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市中區華星苑小區的居民撥打本報熱線電話,稱他們小區很多人私自在公共停車位上安裝地鎖,致使很多車主停車困難。
記者隨後來到了華星苑小區,在小區中間位置可以看到幾處類似停車位的空地,從遠處看,空曠的水泥地面顯得乾淨整潔。但走近後,在這些水泥地面上卻有紅色顏料塗寫的類似車牌號的數字,有些則寫在與車位對應的牆壁上。這些寫在地上和牆壁上的號碼甚是影響整體美觀。在小區北側一棟居民樓前,雖然沒有居民反映的地鎖存在,但地鎖的底座卻還保留著。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透露,執法部門前段時間集中清理過一次地鎖,現在地面遺留的就是清理完之後的地鎖,最近物業也經常來查看,也許是怕被沒收,所以現在白天基本上沒有人安地鎖。但是一到晚上,個別車位上就會豎起一根根柱子。晚回家一會,眼看著有空著的停車位,車卻無法停進去。隨後該居民向記者提供了部分停車位上安裝地鎖的照片,雖是夜間拍攝,但地鎖立柱上的反光貼卻看得很清楚。記者採訪時,看到一位居民正在停車,記者上前詢問,這位居民說:「這個車位我們交過錢,自家的車也一直停在這兒,肯定不會讓別人停。」
為什麼公共區域會出現私自圈起停車位的現象?據小區居民介紹,小區內公共停車位是前任物業規劃的,當時停車還需要交50元的停車管理費。後來小區換了物業後,之前交錢的居民就開始將自己以前停放車輛的位置圈起來,有的甚至加了地鎖,其他居民根本沒法往小區裡停車。有時不得已,小區居民只能將車放在小區外的商鋪前,但商鋪前能停車的地方畢竟有限,有些居民還得將車停到更遠的地方。「白天怕物業查,有些居民就晚上裝上地鎖,生怕這些車位被別的車輛霸佔,自己晚回家沒有車位停車。」這位居民說。
在小區內,記者也看到了牆上貼的告示,但已經被損毀。據殘留的部分可以看到「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等字樣。隨後,記者在孔莊社區了解到,一周之前,文化路街道執法隊已經將小區內的地鎖拆除,至於目前存在的問題,需要與小區物業聯繫。
10日,記者終於聯繫到了華星苑小區的物業,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3年前後,當時小區車輛不多,小區上一任物業在小區內規劃車位時,每個車位向小區居民一次性收了50元費用。2016年,他們接手小區後,隨著車輛越來越多,矛盾也就出現了。
工作人員說:「目前,小區內車位大概有90個,而現在小區私家車輛大概有130輛左右,所以就會有不少車輛無法在小區內停放。而之前交過錢的車主也認為,自己交過錢停車位就應該是自己的,不讓其他車輛停放。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我們每天都會讓物業值班人員到小區巡查,我們目前的設想是將之前居民交過的50元費用退還,車位重新劃為公共所有,居民車輛可以先到先停。但是根據前期調查發現,不是太好實施。下一步我們打算儘快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儘量解決小區存在的問題。」 (記者 劉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