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一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下課!」孫曉陽拍了拍手上的粉筆灰,拿起教案和課本,對坐在講臺下面的三個學生發出了下課的命令。
那三個孩子今年剛上四年級,父母親都出去打工了,爺爺奶奶在家陪伴他們,因學校離家很遠,這個學校的孩子們中午都在學校食堂吃飯,下午由校車送他們回家。
孫曉陽看著奪門而出的孩子們,又關愛地叮囑一句:「別走遠了,中午飯馬上就好了。」然後徑直走向那個幾十年來一直被視為學生食堂的自己的家。
孫曉陽看見妻子在那裡忙碌著,面板上一大張面已經擀成,爐子上的鍋裡冒著白氣,把一股濃濃的肉香送到孫曉陽的鼻孔。
孫曉陽揭開鍋蓋:「改善生活啊,有羊排骨可以吃了。」
孫曉陽的妻子一邊忙碌著,一邊對孫曉陽說:「今天教師節,煮幾塊羊肉咱慶祝慶祝,也讓那幾個娃娃好好吃上一頓。」
孫曉陽走到妻子跟前,捋了捋妻子垂在臉頰的頭髮,溫柔地道了一聲:「謝謝我的老婆,這些年辛苦你了。」。
「去!去!去!沒正經的,讓娃娃們看見!」
二
一九八四年的那個秋天,孫曉陽十九歲。師範畢業後和同班的夢浩一起被分配到了離縣城很遠的自己的家鄉來當老師。
那時候的鄉村學校條件很是不好,破舊的教室,逼仄的校園,兩個人一間教工宿舍,還被煤油燈燻得牆體看不到一處白色。
夢浩的父母親都是國家公職人員,自小過慣了富裕生活的他,在走進校園的一剎那就已經開始想著如何早一點離開這個破地方。
看著黑洞洞的宿舍,夢浩把行李扔在床上,狠狠地從牙縫裡擠出一句:這是什麼破學校,老子一天也待不下去。
孫曉陽並不辯解什麼,也沒有必要辯解什麼。這是他的家鄉,生他養他的家鄉。這裡的孩子們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這裡的父老鄉親們眼巴巴地盼著有人教他們的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將來有更大的出息。
孫曉陽徵得校長的同意後,用白石灰把宿舍的牆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從教務處那裡找來一些報紙把宿舍頂篷也重新糊了一遍,然後對夢浩說:「就這樣吧,看上去也算是有個樣子了,雖然不比城裡,但也算是個像樣的宿舍了,湊合著住吧。」
夢浩儘管心裡不樂意,但看著孫曉陽的那份認真與執著,牴觸情緒也漸漸平息了下來。
這是一所完全中學,小學部和初中部都在一個校園,一到九年級共九個班,每個班級二三十個學生,全校共三百多名學生。
由於老師少,孫曉陽他們每個人都是跨科目和跨年級上課,在教小學語文的同時還要教初中數學,甚至還要帶物理或者體育和音樂。
那時候的師範畢業生,在學校裡是什麼課都學習,畢業後就什麼課都能教,被稱作是萬能生,著實為教育事業做出過很多的貢獻。
三
春季開學的時候,夢浩沒來報到。一周後他來辦理離校手續,他已在離縣城比較近的一個鎮子上去教書了。那裡條件好了很多,不用跨科代課,最重要的是不用在煤油燈下備課,還可以每天回家吃飯。
孫曉陽送走了夢浩,回到宿舍準備好教案,繼續穿梭在小學和初中的教室之間。這裡是他的家鄉,這裡的孩子們需要他這樣的老師,改變家鄉的教育面貌也是孫曉陽考入師範的主要心願。
有幾個孩子離家很遠,中午不能回家吃飯,孫曉陽就在自己的宿舍裡為他們架起了鍋灶。孫曉陽說,不難,多加幾碗水,多下一點面的事情,只要孩子們不餓著,家長就放心了。
一個月以後,學校招聘了一名高中畢業生來學校,接替了孫曉陽的小學數學課。但孫曉陽並沒有因此輕鬆多少。
高中畢業的學生,沒有專修過心理學和教育學,對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總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常常和孩子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糾紛,家長也不去找校長,總是找孫曉陽訴苦,代課老師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對孫曉陽傾吐。
孫曉陽周旋在家長、學生和代課老師之間,心裡比自己親自帶他們還累。但孫曉陽從不埋怨,能夠培養出一個出色的老師,自己的那點苦與累算不了什麼。
四
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孫曉陽早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看著他的同學們一一都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孫曉陽的父母親急在心裡。
在這個偏遠的山區,來個夢浩這樣的男生,一個學期結束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哪個女孩還願意來?即便是來了,也是如夢浩一樣,根本不想在這裡久待,都想著找個城裡的老公,有朝一日帶自己飛出山窩窩。
三年來,孫曉陽每天都要給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們做一頓午飯,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孫曉陽是學校的做飯師傅呢。分配到這裡來的女孩子們都認為孫曉陽是個好男人,但只適合做朋友,不適合做丈夫。
秋天開學時,又有一個老師沒來報到,調動文發下來,那個老師被調到縣城學校去了。這些年這樣的現象經常發生,如當初的夢浩一樣,不想待在這裡的人太多了。他們在踏進這個學校的時候就已經想著用什麼辦法可以早一點離開。
那個時候的鄉村學校不像城裡的學校,調走一個就立馬補上來一個。鄉村的學校,老師不夠,可以從村裡畢業的高中生中招聘進來,作為臨時代課老師,如果教得好,可以參加考試進行轉正。孫曉陽曾經就培養了一個,已經成為學校的正式老師了。
村子裡有個女孩,高中畢業兩年了,一直想自己複習考大學,但每年都差那麼一點點進不了大學的校門。如今正好有個招聘小學數學老師的機會,那女孩便被招聘進來,教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
女孩來到學校後,看到孫曉陽每天都給孩子們做午飯,自己也不時地去給孫曉陽搭一把手。孫曉陽有了助手,給孩子們做飯的信心就比以前更大了。他倆變著花樣的午餐,贏得了家長們的支持和信任,家長們更放心了。
又是幾年過去,學校的老師們年年都有調進的,也年年都有調出去的,只有孫曉陽和那個女孩一直堅守在這裡,給孩子們做飯,教孩子們知識。
那年教師節的時候,校長為孫曉陽和那個女孩主持了婚禮。從此,他們兩個在學校裡安家,把那些中午回不了家的孩子們當成是孩子的孩子一樣。
五
這些年農村人口城鎮化,孫曉陽所在的山村大多數的孩子都被父母送去城裡上學,留在這個山村小學的孩子們也就越來越少。
老校長已經年邁退休,老師們一波又一波地調來,待不了多久便又是一波又一波地離開,他們的離開比孩子們讀書的節奏還快。
孫曉陽也想過要離開大山,去城裡買套房子安享晚年,但想想那些孩子們亮閃閃的求知的眼神,他還是選擇了留下來。
妻子對孫曉陽說:「你的同學們都去了城裡,都在城裡有了樓房,你一輩子都這樣守著大山,守著這個小學校,不後悔嗎?」
「古人都想找個深山讓自己隱居起來呢,你我不用費盡心思去尋找隱居的山林,在自己的家門守著自己的事業,不用跋山涉水,還能發揮餘熱,教這些不能進城的孩子們讀書識字,有什麼可後悔的呢?」孫曉陽堅定地說。
「倒是委屈了你,這麼多年跟著我,天天都為娃娃們做飯,沒有像別人家的女人一樣過上城裡的生活。」孫曉陽停了停後,伸手攬過妻子的肩膀入懷,有點愧疚地說道。
六
孫曉陽的妻子又何嘗不想過城裡人的生活呢!在他們的兒子進入縣城中學讀高中的那年,孫曉陽的妻子就想在縣城買一套房子,一邊陪兒子上高中,一邊在城裡找個別的活幹。
但孫曉陽硬是讓兒子住進了學生宿舍,以「兒子的高中課你又輔導不了,再說了,小學校的孩子們也離不開你」為由拒絕了妻子的請求。
孫曉陽在的妻子心頭千萬個不快樂在沸騰,但也只能悄悄地將那些不快很快降溫,因為他愛孫曉陽。
都說愛屋及烏,因為愛孫曉陽,她便愛孫曉陽熱愛著的事業。兒子住校,有他的老師教導,自己便只好跟隨孫曉陽堅守在日益消失的山村小學,沒有別的,僅僅是因為那一分熱愛與執著。
七
「孩子們,趕緊過來,開飯了!」孫曉陽的妻子推開孫曉陽攬在自己腰裡的手,出門招喚孩子們來吃飯。
村子裡已經沒有幾戶人家了,中學已經併到鎮子上去了,在這裡上學的幾個孩子,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只留爺爺奶奶在家守著自己一輩子苦苦掙來的那點心血。
孫曉陽每天早上都去各家把他們接回學校,上完課後和孩子們一起吃中午飯,下午放學後再一個一個把他們送回家交給他們的爺爺奶奶。
今天是教師節,妻子特意煮了羊肉,還炒了幾個自家小院裡種的時令蔬菜。兩個大人,三個孩子,團團圍坐,其樂融融。
孫曉陽的手機響起,是幾條祝福簡訊:
汗水晶瑩,潤綠千根竹;丹心透豔,催開滿園花。敬愛的老師,您的學生卓瑪祝您節日快樂,健康幸福!
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授知識,千絲萬縷如春蠶。敬愛的老師,您的學生華旦祝您教師節快樂,永遠健康幸福!
孫曉陽一條一條地翻看著簡訊,幸福的淚花溢滿眼眶……
作者簡介:星語,齊帆齊微刊籤約作者。一個喜歡安靜,喜歡文字的女子。閒暇時喜歡約三五好友喝茶聊天,也會獨自一人一本書,一杯茶,安靜地行走在文字裡,以一枚文字的溫度溫暖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