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集錦: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巔峰之作——《聊齋志異》

2020-12-15 每天讀點國學精粹

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峰之作——《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稱《鬼狐傳》,為蒲松齡的代表作,該書是一部充滿鬼狐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有近五百個短篇故事。書中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書中對當時的種種弊端作了尖銳的諷刺,大致包括如下幾類:

第一類是揭露腐朽、弊端從生的科舉制度,如《司文郎》描寫盲僧用鼻子辦別文章的好壞,辛辣地諷刺了試官好壞不分、顏倒黑白的醜態。另有《考弊司》、《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反映科舉制度之弊的。

第二類是揭露貪官汙吏和土豪劣紳的罪惡。《促織》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小說寫一個皇帝愛鬥蟋蟀,就不斷地讓百姓進貢蟋蟀,一個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親千辛萬苦找來的蟋,害怕得跳了井。後來這個孩子變成了一隻蟋蟀,他不僅鬥敗了所有的蟋蟀,就連大公雞都不是他的對手。統治者的小小愛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另有《夢狼》、《突氏)等,也是反映這一類主題的。

第三類是批判殘人性的封建禮教,描寫愛情與婚姻。如《連城》、《阿寶》、《青梅》等,寫得十分感人。特別是花妖狐魅和人的愛情故事,尤為膾炙人口。

第四類是反映司法弊端的,如《席方平》、《胭脂》等。

《聊奇誌異》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話的形式寫出來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寫成。最長的不過三四千字,短的オ二十多個字。小說描寫簡潔生動,人物個性刻畫鮮明,單是青年女子,就有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讀《聊齋志異》,就像走進一座五彩繽紛的人物畫廊,曲折有味。它繼承和發揚了六朝志怪小說和唐傳奇小說的藝術傳統,既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又給人以現實主義的真實感。它標誌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創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清代一部傑出的長篇諷剩小說一一《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吳敬梓用近十年時間完成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全書共56回,約40萬字,描寫了近200個人物。其主要內容是:

60多歲的周進屢試不第,在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一所蒙館教課餬口。新中的年輕秀才梅玖當面嘲弄他,舉人王惠輕慢他,村人也嫌他呆頭呆腦,因而連教館之職也失去了,只得給商人記帳。一次,偶去省城「貢院」觀光,那是專門舉行鄉試的場所,他觸景生情,只覺無限辛酸,委屈得「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眾人不忍,湊錢幫他捐了個監生入場應考,不想居然中了,旁人阿諛拍馬且不說,他居燃自此官運享通,3年內升了御史,鐵點廣東學道。他吃足科舉之苦,當了權後覺得要細細看卷,不致屈了真才才好。

範進也是個連考二十餘次不取的老童生,發榜那天,家裡沒有早飯米,只得抱了正在下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聽到中舉的消息後,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歡喜得發了瘋。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戶的耳光之後才清醒過來。從此他就「平步登天」,有許多人來奉承他,不到兩三個月,田產房屋、奴僕丫環都有了。

馬二先生把畢生精力奉獻給時文選政,嚴格按照官定的舉業讀本和朱熹的言論下批語,凡是有礙於聖賢口氣的東西都絕對排斥,連自己的視聽、言、動都不敢越禮;他遊西胡,對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全無會心,敬重的是御書,關切的是功名,眼像的是吃食,嚮往的是發財,結果遇上騙子還以為遇上了神仙。

除了周進、範進這樣的腐儒,《儒林外史》中也有寄託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杜少卿是個貴公子,在他身上表現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他慷慨好施,有人向他求助,他就捧出大量的銀子來幫助他,錢花完了,就變賣產業。他輕視功名富貴和科舉制度,他罵那些學裡的秀才做奴才,罵那熱衷功名的臧蓼齋做匪類。他反對多妻,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瓊枝並不顧他人的嘲笑,與妻子攜手同遊清涼山,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個性解放要求。

《儒林外史》對科舉制度進行了大力押抨擊,在中國小說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奠定了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會的潮流,這股潮流一直影響到五四運動以後的新文學。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是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中國古典小說
    新華網濟南4月21日電 在蒲松齡故裡山東省淄博市參加第二屆國際聊齋學術討論會的學者今天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擁有外文翻譯語種最多的一部小說。  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說,《聊齋志異》開始外傳東方國家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外傳西方國家的時間為十九世紀中期,而以傳入日本的時間為最早。
  •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其後盛華不再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目的是為了加深大家對這本書的認識,增強這本書的文化影響力。一、來看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濟南府淄川人,也就是個山東大漢。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同時也是蒲松齡「觸時感事」的「孤憤之書」。其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神話的現實化和現實的神話化。馳想幻域,映照人間,立足於現實並以表現現實為終極目的。
  • 探訪蒲松齡博物館,才知道原來《聊齋志異》在國外竟然這麼火?
    1880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1916年英文版《聊齋志異》。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藏。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 《倩女幽魂》為何會成為《聊齋志異》的經典?
    在影視作品中,聶小倩或是最經典的女鬼,也是最美豔動人而又善良可親的女鬼,在各部作品中,其人物形象定位都與《聊齋志異》原著基本一致。一、小說原型:《聊齋志異》之《聶小倩》篇幅並不長,原文不足三千字,只能算是短篇小說,但故事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細節描寫生動傳神,讓人讀一文而知一世。聶小倩本是孤魂野鬼,十八歲早夭,葬於浙江金華城北的蘭若寺邊上,受夜叉脅迫,前往色誘謀害寧採臣,但卻被寧採臣的浩然正氣所打動,不忍傷害,後來在寧採臣的幫助下逃脫魔爪,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並生下一子。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嶗山道士》郵票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清代學者高珩、唐夢賚、餘集、馮鎮巒、何守奇、但明倫等都曾對《聊齋志異》的文本體例、章法句法、寫法技巧展開過評論,有些見解已經涉及到敘事模式等問題。 自上世紀以來,人們更加關注《聊齋志異》的敘事技巧,尤其是魯迅先生對《聊齋志異》的創作藝術作了多方面的概括與評價:「用傳奇法,而以志怪。」「描寫詳細而委曲,用筆變幻而熟達。」
  • 名著閱讀:《聊齋志異》知識點匯總
    蒲松齡曾寫過《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婚嫁全書》《歷字文》等通俗讀物,這些著作體現了蒲松齡面向大眾的文化關懷,而這種關懷也構成了他與其他小說家不同的精神品格他創作的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郭沫若曾這樣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聊齋志異》中的五位經典女妖角色,誰最驚豔?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想必大家看到的最早的人妖相愛的故事都是從這本書中起源的吧。似乎小編是這樣的,在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中,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妖精,知道了人妖是不能相愛的。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那麼,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志異》呢?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蒲松齡曾寫過《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婚嫁全書》《歷字文》等通俗讀物,這些著作體現了蒲松齡面向大眾的文化關懷,而這種關懷也構成了他與其他小說家不同的精神品格他創作的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郭沫若曾這樣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聊聊《聊齋志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聊齋志異》大家都不陌生,它既是中國文學耀眼的瑰寶,更是世界文學的一顆璀璨明珠。前人稱為「空前絕後之作」。郭沫若先生說過「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一生落魄孤獨。蒲松齡在他的《聊齋自志》中,說他自己是一個病瘦和尚投胎。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悽美、悲催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全書共有490餘篇,都寫的狐仙、鬼妖、人獸等事務。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幼時聰明,然而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聊齋》的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人間男子與異類的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如《小翠》《綠衣女》《嬌娜》《聶小倩》《嬰寧》。在《聊齋志異》正面歌頌的那些超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中,男方無一例外的是人,屬於異類身份的,一定是女方。
  • 《聊齋志異》明明寫鬼,為何說其有人情味?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在我國汗牛充棟的文言短篇小說中獨擅勝場,以其獨有的光輝和巨大的魅力廣得美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看重寫人,而其他諸作除少數於看重寫事的同時也注意寫人外,大多數是看重寫事的。
  • 菏澤「另類」農民張友雲用文言續寫「聊齋故事」
    原標題:菏澤「另類」農民張友雲用文言續寫「聊齋故事」一生痴愛讀古籍、寫古文,謙恭而儒雅,按常理該是文人學者的形象。然而,山東菏澤72歲的農民張友雲卻打破了這個「常理」,他雖為農民卻精通古文,當地編修史志離不開他的點校,其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和雜文——《耕暇輯軼錄》已結集出版,「填補了百年文言創作之空白」。
  • 【第1992期】九上名著複習|《聊齋志異》期末複習急救包!點開收藏,助你複習一臂之力!!
    在期末複習時更加努力,更求進步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
  • 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她傾國傾城,溫柔賢惠,與寧採臣一見鍾情,為了報恩,她心甘情願地做寧採臣的妾,終日勤勤懇懇操勞家務,實屬難得一見的好媳婦,直叫人忘記她女鬼的身份。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如《日用俗字》、《農桑經》等也作了探究,更為全面地梳理了蒲松齡與民俗學、《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的關係。,涪水神刀不可求」――與劉洪強先生商榷牽強附會,矛盾百出――評張永紅先生《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命運不濟的風水之謎》蒲松齡?
  • 中國古典名著譯作多雷人:唐僧與觀音談戀愛(圖)-搜狐新聞
    韋理在為此譯本所作的序言中說:「《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神話小說,我的選譯文大幅度縮減了它的長度,省略了原著插進的許多詩詞,這些詩詞是十分難譯的。書中主角"猴"是無可匹敵的,它是荒誕與美的結合,猴所打亂的天宮世界,反映的是人間封建官僚的統治,這一點在中國是一種公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