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最諷刺的兩篇小說,可讀著讀著卻一陣心酸

2021-01-09 暮有文化

01故事一:老虎請客

瀋陽有個人和朋友在山頂上聚會,俯瞰山下時,無意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們看見一隻老虎嘴裡叼著一個東西來到一塊平坦的地面,隨後在地上用爪子挖了個坑,把那東西埋下之後就走了。

這人就派了個人過去看埋的是什麼,派去的那人挖開坑發現是一頭死鹿,於是就把那鹿取走,又依著原樣把坑埋好。

不久後,只看到一隻黑獸走了過來,那黑獸長著幾寸長的毛,老虎在前面引導著,就像邀請了一位尊貴的客人,又如同下級對上級的阿諛奉承卑躬屈膝,將那黑獸引到了坑邊,隨後黑獸蹲坐在地上,目露兇光,仿佛在等待著什麼。

那老虎準備好以後,就趴在那裡將坑挖開,可卻發現坑裡沒了鹿,見此情形,老虎顫抖著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那黑獸大怒,以為老虎欺騙了他,於是就用爪子猛擊老虎的額頭,老虎被抽打後,頓時倒在了地上,黑獸仿佛還不洩憤,又上前拍打了兩爪子,見老虎好像沒了氣息,這才徑直走了。

這人和朋友在山上看得唏噓不已,也不敢發出聲響,趁著黑獸走後,幾人急忙回到家,可想想還依舊覺得害怕。

02故事二:金絲猴挑肥揀瘦

森林中的獼猴十分怕金絲猴,獼猴遠遠的看到金絲猴來了,百十成群的獼猴全部跪在地上,沒有一個敢逃的,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那金絲猴過來後,就挨個撫摸獼猴的肥瘦,肥的就撿一塊小石頭放到頭上做個記號,獼猴頭頂石頭呆若木雞,唯恐石頭掉下來,一動也不敢動。

金絲猴全部摸完以後,按著順序把做了記號的獼猴全部都吃掉,其餘的那些獼猴則都一鬨而散。

03暮有話說

這是蒲松齡《聊齋志異》的一篇小說,名叫《黑獸》,蒲松齡寫這篇小說時,對於有些事情不能說的太過詳細,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揭露當時封建社會時期的黑暗制度。

故事雖短,讀著卻非常諷刺,可如果我們從老虎獼猴的角度再看這篇故事,會發現這故事諷刺中卻透露著心酸,一種面對巨力無法抗衡的無力。

其實想想,那黑獸現如今我們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可看它的樣子,也並沒有老虎大,可是老虎卻抻著著脖子老老實實的等死,為什麼老虎這麼怕黑獸呢?我想可能是因為天下萬物都有自己的天敵吧,那黑獸應該掌握著老虎的命門,以至於面對死亡,老虎也只能趴在地上等死。

我們常說,封建社會的那些貪官汙吏就仿佛金絲猴,他們不斷的揣摩百姓的肥瘦,做下記號以後再吃掉,而百姓就如同頭頂石頭的獼猴,如同掌握命門的老虎,只能坐以待斃,即使知道要面對什麼也不敢反抗。

不論是金絲猴,還是老虎,就如同一個個被剝削的底層人,他們巴望著在老虎面前獻殷勤,在面對獼猴時一動也不敢動,想想他們的生活該是多麼可悲啊。

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小說這種文體最本質的特點便是講述一個故事,於是,敘事便成為其主要的表現方式。所謂「新在傳奇」,一是《聊齋志異》中的傳奇體作品蘊含著更豐富的敘事藝術、更強烈的感染力。二是《聊齋志異》中傳奇體作品有了新的超越,進一步延展了敘事時間,故事情節更加起伏多變,敘事線條更加錯綜複雜。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為蒲松齡書齋名,「志」為記載、記錄,「異」指的是奇聞異事,因而正如書名所說,其中記述的都是民間或作者虛構的荒誕、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其內容大致有四類: 1.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聊齋志異·恆娘》與《周易·恆》卦對讀中西交通視野下的《聊齋》狐狸精形象——從《聊齋志異》中狐狸精的「籍貫」說起情趣·美趣·理趣——《聊齋志異》愛情篇章的多重文化蘊涵化俗情為雅趣〈聊齋志異〉中的方術世界》,李學良著,當代世界出版社2017年版。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這類故事在《聊齋志異》裡為數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如《嬰寧》《青鳳》《連瑣》《連城》《魯公女》等。此類故事情節大多為富有才情的書生或公子在打發孤獨寂寞的讀書生活過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兩人一見鍾情後,由於各種原因又暫時分別,此後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有學者指出,聯繫蒲松齡的個人生活情況,有理由認為這正是由他自身孤獨寂寞的際遇而生發的幻想。
  • 《聊齋志異》《鹿鼎記》都寫過的兩個人,到底是漢奸還是民族英雄
    二人關係在《聊齋志異》和《鹿鼎記》中都有記載。查伊璜,即査繼佐,由明入清,康熙元年因莊廷鑨私刻《明史》案被下獄,後被人營救。這是清初最早最大的一樁文字獄。這個案件的主辦人之一,就是《鹿鼎記》中的早期大反派——鰲拜。
  • 《聊齋志異》是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
    新華網濟南4月21日電 在蒲松齡故裡山東省淄博市參加第二屆國際聊齋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今天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小說。  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志異》開始外傳東方國家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外傳西方國家的時間為十九世紀中期,而以傳入日本的時間為最早。
  • 國學經典集錦: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巔峰之作——《聊齋志異》
    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峰之作——《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稱《鬼狐傳》,為蒲松齡的代表作,該書是一部充滿鬼狐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有近五百個短篇故事。書中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聊奇誌異》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話的形式寫出來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寫成。最長的不過三四千字,短的オ二十多個字。小說描寫簡潔生動,人物個性刻畫鮮明,單是青年女子,就有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讀《聊齋志異》,就像走進一座五彩繽紛的人物畫廊,曲折有味。它繼承和發揚了六朝志怪小說和唐傳奇小說的藝術傳統,既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又給人以現實主義的真實感。
  •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其後盛華不再
    但其後像是好運氣都用光一樣,省試屢次不中,屢戰屢敗,但人家也挺有毅力的,反正「我」就是死磕到底的這種想法,終於在71歲那年才成為貢生,但76歲那年在故居聊齋「倚窗危坐而卒」死翹翹了。二、創作背景現在的許多作品動不動就是揭露社會黑暗,同情下層人命疾苦等等,而《聊齋志異》的背景挺簡單的,就是蒲松齡本人喜歡民間鬼神故事,有這麼個癖好而已,再將其發揚光大,寫成文言小說集。
  • 行走在聊齋中,那些穿越聊齋志異的小說推薦
    少不看聊齋,老不讀三國,重生或是穿越在聊齋的小說推薦。一說起聊齋,就讓人想起來 倩女幽魂,所以配圖是 哥哥的圖片。《神筆聊齋》 作者:哆啦i夢簡介:一次穿越,一支神筆。鬼怪,仙神,打開聊齋大門。這個寶貴的機會就讓給你們吧……」杜白謙虛地擺擺手,慷慨地對面前一眾天下間最有權勢的手下們說道。《聊齋求仙》 作者:奉嘉的寶藏簡介:穿越在蘭若寺林封成了被樹妖吸乾精元的殭屍。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一方面「事或奇於斷髮之鄉」,「怪有過於飛頭之國」;另一方面,時代人物不盡鑿空,「花妖狐魅,皆見人情」,通過神奇荒誕的幻設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傳達人的生活理想。作者講究立意,注重寓意寄託,或針貶、或讚美、或諷刺、或頌揚,都不脫離現實。
  • 蒲松齡《聊齋志異》其實是一部「孤憤」之書,而非志怪小說
    聞則命筆,遂以成篇。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髮之鄉;睫在眼前,怪有過於飛頭之國。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盧耶?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論汪曾祺從《聊齋志異》翻出的「新義」
    [14]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9頁。[15] 程紹國:《上下求索——林斤瀾的文學之旅》,《林斤瀾說》,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頁。十幾篇「新義」,只有《畫壁》一篇發在《北京文學》,章的話也許只針對《畫壁》,林的轉述一定程度上卻代表了他對「新義」的整體觀。
  • 《倩女幽魂》為何會成為《聊齋志異》的經典?
    在影視作品中,聶小倩或是最經典的女鬼,也是最美豔動人而又善良可親的女鬼,在各部作品中,其人物形象定位都與《聊齋志異》原著基本一致。一、小說原型:《聊齋志異》之《聶小倩》篇幅並不長,原文不足三千字,只能算是短篇小說,但故事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細節描寫生動傳神,讓人讀一文而知一世。聶小倩本是孤魂野鬼,十八歲早夭,葬於浙江金華城北的蘭若寺邊上,受夜叉脅迫,前往色誘謀害寧採臣,但卻被寧採臣的浩然正氣所打動,不忍傷害,後來在寧採臣的幫助下逃脫魔爪,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並生下一子。
  • 印度挑起中印邊境矛盾,《聊齋志異》中的車夫給出了答案
    予謂不信,請看《聊齋志異》中的《車夫》一文: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齧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齕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嘗一臠,亦黠而可笑也。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文學名著,現在的教育,在焦慮心態主導下,拼命拔高几乎成為主流,就有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學生看《聊齋志異》,而且還規定要看原著。這,簡直是喪心病狂之舉。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據了解,「蒲松齡聊齋文化揚州展」在揚州八怪紀念館僅展出5天,展期至6月9日,想了解蒲松齡一生及聊齋文化的市民可得抓緊時間哦!揚州是蒲松齡唯一遠遊的地方 源於寶應傳說的至少有30多篇蒲松齡是山東人,揚州是他唯一一次遠遊的地方。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聊齋志異》故事之十三——偷桃
    這或許是《聊齋志異》中為數不多的幾篇作者以自己第一人稱來寫的故事,或許這個故事的內容是蒲松齡先生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吧。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圖片源自網際網路《聊齋志異》之十三——偷桃在我還做童生的時候,有一次在濟南,快要過春節了,有個習俗,過春節前一天,各行各業都要吹吹打打
  • 《聊齋志異》被譯成29國文字,有60餘種外文版本,主要譯本有哪些
    《聊齋志異》被譯成29國文字,有60餘種外文版本,主要譯本有哪些《聊齋志異》主要的外語譯本有哪些?《聊齋志異》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出現過單篇譯文,隨後不斷有各種譯本問世。據學者研究,目前《聊齋志異》有二十多種各國外語譯本。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由於他打小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業餘時間都用來撰寫小說。然而在當時作詩填詞才算是正統風雅小說被看做不正經的旁門左道,可他偏偏寫的又全是狐鬼花妖的故事連同學都忍不住勸他,你要再寫這些不入流的東西,你這輩子就白活了,但是他卻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