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2020-11-19 熱榜內容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

古香古色中藥房。

2019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於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強調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鼓勵連鎖經營。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

門診、住院人數年遞增均在20%以上

「還有三位病人等著診斷,他們都排了一個上午的隊。忙完我就過來。」10月16日中午差不多一點鐘了,同事催吳川市婦幼保健院海濱社區分院(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曾健吃午飯,正在中醫館看病人的他把電話匆匆掛斷,又立即看病人去了。「海濱社區分院的中醫館,成立於2016年。以中藥煎蒸、按摩推拿、針灸、拔罐、刮痧、整骨手法等中醫傳統療法為主,目前有30項中醫適宜技術被常用。」曾健告訴記者,中醫館這幾年越來越得到患者的認可,當地以及相鄰鄉鎮患者喜歡到該中醫館診治。海濱社區分院的中醫館園林式建築,環境靜謐,不但古色古香,景色也怡人。曾健表示,這幾年中醫館的業務呈逐年遞增態勢,說明了中醫藥療效正逐步得到患者的認可,而中醫館的科室也逐步向精細領域深耕:中醫診室、中醫住院部、中藥房等。特別是配藥房,琳琅滿目的中草藥讓人目不暇接。在海濱分院中醫館的配藥房,曾健告訴記者該配藥房的中草藥就有430多種,裡面還有煎藥室、儲藥房。從診治、配藥、代煎藥、甚至享受醫保的住院,中醫館拓展的領域越來越完備也越來越精細,中醫館正向建立健全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邁進。

記者了解到,吳川市婦幼保健院海濱分院(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加大力度積極推進基層中醫服務能力建設。2016年,在吳川市基層鄉鎮衛生院建造第一家設施較為齊全、技術較為先進中醫館,以中醫藥、針灸、推拿、整骨手法、拔罐、刮痧等中醫傳統療法,為廣大人群眾提供醫療、保健的中醫藥服務。該中醫館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共投入180多萬元。設置了中醫門診部、住院部、護理部、康復理療部等科室。中醫館開展針灸、推拿、燻蒸、拔火罐、刮痧、刺絡等多種中醫適宜技術,還開展中頻、紅外線、牽引、正骨手法等治療,適合:各種疼痛中醫康復治療,老年性疾病康復治療,心血管疾病中醫診治及康復,兒科疾病康復治療,婦產科疾病康復治療,以及部分中醫疑難雜症等。特地建造煎藥室,為患者煎好中藥,打包送到病房。

中醫藥人才的引進,一直是推進中醫館持續發展的關鍵核心要素。在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上,海濱分院中醫館目前引進中醫技師人才12名,從湛江市第一中醫院聘請一名知名教授到中醫館定期坐診、業務查房及帶教等,定期開展講座,講解最新最實用以及平時容易忽視的各種疾病等知識,以切實可行的傳幫帶打造一支雄厚中醫隊伍。中醫館自成立以來,不但為群眾患者解除了病痛,其中包括了不少疑難雜症患者,還大大減輕了患者治療費的負擔。曾健告訴記者,梅菉街道圍欄勇68歲程某,今年8月25日因中風偏癱(腦梗死後遺症),到中醫館住院治療,經營養腦神經、脫水、針灸、刺絡等中西醫結合綜合通血管治療,10多天肌力恢復至5級,出院時候除開醫保報銷後,只花幾百元。9月14日,淺水鎮張某因痛風引起關節炎,膝蓋痛,關節紅腫、熱痛,通過穿刺排膿、中藥敷貼,李某痛症即時止痛……覃巴鎮年逾七旬老太楊某,皮膚紅腫,搔癢難堪幾個月,經多家醫院治療都治不好,但是在該中醫館治療,通過中藥內服,外敷治療,已痊癒。此外,該中醫館積極開展治未病,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健康有很大促進作用。近年來,在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的技術支持下,每年都開展三伏天灸,利用醫院獨家配方製成天灸藥貼,刺激人體特定穴位,使人體產生免疫力,幫助群眾防病治病。今年共有六七百位群眾(小兒、老年人居多)到該中醫館進行三伏天灸,效果顯著。湛江一中高中學生李某患有過敏性鼻炎,常常鼻塞、流涕,曾在多家醫院治療均無效果,本想放棄治療,但是經該中醫館三伏天灸結合掀針治療,目前症狀已基本消失;海濱街道年逾七旬康某患有慢阻肺,隨著天氣變化經常咳嗽、哮喘,在其他醫院吸氧、吊針治療均無濟於事,經該中醫館三伏貼後病情大為好轉。

據記者了解,海濱社區分院中醫館自開館以來,每天接診70人次,中醫藥的顯著療效,正逐步得到群眾患者的認可,門診、住院量年遞增均在20%以上。

吳川市衛健局

全市17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投入使用

吳川市衛健局局長肖亞帝告訴記者,吳川市正全力拓展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建設,總投入資金593萬元。目前,全市17間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完成中醫館建設並投入使用,100%覆蓋各鄉鎮、街道。特別是振文鎮衛生院(第四人民醫院)整體搬遷全部完成後,將把新院區的住院樓三層業務用房(約共3600平方米)建設為中醫館,進一步深入提升基層中醫館能力,向群眾推廣更優質中醫藥特色服務。

肖亞帝表示,中醫館具有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溫馨舒適的診療環境,配備了中醫醫師、康復理療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配置了各式各類中醫藥特色治療設備,運用傳統中醫藥診療技術以及針灸、推拿、拔罐、刮痧、貼敷、艾灸、中藥燻蒸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實惠的中醫藥服務,推行以來深受群眾歡迎和讚賞。

相關焦點

  • 關於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健康南通建設的建議 - 建議提案...
    民盟:貴單位提出的關於「關於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健康南通建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當前,中醫藥發展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建立科學合理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依法加強對公立中醫院監管和績效評估。積極推動公立中醫院參與建立分組診療制度。推動中醫醫療集團和聯合體建設,鼓勵和引導中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鼓勵中醫類別醫師積極參加籤約醫生團隊,探索開展中醫藥個性化籤約服務。(二)完善覆蓋城鄉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 【中醫藥「十三五」成就巡禮】安徽:健全城鄉中醫藥服務網絡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先後組織實施中醫藥「四名」工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中醫藥健康服務拓展工程和「十大皖藥」品牌戰略等,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公立中醫醫院改革、縣域醫共體改革、中醫藥支付方式改革等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不斷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加大中醫藥政策扶持力度。
  • 廣西壯瑤醫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廣西壯瑤醫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2020-12-12 10:01:16 歐惠蘭 攝   中新網桂林12月12日電 (歐惠蘭)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局局長姚春11日在桂林介紹,目前廣西中醫及壯瑤醫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中醫藥及壯瑤醫藥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構建了涵蓋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骨幹網絡。
  • 廣東:五健全一拓展,中醫藥強省建設新突破
    二、健全政策體系,充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一是實行「兩個允許」政策,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人員待遇,省財政將邊遠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從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1000元,村衛生站醫生補貼由每村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大大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
  • 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 讓世界了解「中醫文化樹」 | 建言中國020
    提案建議,應儘快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適應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對中醫藥科學發展模式和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創新;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召開中醫藥博覽會,讓優秀中醫文化和中醫哲學思想及精湛的中醫臨床技術走向世界。  《建言中國》欄目是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原創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
    12月19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表示,必須從戰略上做好公共衛生研究,並且常抓不懈。據悉,本次座談會旨在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分析探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醫防結合以及居民健康素養等存在的短板,並針對痛點和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 社會工委組織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調研
    12月4日上午,社會工委組織部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大代表開展「2020年市十件民生實事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專題調研。市人大常委會社會工委主任謝博能、農村農業工委主任鄭漢林、監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嶽練,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易利華等參加了調研。
  • 聚焦| 全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中醫藥大會在合肥召開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健康安徽建設為引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創新攻關為支撐,以強化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重點,推進長三角地區公共衛生體系深度融合,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打造中醫藥強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夯實健康基礎。
  • 學者觀察:建立健全「三大體系」 為人民安全織密防護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立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及從體制機制上完善公共衛生管理、強化責任指明了方向,為建立健全新時代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提供了行動指南。
  • 省政協專題調研健全幼有所育公共服務體系 黃莉新參加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顧 敏) 8月19日,省政協主席黃莉新率調研組赴揚州,就「健全幼有所育公共服務體系」開展調研,為即將召開的發展·民生專題協商座談會作準備。儀徵市實驗幼兒園是市教育局直屬的省優質幼兒園。
  • ...北京衛計委|大事|醫聯體|中醫藥|機構|醫院|服務|-健康界
    建成9個國家級和4個市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初步健全了慢性病綜合防治機制。首都無償獻血工作持續發展,年均供血量近140噸,公民無償獻血率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健全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擴大急救服務網絡覆蓋面,新增35家急救站,全市急救站總數達到324家。
  • 路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打造公共衛生安全新防線
    近年來,路橋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構建「政府主導、衛健牽頭、部門聯動、鎮街齊管」的公共衛生服務格局,推進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面對公共衛生如何發展的問題,路橋區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呂涵野建議,應當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作為醫共體改革的核心,在三家醫共體內創新設立公共衛生中心,在醫共體各分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科,把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中心工作融入醫共體,將全區426名村級計生服務員轉型為市民健康指導員。如何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標準?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召開
    疫情暴露出我國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醫防結合、居民健康素養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體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人才隊伍匱乏、醫防不協同等等。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建成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
    規劃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上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現,公共衛生安全防線更加牢固。但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上海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和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應對潛在風險隱患對超大城市安全運行的挑戰一刻也不能鬆懈。
  • 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方案》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半島記者 王鑫鑫為促進人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日前,西海岸新區印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力爭到2021年底,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機制全面建立,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 科區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2016年,科區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佔業務收入比重提升了3.17個百分點,4家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全面推開,3家區級公立醫院與19家鄉鎮衛生院建立對口幫扶關係。醫療機構全面推行「兩票制」,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2015年的40元增加到2020年的65元。
  • 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 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中醫提倡預防為主,並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養生為一體,其提倡「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後防復」的「三防」思想,完全契合健康中國行動的理念,也是構建「預防為主」公共衛生體系的內容和路徑。筆者認為,應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 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新時代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制度體系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健全與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相關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切實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戰略舉措。
  • 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出爐 加大中醫藥政策扶持力度
    健康服務可得性、可及性明顯改善,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學術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更加廣泛,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法律體系、標準體系、監督體系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管理體制更加健全,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 山東發文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這些市要建區域中心!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魯政發〔2020〕7號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精神,現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全省公共衛生體系,提出如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