護保養等,不知道印度是不是一個國家裝備組建一個對應保障隊伍,而且除這些硬性指標除外。
  • 印陸軍參謀長戰前動員發糖慰問,西部戰區一線官兵火鍋羊腿可勁造
    據了解,在所謂「拉達克地區」東部的多個山區,有近5萬名印度陸軍士兵在那裡部署,並處於高度戰備狀態。 而在邊境對峙的這頭,同樣是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同樣是-20℃的天氣,解放軍某旅駐訓官兵卻享受著熱食持續供應。
  • 機動兩千多公裡,上萬名海軍陸戰隊官兵在演練什麼
    這次駐訓,戰場上不實用的東西都被摒棄了。3月中旬,海軍陸戰隊上萬名官兵機動2000餘公裡,分別抵達滇北和濰北兩個方向,組織跨區域實戰化訓練,這是海軍陸戰隊全建制、全系統、全要素組織遠程投送,目的是錘鍊官兵遠程機動和全域作戰能力,鍛造一流打仗尖刀。
  • 高原之上最可怕不止低溫,小病也往往要命!印度如何保證不死人?
    大家都知道印度打算在高原上讓數萬大軍過冬天,曾經引起不小的討論,如今印度表現的信心十足!不是吃飽穿暖就行的,還得有醫療保障,如果談起這方面的問題,印度也確實進行了準備,更認為印軍在高原生活的經驗更多,制定了計劃以確保士兵的身體健康,提供全天候的醫療支持和標準操作程序,以保證在冬季中保持戰鬥狀態的保證。
  • 70萬支AK下單後,印度又3000萬買美國機槍:在中國同行前原形畢露
    在得到所謂「必要時刻」開火授權之後,印度軍隊又迎來了一波軍備採購潮,首先是一次性向俄國卡拉什尼科夫集團進口70萬支AK203自動步槍,據悉,這一批槍械將優先裝備印度山地部隊,以替換印度自研的,即可靠性地下,以及射擊精度差於一體的英薩斯步槍。
  • 美媒:至少數千名中國留學生在美讀書期間皈依基督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網》2月12日編譯報導,數千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讀書期間皈依基督教。面對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許多大學基督教團體覺察到了這個機遇,主動提供針對中國新生的機場接送和臨時住宿,甚至還有購物和搬家服務。《外交政策》網站(Foreign Policy)12日報導,當來自中國南京的謝莉•蔡(Shelly Cai)來到威斯康辛大學時,她只有18歲。
  • 印度中將怒火衝天:零下50度嚴寒,缺數萬件冬裝,早晚出大事情
    據環球網報導,《印度斯坦時報》網站10月10日刊載文章稱,印度陸軍副參謀長塞尼(SK Saini)中將表示,印度陸軍駐邊境高原地區的部隊缺少數萬件冬裝,適合嚴寒條件下的帳篷,以及取暖設備。目前所用的登山設施和禦寒衣物幾乎都需要從外國進口,呼籲印度加緊研發投入,儘早實現自給自足。印軍這位參謀長十分憂慮,甚至怒火衝天。
  • 新型高原高寒專用單兵睡具和保溫水壺落戶邊關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作者:馬學斌、韓素婷新疆軍區為邊防一線執勤巡邏官兵解難送暖——新型高原高寒專用單兵睡具和保溫水壺落戶邊關本報訊 馬學斌連長張高強帶領連隊官兵徒步18公裡,才到達此次巡邏的目的地。高原雪野,官兵們鋪開防潮墊圍坐一堆休息,張高強打開隨身水壺,陣陣熱氣冒出。他邊喝邊告訴筆者:「今天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巡邏,單程就是5小時,已經到了身體極限,此時能喝到熱水,在睡袋中休息一會,無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