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川:煤礦工人322張工資條見證28年變遷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山東新聞

  中新網山東新聞6月19日電(籤約作者 閆盛霆 仇慧清)「我1970年參加工作,1997年退休,上了28年的班,所有的工資條子我都攢著。」淄博市72歲的劉萬明言語中滿是自豪感。這就是老劉記錄時代的獨特方式,28年、322張工資單,老劉按照時間順序一張一張貼在紙上組成一個冊子,哪一年、哪一個月、上了幾天班、請了幾天假、吃了多少飯、發了多少錢,打眼一看一目了然。不論走到哪了,只要老劉拿出他的這件寶貝,總能引來一幫人的圍觀和感嘆。

  「1980年我的工資52塊5」「那時候你的工資就很高了」這些同樣是從那個年代走來的人,開啟時空之門,去碰觸屬於自己的鍋碗瓢盆。

  從1970年到1997年這是一個工人的28年,更是一個國家的28年。1970年10月,劉萬明來到山東省淄博礦務局西河煤礦,當了一名井下礦工,那時候工人很少,整個村裡也不過兩三個工人,所以劉萬明當個煤礦工人就覺得很光榮,感覺一步登天了。

  劉萬明的老家在茶葉口鎮下宅科村,四面環山,想對閉塞。上世紀70年代的農村,農民守著土地卻填不飽肚子,能走出大山當工人,那可是人人羨慕的事情。「剛去的時候上一個班是一塊四毛五分錢,上了七天班,一共發了二十塊零四毛五,這是第一個月。到了第二個月上了26個班,一共發了50多塊錢,因為在家裡沒見錢,發這麼多錢覺得非常高興。」劉萬明回想起從前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他說,自己從農村去煤礦,覺得食堂裡的飯也好吃,都吃細糧,由於工作累,再加上年輕吃的也多,他第二個月的工資基本上吃了一半,實際發到手裡的也就二十幾塊錢,從那以後他吃飯就有所控制了,到了第三個月發了50多塊錢。

  1971年5月,一個班的工資由一塊四毛五分錢提到了一塊七毛一分錢,不到三毛錢的漲幅,極大了提高了礦工們的積極性,每個月劉萬明都保證20多天的出勤率,再加上從吃飯上控制開支,一個月的工資都保持50多元。50塊錢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在上世紀70年代,面值50元的人民幣,山村的老百姓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過年回家鄰居殺豬,劉萬明去買肉拿出10元錢,被鄉親們羨慕的不得了。

  對於長期在井下工作的礦工們來說,祖國的一系列深刻變化也體現在他們的工資單上。1971年到1980年,工資從1.71元漲到了2.33元,80年代,2.4元、2.85元、3.06元、3.53元、3.92元、4.04元、4.2元……劉萬明工資單上的數字不斷跳躍,工資一直漲到了200元。1988年工資單的扣款一欄中吃飯費沒有了,而是多出了一項衛生費。

  從1997年退休至今,22年時間劉萬明幾乎每年都回單位看看。1970年走出大山來到西河煤礦,23歲的劉萬明已經為人父,農活全靠妻子維持。在交通工具發達的今天,乘車從萊蕪到西河煤礦需要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可是40多年前,要是從礦上回趟家,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茶業鎮距離淄博七八十裡路,有時候步行,怕耽誤上班,又想在家多幹點活,每次回家劉萬明都走的很晚,到了路上都是一路小跑。

  淄川區大嶺社區原西河煤礦礦區所在地,今天依然保持著上世紀老礦區的生活原貌,過去劉萬明的家就在這裡。被粉飾一新的四層小樓看上去還不算破舊,可是一進樓棟,破舊的樓梯和老化的欄杆、電線已經掩飾不住它的年代久遠。過去的老鄰居,很多現在都還在,多年未見分外親熱。劉萬明的家住在三樓的301,1987年妻子李俊英通過戶口農轉非跟隨劉萬明來到了礦區,分到了第一批樓房,儘管50多平方米的房子略顯擁擠,可是入礦18年後,劉萬明一家終於團聚了,這才有了工資單上每個月五毛錢的衛生費。而每天下了班,能吃上家屬做的的熱乎飯,劉萬明工資單上在食堂吃飯的飯費,自然沒有了。「那時候很滿足很自豪啊,住上樓了,才蓋起來的時候怪新啊怪好看,現在破了。」劉萬明回憶道。

  時隔近半個世紀,當年一起下過井的老夥計,如今也都已經頭髮花白,坐下來翻看劉萬明收藏的工資單,過去的時光仿佛又回來了。「一看見錢條子就好像看見當年了,很親熱」「我沒事就在家翻翻這個,一看眼裡就溼乎乎的」距離礦區兩公裡,就是劉萬明和他的老夥計們奮鬥了近三十年的地方--西河煤礦。歷史上淄博是有名的煤城,而淄博的煤炭工業尤以淄博礦務局名氣最大。西河煤礦正是淄博礦務局下屬的十一個煤礦之一,然而2005年這個存續時間長達百年、曾容納6000多名職工、年產煤70多萬噸的煤礦,在完成了它的使命後,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像劉萬明這樣的礦工們原來都是坐著皮帶上下井,來回傳送。曾幾何時,蒸汽火車往來穿梭於礦區,一列列火車承載的是這個蓄勢待發的國家的希望,更是西河煤礦6000多個家庭生活的希望。

  時間進入九十年代。從1996年開始就有了公積金和醫保了,到了十一月的時候也有了養老金了,以後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了。1997年7月劉萬明退休了,28年的井下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28年間劉萬明上工7329天,共發工資50945.95元,吃了2489.24元的飯。322張工資單,見證了劉萬明風風雨雨走過的28年,更見證了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發展的28年。

  如今老劉和老伴回到了萊蕪老家,搬進了城裡,每月工資4000多,溜溜彎唱唱戲是老劉生活的日常。「從幾塊錢到四千多塊錢,變化太大了。我現在主要是出去玩玩、唱唱戲,今天的日子這麼好,我的養好身體、保持好心情,爭取多活幾年,多享幾年福。」劉萬明對未來充滿希望。(完)

相關焦點

  • 「煤礦工人」曬出工資條,上面的數字,讓人想不到
    「煤礦工人」曬出工資條,上面的數字,讓人想不到礦工這個職業,大家都不陌生,礦工是所有業中最危險最辛苦的工作,他們靠純體力來賺錢,而且大多數人在老礦工們都患有塵肺病。所以對他們每個月拿的工資,大家覺得再多都不為過。
  • 煤礦工人在網上曬出工資條,網友看十分心酸:出乎意料
    說到礦工這個職業,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家裡有礦」「一起挖礦去」等詞彙,覺得這份工作工資非常高,實際大家都理解錯誤了,基本上在所有煤礦領域,礦工是屬於最低級的,幹的活全是最苦最累最髒的,工資卻最低,最容易受到打壓的。
  • 讓文物活起來,淄博淄川「流動博物館」進基層
    5月11日,由淄川文物局、淄川博物館組織的「流動博物館」走進雙楊鎮趙瓦村小學。活動甫一亮相就引起廣大師生的濃厚興趣,課餘時間學生們紛紛聚集在展板前興致勃勃地聽講解、觀展覽。  「『般陽史話』『般陽流韻』『般陽春秋』『般陽風情』等歷史沿革,觀看展板一目了然。『流動博物館』不僅讓我們不出校門就能欣賞到館藏文化,還能了解歷史變遷,感受淄川深厚的文化底蘊。」
  • 贈送護目鏡,淄川區這家愛心企業暖了環衛工人的心
    近日,位於淄川中街的「淄博劉墉眼鏡店」,向淄川城區市政環衛工人贈送了350副護目鏡。劉墉眼鏡店前身為淄川吳良才眼鏡店,創建於2015年。在抗疫工作中,眼鏡店領導看到市政環衛工人為了城市的美麗勇敢前行、迎難而上,很受感動。便主動與淄川市政環衛服務中心聯繫,向戰鬥在一線的市政環衛工人贈送了價值近萬元的350副護目鏡,以實際行動向市政環衛工人獻愛心,彰顯社會正能量。
  • 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副處級監察專員張在貴在國新辦...
    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副處級監察專員張在貴在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開場白髮布時間:2019-08-20 19:04:57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張在貴: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我叫張在貴,來自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
  • 大同煤礦集團小峪煤礦工人 戴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戴英,1966年到大同煤礦集團小峪煤礦當礦工,2003年退休,在煤礦一幹37年。其子戴國柱2001年技校畢業後,也當了小峪煤礦的礦工,如今已是一名年輕的「老礦工」。   記得是1966年1月5日,我剛過了18歲生日,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心情特別激動,因為從這天起,我就成為一名煤礦工人了。
  • 煤礦工人:取消夜班是我們多年的期盼!
    但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這種傳統模式已被打破,11個礦井取消了夜班作業。「這是我們煤礦工人多年的期盼!」該集團濱湖礦礦長鄧濤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監局即印發了《關於減少井下作業人數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夜班「瘦身」作業,「鼓勵煤礦減少夜班作業」「有條件的煤礦逐步取消夜班」。
  • 煤礦工人配擁有幸福麼?平頂山某礦礦工之殤,引人深思|城市手記
    從小生活在礦區,見慣了那些煤礦工人的心酸,如果每日能夠洗上溫暖的熱水澡被人認為是幸福,那他們的幸福卻是來得那麼的迫不得已。煤礦工人配擁有幸福麼?1989年開始設計(由平頂山選煤設計院設計)設計生產能力為180WT/年的平煤某礦,現已達到200WT的一座煤礦,卻頻頻被反饋出各種問題,甚至連最基本的工資都變成了難事。
  • 【你好 警察節 ︱見證漢警變遷】出入境辦證量28年躍升397倍
    原創 馮威 平安武漢 收錄於話題#110警察節10#見證漢警變遷5見證漢警變遷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來臨之際,「平安武漢」推出【見證漢警變遷】系列文章,從交管、戶政、特警、刑偵、治安、出入境、指揮體系等角度,全景式回顧武漢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 淄博市淄川區委黨校赴淄博煤礦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8日訊 為豐富主題黨日活動內容,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6月15日,淄博市淄川區委黨校機關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赴淄博煤礦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淄博煤礦博物館是淄博地區唯一一家煤礦展覽館,也是淄博市最早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在莊嚴肅穆的博物館中,全體黨員跟隨講解員的介紹,依次參觀了淄博地區煤炭資源的開採利用、翻身得解放的革命鬥爭、自強不息的創業之路、百年淄礦的美好未來等六個展廳。
  • 單縣豐源實業有限公司張集煤礦
    版次:[A5] 單縣豐源實業有限公司張集煤礦 張集煤礦井田位於菏澤市單縣煤田的東部,行政區劃張集鎮管轄,西部邊界跨入時樓鎮王樓村和謝閣村區內。   張集礦井擬由山東豐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單縣豐源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   山東豐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煤為依託、煤電為主體,主業突出、多業並舉的大型股份制企業。
  • 煤礦工人的工資原始檔案管理落後,煤礦工人提前退休離不開它
    國有煤礦工人辦理提前退休離不開檔案,今天主要說的是工資檔案管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礦井所有人員每個月的工資表。任何一個國有煤礦都要經歷從建井到關井的過程,煤礦興盛時期基本不存在什麼問題。
  • 去產能被關煤礦:工人工資到手6毛多人跳去小煤窯
    △ 2016年9月,盛遠煤礦正式關閉封硐關礦如今走在木衝溝礦區,很難想像盛遠煤礦鼎盛時期的熱鬧景象——車間殘破,道路坑窪,路上鮮有行人,路邊的小店也關了大半,偶有開張的也沒什麼生意,店主坐在門口打望。「以前人多得很,這餐館到了飯點,坐都坐不下。」 張進文說。他引了幾個工友,來到常去的一家餐館。這是他們失業的第五個月。
  • 4.26億、137畝,主城區核心、教育資源豐富淄川優質地塊成交
    2020年9月2日,淄川區主城區優質地塊成交,此地塊在掛牌伊始,編者就曾經報導過,此地塊位置優越,位於淄川區文峰北路以南,淄博市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以西。元/㎡競得人:山東金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此地塊有傳言說是曾規劃為淄川萬達用地,但是遲遲未見動靜,此次被山東金澤房地產以4.2573億元的起拍價格競得,土地用途為住宅用地,土地價格310萬/畝,樓面起始價格2906.28元/㎡。
  • 吳官正自述:5張畢業證書見證個人成長國家變遷
    原標題:畢業證書上的照片5張畢業證書,40年前我很珍視對它們的保管,藏在木箱底層,上面放了些書和當「禮服」穿的的確涼襯衣,以及一條半新不舊的茄色褲子。1986年到江西當省長時,不知是由於淡忘還是衣服多了幾件,也不知是誰有意無意的「幫助」,證書找不到了,政務纏身,無暇以顧,也未放在心上。
  • 煤礦工人最真實的一天
    ——謝謝-------煤礦工人,一群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國人,用他們那一雙雙長滿老繭的、粗糙的,從來沒有洗乾淨過的卻比很多體面的人都「乾淨」的雙手,多少挖煤人深入底層,分不清東南西北,分不清黑夜白晝,甚至分不清你我他。默默埋頭苦幹,滋滋的流血流汗,苦苦盼望等待,為了完善家庭,追求幸福,卻需在煤礦艱辛工作。
  • 全國人大代表:希望煤礦工人待遇再高一些
    「這些年煤礦的效益好了,希望煤礦工人的待遇再高一些。」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煤炭集團豐城礦務局坪湖煤礦洗煤廠生產一線洗煤班班長胡淑萍在本屆兩會上發出的心聲。胡淑萍說,煤礦工人都是很辛苦的,在常人的眼中,提到煤礦工人,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就是井下的煤礦工人,渾身沾滿黑色的煤灰,只有牙齒是白的。其實洗煤工人同樣辛苦,幹的都是又髒又累的活,並且煤礦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他們。
  • 發現新「齊跡」之淄川 雷射產業 一束光的魔力
    12月16日,是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 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第二天,採訪團來到淄川區齊魯雷射產業園,切身感受一束光的魔力,在這裡,它的用途不再是簡單的照明,它是世界上最快的刀、最準的尺。這束光,就是雷射——世界上最亮的光。
  • 煤礦一線工人的「別樣生活」
    劉學海攝 □劉輝本報記者張益龍 這個農曆新年,龍煤集團雙鴨山礦業公司的礦山裡發生了不少新鮮事:從外地回來探親的礦工家女婿不走了,下井當上了掘進工;因病貧困的礦工家庭收入提高了,新年過得喜氣洋洋;別人在忙年時,有人在一線守護著礦山安全……春節假期,記者來到龍煤雙礦公司東榮二礦,走進礦工家庭,
  • 年輕的你還會選擇煤礦工人做你的職業嗎?擇其利弊,也未必不好
    我是一名幹了八年的井下一線工人,所以我比較了解井下的危險程度,現在年輕人輕易不會選擇這份職業,但是薪資水平跟福利待遇作為國有企業來說還是可以的。我所在的企業是兗礦集團,現在跟山東能源剛完成合併,是一家比較有實力的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