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

2020-12-19 騰訊網

昨天有人我問:怎麼讓小孩認識到讀書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父母?哥幾個就一起討論了這個話題,聽有趣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想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有幾個有趣的觀點分享一下。

「為自己」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家長首先要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弄清楚孩子們心目中的那個「為自己」究竟是什麼?從小學開始,到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我們一般稱之為學習期,而這學習期同時也是孩子的成長期。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起來,而對於成長期的小孩子,由其是小童,很難去明白「為自己」這一抽象的命題。對於他們來說,「為自己」:就是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快樂。所以怎樣讓孩子認識到讀書是為自己,其實就是要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享受探索世界的樂趣。

那如何能提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

創造愛好學習的環境

首先,家長自己先要做到愛好學習。學習和進步是一輩子的事,如果家長愛學習,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並且快樂的事,就能營造一個愛好學習的氛圍。孩子在這種氛圍薰陶下,他也會覺得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這也是為什麼許多NBA的星二代都熱愛打籃球,並且還打得很好;許多音樂家的孩子也喜歡欣賞音樂,甚至還能成為音樂家。易中天教授出席一檔節目,回答了一個家長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像您一樣愛讀書。易中天教授的回答簡單直接:你像我一樣愛讀書,那麼你孩子也會像我一樣愛讀書。

培養並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源泉。我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多用啟發性的問題跟孩子溝通。當發現孩子對一件事物感到好奇,我們要樂於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讓孩子感到探索這個世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能用敷衍的話去應對孩子的問題,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無趣。哪怕你清楚知道答案,你也可以裝作很好奇地陪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尋找答案的過程,這是一種能力。

要懂得鼓勵孩子,增強孩子自信心

這一點尤其重要,往往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潛力。孩子學習不好,或者不愛學習很有可能是他失去了信心,他覺得自己壓根就學不好,所以乾脆就不學了。有些家長習慣在孩子考試成績不如理想的時候去批評甚至體罰孩子,而這麼做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學習成績。漸漸心裏面就會牴觸學習,那成績自然不會好,成績越不好就越沒信心學。反之,如果家長善於鼓勵孩子,則能讓孩子建立信心。例如你可以說:這一次考試比上一次多拿了2分,只要你堅持這樣的進步,那麼咱們離70分只差三場考試。

善意的謊言。有時候父母也可以用善意的謊言去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上小學,英語發音不太標準,同學時常會笑他,所以他也不願意開口讀。於是我建議朋友用善意的謊言跟孩子說:老師私底下找我談說你最近讀英語發音越來越標準了,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她孩子一臉不相信:真的嗎?老師真的這麼說嗎?不可能。我朋友說:媽媽怎麼會騙你呢,老師確實是這麼說。接下來你猜怎麼樣?那小傢伙開始每天練習英語發音,漸漸的也勇於開口讀,英語有了很大的進步。

要相信孩子

作為父母,要學會相信孩子,相信他們能學得很好,做得很好。很多家長會說:我完全相信我孩子的學習能力。但是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反覆的在孩子面前嘮叨要認真學習,報各種補習班,考試不理想就各種擔憂,一到做作業的時候就往孩子邊上一坐,戰爭開始……您這是相信孩子嗎?您那叫期盼,不是相信。

我個人是不太贊同陪孩子做作業,陪也就算了,還非得生氣。為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呢?是因為不相信孩子能好好的獨立完成作業。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因為孩子未能按照你的節奏來完成作業。那為什麼孩子要按照你的節奏來完成他的作業呢?你往哪一坐,也許就得坐到高三畢業。你需要做的只是和孩子一起定好規矩,相信並讓他們獨立去完成。關於陪孩子做作業的話題,以後專門發一篇跟大家分享。

相信孩子同時也是幫助他建立自信,增強內在動力,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我舉一個我小時候的真實案例。我讀初中的時候物理成績很差,考試永遠是倒數,可能是因為成績不好,所以也討厭物理老師。當年開家長會,物理老師特意吩咐我讓媽媽散會後找他。我當時的心情是害怕極了,心想少不了一頓責罵,分分鐘還得挨打。晚上媽媽回來很平靜地跟我說,老師並沒有責怪我,也沒有說我一句不是,而是說我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覺得並且相信我有能力考到全班前三名,媽媽也相信老師的判斷,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我害怕了一晚上,就只聽到這簡單的兩句話,讓我覺得很震撼。從那一刻起我內心有一股強大的信念,我必須要把物理學好,同時也很感恩物理老師。自那以後沒多久,我的物理成績一直是全年級前兩名,一直到高中畢業。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一個真實案例,這就是相信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大家覺得有什麼好的辦法,歡迎留言探討。我是呆萌Damon爸爸,希望通過學習和分享,不斷地進步,請求點讚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說教也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習沒有主動性?那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開學已經有一個星期了,對於已經上過學的孩子來說,從放假過渡到校園可能並不需要太長的適應時間,但是學習這件事可能在不同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就能比較自律地回家完成作業,預習課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不懂的就問老師。
  • 如何讓孩子懂得:努力學習是為了讓自己獲得生存下去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沒有生存感,責任感,危機感,初中和高中了還像小學生一樣無憂無慮的玩耍不努力學習,就是因為他們滿足於眼前這種應有盡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所以他們貪圖享受,貪圖安逸,吃好的,用好的,玩好的,徹底忘記了學習,忘記了學習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所以家長要從以下幾點給孩子進行一次深刻的談話!第一點:孩子!
  • 《孩子,為你自己讀書》:孩子,讀書是為了你自己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但是你要知道,即使再好的教育它也只是外因,它並不如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真正責任更重要。只有當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以後,他才會有奮鬥的動力,這就是內因的決定作用。雨果說過:「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
  • 如何「逼」孩子主動學習?智慧父母提前明白3件事
    我們看到的黃磊女兒多多,非常優秀,拿到了各種比賽的一等獎,卻沒有看到,即便資優如多多,也和尋常孩子一樣,常常倦怠疲懶不願練琴。多妹也是如此,總是要多媽催逼才練琴,氣得多媽都不想擁抱她。綜藝《嚮往的生活中》中,黃磊自曝多多不愛彈琴,而孫莉經常「逼」她。同樣是為了讓孩子堅持學,孫莉把多多「逼」出了成績,而很多父母卻像無錫父親那樣,把孩子逼得意興闌珊甚至厭學。
  • 該如何讓孩子明白 生活不會事事如意
    該如何讓孩子明白 生活不會事事如意 2018-01-27 08:27:03 來源:   大家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如自己的意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實是殘酷的。
  • 育兒知識並不是去要求孩子怎樣,而是為了讓你學習如何做合格家長
    作為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優秀。如今的社會條件,養兒已經不單單是為了養老了。家庭中孩子的地位逐漸提升,甚至佔據家庭的最高地。但是,大多數家庭在孩子身上都更加捨得花費。不僅僅是為了家庭的發展,更是為了孩子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計劃為家庭增添一個新成員的話,很多父母都開始學習如何育兒。育兒知識,近年來越來越成為熱點了。在學習育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留心的話,會發現這麼一個有趣兒的現象:父母更加願意學習懷孕相關的知識。
  • 當你明白這句話,就該感謝老師:讀書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別人
    文 / 原創 毛茸茸小爪子「書是給你自己讀的,不是給老師讀的。」當你有一天明白這個話,就該感謝老師。小時候的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讀書是為了誰。那時只覺得學習是應該的,不然幹嘛呢?現在的孩子好像想法比較多。家長的想法也比較多,總要提醒孩子:你讀書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自己。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句「為了你自己」,還是太抽象,太不具體。雖然我也經常對小塗說,你現在學習、考試都是為了今後能去更遠的地方看一看,能讓自己更強大。
  • 面對「初一現象」,學生如何應對?明白三個道理,學習不困惑
    在小學階段,孩子大多聽話乖巧,父母有什麼交代,他們基本上能夠聽進去;即使不喜歡學習,小學生也會裝出一副努力學習的樣子。 但是升入初中後,孩子就會有許多變化,一言不合還會出現頂嘴的情況。
  • 她說,是為了孩子的快樂而學習
    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能夠讓媽媽多關注自己和弟弟。謝謝你。」 有個小夥伴在神奇養育學習群裡面分享,說她會想像到一個畫面,當她的女兒長大,她女兒會自豪地對她自己的孩子說:我的媽媽,曾經為了我的快樂而專門去學習一門課程。不是為了讓我考高分哦,而是為了讓我更快樂。她的話很觸動我的內心。於是,我問大寶:「你有覺得比以前更快樂嗎?」大寶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問呢?」。
  • 如何監督自己的孩子學習?尤其是學英語!
    那麼作為家長,如何監督孩子學習呢?監督是不是就是用眼睛盯著他學習?千萬不要把「監督」理解為「監視」,那樣只能使孩子心理更加緊緻,叛逆期的還會加劇跟家長的矛盾。你只需要搞好後勤支援工作就可以了。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好。第一, 如果是初中生,孩子每天都有哪些科的作業,你必須知道,有些地方老師會把作業發進微信群,這樣最好。
  • 讀書為了什麼?給孩子看看這幾張圖片,就可以明白很多
    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父母又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因此,對孩子都是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的。,將來也需要到社會中去打拼,然而社會優勢優勝劣汰,競爭非常殘酷的,父母不想孩子將來和自己一樣,只能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
  •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先從讓孩子回答自己「為什麼學習」開始
    「你為什麼學習」,這個問題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也必須要回答的。歷時一個星期,昨晚孩子開心地告訴我說,他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了,是為了成為一名小學老師。雖然孩子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學習,可家長們若要是問問自己孩子是「為什麼學習」,估計會有很多孩子都回答不上來,又或者直接回答一句「不知道」,因為大部分孩子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 孩子,努力不是為了贏別人,而是為了不輸給自己
    而我想對孩子說,「你真的沒必要為了一次的輸贏耿耿於懷,我們努力不是為了贏別人,而是不輸給自己。」努力奮鬥真正的意義,不是為了贏別人,也不是為了成為誰,而是為了離我們的目標更近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僅僅因為學習不好,所以這名年僅10歲的孩子選擇自殺,這多麼可悲。
  • 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上周的家長V課堂中,「番茄育心」創始人番茄媽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兒童學習動力培養》,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周的精彩內容吧。   學習動力是「要求」出來的?
  •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內驅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主動學習
    很多家庭每天為了孩子寫作業練琴雞飛狗跳,結果卻是孩子變得消極防衛,越來越慢,越來越疲沓。我們原來的鋼琴老師,上課和孩子交流很少,就是讓孩子做具體的細節練習,上課快半年,女兒沒有聽到老師彈過一首完整的曲子。孩子見識不到音樂的魅力,學習彈琴變成了完全的苦力。換言之,孩子看不到學習鋼琴的意義。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些,就會變得不主動、不配合,彈琴也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 我們讓孩子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贏在起跑線上」
    如何讓孩子學好英語是這幾年的熱門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很多英語專家也說孩子要越早學英語越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要錯過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首先我們要明白讓孩子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 葉一茜一句話點明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孩子不知道,為了什麼學習
    葉一茜以前也經常問孩子,你是為了什麼而學習的,是為我學的嗎?原以為這一反問就能喚起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沒想到孩子竟然認真而困惑地點頭:「嗯!一言以蔽之,葉一茜從孩子的內心深處才明白,自己並不懂得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而是把學習當成了母親給自己的任務,自己是為爸爸媽媽而學習的。
  • 【培優有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很多家長往往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懲罰和監督等措施來推動孩子學習,也就是俗話說的「胡蘿蔔+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外部獎勵對於提高工作和學習的興趣並無幫助,反而會降低了孩子的內部驅動力。
  • 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激發自主學習方式,督促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當孩子上學回家以後,家長該如何督促他的學習就成了頭疼的問題。每個家長或許都有過催促孩子寫作業的痛苦經歷,都希望孩子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就不用再去催促孩子去學習了。那麼,家長要讓孩子有自覺學習能力就要培養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即是學會主動獲取、主動體驗、主動思考、主動思維、主動評價的能力。所以,父母為了孩子,為了自己,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學會自主學習。
  • 如何在孩子身上尋找英語學習方法呢
    在使用的時候學英語,那在英語環境和條件下,就懂得如何去使用。使用是孩子在實踐,在實踐中就明白該怎麼去表現。如果,課堂上,孩子沒辦法表現。就是在語境中,只是記憶,而不知道該怎麼使用語境,表現自己。所以說,課堂上表現活躍的孩子,比較聰明,能夠應對考核,或情景中的問題。在英語環境中,教孩子認知事物;在學習的過程中,環境是英語的,條件是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