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定六大茶類特徵的共性及代表產品品質特徵

2021-01-21 武陽茶徒

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總結提高了名茶品飲和審評的方法、程序、條例。逐步形成了現今的茶葉審評方法,有感觀和理化之分。茶葉理化審評是應用物理和化學的檢驗方法來評定茶葉品質,用分數、等級或價格表示,這種方法還沒有真正在生產中應用。

目前,國際上對茶葉等級評定最通用的方法仍然是感官鑑評,我國名茶品質的評定也是通過感官審評。名茶感官審評,是根據名茶外形和內質的特徵特性對感官的作用,利用人的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評定名茶的品質。

(1)審評項目。

名茶的外形和內質共同構成了名茶的品質。外形包括:嫩度、形態、淨度、色澤、整捽五項因子;內質包括;香氣、湯色、滋味、葉底四項因子。

(2)審評程序。

①幹茶審評看外形:即看嫩度、形態、淨度、色澤、整碎等五項因子。②開湯審評鑑內質:先稱取名茶3克,衝150毫升沸水, 泡3~5分鐘;然後倒出茶湯,按嗅香氣、看湯色、品滋味、看葉底的順序進行審評,因綠茶湯色易變,故可先看湯色再嗅香氣或兩項同時進行。烏龍茶需取5克茶葉,衝110毫升沸水,泡2-4次,每次2-5分鐘。

(3)審評需具備的條件。

①評茶室要求;乾燥清潔、空氣新鮮、坐南向北、光線充足。②審評用水的衛生標準和各項理化指標必須符合國際 GBS149.8S《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③審評用具有審評盤(用於審評名茶外形)、審評杯(用於泡茶和審評香氣)、審評碗(用來評湯色、滋味)、葉底盤(用於評定葉底)、葉底漂盤。此外,還有茶秤、網匙、湯碗、吐茶桶、燒水壺等。④評茶人員必須 身體健康、無傳染病、無色盲、無慢性鼻炎;視力好,嗅覺和味覺器官靈敏度高;不吸菸、不喝酒,不吃剌激性食物。熟悉名茶的品質標準,掌握評茶技術規則,能正確使用評茶術語。

(4)名茶的品質特徵。

名茶都是色、香、味、形皆優的好茶。同一茶類的名茶有其共性,也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名茶審評既要評共性,又要辨個性,著重鑑別個性的特點。

各類名茶的共性及部分具有代表性名茶的品質特徵簡述如下:

綠茶類名茶:

綠茶類名茶以香清味爽和「三綠」(葉色翠綠、湯色碧綠、葉底黃綠)為共同特點。

西湖龍井:外形扁平挺直,勻齊光滑,色澤翠綠,香氣鮮嫩清高持久,湯色碧綠明亮,滋味甘醇鮮爽,素以「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而聞名中外。

澗庭碧螺春:外形條索纖細勻整,呈螺形捲曲,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油潤。內質湯色碧綠清澈,清香持久,滋味清鮮回甜,葉底嫩白明淨。

黃山毛峰:外形芽肥壯勻齊,白毫顯露,形似「雀舌」,象牙色;內質香氣淸鮮高長,滋味鮮濃,湯色滑澈明亮,葉底嫩黃,勻亮成朵.葉質肥壯。

信陽毛尖;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白毫顯露,有鋒苗,色澤翠綠,油潤光滑;內質香氣高鮮.有熟板慄香,湯色鮮綠,滋味鮮醇,葉底嫩綠勻整。

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綠微翹,大小勻整,不帶芽、梗,色澤翠綠起霜有光;內質香氣清高,湯色碧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甜,葉底黃綠明亮。

黃茶類名茶:

「黃湯黃葉」是黃茶類名茶的共同品質特徵。

君山銀針:外形芽頭肥壯,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內質香氣清鮮,湯色淺黃,滋味甜爽。

霍山黃芽:外形芽葉細嫩多毫,形似雀舌,色澤黃綠;內質湯色黃綠帶黃圈,香氣清高,帶熟板慄香,滋味濃厚鮮醇,葉底嫩黃。

蒙頂黃芽:外形芽葉整齊,扁直,肥嫩多毫,色凍金黃;內質湯色黃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全芽,嫩黃勻齊。

中國黃芽:外形扁直披銀毫;色澤黃潤;甜香高長;湯色黃亮;滋味甜醇鮮爽;葉底黃亮嫩勻。

青茶類名茶:

青茶類名茶的共同特點是具有「綠葉紅鑲邊」的外形和香濃味醇的內質。

武夷巖茶:外形條索肥壯勻整,緊結捲曲,葉背起蛙皮狀砂粒,色澤綠潤帶「寶光」,內質香氣馥鬱雋永,有特殊的「巖韻」,滋味醇厚回甘,清活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豔麗;葉底柔軟勻亮,呈三分紅七分綠,葉脈淺黃色。武夷巖茶另一個品質特點是:久藏不壞,愈久香氣愈高,滋味愈醇。

鐵觀音:外形條索捲曲、壯結、重實,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露,內質香氣馥鬱持久,有特殊的「音韻」, 湯色金黃,濃豔清澈,滋味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

鳳凰水仙:外形肥大挺直,色澤黃褐油潤;內質花香持久,湯色橙黃清澈,沿碗壁顯金黃色彩圏,滋味醇爽回甘,葉底肥厚柔軟,邊緣朱紅,葉腹黃亮。

白茶類名茶:

白茶類名茶的共同品質特點是白毫顯露,湯色淺淡,味甘醇。

白毫銀針:外形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產的北路銀針,外形優美,芽肥壯、茸毛多、富光澤;內質湯色碧清,淺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清鮮爽口。

政和所產的南路銀針,芽瘦小,茸毛略薄,光澤較差;內質香氣清芬,滋味醇厚。

白牡丹:外形沒有條索,形態自然,色澤灰綠,葉背布滿白色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內質湯色杏黃或橙黃,滋味鮮醇,葉底淺灰,葉脈微紅。

紅茶類名茶:

紅茶類名茶以「香高味醇,紅湯紅葉」為其品質共同點。

祁門紅茶:外形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潤帶灰光,內質香氣濃鬱高長,有特殊的蜜糖香或蘋果香.稱為「祁門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帶甜, 回味雋永,葉底嫩軟紅亮。滇紅工夫:外形條索肥碩緊實,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豔亮,帯金圈,香氣鮮鬱高長. 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

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內質湯色紅亮,香氣清鮮高長,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厚軟紅勻。

黑茶類名茶:

四川邊茶:色澤棕褐如豬肝色,內質香氣純正,有老茶香,滋味平和,湯色黃紅明亮,葉底棕褐。普洱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豬肝色):內質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六堡茶:外形條索長整尚緊,色澤黑褐光潤; 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醇陳,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呈銅褐色.並帶有松煙味和檳榔味。

相關焦點

  • 六大茶類工藝分類科普
    或者說六大茶葉的工藝區別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六大茶類的工藝分類。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除此之外還有再加工茶:花茶、緊壓茶、茶飲料等。茶葉加工從採摘開始,鮮葉——乾燥。
  • 六大茶類詳解:白茶篇
    白茶,六大茶類之一,因其外觀如銀似雪而得名,是茶種的「貴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後一種茶類——白茶。品質篇白茶是微發酵茶,白茶製作沒有揉捻和炒制,是六大茶類中製作工藝最為簡單的茶,經過採摘、萎凋、烘乾,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特徵的關鍵,將茶葉攤放於竹匾中,放在陽光下或通風透光的室內曬乾,這個過程中不翻動茶葉
  • 六大茶類 - 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
    學習茶道,識茶是基本功,中國的六大茶類或綠或紅或黃或青或黑或白,茶產品更是數以千計,因不同茶類,在色澤、口感風味呈現鮮明的特點,如綠茶是清湯綠葉,紅茶則紅湯紅葉,人們常常認為綠茶樹上長著綠茶,紅茶書上長著紅茶,事實上,不同的茶類製作的原料皆以綠色為主,是因為不同的加工工藝使得茶葉的內涵成分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 紅茶和綠茶的品質特徵
    綠茶的品質特徵綠茶是我國產區最廣泛、產量最多的一個茶類,佔我國茶葉總產量的75%左右。綠茶屬於非發酵茶,其基本工藝流程分為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綠茶種類很多,分為炒青茶、蒸青茶、曬青茶和烘青茶几類。
  • 觀茶形、聞茶香、品茶味,輕鬆鑑別六大茶類的品質(一)
    這篇文章是觀茶形的角度出發,為大家鑑別六大茶類品質提供一些參考。 雖然幹茶的形狀五花八門、形態各異,但無論是哪一種茶,只要是好茶,幹茶都會符合以下特徵:
  • 普洱茶憑什麼能夠獨立於六大茶類之外?
    我們在對一個物種進行分類時,一般會考慮到對象的性質和特徵,並且分類的方式並不是唯一的。例如番茄究竟是蔬菜還是番茄呢?就像番茄一樣,如果一個物質同時出現了兩個分類的屬性,那麼說明現有的單一分類法是有很大的疏漏的。
  • 一圖看清六大茶類的分類體系(建議收藏)
    六大茶類六大茶類分類法是由著名茶學專家陳椽教授從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系統性而提出的分類方法,並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根據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的系統性,形成茶葉分類的「綱」,即六大茶類,然後再根據各茶類製法特點和外形差異分若干「目」,根據各類茶的外形內質特點分「種」。圖片中的順序就是按照「綱、目、種、花色」的順序,其中的「花色」為例舉。
  • 六大茶類之「烏龍茶」
    中國六大茶類指的是我國所產的茶葉分為紅茶 、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烏龍茶也被稱作為青茶,它既不屬於紅茶,也不屬於綠茶。烏龍茶有半發酵和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製成的優質茶類,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甜。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製於清代雍正年間前後。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此外四川 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 六大茶類知識大全,看看你適合喝什麼茶?建議收藏!
    例如傳統六大茶類裡的分類,究竟是怎麼區分的?《2》類別篇一、綠茶,清湯綠葉。綠茶不可或缺的加工步驟,在於殺青。六大茶類裡,白茶是唯一不殺青的茶。長時間萎凋,是白茶獨具特色的加工工藝。傳統白茶的品質特點是芽葉披毫,滋味鮮醇,毫香明顯,可陳放。這些品質特徵,來源於萎凋過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持續作用,蛋白質水解後,胺基酸含量持續增高的情況促成的。
  • 細數中國六大茶類常見五大誤區
    究竟,茉莉花茶算六大茶類中的哪一種?是不是綠茶呢?實際上,茉莉花茶不是綠茶,也不在六大茶類行列。它的真實身份歸屬,是再加工茶。加工製作茉莉花茶的茶胚,可以是綠茶、白茶、紅茶等等。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在傳統的六大茶類基礎上,衍生出了無數的茶類。以六大茶類為基礎,進一步加工製作出來的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茶膏等,它們擁有一個專有名稱——再加工茶。窨制茉莉花茶的茶胚,以烘青綠茶常見。但這並不代表,茉莉花茶就算是綠茶。
  • 六大茶類之「黃茶」
    中國六大茶類指的是我國所產的茶葉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綠茶是不發酵茶,而黃茶是屬於微發酵茶,發酵度在10%左右。這道工序有的稱之為「悶黃」、「悶堆」,或稱之為「初包」、「復包」、「渥堆」。
  • 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哪六類?一文講清楚
    中國茶葉的分類方法較多,可以按照產區、季節、銷路和製作工藝來分類,本文採用的是目前最常用的,被國內外茶界人士普遍接受的「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這個分類法是按茶葉發酵程度來劃分的,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 六大茶類你分得清楚嗎?
    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出,六大茶類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他們從未發酵為綠茶,到全發酵為黑茶,因為發酵程度不一樣,導致茶類的茶湯顏色和口感也不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六大茶葉的特性及知名度較高的茶葉品種。
  • 茶藝小知識:六大茶類是如何產生的?
    制茶的過程往往會有意外驚喜,六大茶類的誕生和制茶工序密不可分。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其製成品的色澤和衝泡後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菸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黃茶是中國特產。
  • 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巖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
    傳統的茶葉,可以分出六大類。綠、黃、白、紅、青、黑,每一種風味都不同。夏日選擇喝茶解暑,預先了解不同茶葉的特徵很重要。最近看到了幾篇文章,發現這樣的問題。有人說:「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但按個人的觀點看,這樣的說法並不認同!《2》喝茶,濃與淡與茶葉種類無關。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但這對高品質的好茶而言,太浪費。特別是高山白茶、名優綠茶等,第一道茶湯內包含著不少的養分、風味物質,平白倒掉不喝實在可惜。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
  • 綠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但是綠茶一般是如何分類的?
    大家都知道,綠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也是我國消費量最大的茶種。那麼綠茶本身,還能不能繼續往下分類呢?下面就和小約一同去看看吧。先上結論:能,並且還能按照加工工藝,分成炒青、烘青、蒸青、曬青四大類。先說炒青。炒青的重點在於炒,指茶葉的乾燥方式通過鍋或者滾筒炒制完成。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不然,脫離了特定的樹種,達不到獨特的風味品質。 4.綠黃白青紅黑,六大茶類到底是按什麼區分的?
  • 六大茶類這麼多,究竟哪些適合煮茶?一次性說完煮茶的那些事
    不過,按傳統的六大茶類劃分,有綠、紅、黃、白、黑、青之分,究竟哪些茶適合煮茶呢?《2》煮一壺茶喝茶,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著喝。六大茶類裡,綠茶的版圖遼闊,在各主要產茶省份內均有分布。故而,按排除法的方式,六大茶類裡的黃茶和綠茶,不提倡煮茶。現如今,剩下四位選手,分別是:白茶、紅茶、黑茶、青茶(烏龍茶)。那麼在這四種茶裡,又有哪些茶適合煮呢?
  • 六大茶類是如何分類的?(建議收藏)
    以茶鮮葉作為貢品;西周則作為祭品;春秋戰國的時候作為食物和藥物;而到了西漢時期作為主要商品;在西晉的時候更有用茶作為羹飲的記載,直到唐朝蒸青團茶的出現,標誌著在中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茶類——綠茶(目前還有一種說法是白茶出現最早);隨後宋朝發明蒸青散茶,而明朝創製炒青綠茶、黃茶、黑茶、紅茶,清朝創製白茶、青茶,至此六大茶類基本定型、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