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出賣公民個人信息獲利 181 萬買奢侈品,行蹤軌跡每條 300 元

2020-12-14 河北青年報

投資失敗的民警肖某在苦尋投資之道時發現了 " 商機 " ——盜取公民信息出售。他利用支付寶打起了廣告,很快買家找上門了。

不到兩年時間裡,肖某獲利 180 餘萬元,用於購買奢侈品等。

日前,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了該起案件。

用同事權限盜取公民信息

肖某原系衡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五大隊民警。2017 年年初,肖某因投資失敗,經濟緊張,便到處尋找賺錢的機會。2017 年 3 月,肖某發現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可以賺錢,便使用自己的警務通號碼註冊了一個支付寶帳號,在支付寶的 " 身邊助手 " 小程序上發布代查公民個人信息的消息,並留下了自己的聯繫電話。

很快,有人主動與肖某聯繫,協商了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價格。但肖某自己的數字證書沒有 " 雲搜索 " 平臺的高級查詢權限,為了盜取公民信息,他先盜用了幾名同事的數字證書,利用工作空餘時間和休息時間,通過登錄公安 " 雲搜索 " 平臺和 " 分布式查詢 " 平臺,將查詢到的公民戶籍信息或行蹤軌跡信息出售給買方。

期間,因為交易安全問題,肖某改變了交易方式,利用國外的BBM聊天軟體與買家進行聯繫。為逃避查處,肖某還使用自己外公(已於 2018 年亡故)的身份開戶接收違法所得,自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7 月,肖某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數萬條,違法所得共計人民幣 1021900.32 元。

違法所得 180 餘萬用於購買奢侈品

2018 年 7 月,肖某此前聯繫的買家失聯了。嘗到賺快錢甜頭的肖某又通過QQ群發布了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消息。這一次,他聯繫到了陳某。

肖某、陳某通過微信、BBM聊天軟體商談交易事宜,並商量好公民個人行蹤軌跡信息按每條為 300 元(代號G),車輛軌跡信息按每條 100 元(代號C),公民住宿信息(代號K)按每條 100 元的價格進行交易。

肖某仍然是利用工作便利,盜用同事的數字證書,登錄公安 " 雲搜索 ",非法獲取公民行蹤軌跡、住宿信息、車輛軌跡等個人信息,出售給陳某,陳某再加價予以出售給下線。

2018 年 10 月,陳某因害怕查處,便聯繫下線微信暱稱 " 藏寶閣位置秒紫氣 " 的人,他在 " 藏寶閣位置秒紫氣 " 與肖某之間充當聯絡人,陳某負責與肖某聯繫交易事宜," 藏寶閣位置秒紫氣 " 則負責出售信息獲利,陳某從中分取利潤的三分之一。

肖某為逃避查處,先後通過不同途徑,獲取麻某等人分別在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開戶的銀行卡,同時還利用他人手機號碼辦理了支付寶,用於收取其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所得。

自 2018 年 7 月至 12 月,肖某出售公民行蹤軌跡信息、住宿信息及車輛軌跡信息等公民個人信息給陳某和 " 藏寶閣位置秒紫氣 " 等人,收取違法所得共計 792944.06 元。

據統計,自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12 月,肖某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違法所得總計人民幣 1814844.38 元,用於購買奢侈品等揮霍。

陳某自 2018 年 7 月至 2018 年 12 月,單獨或夥同他人從肖某處通過購買的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違法所得總計人民幣 334900 元。

買家賣家均獲刑

衡東法院一審判決肖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八十二萬元。陳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十四萬元。

肖某、陳某上訴之後,衡陽中院審理認為,肖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竊取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出售,情節特別嚴重;陳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單獨或夥同他人通過購買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向他人出售,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肖某揭發他人犯罪,有立功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陳某有犯罪前科,酌情可以從重處罰,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必看:也許你不覺間已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侵公犯罪認識誤區
    、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但是《侵公若干問題司法解釋》中不僅規定了涉案違法所得金額的相關規定,如第五條第一款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中的第七項「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不僅有最低金額5000元的規定,而且有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條數的規定,如第五條第一款中的:「(三)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
  • 案訊|販賣實名微信號獲利九千餘元,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刑!
    近日,安徽省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網上販賣他人實名微信號及公民個人信息案作出一審宣判,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管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1.5萬元;贓款9943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 【延平檢察】誰動了我的公民個人信息
    案例被告人邵某、康某、王某、陸某分別以「大叔調查公司」的名義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被告人倪某不久後參與。五被告人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出售個人戶籍、車輛檔案、手機定位、個人徵信、旅館住宿等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的方式尋找客戶,接單後通過微信向上家購買信息或讓其他被告人幫忙向上家購買信息後加價出售,每單收取10元至1000餘元不等的費用。
  • 陌生電話報出新買房子的地址:300萬條個人信息這樣被販賣
    鎖定目標通過調查,一個以吳某某為核心的長期在貴陽市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夥浮出水面。吳某某,曾經在一家房開公司擔任售樓員,他採取低買高賣的方式,牟取不法利益。該案中吳某某從楊某某處購買、從龐某某處交換來樓盤業主信息,包括業主姓名、業主購買房屋具體地址、業主手機號等,後賣給嫌疑人羅某等,涉及公民個人信息條數五十萬餘條,涉案10萬餘元。順藤摸瓜沿著吳某某等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的線索查下去,另外一個販賣公民信息團夥也浮出水面。
  • 小夥倒賣公民個人信息5個月獲利12萬 最貴100元一條
    中國江蘇網5月9日訊 您的戶籍信息、通話記錄、手機定位信息值多少錢?不管信不信,5元足夠。一個年僅20歲的小夥子,偶然接觸到了這個所謂的「行當」,短短5個月時間就能違法獲利12萬餘元。昨天上午,丹徒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這起案件,庭審後公訴人的一番話,或許比案件本身更值得引起重視。
  • 瀘州:網民通過暗網購買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利30餘萬
    接到莫名的推銷電話,實則你的個人信息已被竊取2019年12月13日,瀘州網安部門接公安部線索通報有網民涉嫌在暗網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後,立即對該線索進行核查,初步鎖定王某、郭某兩名嫌疑人,掌握相關證據後,民警隨即展開收網,截至2020年1月10日,共抓獲王某等犯罪嫌疑人9人,扣押手機12部,U盤1個
  • 利用公安網查詢公民個人信息 五名男子被判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山東兩名輔警利用在派出所工作的便利,夥同他人登陸公安網查詢公民個人信息進行販賣,記者昨天從鳳臺縣人民法院了解到,李某等5人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至一年不等刑期,並處14萬至1.5萬元罰金。
  • 一男子非法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共獲利1萬餘元,已被抓獲
    一男子非法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共獲利1萬餘元,已被抓獲 在深入開展「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公安局在市公安局的指導協助下,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 近期,華坪縣公安局接到線索:轄區內有一名叫劉某某的男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並出售公民個人信息。
  •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實務...
    《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被他人用於犯罪的;(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 公安部: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針對近日有媒體報導「記者700元就買到同事行蹤」等情況,公安部高度重視,迅速組織開展偵查調查工作,現已查明此案是由相關單位內部人員與社會人員相互勾結所為,3名涉案人員已抓捕歸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據介紹,當前隨著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持續增多。
  • 181人落網1500餘萬條被繳獲 大慶破特大侵犯公民信息案
    近日,黑龍江大慶警方破獲公安部督辦"4.03"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案,繳獲公民信息1500餘萬條,抓獲涉案人員181人。今年2月份,大慶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梳理以往案件線索中發現,大慶市3名嫌疑人開發「歐卡」和「哈嘍」兩款作案專用工具軟體,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 物業販賣3萬多名業主信息 泉州警方偵破重大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
    警方追查 市民報警反映,個人信息被洩露給中介,全家深受其擾——重大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告破律師提醒:買賣個人信息超50條可入刑物業販賣個人信息,涉及3萬多名業主的詳細個人信息被買賣洩露值得深思的是,在網際網路+、大數據如火如荼的今天,個人信息洩露的現象屢見不鮮,個人信息安全令人擔憂。記者通過暗訪發現,網絡上買賣個人信息的現象也存在著,現狀令人擔憂。律師表示,根據相關規定,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就可入刑。
  • 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涉案資金100萬餘元 五河警方抓獲五名嫌疑人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中國警察網消息,9月16日,五河縣公安局網安大隊破獲一起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涉案資金100萬餘元。9月初以來,該局網安大隊辦案民警在偵查工作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劉某飛、譚某志在網絡上使用QQ、微信等平臺從犯罪嫌疑人胡某生手中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信用卡號碼及驗證碼等,後通過網上虛擬辦理信用卡的方式加工「成料」(涉案信用卡)後再轉賣給胡某生等人,非法牟利20萬餘元。
  • 單獨手機號碼是否屬於刑法意義上的公民個人信息
    、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4、指控的出售信息數量和違法所得數額沒有扣除2015年11月1日之前和不真實的部分。5、如實供述罪行,認罪悔罪,存在坦白情節,且是初犯,建議適用緩刑。本院查明經審理查明,2012年至2016年9月份,被告人石某從陳某1(另案處理)處購買各地區公民移動通訊聯繫方式400****條,人員類型涉及車險、壽險、教育、金融等,後每條加價0.01-0.02元出售獲利,非法獲利40070元。
  • 葫蘆島市局成功偵破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
    當今,網絡應聘高度發達,很多求職者選擇通過網絡投遞簡歷尋找自己心儀的工作,殊不知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義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悄然無聲的獲取他們的身份信息,打包出售,非法獲利。2020年6月3日,葫蘆島綏中警方接線索通報:綏中縣一網民涉嫌利用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用於出售獲利。綏中縣網安大隊接此線索後立即展開偵查工作。
  • 快遞公司員工出售客戶信息,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刑
    網絡的便捷,讓公民的個人信息變成了一種「資源」,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倒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來非法獲利,嚴重危害公民的信息安全。近日,江蘇常熟法院審結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案件,堅決嚴懲此類犯罪行為。
  • 每條賺取差價2毛錢,男子販賣公民個人信息落網!
    將公民信息稱為「水果」或「料」,男子在聊天群大肆發布廣告,多次販賣公民信息謀取不法利益。近日,赫山警方破獲一起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胡某(男,23歲,赫山區人),查實被洩露的公民個人信息數萬條。
  • 疫情防控期間個人行蹤軌跡信息的合理利用
    圖為個人行蹤軌跡信息流轉示意圖。國家建立的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其實已能掌握絕大多數人員的流動情況,但在實際運行中並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對此,有必要結合個人行蹤軌跡信息採集、識別的技術手段與特徵,以最小化收集、最大化利用為目標,探討疫情防控期間個人行蹤軌跡信息合理利用的規則依據及實施策略。
  • 不能都怪別人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是這麼洩露的
    如周某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洋在QQ群上尋找公民個人信息的買家和賣家,並通過QQ及對應的QQ郵箱、微信等方式交易公民個人信息近70萬條,從中獲利約16萬元。­  點擊中招 加密木馬病毒避過查殺­  「APK反編譯」工具成為「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