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害怕現代貨幣理論?

2020-12-27 嗷嗷財經

作者: James K. Galbraith--曾任美國聯合經濟委員會執行主任,現任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Lyndon B. Johnson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兼政府/商業關係主席 編輯:嗷嗷豬

負責對央行官員進行立法監督的人都知道,他們不願意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大部分央行官員會捍衛他們秘密——他們的如同魔法光環般的口吐蓮花,掩蓋的是打著權力和術語幌子的平庸和胡扯。

因此,戲弄央行官員非常有趣。凱恩斯做過一件著名的事,戲弄1929-1944年在任的英格蘭銀行行長蒙塔古·諾曼(Montagu Norman)。20世紀70年代擔任眾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的賴特·帕特曼(Wright Patman)和亨利·羅斯(Henry Reuss)也對美聯儲主席·亞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做過同樣的事。我知道羅斯很享受這樣做;當時我是他的助手。

在我們那個時代,現代貨幣理論(MMT)的聲音不但令在任央行官員睡不著覺,也讓退休央行官員寢食難安。他們就像麥克白夫人那樣一邊大喊「該死的!」一邊輾轉反側。

兩個最新的例子是印度儲備銀行前行長拉古蘭·拉詹(Raghuram G. Rajan)和英格蘭銀行前行長莫文·金(Mervyn King)。兩人在最近發表的評論中,既有咆哮,也有屈尊(程度大致相當)但說得都是你很難表示不同意的陳腐事實。

但拉詹和金所面臨的只是抽象的MMT。他們都沒有引用,也都沒有提到任何與MMT相關的人。

比如,金在開頭寫道,「如果你不能解釋某個東西,那就用縮寫。經濟學中最新的縮寫便是MMT——現代貨幣理論,或者換句話說,魔法搖錢樹。」金提到有大部頭解釋MMT,如著名經濟學教授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的最新暢銷書《赤字傳說》(The Deficit Myth)嗎?沒喲。拉詹也沒有提到巴德學院的帕芙麗娜·切爾涅娃(Pavlina R. Tcherneva)或萊維研究所(Levy Institute)的蘭道爾·賴(L. Randall Wray)的著作。我在這裡只是略舉了三個MMT學派的重要成果。

兩名MMT的領導鼓吹者是女性,這一事實也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特別是考慮到女性實踐者在現代主流經濟學中的記錄,我們很難不把略去名姓的做法歸結為用錯了地方的紳士精神。我們寧可懷疑金和拉詹非常了解凱爾頓和切爾涅娃是誰。兩人都是強大可怕的對手,正是那種央行官員通常害怕的類型。

金和拉詹都將MMT說成是低成本「印鈔」的觀點。在金的描述中,其思想是央行創造的貨幣可以「授予公眾……讓人們多花錢,從而提升產出和就業。」他接著又說,該方針已經嘗試過,「從羅馬皇帝、亨利八世和魏瑪共和國,到當代的辛巴威和委內瑞拉。」這聽上去確實糟糕透了。

但如果你的記憶夠長,可以回想一下2020年的多事之春,面臨COVID-19災難,美國放出2.2萬億美元新鈔給公眾,讓人們多花錢,從而提升產出和就業。美國經濟的2020年算不上多好;但也沒有發生通脹暴增。美國沒有變成辛巴威,委內瑞拉或魏瑪共和國。是否有可能,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拉詹表現好一些,沒有對辛巴威那麼嚴苛。

金和拉詹都抱怨MMT並非新事物,而這肯定「說明」了他們都沒有做足功課。MMT鼓吹者的著眼點從來不是「新」。和他們的批評者不一樣,他們明白「現代」和「新」並不是等價同義詞。MMT中的「現代」的含義與凱恩斯在其1930年的《貨幣論》(Treatise on Money)中的用意相同,在這部著作中,凱恩斯描述了民族國家有一個特權,即定義受其法律約束的人來說什麼是錢:「這一權利為所有現代國家所主張,而一些國家至少在四千年前便已主張。」有些悲哀甚至令人震驚的是,作為我在劍橋國王學院的同輩人,金竟然完全忘記了凱恩斯。

那麼,什麼是MMT?與金和拉詹的主張相反,這不是一個政策口號。它是凱恩斯或比傳統理論的一個分支,包括了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和英國財政部和劍橋大學的的韋恩·戈德利(Wynne Godley)這樣的著名思想家。MMT描述了「現代」政府和央行實際如何工作,以及它們的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如何映像於公眾資產負債表——複式記帳法在經濟思想中的應用。因此,凱爾頓用通俗英語寫道,政府的赤字便是私人部門的盈餘,反之亦然。

MMT與凱恩斯異曲同工——主權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的合適目標是實現充分就業,保證所有需要工作的人有工作崗位。我參與了將這一目標連同平衡增長和合理的物價穩定一起寫入美國法律——1978年漢弗萊-霍金斯充分就業和平衡增長法。這一政策目標被稱為「雙重使命」,有時在實踐中能取得成功,後來成為美國的慣例。

簡言之,作為一個通過好經濟學變得流行、可及和民主的例子,MMT成為央行官員永遠害怕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姜超:一文看懂現代貨幣理論的基本內容
    來源:金融界網站什麼是現代貨幣理論?什麼是現代貨幣理論?1.1現代貨幣理論從何而來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簡稱MMT)是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發展。現代貨幣理論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是建立在多項理論基礎上的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其中包括凱恩斯的凱恩斯主義、科納普的國家貨幣理論、英尼斯的內生貨幣理論、勒納的功能財政理論、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和戈德利的三部門均衡理論。根據MMT領頭人之一蘭德爾的總結,現代貨幣理論更新和融合了諸多非主流的觀點,重點在於討論財政政策與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協調運作。
  • 顏色:從現代貨幣理論看我國財政赤字貨幣化
    摘要:第一,現代貨幣理論有主權貨幣論、功能性財政與最後僱傭者計劃三大核心觀點,但現代貨幣理論是經濟學中的非主流部分,主流學術界並不認可其理論體系。值得注意的是,現代貨幣理論作為後凱恩斯主義(而不是新凱恩斯主義)的一個分支,在當前並非是主流經濟理論。現代貨幣理論相關的學術文章均鮮有發表在美國一流的學術雜誌上,證明現代貨幣理論雖然被冠以「現代」之名,但是早已經被主流經濟學所拋棄。
  • 張明、劉瑤|現代貨幣理論:現狀、實踐、爭議與未來
    摘要:政府公共債務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係是學界持續關注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現代貨幣理論對上述問題一直存在著與主流學界截然相反的主張,並於近期引發了巨大的熱議。本文梳理了現代貨幣理論發展現狀與主要觀點,列舉了其與主流學界的爭端,並分析其在中國實踐的可行性,主要結論是:第一,現代貨幣理論忽視了經濟運行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因素、市場因素、預期因素影響,不具有完整的貨幣理論分析框架,難以成為指導經濟運行的長期準則;第二,MMT對指導中國實踐問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但由於分析方法過於簡單,忽視了經濟運行中的重大風險,難以成為指導中國經濟實踐的重要參考;第三
  • 一財朋友圈·Tony Boeckh|現代貨幣理論的利與弊
    最近,他寫了很多關於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MT)以及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它的文章。他強調了一點,那就是我們都應該放下偏見,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問題,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必須承認,我仍然有很多偏見和對MMT的深刻懷疑。歷史反覆地告訴我們,經濟學家和政府總是在當前的事實無法解釋的時候,試圖找到一種新的理論來適應。這本身並沒有錯,因為許多經濟理論都是無用的,而且往往對理解現實世界沒有幫助。
  • 鍾偉談現代貨幣理論:三觀盡毀還是三觀重建?
    起源於日本並被IMF提煉的現代貨幣理論(MMT),其理論爭議不斷,實踐流行卻不停步,新冠疫情甚至使其有逐漸成為主流政策之勢。MMT發軔於20世紀90年代,是關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如何協調配合的理論,由貨幣起源、財政赤字貨幣化以及就業保障/最終僱主計劃這三部分構成。MMT指出,通過財政赤字貨幣化能夠實現非通脹下的充分就業。
  • 優秀案例:《西方貨幣需求理論》教學方案
    二、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 1.流動性偏好理論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又稱為流動性偏好理論。所謂流動性偏好,就是指人們寧願持有流動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現金和活期存款而不願持有股票和債券等雖能生利但較難變現的資產。
  • 基於現代的貨幣信用體系,如何找到長期資產的避風港?
    下圖是各國國家總債務(不含金融企業部門)佔GDP比例的排名(截止2019-06-30)二、現代貨幣理論對當代主流國家影響巨大現代貨幣理論核心觀點:1、只要通脹不是問題,不需要擔心政府債務規模太大,貨幣主權國家的本幣債務不會違約
  • 哈耶克提出的「貨幣競爭理論」是數字貨幣的鼻祖?
    實際上,連很多號稱是數字貨幣信仰者的人,都沒有認真讀過這本書。因為你一旦讀過,就會發現現在市場上的數字貨幣和哈耶克所設想的貨幣競爭理論,基本上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根本是兩個概念。與其說這是一本知識含量極高的經濟學著作,不如說是哈耶克本人貨幣競爭理論的一個描述。
  • 答疑:關於貨幣金融學重難點貨幣需求理論中的學員提問答疑
    (2)二者關於收入(Y)、貨幣流通速度(V)和貨幣持有比例(K)不變的假設均不符合現實經濟活動,古典貨幣數量論只是一種靜態理論。(3)古典貨幣數量論將利率排除在貨幣分析之外,忽略了利率的作用。(4)二者均沒有研究方程式中各項因素間的相互關係。 2.馬克思的流轉理論是費雪方程式的衍生理論嗎?
  • 農民思考者的貨幣資本主義理論,告訴你通脹如何發生的呢?
    我提出來的貨幣資本主義理論,是揭示資本發展到今天,資本生長主要是來源於信用,包括貨幣和債,這個觀點有別於傳統的剩餘積累,事實上,剩餘積累肯定是資本的重要來源,如今,老闆們資本家都主要依靠信用經營資本,借債和利用通脹捂資產實現資本增值,如中國炒地皮、炒房,美國炒股等,而產業如製造業賺錢效率較低。
  • 國內外專家縱論宏觀與貨幣經濟學理論
    原標題:國內外專家縱論宏觀與貨幣經濟學理論   作為105周年院慶學術活動的一部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京舉辦了「宏觀與貨幣經濟學理論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多位專家圍繞一系列宏觀與貨幣經濟學領域前沿專題進行了學術報告。
  • 新貨幣理論與錨定物價指數的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如何科學決定並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以確保幣值穩定,應成為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最重要的考量,也會日益成為不同貨幣當局在網絡世界展開數字貨幣競爭的關鍵」——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建議以物價指數作為人民幣之錨」為張五常多年的倡議,並獲弗裡德曼認可。本文認為:貨幣具有支付、儲值兩種基本功能,貨幣的更迭主要圍繞其展開。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時間關係,大體一講: 一、全球貨幣政策的底色:思想脈絡 二、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演變:還有規則嗎 三、債務大爆炸與貨幣政策的未來:只有MMT一條路?四、中國的債務周期與貨幣政策思考:波動轉移假說與央行難題 第一部分是梳理大危機和經濟學思想脈絡。 第二部分是提出一個問題:現在貨幣政策還有規則嗎?現在這個平均通脹目標制,是規則還是完全的相機抉擇。相機抉擇就是看市場怎麼辦我就怎麼走?特別害怕市場反應。
  • 貨幣可能是一隻「灰天鵝」-虎嗅網
    這個理論被後人稱為「坎蒂隆效應」。貨幣發給誰,以什麼樣的方式注入對經濟的影響完全不同。比如,增發1萬億貨幣,如果給房地產企業,或注入股市,或購買國債,亦或是直接發給低收入者,對經濟的影響完全不同。根據坎蒂隆效應,我們可以看出發行貨幣並不是有利於所有人,或者對所有人的影響都是一樣的。
  • 央行盛松成: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
    實際上,比特幣所體現的貨幣非國家化理念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所提出,但實踐已經證明,這一理念也只是一種經濟烏託邦思想而已。  一、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商品交換媒介  在眾多貨幣定義理論中,對貨幣職能的概括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這種觀點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
  • 凱恩斯理論的現代意義及其局限
    這場危機暴露了已有經濟學理論的蒼白無力:古典經濟理論認為經濟運行中不可能出現經濟資源非充分利用的情況,因而無法預測和解釋經濟周期性波動和大規模經濟危機的爆發。大危機的現實促使人們深刻反思,經濟理論需要創新。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通論》的產生改變了經濟學的研究方向,標誌著以研究經濟資源的總體利用程度為己任的宏觀經濟學的正式產生。
  • 泰勒: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現代課程理論的聖經作者
    泰勒知識1:人物介紹及評價泰勒(1902 -1994),,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 課程理論專家、評價理論專家。現代課程理論的重要奠基者,科學化課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當代教育評價之父」「課程評價之父」「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知識2:著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1949年)。
  • 趙建:明年投資者最害怕的是什麼?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在一場依靠貨幣大寬鬆形成的全球風險資產牛市裡,投資者最害怕的是什麼?是經濟繼續下滑嗎?當然不是。還有比今年上半年更嚴重的經濟下滑嗎?股市對實體經濟的惡化似乎已經免疫。
  • 貨幣供應量分析框架
    在使用所有經濟理論模型前必須明確的一點是模型前提假設條件和實際條件的匹配程度,如果忽略了這一點那麼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錯誤的,而且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模型背後的經濟邏輯。在提出理論分析框架後,我們應該回歸到實際,用理論框架分析實際問題,檢驗理論模型的正確性、有效性。
  • 現代金融理論之父:新手別學巴菲特
    Fama:我想說的是,兩種理論在事實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解讀上有分歧。在我看來,行為金融學是不存在的,本質上,這只是對有效市場論的批評。行為金融學沒有自己的理論,因此使我成為行為金融學中最重要的人。沒有我(有效市場假說),他們沒有任何人(理論)可以反對。所以,我認為,行為金融學只是有效市場論的一個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