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宅經濟的蓬勃發展、懶人經濟的興起皆助推了速食類食品快速發展,其中就有自熱食品火速爆紅。
自熱鍋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什麼是自熱鍋呢?自熱鍋就是不用明火,通過發熱包加水發熱產生溫量,將食材包裡的食材和鍋底充分加熱發熱的方便食品。世面上的自熱鍋五花八門,但是發熱包的主要成分和發熱原理基本相同。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鈉、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組成一袋,注入冷水,就可以加熱到120℃以上,而蒸汽的溫度可以達到更高溫度,用來蒸煮食物。
其發熱包和水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主要的是生石灰,學名氧化鈣,它和水以及鋁粉發生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和氫氣。是發熱包主要的熱量來源。其次,發熱包中含有硅藻土、活性炭等成分,它們是典型的吸附劑。其疏鬆多孔的結構有利於各種有效成分附著,充分接觸並發生化學反應。發熱包通常還有碳酸鈉、氯化鈣、硫酸鎂等鹽分,主要是用來吸收滲入包裝內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鈣逐漸失效,同時在化學反應中起到輔助作用。此外,發熱包中也常見鐵粉和鋁粉,它們可以通過和氧氣反應釋放少量熱量。也可以和活性炭、水分、鹽分形成「原電池」效應,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熱量。這就等於是做一個化學實驗了。
在這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中就存在著安全隱患,高溫燙傷,氫氣爆炸,水蒸氣爆炸。自熱鍋,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實用方便,但其加熱過程中溫度可達120度左右,離身體較近易燙傷,如果通氣孔堵塞,加熱水蒸氣膨脹甚至會造成小型爆炸。發熱包反應後會產生氫氣,氫氣在空氣中的體積濃度在4.0%~75.6%之間,哪怕遇到一點靜電火花都會爆炸,,食用時一定要注意通風,儘量不要在狹小密閉空間中吃。如果吃完後將發熱包丟在垃圾桶裡,遇到溼垃圾中的水分,可能會產生二次反應並發出熱量,這也是一個隱患。加熱包加多少水,以及怎麼加水,加水注意事項,這些在自熱鍋的產品上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註明。自熱鍋作為創新食品品類,還處於初步階段,由於門檻較低,實際生產中各種原料多以代工形式,組裝出品,尚無行業標準進行規範,造成其生產企業標準和自熱火鍋產品標準的缺失。
自熱鍋這種食品要儘快建立起標準的行業規範,改良發熱包的成分,從而儘量減少安全隱患。